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着__________
(2)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____________,导致配子异常,因此单倍体小麦__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
(3)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___(促进/不影响/抑制)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2022-06-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生物试题
2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生物的进化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真核生物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不但能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 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法正确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只是红细胞异常,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B.正常细胞中也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果它们发生突变,细胞则可能癌变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新的基因,从而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2022·河北·模拟预测
4 . 多年前,某地的鳉鱼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往返于湖泊A、B、C、D之间。之后气候干旱,小溪消失(如图所示)。现将A、B两湖的鳉鱼杂交,能产生后代,但后代高度不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变异都可为鳉鱼的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
B.现在A、B两湖的鳉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
C.各湖泊的环境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异
D.若C、D两个湖泊的环境始终相同,则两个湖泊中的鳉鱼产生的突变情况相同
5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下图。请回答:

(1)小麦与玉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为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
(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一般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可________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6)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2022-04-08更新 | 5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二中高三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6 . 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为____________;b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测得乙种群某时间段基因型AA、Aa、aa个体分别占60%、30%、10%,则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若此后环境发生新的改变,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则A的基因频率会___________
2022-03-09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加拉帕戈斯群岛主要由13个岛屿组成,不同岛屿的环境差异较大,其上分别生活的13种不同的地雀,它们是由共同祖先经长期进化成的。这些地雀的喙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喙适合不同的食物。其中大地雀、仙人掌地雀生活在比较干燥的区域,以种子为食;食芽雀、啄木鸟雀生活在比较湿润的区域,食芽雀以树木枝条上的芽为食,啄木鸟雀以昆虫为食;刺嘴雀生活在矮灌木丛中,以小昆虫为食。
1.13种地雀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这体现了变异的(       
A.定向性B.高频性
C.普遍性D.可逆性
2.大地雀、仙人掌地雀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环境对其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昆虫的大小B.叶片的大小和形状
C.芽的大小D.种子的大小和形状
3.下列有相关13种地雀的进化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
B.食芽雀、啄木鸟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13种不同的地雀存在生殖隔离
D.13种地雀与无机环境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2022-03-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9 .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2021-10-09更新 | 5575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生物试题
10 . 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
2021-09-06更新 | 8927次组卷 | 5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