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显然,双方在形成一条''和平战线”上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由于彼此间的极不信任,它们没能这样做。英法担心苏联利用与西方的条约扩张东欧,而苏联则怀疑英法不会在希特勒侵略时兑现援助苏联的诺言,结果就是留下苏联单独对抗希特勒。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议会演说中表示“尽管我们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分歧,但在对抗集权暴力国家这个全人类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一致的意见,我可以预见到未来两国并肩作战、奔向胜利的美好场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侵略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及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选自''美国之音"的内评备忘录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苏联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面对不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态度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应对?
2020-01-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19年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材料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

——据《国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47年以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美国从远东战略利益出发,把日本放到了主要的亚洲潜在盟国的地位,对日政策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决定结束远东委员会的约束和对日军事占领,通过缔结和约,使日拳恢复所谓合法地位。美国从军事战略上把日本纳八了其西太平洋的防御线,那么能否在媾和后继续保留驻日美军,便成为美国十分关心的问题。日本政府已确定了媾和的具体方针,其核心是在驻军问题上主动迎合美国,对重整军备采取“低姿态”政策,以换取名义上的独立和美国的援助,争取较快地发展经济。重振国力。1951年,两国代表举行会谈,会谈的主要议题是日本重整军备和日美双方在安保障条约中的地位两个问题。同年9月,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日美安全同盟也由此形成。日本形成了在安全上主要依赖美军保护,同时逐步建立和增强自主防卫力量的格局。

——摘编自沈美华《战后日美安全同盟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美安全条约》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美安全条约》签订的影响。
2019-12-0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对苏联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美国的媒体大幅报道并且高度赞扬苏联人民的勇气和智慧。1946年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很快掌握了政权。一些政治家、大部分媒体和宗教出版物对苏联在东欧等地区的行动作了负面解释,反对共产主义的运动成了媒体报道的主题。通过夸大“极权主义”的威胁,杜鲁门政府竭力使人们相信,苏联所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成功和存在的威胁。1946年5月,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60%的被调查者相信苏联想支配整个世界。

——摘编自刘疆《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众对苏联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苏联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2019-11-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人在两次战时会议(1943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与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和一次战后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中塑造了战后欧洲。……最后,1945年由51个国家成立了联合国组织,以推动国际和平与合作。

——[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次会议后形成了怎样的战后欧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的宗旨在战后初期的欧洲是否得以实现,并简要说明理由。
2019-11-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民族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美国最初想按照德国模式来处理日本的占领问题,还提出了一个四国占领计划,也就是美国占领本州岛中部地区,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区,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本州西部和九州岛,东京和大阪两城市则由各国分区占领。最终,除小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外,绝大部分的对日占领任务都由美军完成。日本投降和美国单独占领可谓是外交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转折,日本在美国主导的改造下迅速完成了从美国的对手到美国的盟友的大转身,而美苏这对战时盟友之间的矛盾却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彻底公开化。著名的日裔美籍历史学家入江昭评价道,“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本投降的方式不仅使之成为战后和平的开始,也成为冷战的开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初提出四国分区占领日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器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百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知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持续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上,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的演说(1947年3月)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美国学者迈克尔·H·亨特认为,发展是遏制的小兄弟;发展可以提供对共产主义病毒的长期免疫力;遏制则强调一个伟大国家捍卫自由的责任。发展战略的具体做法就是采取适宜的、合法的步骤对他国进行社会改革,是美国相对于他国具有永久的优越感。美国对台湾采取的就可以认为是发展的战略,对大陆则采取遏制战略,但是美国的最终目的是以其经济上的优势来试图遏制、拖垮中国,进而达到和平演变中国的目标。

——刘国柱《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二战后“遏制”的对象及其实施的影响。
2019-10-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在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

材料二 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目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威脉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

——摘编自陈晓緯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处理战败德国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
9 .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对峙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B.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北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019-08-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各大国都开始谋划自己在战后世界的位置。下列各项符合英国意图的是
A.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国地位
B.同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事务
C.致力恢复和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D.领导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
2019-08-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