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鉴赏人物描写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两条长脚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里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们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动作描写)
B.“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C.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动作描写)
D.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肖像描写)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鱼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于,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别想啦,老家伙,他大声说,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干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想,谁都能行。但是,你以为我这两只受伤的手跟得了骨刺一样麻烦吗?我没法搞明白。我的脚后跟从来没出过毛病,只有一次在游泳的时候踩着一条缸鱼,被它刺了一下,腿的下半截都麻痹了,疼得受不了。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1.下列句子中的“不过”与材料中的加点词“不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见可以提,不过你要讲究方式。
B.不过是个小错误,不必大惊小怪。
C.入乡随俗是一个现实不过的真理。
D.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写成“尖齿鲨很残忍、能干、强壮、聪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选文来自《老人与海》,所选部分主要是老人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有的是“他说”,有的是“他想”,请简要分析两者在表达内容上的差异。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会唱歌

周尚俊

老家有句土语:看不起的哑巴会唱歌。老家就有个会唱歌的哑巴。

我的老家在山里,这里山大沟深,卯梁纵横,纯属浅山地区,靠天吃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公社化土地集体耕种,生产队安排给哑巴的工作是田间管理员,其职责就是保护农田。

这个决定简直让我们这些少年儿童高兴坏了。此前生产队安排的田间管理员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壮劳力,对别人管得异常严格。不会说话的哑巴当田管员,任由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忽悠吧!

哑巴是在麦田泛黄,庄稼成熟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一天,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赶上毛驴到离村庄最远的名叫鹰高嘴的地方放毛驴,大家各自撒开毛驴,钻进豌豆地摘豌豆瓣。咀嚼着鲜美的绿色食品,呼吸着清新的宜人空气,简直令人陶醉。可是,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田管员哑巴提着一根棍子朝我们的方向大步流星而来。哑巴身高马大,气宇轩昂,神情庄重。我们迅速钻出豌豆地,快速骑上各自的毛驴,飞快地逃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天,我们几人约好,到名叫塔蓝山的地方放驴,哑巴纵有三头六臂也鞭长莫及。然而出乎意料,我们刚钻进麦子地,哑巴似天兵一般,出现在地边。我们丢下毛驴,落荒而逃,直到下午才偷偷地去牵回毛驴。

我们对哑巴怒目切齿,恨之入骨。

哑巴当上田间管理员工作一个月后,一块块庄稼地井然有序,错落有致;一个个麦穗头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就连原先靠近草地,容易被羊牲口们践踏的庄稼地也完好如初。

生产队干部对哑巴赞不绝口、表扬有加,社员们对哑巴奉若神明、肃然生敬。哑巴更是踌躇满志。自从他担任田间管理员以来,从没看见他背过一次背篼,没看见他的家人摘过一个穗头。每天傍晚,生产队大场上闲人们聚集在一起说长论短,他都是在众人的眼前空手而归,手里拿的永远是那根棍子。

第二年的夏秋时节,由于雨水充沛,风调雨顺,加上哑巴的田间管理到位,庄稼长势喜人。田野里小麦、青稞、豌豆密密层层,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小拇指大小的豆角鼓鼓胀胀。燕子们欢天喜地地在田间的上空振翅翱翔,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在农田的周围评头论足。我们垂涎欲滴,蠢蠢欲动。七八个伙伴商量好,利用早晨哑巴睡觉的时间,去地里偷摘。

那天,天刚麻麻亮,我们轻装上阵,偷偷摸摸地钻进了名叫岭背后的一块豌豆地。

豌豆郁郁葱葱,棵棵秆壮叶旺,肥大的豆瓣昂首挺胸,令人心醉。我们欣喜若狂得意忘形地陶醉,手疾眼快地采摘。忽然,山坡上响起一声声“啊吧啊吧”的吼叫声,哑巴来了,我们毛骨悚然措手不及。转身逃跑之际,哑巴似从天而降,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我们每个人。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心惊肉跳。哑巴看见了每个人,如果哑巴告到生产队,告到学校,扣了家里来之不易的工分,我们将会经受极大的惩罚。

胆战心惊地呆了四五天,家庭的生活涛声依旧。第五天小六子悄悄钻进我家,他鬼鬼祟祟的说,早晨他和阿妈去邻村亲戚家时看到了哑巴,哑巴一如往常,还客客气气地和阿妈打了招呼,丝毫没有那天的事一样。

