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8 道试题
1 .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图1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蛋白胨

10g

牛肉粉

3g

氯化钠

5g

脱纤维羊血

(含多种生长因子)

50mL

琼脂

15g

去离子水

1000mL


(1)据表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_____
①通用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        ③固体培养基       ④液体培养基
(2)为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
(3)制备图1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_____方法灭菌,目的是_____
(4)据图1分析,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
2019-10-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不断分泌2,4-二甲基苯甲酸、苹果酸,肉桂酸及香草酸等有机酸,连年种植花生使有机酸在土壤中积累,引起花生有机酸中毒,使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为克服有机酸中毒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科技工作者通过“采集带根土壤→富集培养→纯化培养→菌种鉴定”途径筛选出能降解2,4-二甲基苯甲酸的根际促生菌。下表为5种根际促生菌在两种不同选择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

2,4-二甲基苯甲酸(检测2,4-二甲基苯甲酸剩余量)

不含氮源(观察菌落数量及大小)

A04

+++

-

A05

+

-

B07

+++

+++

B15

++

+

B28

+

+


注:表中“+”的数量越多,表示相对值越大,“-”表示无。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和纯化培养都使用以2,4-二甲基苯甲酸作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其中纯化培养时须使用______(选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理由是______,接种前该培养基需要采用______灭菌法灭菌。
(2)综合考虑2,4-二甲基苯甲酸降解、生产成本投入及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等因素,科技工作者认为在花生种植中最适合混合使用的两种菌种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请联系有机酸对土壤环境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分析连作引起花生产量及品质下降的可能原因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3-02-14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3 . 养殖家禽的饲料中富含谷物,纤维素是谷物的重要成分,但家禽消化道中缺少能降解纤维素的酶,阻碍了家禽对饲料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乳酸杆菌,将其添加于饲料中,以提高家禽养殖效率。
(1)乳酸杆菌是动物胃肠道的优势细菌之一。家禽肠道内的乳酸杆菌通过细胞______呼吸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常见的乳酸菌除了乳酸杆菌,还有______
(2)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可降解纤维素的一种酶,这种酶由W基因编码。为在乳酸杆菌中表达W基因,需使用图1中质粒为载体。图2为克隆得到的含W基因的DNA片段,W基因以乙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时mRNA自身延伸的方向为5’→3’。

①很多启动子具有物种特异性,在图1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______(填写字母)。
A.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              B.乳酸杆菌启动子              C.农杆菌启动子
②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限制酶

EcoR I

BamH I

KpmI

Mfe I

Hind II

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

根据上述信息,应使用限制酶______切割图1中质粒,使用限制酶______切割图2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所得重组质粒转化乳酸杆菌后,使用含抗生素______的培养基筛选,以得到转入W基因的乳酸杆菌。
(3)为确定导入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研究人员用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下表所示菌种。所得部分菌液接种于固体鉴定培养基上,另取部分菌液上清液测定酶活力,实验方案及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菌种

酶活性相对值

乳酸杆茵

未检出

X

未检出

导入了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

0.96

①表中的X应为______
②在配制固体鉴定培养基时,除加入无机盐、刚果红、维生素、氮源、水外,还需要添加______。导入了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应出现______
4 .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的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获得纯培养物的接种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线操作中,在2至5区域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两种培养基配方: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1 000 mL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浸膏

H2O

5 g

1 g

1.2 g

0.9 g

0.5 g

0.5 g

0.5 g

1 000 mL

①微生物纯培养的操作步骤:________(用字母顺序回答)。
a. 接种       b. 配制培养基       c. 灭菌       d. 分离和培养
②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________(填“A”或“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③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填“自养型”或“异养型”)。
(4)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取0.2 mL稀释液涂布,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60;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46,取平均值232;
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________同学的统计结果是相对准确可信的。按照该同学的结果,每毫升原液中的菌体数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菌体数比实际活菌数量________
5 . 青枯病由青枯菌(一种细菌)引发,严重危害番茄生长。菜粕有机肥是以菜粕为原料经微生物降解而制成的氨基酸有机肥。研究者希望筛选出能充分利用菜粕有机肥抑制青枯菌的菌株。
(1)菜粕有机肥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__________源,从而可促进抑菌微生物的繁殖。
(2)为筛选适于在菜粕上生长且能抑制青枯菌的菌株,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10克番茄根际土壤置于装有__________的锥形瓶,制成稀释10倍的土壤稀释液,接种于若干个含菜粕的固体培养基,30℃培养2~4天,该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②将上述培养基上生长的所有单菌落接种到同一个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喷洒__________悬液,30℃培养48h后对出现抑菌圈的菌落进行测量,计算每个菌落的__________以表示其抑菌能力,最终筛选出菌株RC14。
(3)为检测在施用不同肥料条件下菌株RC14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者将盆栽番茄接种青枯菌7天后进行如下处理,45天后测定发病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处理

