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I.根据光合作用中CO2固定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如小麦)和C4植物(如玉米)。C4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但没有Rubisco酶,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但有Rubisco酶,其光合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Rubisco酶。

   

(1)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在______细胞中进行。图中丙酮酸转化为PEP需要叶绿体的______(填结构)提供ATP,由Rubisco酶催化固定的CO2主要来自图中过程和______(填生理过程)。
(2)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完全被叶肉细胞包被,叶肉细胞可以为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提供ATP和NADPH,这说明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同时还有助于从维管束鞘细胞散出的CO2再次被______(填物质)“捕获”。
Ⅱ.研究者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图甲的实验设计中,对照组玉米处理的具体条件是______。图乙中,在恢复期作物净光合速率最低对应的处理条件是______。图乙结果所示,胁迫期C&D组净光合速率小于C组,而恢复期C&D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C组,说明______
(4)据丙图可知,光系统Ⅱ中,光使叶绿素中的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而进入光系统Ⅰ,这时一部分丢失的能量便转化为______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______裂解放出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形成的高能电子作用用于生成______。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较敏感,单一冷害胁迫会对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造成极大损伤,请结合图丙分析单一冷害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_
2 . 研究发现,RNA聚合酶(RNAP)沿模板DNA转录过程中,会感知DNA损伤,继而启动修复,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RNAP-S修复对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B.RNA聚合酶沿着DNA的模板链从5′端移动到3′端合成RNA分子
C.推测DNA双链产生损伤时,转录模板链的修复程度要低于编码链
D.A-规则修复方式将导致转录产物mRNA中相对损伤的位点突变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家蚕(ZW 型)中有丰富的突变体。野生型蚕体壁不透明呈白色,野生型蚕经不同的突变能形成不同品系的体壁透明的油蚕。家蚕中还存在一种温敏突变体,1~4龄在23℃以下饲养全部死亡,在25℃以上饲养能正常存活和繁育后代。为研究相关基因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亲本A 和B的油蚕突变基因分别用oc1 和oc2 表示,温敏突变基因用nl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亲本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
温敏油蚕A(♀)×野生型(δ)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温敏油蚕♀:温敏油蚕δ=3:3:1:1
温敏油蚕B(♀)×野生型(δ)野生型(♀ỗ)野生型♀:非温敏油蚕♀:温敏白蚕♀:温敏油蚕♀:野生型♂:温敏白蚕♂=   3:3:1:1:6:2
(1)控制温度敏感的基因nl位于____染色体上,oc2位于____染色体上。oc1 与 nl的位置关系为____
(2)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画出杂交组合一、二F1雄性家蚕的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
(3)在26℃环境中,杂交组合一 F2中野生型雌雄相互交配,产生的F3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油蚕占____
(4)杂交组合二F2中野生型的基因型有____种,野生型雌雄相互交配,后代1~3龄在26℃环境中饲养,油蚕的占比为____;转至23℃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存活油蚕中纯合子占____
4 . 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细胞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较慢,从而导致可溶性糖含量高,汁多质脆,研究发现这与甜玉米G蛋白含量较高有关。为提高甜玉米的商品价值,科研人员培育出了超量表达G蛋白的转基因甜玉米新品种。在超量表达G基因载体的构建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1、2所示。

(1)图1中强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_______,驱动基因持续转录,该转录过程中模板链的5'端位于_______(填“M”或“N”)端。
(2)图2所示载体为农杆菌的Ti质粒,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_______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_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为使DNA片段能定向插入Ti质粒中,可用PCR技术在DNA片段的两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M、N端添加的序列分别是限制酶______________的识别序列。
(4)外植体经脱分化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放入农杆菌液(含重组Ti质粒)浸泡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进行筛选,最终获得玉米植株Y1、Y2、Y3,通过对3个植株的G蛋白表达量和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Y3植株的G蛋白表达量最多,但却不是还原糖含量最多的植株,原因可能是_______
(5)为了进一步提高甜玉米中淀粉的含量,科研人员提出通过降低淀粉酶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生产目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吗啉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种RNA剪接抑制剂,将其注入植物细胞内会使基因表达受阻,科研人员将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玉米的受精卵中起到明显效果。针对它的具体作用,科研人员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导致RNA前体上内含子1的对应序列不能被剪。
假说2:导致RNA前体上内含子1和外显子2的对应序列同时被剪切。

