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水立体养殖的影响,研究者将某海域的海水引入人工开挖的20个小池塘,并将20个小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温度始终比对照组温度高4℃(利用温控装置)。在小池塘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一段时间以后,统计小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海带等大型藻类属于_________,海参属于_________
(2)该图结果说明_________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藻类的方式是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若升高温度以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但浮游植物的相对生物量减少,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促进了浮游植物自身的________作用,且升高的幅度大于光合作用升高的幅度。
(4)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要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若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则会造成牡蛎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2 . 棉籽饼中粗蛋白含量为34%~38%,可作为理想的蛋白饲料,但棉籽饼中含有的游离棉酚(一种含C、H、O的有毒有机物)限制了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从棉花秸秆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并研究其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从而为开发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棉田中筛选到了游离棉酚分解菌,并在发现能有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的6类优势菌群后,采用________法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待长出菌落后,根据菌落的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特点)等进行初步区分,从中获得能稳定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2种菌株,并命名为B1、B9
(2)欲比较B1、B92种菌株分解游离棉酚的能力,以每种菌株的发酵液中____________(填“游离棉酚”或“游离棉酚的降解产物”)含量的变化为依据比较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研究游离棉酚分解菌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该科研小组在混合培养前,对等量的每种菌株初步单独培养,然后将3种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混合菌液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每隔4h测定样品的吸光度(OD600),得到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仅反映同种微生物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反映真实的微生物数量),由图可知,微生物数量增长阶段,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

3 . 当气温低于-7℃时,让山刺玫在树枝上保持一段时间,使其果实内的水分结冰,然后在冰冻的条件下采收、榨汁,用上述山刺玫汁酿成的酒即为山刺玫冰酒,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山刺玫冰酒的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从代谢类型的角度分析,该生物是一类_________微生物。
(2)据图1中信息推测,制作山刺玫冰酒需要选育耐_________的酵母菌。
(3)在山刺玫冰酒的制作过程中,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结果如图2所示。

①请为以上研究拟一个课题:_________
②制作冰酒的最佳初始糖浓度约为_________°Bx,做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③当初始糖浓度超过26°Bx时,酒精度随之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 . 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由图可推知,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②III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
③若III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原因是__________;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023-07-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14-15高二上·浙江温州·期末
5 . 已知大豆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B.DdSs×DdSs
C.DdSs×DDSsD.DdSS×DDSs
2024-04-15更新 | 181次组卷 | 70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___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__________分解,产生的_________等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该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水稻________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治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喷洒了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在上图所涉及的食物网中,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___
2023-07-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的示意图(a、b、c表示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D是三级消费者,图中缺少C→A的过程
B.若该生态系统被铅污染,在图甲所包含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A体内铅浓度最高
C.图乙中能量b表示F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D.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c2+b)×4%或a×4%
2023-07-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2023-08-11更新 | 546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五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生物试题
9 . 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避开某种味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
B.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C.长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10 . 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组成。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图中兴奋传递涉及的信号转换为______。神经递质以________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功能。
(4)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其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_______症状。
(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区段的变化。
2023-01-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