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某雌雄同株植物红色素的合成由A/a基因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其与B/b基因共同控制花色,与D/d基因共同控制茎色。科研人员为研究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亲本F1F2
纯合深红花深红茎×纯合黄花白茎深红花深红花:橙黄花:黄花≈9:3:4
纯合深红花白茎×纯合黄花白茎粉红茎深红茎:粉红茎:白茎≈3:6:7
(1)由实验一可判断,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___定律。已知中出现橙黄花的原因是b基因控制黄花性状且部分抑制红色素的合成,则橙黄花的基因型为___。实验二的白茎植株中纯合子占比为___
(2)若将实验一的和实验二的杂交,子代中橙黄花深红茎占比为3/32,则子代中深红花深红茎植株的基因型有___种,占子代比例为___
(3)若已知该植物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由基因G/g控制,为判断该基因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Ⅱ号染色体单体植株(体细胞中缺少一条Ⅱ号染色体)和纯合的正常植株若干,应选择表型分别为___的正常植株与___单体植株杂交,若细胞中缺少一条Ⅱ号染色体的配子均可育且缺少两条Ⅱ号染色体的植株不能成活,的表型及比例为___,则说明该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让继续自由交配,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2 . 转运肽能够引导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叶绿体,组装成叶绿体的完整结构,从而使植物能够顺利地进行光合作用。研究人员尝试将抗除草剂基因(抗草丁膦基因)和转运肽基因(如图1)同时导入大豆细胞并获得高产量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作物(如图2)。已知T-DNA上的基因在农杆菌中不能表达,而在植物细胞中能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ClaI和SacI酶对转运肽基因酶切后能插入到T-DNA区内
B.T-DNA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大豆细胞并整合到其染色体DNA上
C.导入重组Tì质粒的农杆菌不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
D.喷施一定浓度的草丁膦可检测转基因大豆是否获得抗除草剂抗性
2024-06-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赵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青蒿植株是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原料,研究发现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的产量有高产、中产、低产三种,已知青蒿素的产量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a、B/b、D/d表示)。科研人员利用现有高产植株甲与低产植株乙进行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1:高产植株甲×低产植株乙→F1高产植株:低产植株:中产植株=1:1:6;
实验2:实验1的F1中产植株×低产植株乙→F2中产植株:低产植株=5:3。
A.实验2中F2中产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B.若实验1所有中产植株自交,后代中低产植株的概率为1/32
C.若实验1高产植株甲自交,子代中产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6
D.若高产植株与中产植株杂交后代表型为9:7,则基因型组合有2种
4 . 资料一:神经干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将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表面作记录,则所观察到的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有所不同。前者是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活动的总和,称之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资料二:将蛙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分别放入任氏液(类似组织液)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浸泡后,置于神经标本屏蔽盒内,每隔5min给予一次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记录动作电位,连续观察60min。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个的神经纤维相比,以强度由小到大的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干,可推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情况是___。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
(2)本实验中,对照组用任氏液浸泡的目的是___。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及数据是可靠的,判断依据是,对照组神经干在实验条件下连续刺激1h,仍可出现动作电位且其幅值___
(3)在刺激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葡萄糖能引起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升高,可能是由于___,使复合动作电位增大(答出一点即可)。
(4)相同实验条件下,用20%、40%葡萄糖浸泡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影响机理可能是:由于20%、40%葡萄糖是高渗溶液,使___,因而使轴突内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使能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___,另一方面又会使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___
5 . 荧光定量PCR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荧光染料来记录PCR产物的累积情况,从而达到对PCR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CT值表示每个反应管内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通常情况下将已知浓度的DNA标准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分别取样进行荧光定量PCR,得到一系列的CT值,以梯度稀释后的浓度对数值作为横坐标,浓度所对应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可得到一个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B.荧光定量PCR可以用于检测样品中待测病毒核酸的浓度
C.若两组样品中待测病毒核酸的浓度差了10倍,则两组CT值的差异在3与4之间
D.若标准样品的DNA出现降解,则利用所得的标准曲线分析,待测样品所测CT值偏低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6 . 将动物的完整线粒体悬浮于含有呼吸底物、氧气和无机磷酸的溶液中,并适时加入ADP、DNP和DCCD三种化合物,测得氧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液中含有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图示反应发生于线粒体基质
C.ADP和DNP都能促进细胞呼吸且促进效率相同
D.DCCD能够抑制细胞呼吸是由于抑制ATP的合成
7 . 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性效应的现象,如图1中A、B、C3个神经元之间的作用;突触后抑制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提高了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在突触后膜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如图1中D与C神经元之间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共有3个突触,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
B.图1中B神经元对C神经元是突触前抑制
C.发生突触后抑制时,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如图2中的电位2所示
D.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效应一定是由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的
2024-02-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
8 . 尿糖试纸是用来检测尿糖情况的专用试纸,试纸将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及显色剂固定在纸条上,根据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以及原子氧可以将某种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物质的原理,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尿糖试纸的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原理相同
B.显色剂变色的原因是H2O2将无色化合物氧化为有色化合物
C.尿液中葡萄糖被葡萄糖氧化酶分解后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D.使用尿糖试纸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一定会产生显色反应
9 . 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O2N)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多肽中含3个苯丙氨酸、1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6、30、48位
C.短肽D、E的氧原子数之和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比增加1个,氮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4条短肽和2个氨基酸
10 . 下图是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表示二硫键,二硫键是由两个巯基(—SH)脱去2个氢原子形成的。若该I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m种
B.该分子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C.免疫球蛋白IgG有(m-4)个肽键
D.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m-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