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2019-01-30更新 | 94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2019-01-30更新 | 225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推断,“和”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
A.音律和谐
B.下棋出现和局
C.战争休止
D.人际关系和谐
2018-11-24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由此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
A.教育培养美德的重要作用B.价值取向完全取决于智慧
C.人文精神高于神灵的价值D.美德与智慧间的内在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亚里士多德说,在民主政体中,一切事物的最后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的弊端在于
A.法律不符合实际
B.容易形成多数人暴政
C.法律约束力过强
D.普通民众也享有权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理想国”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并选择一种“理想国”进行评价。

2018-01-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郎溪中学、宣城二中、广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下列观点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有教无类”,广招学生
B.使“以德治民”成为系统化理论
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教育治国
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卡尔·贝克尔在《什么是历史事实》一书写道:“历史领域是一个捉摸不定的领域,它只是形象地被再创造,再现于我们的头脑中。……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作者意在强调
A.历史是不可认识的
B.历史不是客观存在
C.历史是主观认识的产物
D.历史可以随意改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亚里士多德
教育思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氛围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行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3)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
2017-11-0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