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产肠毒素大肠杆(ETEC)能引起幼畜发生急性严重腹泻,其直接致病因子为肠毒素,包括热不稳定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两种。LT由两类功能性亚单位(LTA、LTB)组成,其中LTB具有免疫原性;ST包括ST1、ST2两个亚型,均为小分子多肽,免疫原性弱,构建ST1基因与LTB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使其表达的ST1具有免疫原性,为研制抗毒素疫苗做好上游工作。
(1)从ETEC中扩增得到LTB和ST1两个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P1、P2为扩增LTB基因序列的引物,P3、P4为扩增ST1基因序列的引物。其中P2、P3中的部分是人工合成能互补的Linker(连接基团)。制备LTB-ST1融合基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CR1和PCR2通常不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
B.设计引物时,应该将Linker添加在P2、P3的5'端
C.获得①中的两条链至少经过3轮PCR1和PCR2
D.①→②过程利用Linker获得的融合基因需要DNA连接酶
(2)下列有关“表达LTB-ST1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选用的质粒载体中需包含复制原点、多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和标记基因等
②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时,LTB-ST1融合基因两端需要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
③在筛选重组菌时,通常应设置未经转化的菌株作为阴性对照
④检测到重组菌能表达融合抗原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才可作为重组工程菌株用于发酵制备抗毒素疫苗
2024-01-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2 . 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密,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判断,在一个环境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相对多的是(       
A.繁殖速度快的种群B.个体体积大的种群
C.食性复杂的种群D.变异性强的种群

(3)蜜蜂可以在不同的植物间传粉,但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不能相互识别,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项在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称为(       
A.遗传和变异B.生存斗争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

(4)蜜蜂采蜜时,会受到马峰或者蚂蚁的攻击和干扰,研究发现茶花的花蜜中含有微量的茶多酚,经过茶多酚的作用后,蜜蜂对报警信息素发生反应的浓度阈值(引发报警的最低浓度)降低了,因此茶花花蜜可以使蜜蜂变得更“聪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马蜂和蚂蚁对蜜蜂的攻击和干扰属于种间斗争
B.蜜蜂采食茶花花蜜,可以提高其感知外界危险的敏感度
C.茶花花蜜中的茶多酚使蜜蜂发生基因突变,有利于蜜蜂躲避敌害
D.蜜蜂和茶花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研究发现,7个家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酶受体基因(Lkr),但不同种群家蜂这一基因表达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基因X转入实验组家蜂体内,该基因可使表达产物减少,检测家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5)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和题干信息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Lkr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性有关
B.Lkr基因表达程度不同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温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热带地区高
D.不同地区的气候、植物种类、植物花期等主导了蜜蜂进化的方向
2023-12-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政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评估生物试题
3 . Ⅰ.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
(1)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转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脱去一个CO2形成乙酰辅酶A
B.三大营养物质均能通过e循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过程f、g、h中形成ATP最多的是g
D.过程c可以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为糖和脂肪

(2)人体内分解蛋白质的胰蛋白酶所作用的化学键是图1中的(       
A.①B.②C.③D.④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以下说法可体现其功能的是(       )。(多选)
A.细胞内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B.细胞质膜上大部分的受体是蛋白质
C.蛋白质是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D.机体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是蛋白质

(4)小贾同学认为,含乳饮料的营养价值与牛奶等同。为验证他的观点,选出下列正确的实验步骤,并排序,所得正确操作为(       )。
①利用含乳饮料制作标准曲线;②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制作标准曲线;③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待测液,重复3组;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待测液;⑤将待测样品过滤后待用;⑥将待测样品过滤、稀释后待用;⑦分别加入4mL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静置一段时间;⑧测定待测液于540nm处的吸光度值。
A.②⑥③⑦⑧B.②①③⑦⑧C.②⑦①③⑧D.②③⑦⑥⑧

(5)实施上述实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平均值),分别如图和表所示。据图信息与实验数据,对小贾同学的观点做出评价(       
检测样本实验数据含乳饮料牛奶
吸光度值0.090.26
蛋白质含量mg/ml
71.03
A.观点正确。因为含乳饮料与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相同
B.观点正确。因为含乳饮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相同
C.观点不正确。因为含乳饮料与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不同
D.观点不正确。因为含乳饮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不同

