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4 道试题
13-14高二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阶段练习
1 .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2023-08-12更新 | 9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1节 生物与环境
2 .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乔木树种A、B两个种群中的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A34.7834.1631.06
B87.137.924.95
(1)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
(2)调查该片混交林中乔木种群A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
(3)据表分析,乔木树种A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乔木树种B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
(4)在调查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时,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5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则该种松鼠在该片混交林中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只/hm2
3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填“多”或“少”)。
4 . 近日,在江西一处独立水域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野外监测,共记录成体、亚成体和新孵化的幼鲵在内的共700余尾,并连续两年观察其野外繁殖。经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确定其为一新种——江西大鲵。这是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种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江西大鲵种群不存在迁入、迁出的种群特征
B.调查江西大鲵种群数量时标记物脱落会使估算值偏大
C.若江西大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江西大鲵中全部个体所包含的全部等位基因为基因库
5 . 研究人员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二者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数量增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竞争力相当
C.如果先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再放入大草履虫,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与图示相同
D.图中a表示的是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b表示的是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
6 . 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如图表示某淡水湖泊中部分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向题。
   
(1)河蚬是湖泊底栖动物的常见贝类动物,若要调查某湖泊中河蚬的种群密度,则可以采用_____法,采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等,因为这些事项都会影响调查结果。
(2)该湖泊中的_______现象,可以反映出群落的重直结构。图中所示生物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竟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__。除了图示能量流向外,底栖动物同化能量的分配情况还有___________
(3)由于淡水潮泊普遍存在水体流动性差、__________等问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退化。若想提高潮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7 .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各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_______m。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_____株/m2
(5)如果要调查某一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该调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8 . 调查研究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对于种群和群落的调查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取样方法常采用______
(2)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不同样方面积内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样方边长/m

0.1

0.2

0.4

0.8

0.9

1.0

1.1

1.2

物种数

3

5

6

9

11

13

13

13

据表分析,调查某草原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m2
(3)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即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所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地草原因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当地人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沙棘等,当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下图表示恢复过程中,该地群落类型的演替及其植物种类的变化情况。演替过程中,______植物的丰富度不断增加;改造过程中,该盐碱地上的演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与草丛相比,常绿阔叶林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原因是常绿阔叶林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9 . 动物粪便中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其中DNA的特有序列可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记。调查某马鹿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90份粪便,经检测来自5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10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30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其他46只个体。据此估算该马鹿种群数量应为(       
A.300只B.250只C.165只D.110只
10 . 图 1 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2 是某生态学 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 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 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 如图 1 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用到的计数工具是______ 。将 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 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 1 中____ 曲线的增长类 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 t2时的数量。
(3) “植物 A→动物 B→动物 C”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调查动物 B 种 群密度:在 2hm2范围内, 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 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 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 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 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