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氧呼吸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其中以糯米饭做成的米酒入口清甜,散发糯香,深受国人喜爱。有关米酒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糯米煮熟后即可拌入“酒曲”,也就是酵母曲
B.酵母菌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H]都与氧气结合生成了水
C.后期可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
D.米酒放置时间过久可能发酸,是空气中醋酸菌导致的
2 . 判断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及联系的叙述
(1)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      )
(2)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
(3)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      )
(4)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      )
(5)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218O、18O2、C18O2(      )
(6)叶绿体内膜上的部分光合色素被光破坏,吸收和传递光能的效率降低(      )
(7)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ATP和NADH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
(8)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      )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3 易错点狂刷351个-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3 .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探究新的治疗手段,科研人员在大肠埃希菌EcN菌株中导入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工程益生菌 EcN-PAL,并分别在有氧、缺氧条件下培养EcN-PAL 和EcN,检测苯丙氨酸降解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培养基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苯丙氨酸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设置 EcN 组是为了排除苯丙氨酸自然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对比有氧、缺氧条件下的表现可帮助评价其在消化道中作用
D.若 EcN-PAL 能大量分泌苯丙氨酸裂解酶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2024-05-25更新 | 532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发酵工程-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4 . 采收后的苹果仍在进行细胞呼吸。为探究温度、O2浓度对采收后苹果贮存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在线粒体基质与[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B.据图分析,在3℃、5%O2浓度条件下贮存苹果效果最佳
C.O2浓度为20%~30%范围内,温度对CO2的生成量无影响
D.低温储存苹果时,因低温破坏呼吸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减少了有机物消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呼吸作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呼吸熵(RQ=CO2释放量/O₂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利用不同底物呼吸过程中O₂供应情况的一种指标。图甲、乙表示相关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分压下的呼吸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知,冬季升高室内温度可以提高人体温度,从而明显促进人体呼吸作用
B.若图乙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则D点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
C.据图丙分析,c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
D.综上分析,种子萌发时应在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
6 . 辅酶 I(NAD+)是参与细胞呼吸重要的物质,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D+可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为NADH
B.MCART1基因只在骨骼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C.MCART1蛋白异常导致细胞无法产生ATP
D.NAD+和MCART1蛋白的元素组成相同
7 . 小曲白酒清香纯正,以大米、大麦、小麦等为原料,以小曲为发酵剂酿造而成。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好氧型微生物霉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等。酿酒的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关于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糖化主要是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B.发酵液样品的蒸馏产物有无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C.蒸熟并摊晾的原料加入糟醅,立即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
D.若酿造过程中酒变酸,则发酵坛密封可能不严
8 . 植物普遍存在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生成的产物不同(如图1)。科研人员研究了淹水胁迫对某植物根系呼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NADH
B.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时丙酮酸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淹水胁迫时,该植物根细胞以乳酸发酵途径为主
D.该植物根细胞呼吸方式的变化是植物对水淹环境的积极性适应
9 . 有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一部分NADH所携带的氢可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途径进入线粒体,被FAD接受形成FADH2,最终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氧条件下,NADH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B.NADH也能在线粒体内膜产生,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C.α-磷酸甘油脱氢酶可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D.NADH携带的氢借助α-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说明α-磷酸甘油具有较强的脂溶性
2024-05-20更新 | 388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分子与细胞-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10 . 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现象,称为“瓦堡效应”。肝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NADH是一种氢的载体,也可用[H]表示。
A.过程①和③都能产生少量的ATP
B.“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少
C.过程3产生的NAD+对①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D.过程②会消耗①过程产生的NADH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