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0 道试题
1 .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是ZW型。某研究机构在野生家蚕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情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部分):
突变体表型第二隐性灰卵第二多星纹抗浓核病幼蚕巧克力色
基因abde
基因所在染色体12号12号15号Z

(1)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和ZW型,属于前者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包括人、__________、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
(2)表中所列基因,不能与a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雌蚕的染色体共有__________种形态,雌蚕成虫体内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W染色体。
(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体色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1不抗浓核病黑色雌蚕成虫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__________
(5)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具有食桑量低、产丝量多且质量高的特点,在幼蚕中筛选雄蚕进行饲养有重要经济价值。已知家蚕卵壳黑色(G)和白色(g)取决于胚胎的基因型,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辐射处理会使部分黑壳卵中携带基因G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性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研究人员用60Co照射处理黑壳卵并用这些卵孵化后的成虫作亲本进行育种,育种流程及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上述三组实验中,选择第__________组子代的__________(填“雌”或“雄”)蚕与白壳野生型蚕杂交,可根据卵壳颜色来确定杂交后代的性别,不选择其他两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从该组选育的个体杂交后,卵壳为__________色的将全部孵育成雄蚕。
(6)为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纯合致死基因f和h。利用甲与普通雌蚕(ZFHW)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中雌蚕在胚胎期均死亡,从而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雄蚕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实际杂交后代中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存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2 . 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将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基因A1和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基因A2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
B.8个子细胞中,最多有4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
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
D.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6个极体含有13C标记
3 . 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结果如下图所示。若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且之后未发生任何变异。下列与上述细胞分裂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占1/4
C.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均有等位基因的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4种类型
4 .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5 . 某同学用标有B和b的卡片建立某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遗传模型,向甲(男)、乙(女)两个信封放入若干B和b的卡片,随机从每个信封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一起并记录,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重复多次。已知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信封中的B与b卡片数之比约为93:7
B.甲信封中还应装入与B、b卡片数之和相等的空白卡片
C.乙信封模拟的女性群体中红绿色盲占比约为0.5%
D.完善模型后,重复多次实验,可推出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约为13%
6 .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生物育种,捍卫种子安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生物的变异理论常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植物突变育种是指人为利用物理、化学因素,使植物发生遗传变异,从而获得优良品种或品系的一种育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2n=20)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玉米新品种。单倍体玉米植株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其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高度不育。
(2)油菜是白菜(染色体组为 AA,n=10)与甘蓝(染色体组为CC,n=9)通过种间杂交产生的异源四倍体。科研人员以萝卜(染色体组为 RR,n=9)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油菜新品种。

①般情况下,种间植物的基因能自由交流,原因是种间植物存在___________。 油菜与萝卜杂交获得F₁,F₁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
②杂合植物 BC1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BC2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可能在________条之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用 X射线处理女娄菜(XY 型)种子,种植后得到了一株金黄色的突变雄株。研究发现,突变株是染色体上的1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为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突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2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校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7 . 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研究表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在细胞顺利通过检查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K可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形成CDK/Cyclin复合物,推动细胞跨越细胞周期各时期转换的检查点,且不同的CDK/Cyclin复合物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K/CyclinD与检验染色体是否都和纺锤体相连有关
B.可设计药物通过抑制CDK/CyclinA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癌症
C.可通过抑制CDK/CyclinE的活性使细胞停留在G1/S检查点
D.若将同步培养的G1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融合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提前
2024-01-07更新 | 4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纠错测试生物试题
8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水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 上裂解产生氧气,同时产生______________。光反应形成的___________在碳反应中将____________还原为三碳糖。三碳糖被合成后的两个去向分别是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通过对某农作物施肥量的改变,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施肥量

(kg尿素·ha1

叶绿体数量

(个/细胞)

每个叶绿体中基粒数量(个)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CO2·m2·s1

低(0)

9.6

7.6

23.1

中(150)

13.4

10.3

30.6

高(300)