发病率(%)

1

施用常规化肥

72.5

2

A__________

62.5

3

施用含菌株RC14的常规化肥

56.5

4

施用含菌株RC14的菜粕有机肥

17.5

表中A处应为__________,综合上述研究及表中信息推测第4组发病率最低的原因__________
2024-05-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ε-聚赖氨酸(ε-PL)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活性,且人体可将其分解为赖氨酸,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科研人员欲从土壤中分离能分泌ε-PL的微生物,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V表示过程,①~③表示菌落),已知ε-PL可使亚甲基蓝褪色,形成透明圈。

(1)图中第I步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若经第Ⅱ步培养后发现菌落铺满了整个培养基、无法分辨出单菌落,则应在第I步之前____,再进行接种。
(2)第Ⅲ步接种,应挑选____(①/②/③)号菌落。一般来说,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用不同微生物变现出的稳定的____来判断微生物种类。
(3)本实验中用到了4种培养基,其中乙、丁培养基的作用分别是____
(4)为检测上述收集到的ε-PL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抑制能力,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等菌种分别涂布于某培养基表面,再将浸有不同浓度ε-PL的滤纸圆片置于平板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测量清晰区(单位:mm)的宽度,得到了表所示的结果。

ε-PL浓度/mg·L-1

微生物

20

30

40

50

60

70

大肠杆菌

+

+

7.2

10.8

11.6

13.3

沙门氏菌

+

+

6.5

9.2

10.9

13.0

酿酒酵母

7.2

9.1

12.6

13.4

14.8

-

红曲霉

+

+

+

+

5.1

6.3

注:“+”表示无清晰区,“-”表示未进行实验。
①下列关于上述抑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结果显示ε-PL对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最强
B.ε-PL对四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与浓度正相关
C.用于实验的培养基应该用液体的选择培养基
D.接种需在超净工作台上酒精灯火焰周围进行
②该实验在设置ε-PL浓度梯度方面还有不完善之处,请提出2条修改建议:____
2024-05-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三校(广铁一中、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腐乳是大众喜爱的发酵食品,腐乳发酵时微生物通过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决定了腐乳的口感和品质。人工接种纯种毛霉生产的腐乳滋味平淡、香气不佳,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
(1)从自然发酵的腐乳中获取菌株用于培养毛霉菌落,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皿用75%酒精消毒
B.腐乳取样后紫外灯照射灭菌
C.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接种后适宜在室温下培养

(2)酪素培养基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酪素,如果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并分泌到胞外,则能将酪素降解形成透明圈(如图)。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通用培养基②鉴别培养基③选择培养基④液体培养基⑤固体培养基
(3)Hc值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表为8种毛霉菌株分别接种到酪素培养基培养后测得的Hc值。据表初步筛选出的三种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选填)

菌株编号

Hc值

3.75

5.80.50

4.33

5.423.083.905.33

将原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用的毛霉菌株编号为M1,筛选所得的3种菌株分别编号M2、M3、M4,将 M1、M2、M3、M4的毛霉孢子以 1:1 的比例两两混合,接种于豆腐小块表面,分别以接种单一毛霉孢子的豆腐为对照,培养后测定各豆腐毛坯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如图所示(柱状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数据的波动范围)。

