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 .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旺、施莱登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释放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
C.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的影响
D.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分别培养病毒,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可区分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
3 . 如图所示为面包霉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若在发酵工程中利用面包霉来大量合成氨基酸A

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
B.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发酵
C.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D.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②的菌种
4 . 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B.对上、下层菌计数可以将滤膜菌体稀释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
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
(2)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在培养皿的_____________上做好标记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_____________培养。
(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操作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相关操作叙述合理的有________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供应。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______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的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_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5×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6 . 氮素污染物是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体中氮素的去除对清洁水体有重要意义。异养硝化细菌能降解硝酸铵产生氨,科研工作者从污水中筛选出异养硝化细菌ZW2和ZW5菌株,并研究其去氮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ZW2和ZW5菌株初步筛选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初步筛选时,样品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培养后,一般依据__________来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2)从污水中分离ZW2和ZW5菌株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硝酸铵等营养物质、琼脂和酚红指示剂。培养后,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结果如图所示。__________(填“ZW2”或“ZW5”)菌株的去氮能力更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对纯化得到的目的菌一般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3)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35、171、268、178和31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个。与此方法相比,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统计得到的细菌数量更__________
7 . 请回答下面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
I.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r·min1)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量为1.5 mL、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个)
(2)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接种量1.0 mL、转速230 r·min1____________
(3)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观察到的图像。

①这种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叫________
②图1这块血细胞计数板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
③若计数得图2中一个大方格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10个,则该1 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_个。
II.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多选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表示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所用的器具、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
B.①—②—③重复培养能提高目的菌的比例
C.④—⑤的培养过程可以纯化并计数目的菌
D.⑥⑦中的培养基中都应含有对羟基苯甲酸
9 .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B.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10 .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大肠杆菌通过发酵能将葡萄糖转变为多种有机酸并产生CO2等气体。某研究机构使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向培养大肠杆菌的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可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示剂。
(2)研究人员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便于统计污染严重的水体中活菌的数目,需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例如取水样1mL加入无菌水_________mL制备稀释倍数为102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取10mL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培养基上。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稀释、过滤和旋转滤膜等操作都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4)将放有滤膜的平板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12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应选取菌落数目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2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43、47、42、48,那么每升河水中约含大肠杆菌_________个。用这种法测定的细菌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28更新 | 41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选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