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南中国海科考中,中国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拟杆菌新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培养基接入沉积物样品后,需要在低温厌氧培养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含拟杆菌的培养物
B.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时可以得到纯种培养的拟杆菌新菌株
C.将采集的样品置于各种培养基中培养,仍有很多微生物不能被分离筛选出来,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些微生物只有利用深海冷泉中的特有物质才能生存
D.藻类细胞解体后难降解的多糖物质,通常会聚集形成碎屑沉降到深海底部,推测拟杆菌新菌株为异养生物,作为分解者起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效生产酒精的优良酵母菌菌种需具备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特性,酿酒酵母产酒精能力强,但没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糖化酵母能合成淀粉酶,但酒精发酵能力弱。科研人员进行了图甲所示的酵母菌种改良实验,并对获得的杂种酵母菌进行不同基质的发酵测试,检测结果图乙所示。

      

1.下列关于菌种改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获得两种酵母菌的原生质体
B.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的无菌水来终止PEG的作用
C.培养基X是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来筛选出杂种酵母
D.若对目标酵母进行耐酒精的筛选,可在含较高酒精浓度的培养基中多次继代培养
2.下列关于杂种酵母菌在不同基质中的发酵测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先摇匀,再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后检测
B.实验结果表明,杂种酵母菌对蔗糖和淀粉均有较高的利用效率
C.营养条件如温度,溶解氧等是影响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动态变化因素
D.检测过程只要及时补充培养液,就能使酵母菌保持持续增长
3 .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到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操作。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是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后
B.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5中观察到的菌落数可能大于初始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活菌数
C.4号和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2023-05-06更新 | 1822次组卷 | 18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 1.2.1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课后作业(提升)
4 .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菌株A和B的代谢产物不能改变彼此的遗传特性
B.混合培养的菌株不一定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C.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D.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发酵工程的应用十分广泛,沼气发酵工程便是应用实例之一。通过沼气发酵可以解决养殖场粪污染问题,并能获取清洁能源。沼气发酵进程分为水解液化、酸化和甲烷化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同微生物参与,下图为沼气发酵工程的简易示意图。

(1)观察上述沼气发酵工程示意图,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如未消化的秸秆、杂草)可以看作发酵工程的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比较,该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及多种无机盐分别是什么________
(2)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在沼气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相互协调的,它们在沼气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________
(3)沼气发酵工程中的菌种是需要通过纯培养获得的。推测能否采用平板划线法获得纯化的产甲烷菌________?如果不清楚,请查阅相关资料,再和大家交流。
(4)在我们的生活用品中,有哪些是需氧发酵产品________?有哪些是厌氧发酵产品呢________
2023-0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章 发酵工程 本章练习
6 . 2010年,美国科学家文特尔的研究团队以野生型丝状支原体的必需基因为范本,人工合成了一个DNA分子,并将其导入去除DNA的支原体细胞,筛选获得了人工生命“辛西娅”——其细胞中所有蛋白质均由人工DNA控制合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辛西娅”是___________(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含有显色剂的同种培养基上,“辛西娅”和野生型丝状支原体形成的_______
(3)科学家认为人造细胞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你认为可以尝试利用这一技术来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哪些问题_______?人造细胞是否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风险_______?为什么_______
2022-12-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细胞核
7 . 绍兴是黄酒之乡,“麦曲酶长,酵米复芳;白梅酒酿,伴淋寒香;压滤琼浆,煎煮陈藏”是对绍兴黄酒精致复杂酿造工艺的描述。在黄酒的主发酵过程中,“开耙”(搅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麦曲有利于淀粉的糖化,有利于“酒酿”菌种发酵
B.煎煮的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
C.陈藏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
D.发酵过程中“开耙”可适当提供O2,调节pH,活化酵母
2022-11-12更新 | 4465次组卷 | 25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 1.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课后作业(巩固)
8 . β-苯乙醇是赋予白酒特征风味的物质。从某酒厂采集并筛选到一株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应用于白酒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用培养基及接种工具分别采用湿热灭菌和灼烧灭菌
B.通过配制培养基、灭菌、分离和培养能获得该酵母菌
C.还需进行发酵实验检测该酵母菌产β-苯乙醇的能力
D.该酵母菌的应用有利于白酒新产品的开发
9 . 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
B.图1过程①是在无菌水中进行,过程②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
C.图2中属于杂种植株的是4和5,1可能是花椰菜
D.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2022-10-08更新 | 3984次组卷 | 35卷引用:2.1植物细胞工程(拓展版)
10 . DNA片段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根据DNA片段的熔解性质而使之分离的凝胶系统。DGGE的凝胶中沿电场方向变性剂含量递增,当DNA片段通过这种变性剂递增的凝胶时,不同分子的电泳迁移率在不同区域会发生改变,可使核苷酸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m值主要取决于DNA分子中GC含量的多少
B.DGGE不能用来检测DNA分子中碱基是否发生改变
C.变性剂含量的改变会影响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
D.提高电泳的温度有利于DNA分子变性,提高分离效率
2022-09-03更新 | 589次组卷 | 3卷引用: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拓展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