Ⅱ.为了探究高温对生菜植株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6)为测得图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步骤需要保持一致的有(       )(多选)
A.植物生长时的光照强度B.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提取液体积
C.选取的叶片在植物上的位置D.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叶片质量

(7)据图分析,高温处理使叶绿体色素的种类_____(不变/增多/减少),叶绿素含量_____(不变/增多/减少)。 据此推测,若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植物对光能的捕获与能量转换能力会_____(不变/增强/减弱)。
(8)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生菜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小贾同学制作了水培装置,该实验需要设置的自变量是___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_____。(编号选填)
①光照强度②水培溶液的温度③室内温度④植物的生长状况
生菜水培溶液应选择_____(①缺少某种矿质元素/②矿质元素齐全)的溶液。
(9)检测该实验因变量的合理做法是_____。
A.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B.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C.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D.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2023-1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疾病防控,随着换季天气变化,很多同学未注意添衣保暖和日常防护,一不小心就二阳或者三阳。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有效成分是病毒S蛋白基因转录出的RNA片段,可帮助人体激活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在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时快速产生特异性免疫,防止其复制和传播(如图1)。请据图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与细菌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
(2)下列电镜照片所显示的结构不可能在人体细胞中出现的是(  )。
A.   B.   C.   D.   

(3)疫苗中的mRNA进入细胞后,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病毒S蛋白,具体过程如图2,①-③表示相关结构,abc表示相关氨基酸,下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
   

苏氨酸

酪氨酸

精氨酸

缬氨酸

ACC、ACG

UAC

CGU

GUA

半胱氨酸

甘氨酸

组氨酸

脯氨酸

UGC

GGU

CAU

CCA

A.①正在携带氨基酸进入③内B.②只与③的同一结合位点结合
C.③中的rRNA可催化肽键的形成D.c为脯氨酸,将与a发生脱水缩合

(4)mRNA具有进入细胞效率低等缺陷,因此,研制mRNA疫苗时常将其包裹在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囊泡中。由图1可知,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
(5)你认为研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多选)
A.mRNA在细胞质中易被降解
B.mRNA在人体细胞中可能难以正确翻译
C.mRNA可能会插入到人体的染色体
D.该mRNA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

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8%的序列来自病毒,据推算,这是我们的灵长类祖先在数百万年前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后遗症”。偶然的情况下,当病毒感染的是生殖细胞,插入细胞基因组的病毒基因会传给子代,即成为“内源性病毒(ERV)”,ERV中的一些基因(如抑制素机制基因)可使细胞具有抵抗其他病毒侵染的能力。
   
