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观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①馆娃宫:坐落于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兴建。②皮日休,晩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③兰麝:兰与麝香,名贵香料。④弩台:弩箭发射台。⑤屟廊:春秋时吴宫廊名。⑥姑苏麋鹿:伍子胥曾劝谏吴王夫差,要他警惕越王,不然吴必亡于越,吴国宫阙楼台将荆棘丛生,野鹿漫游于姑苏台之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西施已故,当年吴王为其修筑的宫殿如今已成为遗迹,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颔联选用“弩台”“香径”“金镀”“玉钗”等意象显示出吴宫昔日的繁华和生活的奢靡。
C.颈联承接颔联,选取砚沼、屟廊两处遗址描写其他古迹,“只”“空”流露出嘲讽之意。
D.尾联运用“荒台麋鹿”这一典故,追怀当年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表达诗人的感慨。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荆州[注]十首(其一)

苏轼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注]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重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运用衬托手法,以楚地的平川烘托三峡多山多谷之奇异之景。
B.诗歌描写了荆州的自然之景和生活之景,颌联突出了水陆繁忙之景象。
C.尾联发思古之幽情,“重城自古坚”表达了荆州之地的历史战略地位。
D.诗歌主要写诗人“出蜀人楚”的经历,将一路上所见、所感融入笔下。
2.颈联是如何描绘荆州之景的?请从视觉变换的角度进行赏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却东西门行

【东汉】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雁”万里远征,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B.“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C.“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D.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有动人心魄的效果。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2020-12-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二)

张耒

落泊云随宿雨开,西风似与早寒催。

晓天雁起平沙去,霜岸风鸣败叶来。

扰扰劳生移岁月,纷纷过眼旋尘埃。

求田问舍真良策,功业应须与命偕。


【注】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张耒贬官洛阳府寿安县尉,赴任途经汴河,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在描写云、西风与早寒时运用了人格化手法,一个“催”字可见寒气逼人。
B.颔联写景富于变化,角度多样,从空中到岸上,有动态有声音,意境苍凉寥落。
C.颈联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对百姓命运的感叹:岁月纷扰辛劳,如尘埃般卑微。
D.前两联写泛舟汴河所见之景,后两联抒赴官寿安途中的情怀,情与景有机结合。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使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两者的使用角度和含义有什么不同。
2020-12-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动作、姿态),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诗中有一联与《<琵琶行>并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异曲同工,试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6 . 南朝

杨亿

五鼓端门漏滴稀,夜签声断翠华飞。

繁星晓埭闻鸡度,细雨春场射雉归。

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

龙盘王气终三百,犹得澄澜对敞扉。


[注]①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亦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②埭:堤坝。这里指玄武湖北堤,又称“鸡鸣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南朝天子生活奢华之景,“漏”“稀”“断”“飞”四字可喻渐行渐远之意,表达出作者对于时势变迁的感叹。
B.颔联写统治者荒于游猎,鸡鸣时分,繁星满天,已经到了玄武湖;在蒙蒙细雨之中,到春场去射雉的队伍归来。
C.颈联写南朝天子淫于酒色,上句写美人“步生金莲”,下句写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而落泪,侧面表现当权者昏庸荒淫。
D.尾联直抒胸臆,写“钟山龙盘”的金陵王气消尽,对南朝君主荒淫误国进行了概括,启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杨亿的诗歌时说“取材博赡,练词精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附】《书愤五首·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颇惬意。
C.颈联表面上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实际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D.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的意思,所以要早回家。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2020-12-19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各题。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东汉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抒写的是冬夜里深闺思妇的离愁别恨,全诗以第一人称自诉衷曲的形式展示思妇心理,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B.一二句中,“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初冬十月寒气就袭来了,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栗”指冷得发抖,这一词兼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
C.“客从”六句,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思妇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把它放在衣袖里面珍藏,三年后字迹依然清晰。
D.结尾两句,思妇说出她的心事:我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的。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暮登北楼

王武陵

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满山秋色使客居他乡的游子触景伤怀,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
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层林尽染,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
C.颈联抒发登楼所见所感。秋暮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使人联想到李颀诗句“御苑砧声向晚多”。
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
2.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10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②求田问舍:经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汉上旧居江水泱泱、白云深深、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引发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B.颔联运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家国遭遇危难之时,产生了消沉归隐之意。
C.尾联写诗人想要远离荣华富贵,超然物外,却又担心像元龙这样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批评他。
D.这是一首酬和之作。从“次韵”可看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用的韵脚和杨乐道诗的韵脚是一样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