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分析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胆固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潜在的肝癌生物标志物。科研人员从肝癌细胞Huh7中获取SOAT1基因,经原核表达、蛋白质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肝癌细胞Huh7中提取________,通过________获得SOAT1的cDNA。
(2)根据SOAT 1的编码序列设计的两个引物如下图1。引物F加入的EcoR Ⅰ酶切位点位于________端,引物R上添加的XhoⅠ酶识别的回文序列的6个碱基是________

(3)利用上述引物对SOAT1基因进行PCR扩增,该实验设计的扩增程序中热循环次数为30次,一般PCR反应中设计的热循环次数不超过40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PCR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________后,对PCR产物进行胶回收。
(4)将胶回收后的PCR产物和载体pET32a分别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加入DNA连接酶后在冰面上过夜。在冰面上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在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前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________的生理状态,以提高转化效率。
(5)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载体诱导表达并进行电泳,实验部分结果见下图2,SOAT 1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 kD左右,下图中基本符合要求的条带包括________

(6)用纯化的SOAT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利用________技术获得SOAT1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以制备单克隆抗体。
2 . 下图是制备抗X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___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的特性。
(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可用___
(4)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其中步骤④的目的是筛选出___,步骤⑤⑥的目的是筛选出___
(5)请根据以下信息,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
方法:___
原理:___
2024-02-21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生物试题
3 .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1)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1。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将等量的纯化PD-1蛋白分别注射到5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PD-1抗体的免疫效果,取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1号小鼠用于后面的融合实验。在融合前三天,对1号小鼠加强免疫一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取小鼠的脾脏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2)一段时间后,将(1)所得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检测原理如上图。
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周相载体表面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上清液),即待测样木。
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
③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还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X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2。制备过程为: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L链和H链的随机组合会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被动免疫治疗是指被动地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制剂或细胞回输给肿瘤患者机体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案适用于肿瘤晚期患者,除了单克隆抗体治疗外,还可以进行过继性细胞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过继性细胞治疗中,从肿瘤患者体内获取的免疫细胞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分裂受阻,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贴壁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4 . CD20抗原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可位于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上。CD20抗原基因在95%以上的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而在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不表达。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其与肿瘤细胞上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识别CD20抗原并发挥作用
B.利妥昔单抗为肿瘤细胞提供了诱导细胞凋亡的信息
C.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B细胞的过程中,CD20抗原基因进行表达
D.当受到病原体和相应辅助T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特定分子刺激时B细胞即可活化
5 .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一免疫循环,恢复、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甚至特异性清除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在多个肿瘤如黑色素瘤,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相对于传统的化疗,肿瘤免疫治疗副作用小,发生率低,不良反应比较轻。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其中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癌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肿瘤免疫治疗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最终目的都是控制甚至特异性清除肿瘤,从分子角度分析,原因是肿瘤细胞上有______
(2)T细胞表面的蛋白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癌症中的T细胞活性。在肿瘤的微环境中,肿瘤细胞能够表达PD-L1,一旦PD-L1和PD-1结合,就会向T细胞传达一种负向调控信号,诱导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而无法识别肿瘤细胞。请分析推测人们利用治疗性抗体治疗肿瘤的机制是______
(3)抗体由恒定区段和可变区段两部分构成,其中可变区段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利用小鼠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在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前,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即将该抗体的______区段替换成人的相应区段,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4)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细胞分泌的具膜小泡)将PD-L1分泌到细胞外,而外泌体PD-L1也能抑制T细胞的活性。请分析抗PD-L1抗体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基本无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一点)。
2024-02-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6 . “筛选”是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育种时,需对F1的花药进行筛选后才可继续进行组织培养
B.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需从分子水平及个体水平进行筛选
C.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7 . 干细胞是医学界的“万能细胞”。研究人员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应用于严重损伤肝脏的再生,获得较好的效果。
   
(1)BMSC在体外经诱导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此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
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生长

(2)干细胞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据图判断BMSC属于________(编号选填)
①胚胎干细胞②成体干细胞③全能干细胞④多能干细胞⑤单能干细胞
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会影响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图为BMSC中Notch信号通路示意图。Notch蛋白的大量形成,会抑制BMSC向特定方向变化,促进细胞的增殖。
   
(3)如图所示Notch蛋白经酶切水解形成NICD后,通过结构_________进入细胞核,与转录因子结合后导致靶基因激活,促进Notch基因经过[①]_______和[②]_______两个过程合成Notch前体蛋白,从而发挥相关作用。
(4)体外培养BMSC时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其形成肝细胞。据题中信息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到_________,说明已经诱导成功。
A.Notch蛋白含量增多
B.Notch-mRNA含量减少
C.Notch基因含量减少