(6)图3是抑制素协助人细胞抵抗RDR病毒的可能分子机制,请用文字进行描述其机制。
机制1:__________________
机制2:抑制素基因转录翻译成抑制素,在胞内与ASCT2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一起转移至细胞膜,阻止RDR病毒进入细胞。
2023-11-18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考试生物试题
5 . 鳗弧菌是感染斑马鱼的一种致病菌、科研人员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但保留菌体活性,从而获得鳗弧菌疫苗,科研人员针对该鳗弧菌疫苗的免疫效果,开展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如下:
实验1
过程结果
A.给免疫组和对照组斑马鱼注射致病性的鳗弧菌。
B.统计注射后14天内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力。
C.通过预实验初步确定鳗弧菌疫苗的安全注射剂量。
D.以安全剂量给斑马鱼注射鳗弧菌疫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28天。
实验2
将斑马鱼分成四组:加强免疫0次组(BO×0)、加强免疫1次组(BO×1)、加强免疫2次组(BO×2)和对照组,并以14天为间隔进行加强免疫,实验设计如下:
时间0天14天28天56天
实验处理初次免疫第一次加强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野生型鳗弧菌进行感染
组别BO×0组+?
+
BO×1组+?-+
BO×2组+?++
对照组-?-+
注:“+”表示施加相应处理,“-”表示未施加相应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本实验中的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_类。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保护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免疫。
(2)实验1过程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相对免疫保护力=(1-免疫组累计死亡率/对照组累计死亡率)×100%,则鳗弧菌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在实验1的D过程中,从第0天开始直至第28天,每隔7天对两组斑马鱼体内的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请设计一个柱形图表示该过程的预测结果。
(3)为研究加强免疫是否能增强疫苗的保护作用,科研人员另取一些斑马鱼进行了实验2,其中第14天需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处理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在第56天处理后,统计各组的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判断加强免疫是否能够增强相对免疫保护力。在第59天时,对各组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O×2组的血浆中抗体含量最高,原因是:两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并为机体提供长期保护。
(4)下列关于实验2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接种疫苗后,当机体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B.接种该种鳗弧菌疫苗后,可以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C.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Т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Т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Т细胞
D.血浆中的抗体中有部分来源于未致敏的B细胞
2023-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一般在幼儿期发生遗传性肌肉萎缩,最后发展为丧失行动能力等。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约13%DMD患者的B基因在外显子45和50之间的区域有突变,这会使外显子51及之后的序列表达异常,导致无法产生正常的B蛋白。
(1)对于一名DMD的女性携带者(已怀孕),以下何种方法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A.染色体分析B.基因检测C.B超监测D.性别检测
(2)根据题干信息,理论上可作为DMD治疗策略的是      
A.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改变异常B基因
B.干扰异常B基因mRNA的翻译
C.诱导B致病基因在细胞内特异性降解
D.向患者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正常B基因的mRNA

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方案,研究人员对一种缺失外显子50(△Ex50)导致外显子51中出现终止密码对应序列的DMD模型犬进行基因编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对DMD模型犬外显子51进行切割,以期跳过外显子51,产生一个缩短但仍有功能的B蛋白,如下图所示。

(3)CRISPR/Cas9系统可实现基因的定点编辑敲除、单碱基编辑和基因片段的精准替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碱基编辑属于基因突变
B.发生在等位基因内部碱基的定点编辑敲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片段的精准替换可能属于基因突变,也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该系统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4)CRISPR/Cas9复合体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切割基因的Cas9蛋白和gRNA,由上图可知,gRNA的主要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原则特异性结合目标DNA序列。
(5)B蛋白肽链缩短却仍有功能,可能原因是      
A.切割后转录出的mRNA序列和正常mRNA一样
B.切割后产生的蛋白质与正常B蛋白氨基酸序列一样
C.切割后产生的蛋白质与正常B蛋白空间结构一样
D.缺少外显子51不影响B蛋白执行相应生理功能的局部空间结构
(6)研究人员的最终目的是修正全身的肌肉组织,则下列对CRISPR/Cas9相应DNA序列(序列X)操作正确的是      
A.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含序列X的腺病毒运送到全身
B.用腺病毒运送序列X到患者体内前,要对腺病毒进行修饰改造,以确保腺病毒失去毒性
C.序列X需要使用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表达以达到修正全身肌肉组织的目的
D.序列X需要使用肌肉特异性启动子驱动表达以防误伤其他组织细胞基因组
(7)另一组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RNA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指导人体合成正常的B蛋白。请简要论述基因编辑和RNA药物两种方案的优劣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I.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封闭网状管道结构,图1显示了内质网腔内某种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
   
(1)图 1中过程①必定发生于(       
A、该蛋白质基因转录开始时
B、该蛋白质基因翻译开始前
C、该蛋白质基因转录结束时
D、该蛋白质基因翻译结束后
(2)图 1 中过程①的发生,可决定(       
A、蛋白质的肽键形成
B、蛋白质的胞吐
C、蛋白质的肽键数量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3)内质网中正确折叠的蛋白质才能被运输到高尔基体,其中一些蛋白质被加工成膜蛋白镶嵌 或附着在质膜上。这些膜蛋白可(       
A、作为离子进出的通道
B、脱氨基氧化分解供能
C、识别“异己”物质
D、感受化学信号并传递
II.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过度蓄积会增加内质网的负担。另一方面,当细胞受到某些环境因素干扰时,图 1 中的过程①会受阻,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大量聚集,不能进入高尔基体,此时细胞会启动应答程序,促进内质网正常功能的恢复,部分应答措施如图 2。
   
