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朝文物消失,而天淡云闲依旧,抒发了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慨叹。
B.“人歌人哭”四字浓缩了由生到死的过程,包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C.颈联实写眼前之景:深秋密雨笼罩千户人家,落日时分楼台传出笛声。
D.第七句表达对范蠡的怀念以及无缘再见范蠡的惆怅。感情直露而强烈。
2.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2021-01-30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门饮·寄宠人

时彦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注]①汉旗:代指宋翱旗帜。②香鸭:鸭形香炉。③朝雨:出自宋五(高唐赋)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写风雪交加,呼啸的北风声中,夹杂着胡马的长嘶,真是“胡马依北风”,使人意识到这里已离边境不远。
B.上片“星斗”之后句,星斗横斜、灯芯延烧、烛泪成冰等意象展现出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进,衬托词人相思之苦。
C.下片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笔触勾勒出那位“宠人”的形象。作者以“宠人”的各种表情和动态来直接表达不忍分离的心情。
D.全词上片笔法壮阔,笔力苍劲;下片则委婉细腻,情意缠绵。语言疏密有致,刚柔相间,表达情感深挚真切动人。
2.古人写伤离的怀人之作,通常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哀婉之辞结束,但本词的写法却不同一般,请结合词作最后两句具体分析。
2021-01-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模拟调研卷(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意,粗识轩辕③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桴于海。”大体意思是:孔子对弟子们说,如果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当时社会风气无可挽回,文化、德政、教育无法推行,孔子心灰意冷,打算乘桴到海外归隐。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所描写的景物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呼应了诗题中所提到的时间,同时又蕴含人生的哲理。
B.诗歌颔联既是对天色的直接描写,仰观俯察,形象生动;又有所引申,强调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C.诗人虽因遭受打压排挤而被贬到海南,却没有沉浸在仇恨里,反而觉得这次游历是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D.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意境开阔,情感深沉,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传达的人生态度相似。
2.本诗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1-01-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双调】庆东原   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中前三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极言距离家乡路途遥远,点明作者羁旅的处境。
B.最后一句中的“愁”是全曲的诗眼,表达出作者远离家乡,流离漂泊的孤苦之情。
C.曲中以景物衬托情感,既渲染了寂寞悲凉的气氛,又表现了作者客中的凄凉与惆怅。
D.全曲多处运用对偶修辞,工整之中极有节奏感;语言朴实凝练而又不乏华美生动。
2.请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妙处。
2021-01-24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暮”一词,交代了时间转眼一年将尽,给人以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B.“天涯霜雪霁寒宵”写霜雪纷纷的寒夜,远在异乡的作者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写“野哭”而多至“千家”,是对动荡时局的描写,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
D.“卧龙跃马终黄土”,诗人借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2.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得“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杜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注: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1.诗中首联有什么作用?
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现了鹤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21-01-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出游的观书学习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2021-01-19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感 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释】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浑:简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十男儿“面似冰”,此为“抑”;“嘘气玉蜆横”则表现出诗人内心慷慨,气贯长虹,此为“扬”。
B.颔联感叹自己不甘身世贫贱,但可惜年华已老,委婉地表达渴望得到明主召唤,建功立业,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尾联用典抒情,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2.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其子夫差增修,立春宵宫,与西施及宫女们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国,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越中览古》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
B.《越中览古》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乱胜仗后骄奢淫逸的欢乐。
C.《苏台览古》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D.这两首诗都是李白南游吴越时所创,都是览古之作,主题近似,题材相同,都通过对比的方法抒发了对古今的感慨。
2.请从诗歌主旨和对比手法这两个方面比较《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的异同。
2021-01-15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隋堤

吴融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余柳可藏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②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提”。③后主: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他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作有宫体诗《玉树后庭花》,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手主在宫中与爱姬唱《玉树后庭花》玩乐。④大业九年(613年)六月至八月,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叛乱。隋炀帝杨广派兵平息。⑤“有古”是有远谋的意思,“有古家”指的是杨玄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提(       )
A.首联、选取“落日”“柳”“鸦”等典型意象,渲染了隋堤衰败的氛围。
B.“搔首”一词,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诗人搔首踟蹰,焦躁不安的形象。
C.诗歌巧用对比,如堤柳的过去与现在对比,“牵龙舰”与“走犊车”对比。
D.这是一首艺术性颇高的诗作,在看似平淡的叙写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2.在这首咏古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