(5)Rag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通过诱导Rag基因缺失小鼠的体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然后将Rag基因导入iPS细胞并诱导使其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再移植到Rag基因缺失小鼠体内进行治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诱导获得iPS细胞时需要在体细胞中表达一些关键基因
B.培养iPS细胞时需提供95%空气和5%CO的混合气体环境
C.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可以将Rag基因直接注入到iPS细胞
D.利用iPS细胞进行治疗存在导致小鼠发生肿瘤的风险

肺癌是生长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包括肺泡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症的治疗过程会出现各种副作用,为降低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所示。
   
(6)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_______
(7)图中参与细胞融合的A细胞是______________
(8)为了得到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其中“第1次筛选”和“第2次筛选”,分别筛选的是____________
①浆细胞②杂交瘤细胞③能产生某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某种抗体基因
(9)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ADC能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
   
2024-01-13更新 | 4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基因工程抗体又称重组抗体,是指利用重组DNA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对编码抗体的基因按不同需要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装配,经转染适当的受体细胞所表达的抗体分子。下图为某研究所制备小鼠抗甲肝病毒抗体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基因工程抗体时,欲获得合成抗体的目的基因,常以相应的mRNA为模板,通过___过程获得目的基因。欲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从酶的角度阐述);若将1个目的基因扩增4代,则需要引物的数量为___个。
(2)实验室构建重组质粒时,为保证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过程①最好选择的限制酶是___
(3)传统抗体的制备是向生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生物体产生抗体,从动物的___中分离所需抗体,但用这种方法提取的抗体,具有___(至少写出两点)等缺点,现在逐步被单克隆抗体取代。
(4)为了筛选出导入目的基因的骨髓瘤细胞,可以在过程③的培养液中添加___,过程③所获得的细胞具有___的特点。
(5)临床试验发现,过程⑤提取的小鼠抗甲肝病毒抗体具有外源性,容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科研人员拟通过改造抗体的结构,获得鼠源区域占比更小的人源化抗体(如图)。请对下列操作步骤进行正确排序___。
   
A.推测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B.设计替换6区氨基酸序列
C.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抗体
D.合成新的基因或改造基因
E.导入受体细胞
2024-01-12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9 . CD87是一种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有关。研发针对CD87的抗体类药物能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细胞①表示小鼠的____细胞,使用HAT培养基筛选获取杂交瘤细胞的原理是____;获取杂交瘤细胞后,需在全营养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采用____法获取单细胞,并培养形成克隆。通过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可通过注入小鼠腹腔或在培养液中进行扩大培养并不断产生单克隆抗体。
(2)双特异性抗体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抗原结合位点的人造抗体,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制备具有CD3和CD87结合位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见图2)。
   
备注:CD3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在所有T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该抗原被激活后,能极大促进T细胞的免疫效力
①设计目的基因序列:通过查阅基因数据库,获得CD3和CD87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为使两种抗体蛋白能结合形成有功能的抗体,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改造蛋白质的____,推测其可能的氨基酸序列和碱基序列。
②获取目的基因:利用____获取目的基因后,通过PCR扩增,采用的引物如图3所示。
   
③构建重组质粒:选用含LacO位点的质粒作为载体。LacO位点常与阻遏蛋白结合,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动,环境中的乳糖能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形成图4所示的重组质粒。LacO位点的作用是____
   
④重组质粒的导入和检测:将重组质粒与经低温、低浓度CaCl2处理的大肠杆菌共培养一段时间,将菌种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的大肠杆菌需鉴定是否含有重组质粒,原因是____。提取大肠杆菌总DNA后,根据表中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采用____酶进行酶切,电泳后若存在1150bp左右长度的条带,则说明导入了重组质粒。

识别序列

EcorI

5’-G^AATTC-3’

BgIII

5’-A^GATCT-3’

BamHI

5’-G^GATCC-3’

XhoI

5’-C^TCGAG-3’

备注:“^”表示酶切位点

⑤双特异性抗体的生产:将筛选出的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后,接种在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检测的指标是____(写出3个)。
(3)相对于单克隆抗体,图示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癌症时的效果更好,推测原因是____
2024-01-06更新 | 9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三1月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10 . 2017年中国科学家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10s内去核,15s内核移植)”成功培育了体细胞克隆猴,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科学家多年的反复实验带来的娴熟技术使卵细胞受损减少
B.核移植前用“灭活病毒短暂处理”主要目的是诱导细胞融合
C.“聪明的化学方法”主要指图中①②,通过调节组蛋白修饰而抑制基因表达
D.上述技术有助于加速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免疫缺陷、肿瘤等的新药研发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