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电泳缓冲液。进行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正确的是(       

A.在凝胶中,DNA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等有关,与DNA构象无关
B.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500bp之间,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C.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D.电泳鉴定时,如果扩增结果不止一条条带可能是因为引物设计过短、退火温度过低等原因
2024-04-20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血友病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经研究发现其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如图表示某血友病家族系谱图,Ⅱ1同时还患有克氏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Ⅱ1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因为Ⅰ1个体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2
C.Ⅰ1与Ⅰ2婚配所生子女中,女儿一定带有致病基因,儿子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
D.Ⅱ4与基因型与Ⅱ2相同的个体结婚,所生子女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2023-11-24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联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 X 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 X^X 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组成为 X^XX、YY 的果蝇胚胎致死
C.在并联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果蝇
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2022-12-11更新 | 4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用含3H-TdR(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液培养海拉细胞适当时间,使所有细胞的核DNA都完全标记;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培养适当时间,直至所有细胞都停止分裂;洗去抑制剂,将细胞移至无放射性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并开始计时,定期测量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结果如下:经过3.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经过5.5小时后第一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末期细胞,经过9.5小时后发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开始减少,经过22.5小时后第二次测量到有放射性的分裂期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是19小时,G1期是9.5小时,M期是6小时,G2期是3.5小时
B.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有的细胞能够完成完整的细胞周期,在G1期合成DNA聚合酶
C.第二次测量到的有放射性的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带有放射性且缩短到最小程度
D.9.5小时时,细胞内被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只有DNA,部分细胞有大量TdR进入细胞核
5 . 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通过促进磷脂酶PPMIB对IKKβS177/181的去磷酸化可以削弱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而某些致癌信号激活会导致PDHEIα上某位点的磷酸化并转位到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水平下降活化了NF-κB信号通路;同时线粒体中的PDHElα增多间接促进了炎症因子刺激下肿瘤细胞的ROS(活性氧)解毒从而降低其对肿瘤细胞的毒害。NF-κB信号通路活化和ROS的清除共同促进了肿瘤细胞在炎症因子刺激下的存活,增强了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耐受性,最终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磷脂酶PPM1B磷酸化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C.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
D.抑制PDHElα的磷酸化可以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并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6 .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
B.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低
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8
D.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4000
2022-01-09更新 | 122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人类颅面骨发育不全症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有一定概率不表现症状。下图是某家族该病的系谱图,其中Ⅱ-1无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个体Ⅱ2和Ⅱ3基因型可能相同
C.个体Ⅱ2和Ⅲ4均为杂合子
D.个体Ⅲ2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2
8 . 水稻的粒长受核基因G和W控制,基因G控制合成的G蛋白能够与W基因启动子结合,抑制W的表达。纯合籼稻品种的一个W基因因启动子序列改变,导致G蛋白不能与之结合,从而W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最终形成籽粒细长的T品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W基因启动子序列改变,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未改变
B.若敲除基因G,籼稻品种T的籽粒会变得粗短
C.籼稻品种T自交,结出的种子中细长籽粒占3/4
D.若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正常个体自交,结出的种子中细长籽粒占3/8
9 . 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62褐眼(♀):

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

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

23正常(♂):47褐眼(♂)

A.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实验三的子代雌、雄果蝇中,褐眼∶正常眼≈2∶1,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D.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10 . 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由两对基因控制。控制栗羽的基因A,黄羽的基因a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黑羽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B对基因b为不完全显性。羽色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表现型

基因型

栗羽

BBZA_

不完全黑羽

BbZA_

黑羽

bbZA_

黄羽

B_ZaZa、B_ZaW

灰羽

bbZaZa、bbZaW

A.纯合栗羽和纯合黑羽鹌鹑交配,不能得到黄羽或灰羽子代
B.不完全黑羽雌雄鹌鹑相互交配,子代的羽色最多有4种
C.多组纯合栗羽和纯合黄羽鹌鹑交配,子代不可能出现黄羽鹌鹑
D.灰羽雄鹌鹑与纯合栗羽雌鹌鹑交配,子代的羽色与亲本的完全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