为了验证上述假说,分别从受精卵发育后3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胚细胞中提取_______,逆转录形成cDNA。若假说1成立,使用下图所示引物2和引物4进行PCR后电泳的结果为_______(填字母)。
A. 实验组有目的条带     B. 实验组无目的条带
C. 对照组有目的条带     D. 对照组无目的条带
若要证明假说2成立,需要选择如图所示引物_______进行PCR。
5 . 具核梭杆菌为一种强粘附性消化道细菌,侵入肠黏膜后可诱导局部炎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形成。细菌培养与鉴定等传统检测技术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科研人员采用基于滚环扩增技术(RCA)的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微量样品及复杂环境下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下图1为RCA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过程示意图,其中,nusG基因为具核梭杆菌的特异性基因,锁式探针为依据nusG基因序列设计出来的单链DNA分子,检测探针中的荧光基团(FAM)距离淬灭基团(BHQ-1)在一定的范围内时,荧光会被淬灭。请回答下列问题。

   

(1)RCA反应体系中需添加多种物质,除图1所示物质外,还应添加的物质是___RCA产生长重复单链DNA过程中,Phi29DNA聚合酶既需催化___键的形成,也需催化___键的断裂。
(2)过程②为锁式探针进行连接以实现环化,该过程中需要的酶是___过程③中,需添加核酸外切酶进行“消化”,据图分析“消化”的目的是___,推测核酸外切酶的作用是___,消化完成后,需将反应体系置于95℃条件下持续20min后再进行RCA扩增,目的是___
(3)过程④通过RCA扩增得到长重复单链DNA,与常规PCR相比,RCA缺乏___环节,说明RCA扩增过程中所使用的Phi29DNA聚合酶不具有___特性。
(4)若检测样品存在具核酸杆菌,经图2中②-④过程得到的长重复单链DNA与___特异性结合,导致FAM与BHQ-1距离增大,发出荧光。因为___,提高了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肠道中含有多种微生物,为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在设计锁式探针时需保证检测臂中含nusG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同时还需注意无关序列中___
2024-03-19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6 . 研究发现单基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 图乙为家族成员一对基因的模板链部分测序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机理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添
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Ⅱ-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Ⅱ-5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7 . 苏云金杆菌是杀灭玉米螟的重要生物,灭蚊球孢菌具有杀灭蚊子的效能,某人将这两种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既能杀蚊又能杀螟的新菌株,过程见下图。微生物原生质体的获得等过程和植物的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试管中加入PEG的目的是诱导A、B原生质体融合及细胞壁再生
B.图中过程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相比,去壁方法、诱导融合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均完全相同
C.离心洗涤后向培养液中加入的酶可能是溶菌酶,目的是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
D.图中的甲实验和乙实验是指灭蚊实验和杀灭玉米螟实验,获得的融合株染色体数目加倍
8 . 细胞内的水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
B.由于氢键、二硫键的存在,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
C.带有正电荷及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溶剂
D.因为氢键不断地断裂,又不断地形成,使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体状态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9 . 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他离子。在任氏液中培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可记录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如图所示,a、b、c、d为曲线上的点。研究小组进行下列两个实验,实验一:在任氏液中加入四乙胺(一种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实验二: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其他条件不变。两实验均测定动作电位的发生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从c到d速度减慢B.实验一中,内外两侧均不会产生局部电流
C.实验二获得的动作电位,c点膜电位会降低D.实验二中,有可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产生
2023-08-15更新 | 8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对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提出假说和科学验证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在制备纯净细胞膜的过程中,利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和各类复杂的细胞器
B.在证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两层的实验中利用了磷脂分子头部的疏水性
C.罗伯特森所描述的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结构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
D.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