(4)据题干信息和图 2,下列对内质网的应答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A、Bip 蛋白与错误折叠蛋白质结合,释放出 PERK 蛋白,可缓解内质网负担
B、Bip 蛋白对蛋白质加工所起的作用,体现了细胞的自我调节能力
C、Bip-PERK 复合物存在时,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折叠和加工
D、当 PERK 蛋白以游离状态出现时,内质网不能产生含蛋白质的囊泡
(5)Bip 蛋白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结合后,会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途径,从而促进蛋白质的正确折叠,Bip 蛋白的这种作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内质网对环境干扰因素启动应答程序时,Bip 蛋白的含量应_______________
2023-10-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遗传性小头畸形是一种以头围减小并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据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D.伴X隐性遗传

(2)Ⅱ-2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_________
(3)下列属于Ⅲ-1直系血亲的有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Ⅲ-3       ②Ⅱ-3       ③Ⅱ-5       ④Ⅰ-4
(4)为使该家族下一代的发病率降低,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
A.禁止近亲结婚B.基因检测C.B超检查D.遗传咨询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
(5)由题干可知,脑脊液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内环境,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_。(双向/单向)
(6)下列关于脑脊液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
A.脑脊液中含有O2、呼吸酶等成分
B.脑脊液可由脑毛细血管中的血浆渗出
C.脑脊液中的pH能够维持相对稳定
D.脑脊液的渗透压和脑细胞的接近

(7)为保证脑细胞的正常供能,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依赖_________系统进入脑组织细胞中利用。(编号选填)
①消化系统       ②泌尿系统       ③循环系统       ④呼吸系统
(8)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缺氧条件下,脑部细胞中氧气浓度高于脑脊液
B.形成脑水肿时,脑细胞中的水分将向血浆中扩散
C.血管壁细胞和脑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缺氧下形成脑水肿,说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

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为研究新型药物-ACTH对脑水肿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

3个月

5.1~7.1

3.3~4.9

5.1~9.8


(9)请根据表中数据评价ACTH的治疗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进才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9 . 图1表示一个银杏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 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 图2中 T0~T1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的银杏幼苗的结构a中的某两种化合物, T1~T3表示改变某个条件后两种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银杏叶肉细胞中具有丰富的膜结构,能完成特定的生理活动,下列生理活动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H的生成B.ATP的生成C.氧气的生成D.二氧化碳的消耗
(2)图1中表示一个银杏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为②提供NADPH和 ATP
B.图1 中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⑤
C.图1中能产生 ATP 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图1中过程①、④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细胞中的 ATP 合成酶像一个“微型水电站”,其工作原理如图3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 合成酶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B.H的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
C.线粒体内膜上 ATP 合成酶的数量较多
D.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膜内外的 H浓度差
(4)某兴趣小组想要研究银杏叶片中的色素分布,可以用_____(试剂)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并用______(方法)将色素彼此分离。
(5)当环境条件适宜, 图1中G>I、D>K时, 该细胞的代谢特点是______
(6)若图2中,在 T时刻突然降低CO浓度,则物质甲、 乙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①ATP②NADPH③三碳化合物 C₃④五碳糖 C
(7)强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过光合作用的利用量,过剩的光能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出现光抑制现象。为探索油菜素内酯(BR)对光抑制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试剂L 可抑制光反应关键蛋白的合成)

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获取实验材料

将生长状况一致的苹果幼苗栽于多个塑料盆中,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设置对照组

对甲组叶片每天定时喷洒适量蒸馏水

设置探究 BR 功能的实验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

取若干健康成熟叶片置于相应溶液中在常光下蒸腾过 夜,24h后每组随机取6片叶置于强光下处理 4h,测定相关指标

____________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随机测定多个植株多片叶片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通过对乙组与丙组曲线的分析,推测 BR 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2023-12-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阶段联测生物试题
10 . 2019年7月到2020年2月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燃烧7个月,烧毁逾1000万公顷土地,导致风头鹦鹉和蜜鸟等一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火烧程度不同对植被演替的影响也不同。2020年2月,持续7个月的澳洲森林大火终于在一场大暴雨中熄灭,森林植被开始复苏,又是一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但这却让一些专家感到担忧。因为此次澳洲山火过后快速“复活 ”的是生长快速、需水需肥量大的高大乔木——桉树,且桉树还会分泌有毒物质。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火灾后澳洲森林中凤头鹦鹉的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法。不同强度的火烧形成的大小斑块往往镶嵌在一起,构成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 森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若没有外力干扰,该地可能重现森林
C.发生的演替过程会经历地衣阶段D.随着时间延长,该地群落结构可能越来越复杂

