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利用下表所示配方制备的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

15.0

定容至1000mL

(1)根据物理形态划分,该培养基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该配方中尿素主要作为__________
(2)利用该配方表制备培养基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配制培养基→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3)在分离纯化微生物时,若要统计细菌数量,接种方法宜采用__________,该过程所用接种工具常用的灭菌操作是将该接种工具浸在酒精中,然后放在__________
2 . 塑料制品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短时期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研究人员欲比较大肠杆菌 YT1和芽孢杆菌 YP1 两类细菌降解 PE [化学式为(C2H4)n]的能力。
(1)配置培养基,接种菌株后表层覆盖PE塑料。分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基及接种菌株培养基1培养基2
单独培养并接种 YT1单独培养并接种YP1
降解圈(直径 D/mm)3.51.8
①培养这两种菌株时用到的培养基中,PE 的作用是给微生物提供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的主要营养物质有_____
②从表中数据可知,降解PE能力较强的菌株是_____;培养基1中形成两个降解圈大小一样的菌落a、b(如下图),菌株a和菌株b降解PE的能力是否一样?_____,理由是 _____
   
(2)将筛选到的菌株用于治理“白色污染”时,有可能造成其它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 . 大豆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氮固定在根瘤中,并将氮转化为豆科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从而减少工业化肥的使用。某同学欲分离大豆根瘤菌,查阅资料获得如下培养基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甘露醇

(C6H14O6

KH2PO4

NaCl

浓度(质量分数)

1%

0.02%

0.02%

0.02%

0.01%

A.表中NaCl有提供无机盐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B.培养根瘤菌时一般需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C.该培养基缺少氮源,根瘤菌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D.若培养基添加琼脂,可用于菌种的分离和计数
4 . 土壤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利用石油中的多环芳烃,据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降解石油的细菌菌株M和N,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

成分

培养基1

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

K2HPO4、MgSO4、石油

(1)实验时,培养基通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M计数时,每毫升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约200个,则至少应将菌株M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倍。
(3)为进一步探究并比较M和N两个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石油的能力,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M、N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在两液体培养基Ⅰ中,得到M、N菌液。步骤二:另取培养基Ⅰ、Ⅱ,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在平板Ⅰ上制作两个直径相等的孔标号ⅠA、ⅠB,平板Ⅱ重复以上的操作,两个孔分别标号ⅡA、ⅡB。
步骤三:将等量等浓度的M菌液和N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ⅠA和ⅠB,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
步骤四: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平板Ⅰ、Ⅱ的透明圈大小如下表所示:

菌株

平板Ⅰ

平板Ⅱ

ⅠA

IB

ⅡA

ⅡB

透明圈大小

+++

++

++

注:“+”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平板上透明圈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生食堂餐厨垃圾集中,便于收集,而且成分相对简单,以淀粉为主,因此容易进行生物降解和利用。为筛选高效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研究人员将餐厨垃圾中杂质和骨头挑出后加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制备餐厨垃圾浸出液,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1)如上图,将餐厨垃圾中的能分泌淀粉酶微生物筛选出来的X培养基应添加____为唯一碳源,此外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有__________。该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2)③过程加入的显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三种的菌落及其周围透明圈的状况,测量菌落直径和透明圈的直径,结果如下表所示:

菌落

菌落直径(mm)

透明圈直径(mm)