(4)根据上图数据,最优的毛霉菌株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想通过改造M4菌株形成新的单菌株毛霉发酵工艺,图1为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图2为目的基因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5)图1中目的基因扩增时,所用酶区别于M4菌株内同种酶的特点是________
(6)NedⅠ、EcoRⅠ、HindⅢ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A↓TATG、G↓AATTC、A↓AGCTT。扩增图2中目的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       
A.引物Ⅰ:— GGGAATTC —;引物Ⅱ:— CTCATATG —
B.引物Ⅰ:— GAATTCCC —;引物Ⅱ:— CATATGAG —
C.引物Ⅰ:— GGAAGCTT —;引物Ⅱ:— AAGCTTCC —
D.引物Ⅰ:— CTCATATG —;引物Ⅱ:— AAGCTTAAGCTT —

(7)关于图1中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预期的A指活力更高的蛋白酶
B.获得A的基本策略是定点突变
C.获取目的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
D.预期产品一定具备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2024-04-0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8 .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表记录了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取10g土壤样品加入90mL蒸馏水,若将土壤样品稀释到107倍还需从上次稀释液取1mL加入9mL蒸馏水逐级稀释________次。
(2)表中各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土壤样品溶液0.1mL,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选择上述稀释度为________倍的平板菌落数作为统计结果,计算出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个。
(3)图中鉴别培养基需添加__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_色。
(4)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配制图示选择培养基时,培养基配方如下:1.4gKH2PO4、2.1gNa2HPO4、0.2gMgSO4·7H2O、1.0g蛋白胨、10.0g葡萄糖、1.0g尿素、15.0g琼脂,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培养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选择培养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29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八中高三下学期月考(四)理综生物试题
9 .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是 AD发病关联基因。科学家尝试构建含人APP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如图1),以研究AD疾病的发病机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BamHl

Xho l

Bcl l

Sac l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5'-C↓GATCG-3'

5'-C↓TCGAG-3'

5'-↓GATC-3'

5'-GAGCT↓C-3'

(1)下列对培养基X和培养基 Y 的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培养基 X是鉴别培养基
B.培养基 Y 应选用液体培养基
C.培养基X上生长大肠杆菌均含有重组质粒
D.培养基 Y 上生长大肠杆菌均含有重组质粒

(2)下列关于过程Ⅳ的培养条件,说明合理的是____。
A.加入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
B.5%CO2—维持酸碱平衡
C.适宜温度—维持酶活性
D.适宜渗透压—维持水平衡

(3)在繁育转基因小鼠过程中采用的生物技术与工程是____。(编号选填)
①重组DNA 技术
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④细胞核移植技术
⑤胚胎移植技术
(4)若过程Ⅰ中质粒pUCl8选用了 Xho I和BclⅠ进行切割,表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实现其与目的基因相连,可在人APP基因两端分别添加____(编号选填):若要保证过程Ⅱ能够成功回收 APP 基因,则应在人 APP 基因两端分别添加____。(编号选填)
①XhoI 和 BclI的识别序列
②SacI 和 BclI的识别序列
③Xho I 和 BamHI的识别序列
④Sac I 和 BamHI 的识别序列
科学家研究发现AD与脑部的β淀粉样蛋白(Aβ)寡聚有关,Aβ寡聚体能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细胞毒性反应,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相关机制如图2,请回答:

(5)有的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8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
A.不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B.避免被酶降解
C.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D.减少能量的消耗

(6)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Na⁺通道打开,Aβ寡聚体与NMDA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兴奋性将____(增强/减弱/不变)。AD患者的神经纤维常常出现缠结原因是Aβ寡聚体导致微管稳定性丢失,由微管蛋白组成的____(细胞结构)被破坏,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7)请据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AD患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____
10 .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如图是利用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获得纯培养物的接种方法还有___
(2)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线操作中,在2至5区域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
(3)下面是两种培养基配方: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H2O
1.4g2.1g0.2g10.0g1.0g15.0g1000mL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NaNO3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l酵母浸膏H2O
5g1g1.2g0.9g0.5g0.5g0.5g1000mL
①微生物纯培养的操作步骤:___(用字母顺序回答)。
a.接种b.配制培养基c.灭菌d.分离和培养
②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___(填“A”或“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③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自养型”或“异养型”)。
(4)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取0.2mL稀释液涂布,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60;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46,取平均值232;
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___同学的统计结果是相对准确可信的。按照该同学的结果,每毫升原液中的菌体数是___。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菌体数比实际活菌数量___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