8.6

11.1

25.6

①本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每个细胞中基粒数量与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呈_____。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农作物产量增加,直接原因是在生长期内的_____ (净/总)光合作用上升。若对植物加以很高的施肥量,可能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植物根毛细胞________________,发生萎蔫。
②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该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可对不同施肥量的该植物进行光合色素含量测定,选择叶片时需控制叶片部位、叶龄、叶面积等__________________变量一致且适宜。
2024-01-0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红树林是海陆交界地带的特殊生态系统。为了探究树种及潮位对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早期的固碳效果(用碳密度表示)的影响,研究者选取了某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中3个相同面积种植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高潮位(一天内水淹时间短)区桐花树(HAc)、高潮位区无瓣海桑(HSa)和低潮位(一天内水淹时间长)区无瓣海桑(LSa),为基于碳汇(森林吸收并储存CO₂的量)功能的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选址、选种提供参考。在2~3年内获取的数据如表和图所示。

造林时间

样地

植株密度/(株·hm⁻²)

株高/m

2年

HAc

4666.67

0.88

LSa

2933.33

2.87

HSa

1133.33

2.48

3年

HAc

3600

1.22

LSa

1900

3.04

HSa

1000

3.38


(1)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通过根系固着土壤,减少土壤流失,防风消浪,保护海岸等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价值。
(2)研究某区域内苗木的种类、数目应采用______法。在相同潮位条件下,红树林修复3年后,拥有更高______的桐花树群落具有更高的固碳量。
(3)在造林2~3年内,表中与LSa样地相比,HSa样地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由此推断滩地高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造林的植株存活率。通过研究对比两个样地的植物凋落物(与土壤表面紧密接触,极易腐烂分解)和土壤肥力发现,在植物凋落物总量相同的情况下,HSa样地土壤肥力高于LSa样地,原因是______
(4)如下图所示为模拟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部分组成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间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②图中D为第______个营养级。假定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能量)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将是原来的______倍。
2024-01-03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10 . 海稻86是一种重要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海稻两个NAC转录因子OsHDNAC1和OsHDNAC2是否在其应答盐胁迫的过程中发挥功能,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Ⅰ、材料处理:将海稻86的种子平整、均匀散布于湿润滤纸上,28℃培养2~3d,待长出根后转移至含有营养液的植物水培盒中,置于培养箱中继续生长7d,随后用较高浓度的NaCI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并分别于0、6、15、24、60和72h取植株地上部分,经液氮速冻后保存至超低温冰箱待用。
Ⅱ、RNA提取及cDNA合成:取冷冻于-80C的叶片经液氮研磨成粉末状,加入特定试剂提取总RNA,将提取得到的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RNA的质量和完整性,并利用仪器测定RNA浓度,随后将RNA反转录为cDNA,得到的产物保存至-20℃冰箱。
Ⅲ、基因克隆及克隆载体构建:设计引物PCR扩增,在凝胶成像系统中对扩增产物进行观察检测,并对目的条带进行纯化回收。将回收得到的DNA产物连接到含有真核启动子和荧光蛋白基因的亚细胞定位载体pNC-Green-SubN上,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中,涂布至平板后于37C下培养过夜,通过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测序验证正确后,提取质粒保存至-20℃冰箱。
Ⅳ、亚细胞定位: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至农杆菌感受态细胞中,将农杆菌菌液注射至烟草表皮细胞,随后将烟草置于26℃、14h光照/10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48h,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在烟草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Ⅴ、表达量分析:为了解析OsHDNAC1、OsHDNAC2在海稻应答盐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OsHDNAC1和OsHDNAC2在盐胁迫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RNA的过程需要选择植株的地上部分,而不是直接将种子冷冻破碎的原因是______
(2)将RNA反转录为cDNA,反应体系中应添加原料____________酶。
(3)在对总cDNA进行PCR扩增,通过____中检索出目的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引物OsHDNAC1-F/R和 OsHDNAC2-F/R 进行 PCR扩增。在反应体系(模板 cDNA1.0μ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1.0μL,2×Taq Master Mix 12.5μL,ddH2O9.5μL,足量dNTP等)中扩增。通常在PCR扩增的最后一轮,延伸10min,推测其目的是_____。用该体系进行PCR的目的是______。在过程Ⅲ中对大肠杆菌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而不选择直接观察荧光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培养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10的目的是________
(4)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OsHDNAC1和OsHDNAC2均定位在____(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核),表明OsHDNAC1和OsHDNAC2基因编码的蛋白符合转录因子发挥调控功能的特点。
(5)下图为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OsHDNAC1和OsHDNAC2在盐胁迫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__________
   
2024-01-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