(3) 发生森林火灾后,消防人员顶着高温,奔赴在火情第一线,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下,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B.消防员心率加速,警觉性提高主要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C.大量流汗有利于体温的维持,但不利于体内水盐的平衡
D.机体大量消耗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4)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专家估计有超过 2 万只考拉丧生,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蓝山地区考拉作为动物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
D.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

(5)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桉树能比其他植物抢先一步,在很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生机。桉树在森林火灾后更具竞争优势,与它有关的特性可能有       
A.桉树油脂含量高,易燃
B.桉树恢复快,生长迅速
C.桉树的天敌较少
D.桉树的种子十分坚固,不易发芽,但大火燃烧之后,反而容易发芽
E.过火后,桉树很多枝干依然可以发芽

(6)据桉树的特性分析,澳大利亚森林经常发生火灾,长此以往,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_____(上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______结构决定的,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_________________
(8)据图分析: 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植被的总碳密度逐渐减小,该变化主要由______________(填“乔木”“灌木 ”或“草本 ”)碳密度的变化导致,随着山火强度的增大,草本植物碳密度逐渐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图 1 示森林火灾中光热刺激和烟雾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 ”结构,如图 2该结构能 避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冲撞而造成机械损伤。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有关问题:
     
(9)研究发现,重力是触发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形成期高浓度生长素在下胚轴_____________ (“m ”或“n ”)侧积累,导致该侧细胞生长____________ 。下胚轴顶端倾斜 角ɑ _______________ (“变大 ”或“变小 ”) 形成弯钩。打开期下胚轴该侧细胞中生长素被稀释到较低浓度,转而________________ (“促进 ”或 “抑制 ”)细胞生长。
在紫外线照射下,KAR 类物质不能促进种子萌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导致 KAR类物质分解或紫外线照射损伤种子,为了探究其原因,某小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A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在正常条件下培养48h,测定萌发率

B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添加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C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添加紫外线照射后的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D组

       ,添加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10)D 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 。如果紫外线照射导致 KAR 类活性物质完 全分解,且不损伤种子,预计这 4 组实验种子萌发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1)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能够调节种子的萌发。某研究小组为研究两种激素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利用拟南芥种子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已知 6-甲基嘌呤能够抑制 mRNA 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A 通过促进种子合成α-淀粉酶来促进种子萌发
B.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ABA 与 GA 的作用相反
C.上图 证明 6-甲基嘌呤抑制 GA 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
D.在种子成熟过程中 ABA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12)研究发现,XM 基因表达的蛋白发生变化会影响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变影响其蛋白表达的情况和产生的种子休眠效应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位点 1 突变会使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B.位点 2 突变可以是碱基对发生替换造成的
C.位点 3 突变使 XM 基因的转录过程提前终止
D.位点 4 突变的植株较少发生雨后穗上发芽的现象

“碳中和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
(13)据生态学家估算,截至 2020 年 7 月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或已导致超过 600 万 公顷森林被毁,大火约向空中释放了 3.5 亿吨二氧化碳,气候专家认为、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地球上的生物吸收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碳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在大火中以 CO₂ 的形式转移到大气 CO₂库
B.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碳元素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D.为了尽早实现“碳中和 ”,我们应优先选乘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

(14)有报道说,当地“火鹰 ”(如啸鸢等)纵火加剧了火灾灾情。“火鹰 ”是肉 食性猛禽,喜欢在着火的森林里活动觅食,它们会衔着着火的树枝将其运送到尚未燃烧的森林里。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火鹰”纵火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火灾后的森林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链,图中没有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丙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04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