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本国本民族与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典籍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0年来,青春版《牡丹亭》校园行演出200多场,直接进场观众超过50万;今年6月,广州大剧院,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上座率达到90%,总票房收入100多万元;7月30日晚,湖南省昆剧团古典剧场,“昆虫”坐得满满当当,共同期待着昆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首演……“现在真是昆曲最好的时候,观众也好,院团也好,都享受着大好的春光。”

——摘自《人民日报谈昆曲:经典是如何流行起来的》2016、8、11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的典籍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昆曲在当代流行的客观条件及其意义。
2019-10-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良辅)的改革在梁辰鱼的《浣纱记》中得到较好地运用,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昆曲逐步在各地流传开来,火爆之势不可挡……昆曲剧本创作的繁荣也为其兴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人为昆曲创作剧本达到了一种空前的繁荣。不仅作家数目庞大,创作流派也逐步形成,这在南曲复兴初期很少见到……仅从艺术本身来谈戏曲的兴盛与衰败是不完全的,社会条件、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张冠岚《论述昆曲的兴盛及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谈到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提高是要在群众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因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所以我们演出的内容和形式都应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源于他们的生活的,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会曲高和寡,生命力就不强了。

     ——梁兆伟《群众文化不能脱离群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明代中叶以后昆曲走向兴盛的原因。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以清代昆曲与京剧不同的命运走向为例对其加以论证。
2019-10-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魏良辅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②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
③“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④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9-2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台州五校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新剧作不断涌现,下列开始出现在清朝的剧作是
A.《浣纱记》
B.《牡丹亭》
C.《红梅记》
D.《十五贯》
2019-08-2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直高中共享发展共同体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后期,昆腔进入北京。沈德符指出:“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明末,救国无策的王公官僚们只能以获取感官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将领吴三桂也有昆曲家班。万历后期,昆曲职业戏班在北京的活动记载比较频繁,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北京曲坛形成了“四方歌曲必宗吴门”之局面。

——摘编自黄振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材料二   1956年4月,改编后的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之后,出现争演争看的盛况。《十五贯》戏里面的知府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切合当时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实际。《十五贯》没有从原作之外强加进去一些它原来所无法承受的主题;整理者只是从原作中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发掘了它。5月2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实现双百方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昆曲进入北京的主要推动力,并结合所学分析昆曲进入北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2)国家为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对昆曲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昆曲《十五贯》的演出盛况对昆曲保护的启示。
2019-06-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清代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指出,“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衢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焦循认为昆曲不受欢迎的主观因素是
A.内容生动,妇孺皆晓
B.唱词艰深,牺牲了戏剧性
C.音律慷慨,情感动人
D.形式繁缛,片面追求文学性
7 . 在昆曲演出的时候,“末”这一角色需要
A.能文善唱,扮相俊美
B.唱腔粗直,动作勇猛
C.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D.口齿清楚,伶俐
2019-06-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6月历史试题
8 . 【加试题】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京剧是中国的国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而吴中以北曲擅长者,仅见张野堂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寿亦豪爽,谈笑倾坐。若寿复嫁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材料二   今日之皮黄(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之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剧丛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京剧正式形成于何时?
2019-06-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2019年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
9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   (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   《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思想内涵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                ▲        
重新编演后        ▲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10 . 下列对昆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使昆腔具备“娴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B.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剧舞台
C.昆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合--离--合,双线平行”的稳定的剧本结构
D.片面地追求文学性和戏剧性,牺牲了旋律性、音乐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2019-06-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