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处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探究装置,由倾角=37°的光滑直轨道AB、圆心为O1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圆心为O2的半圆形光滑细圆管轨道DEF、倾角也为37°的粗糙直轨道FG组成,BDF为轨道间的相切点,弹性板垂直轨道固定在G点(与B点等高),BO1DO2F点处于同一直线上。已知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质量m=0.1kg,轨道BCDDEF的半径R=0.15m,轨道AB长度,滑块与轨道FG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与弹性板作用后,以等大速度弹回,sin37°=0.6,cos37°=0.8。滑块开始时均从轨道AB上某点静止释放,(
(1)若释放点距B点的长度l=0.7m,求滑块到最低点C时轨道对其支持力FN的大小;
(2)设释放点距B点的长度为,滑块第一次经F点时的速度v之间的关系式;
(3)若滑块最终静止在轨道FG的中点,求释放点距B点长度的值。

2022-01-11更新 | 17704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2 . 为保障行车安全,坡度较大的下坡路段每隔一段距离要设置一个减速带。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可简化为如模型;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有20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2d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观察发现,小车通过第15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小车通过第20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连接处无机械能损失),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小车通过第一个减速带前的速度v的大小;
(2)小车通过第15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E
(3)小车通过前15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E′。
2021-11-06更新 | 5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周测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2012·全国·一模
3 .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壕沟,CD两点的竖直高度,水平距离,水平轨道AB长为BC长为,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
(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2019-09-03更新 | 1837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调研物理试题
4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的恒定速度转动.水平光滑台面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于点,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半径,与水平台面相切于点.一质量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点无初速释放,当它运动到中点位置时,刚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试求:

(1)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刚滑过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在点至少要具有多大的速度,才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2018-07-17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为竖直面内圆弧轨道,半径为为水平直轨道,长度也是.质量为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现使物体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处停止,那么物体在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