A

12.3

14.6

B

13.3

27.3

C

4.3

12.3


其中,______菌落的菌种(填“A”或“B”或“C”)产淀粉酶的能力最强。
(4)若垃圾分类不当,在餐厨垃圾中混入过期的抗生素或者电池等,将不利于微生物的分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单细胞)产生的脂肪酶的作用下,从地沟油中提取的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应用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油作为唯一碳源。
(2)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法。
(3)图示是纯化微生物M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过程一的接种方法是_____法,此方法不能用来计数;过程二的接种方法是_____法,此方法计数的微生物M的数目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活菌数,原因是_____
(4)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在果酒制作时,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主要来自于_____。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经过_____(反应式)得到醋酸。
2023-07-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脂肪酶能催化天然植物油脂(甘油三酯)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研究人员欲从某个环境中筛选含低温碱性脂肪酶的菌株,以溴甲酚紫为指示剂(溴甲酚紫随油脂分解紫色变浅)进行系列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能合成低温碱性脂肪酶的微生物较少,研究人员应在____________的环境取土样。
(2)若样品中含油脂分解菌很少,应配制__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____________指示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一段时间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则说明此种菌能够产生脂肪酶。
(4)研究人员在分别确定脂肪酶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浓度和氮源浓度之后,还需进一步实验并确定适合于产脂肪酶菌株生长的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最佳组合。以a和b分别代表碳源和氮源的浓度,假设酶活性a1>a2>a3;b1>b2>b3,据此形成下列两种方案,你认为其中较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一:a1和b1,a2和b2、a3和b3分别组合,根据酶活性取其中的最佳组合。
方案二:al分别与
2018-05-1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8 . 酵母菌是发酵工业的重要微生物,主要用于生产酒精。酒精不仅是化工和制药的重要原料,又可以作为清洁燃料,在环境保护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酒精生产主要使用淀粉为原料,但酒精酵母不具有淀粉水解酶的活性不能直接发酵淀粉,淀粉需先经过糖化等工序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利用。通过基因工程将黑曲霉的酸性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酒精酵母中制成酒精酵母工程菌,以加快酒精发酵速度并提高淀粉原料的利用率和出酒率。
(1)酸性α-淀粉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需要利用PCR技术快速扩增,PCR反应时需要提供目的基因模板、____。在常规PCR的每一轮扩增反应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顺序是____
A.94℃,60℃,72℃     B.60℃,94℃,72℃     C.94℃,72℃,60℃
(2)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pUC19,除具有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多个限制酶切割点外,还需具有____(如G418抗性)便于重组质粒的筛选。
(3)培养酒精酵母使用的是YPD培养基(每升含酵母粉10g,蛋白胨20g,葡萄糖20g),为检测重组质粒是否成功进入酵母细胞,在YPD培养基中加入200μg/ml的G418制成____(选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4)将待检测转基因酵母菌用无菌牙签点接在YNB平板上30℃培养3d后,用碘蒸汽熏染,观察____
(5)取300μl成功的转基因酵母菌培养液上清液与300μl1%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匀,60℃反应1h,100℃水浴煮沸10min灭活,用____同样操作作为对照。反应液中生成的葡萄糖用葡萄糖氧化酶试剂测定酶活性。
(6)将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三个转基因酵母菌株A、B、C在YPD平板上连续转移培养10次后,分别将原初菌株与转移5次和10次的菌株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72h,测定上清液中的酸性α-淀粉酶活性,结果如下表。

品种/转移次数

酸性α-淀粉酶活性(U/ml)

菌种A

1.157

菌种A/5次

0.908

菌种A/10次

1.099

菌种B

0.919

菌种B/5次

1.103

菌种B/10次

0.806

菌种C

1.478

菌种C/5次

0.695

菌种C/10次

0.453

上述数据表明,菌株____不适合作为大规模发酵的工程菌使用,原因是____
9 . 下表是某研究小组配制的适合尿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请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蒸馏水
1.4g2.1g0.2g10.0g1.0g15g1000mL

(1)上述培养基的成分中,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的是____,提供氮源的是____。该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____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培养基。 
(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此菌落来源于____________,此时______较能准确地反映样品中的活菌数。 
(3)培养过程中,常选择菌落数在______区间的平板统计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真实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尿素分解菌经X射线照射后不能正常生长,添加某种维生素后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步筛选出的产脲酶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能对分离的菌种做进一步鉴定,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下面是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Na2HPO4K2HPO4▪7H2O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蒸馏水
2.1g1.4g0.2g10.g1.0g15.0g定容至1000ml

(1)该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来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定某种细菌是否能够分解尿素,可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指示剂。若该细菌能分解尿素,则指示剂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对尿素分解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可以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2019-05-2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