哑巴田管员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们虚惊一场,躲过一劫。

然而,我们的心中又疑点重重,一个聋子,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哑子,为什么对我们的行为一清二楚,对我们的防范如此缜密。

后来,我们才知道,哑巴对家家的大人有很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对户户的孩子有独特的看法和判断。他对村庄的一切明察秋毫,任何有悖于生产队的事,他都无所不知;任何违反田间管理规定的行为,都逃不脱他的法眼。

多年后我们才清楚,哑巴当年为了让我们逃跑,故意跳下梯田埂,扭伤了脚腿,在生产队干部面前他表现得责无旁贷,奋不顾身。他觉得孩子们偷摘粮食与贼偷是两回事,是孩子们顽皮的天性使然。

两年后,我们一批孩子到不同地方的学校上学。上学前,哑巴特意到我们家串门,比划哼哈了半天,叔叔翻译。大意是说,我们村庄虽然在这个穷乡僻壤,但孩子们都念了书,都会有出息。他不再当这个惹人嫌的田管员了,准备回家种田。现在农村已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的土地分到了一家一户。三四十年后,他们也将离开这块土地,到更好的地方生活。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去年到老家,家乡的一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哑巴的预言丝毫不差。我们这些偷摘麦穗豆瓣的毛头小子,步入了中年岁月,过上了很好的生活。

田间管理员哑巴没有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他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语言,一片寂静。然而,他分明能用眼睛听到一切,用眼神表达一切,用眼光洞察一切,用行动歌唱一切。

(选自《文学港》2020年9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哑巴主要运用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比喻等修辞;同时通过孩子、干部、社员的不同态度侧面烘托,使人物形象丰满。
B.题目“哑巴会唱歌”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同时暗含抒情的意味,表达了赞美之情;结尾“用行动歌唱”解释了题目。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用孩童视角描写哑巴,“似从天而降”等描述,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小说用“公社化”“联产承包”简略交代了时代的变化;用“毛头小子过上很好的生活”交代了生活的进步,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2.哑巴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文中景物描写有多方面作用,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2021-05-11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4月调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之所以经常被先进人物事迹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的真善美,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名闻遐迩的楷模新闻人物,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事。能发现人世间的美好,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生活和写作都会变得有意义。

A 。以千字左右的篇幅写一个人,要让读者对人物有印象,比较好的办法是,选取典型事例,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他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写袁隆平就要突出他孜孜以求的精神,写他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研究历程。写钟扬,则通过他长期在西藏采集种子的事迹和他有关生命意义的言论,表现他火一般的生命激情。写人要注意体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避免单一化,可以选取不同的生活侧面真实地表现人物,让人物有立体感

B 。很多情况下,能让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典型的事迹,而是生活工作的细节(或画面)。在车水马龙的路口,执勤交警小心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过斑马线;一名同学考试没通过,仍然庄重地把试卷折叠整齐收进书包,向老师微笑告别;急诊室的抢救失败了,患者家属反而安慰哭泣的护士……抓住这类细节,只要用一二百字就能写活场景中的那些人,让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站立在读者面前。

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可以选取不同的生活侧面真实地表现人物,让人物有“立体感”。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B.“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C.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3.细节描写力量巨大,请从下列两个事例中选择其一,赏析细节是如何写活人物的。
(1)一名同学考试没通过,仍然庄重地把试卷折叠整齐收进书包,向老师微笑告别。
(2)急诊室的抢救失败了,患者家属反而安慰哭泣的护士。
2023-10-1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5 . 《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回忆录,亲切生动,以细节感人。请你举例说明。
2023-05-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6 .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这段曹雪芹写“笑”,却能用工巧的文字写尽“欢愉之辞”。请问本选段的工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就本选段工巧之处的某一方面写一段100字内的文学短评。

7 . 秦琼卖马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2021-12-01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02 小说问答题第九题-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学霸纠错
8 . 下列对《哈姆莱特》选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菲利娅来此和哈姆莱特见面是因为想利用自己在哈姆莱特心中的特殊地位帮他恢复原状。
B.“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实际是指连死去都无法逃避现实中诸多缠人的问题,没法清静,展现出哈姆莱特内心的复杂。
C.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准确地传达出了他此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性格的一个典型例证。
D.作者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多层次地展示出来。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错

许心龙

薄雾笼罩着村庄,细雨沐浴着房舍。湿漉漉的春风追身,助人前行。墙壁上的红色大字映入眼帘:真扶贫,扶真贫,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人。我和鹏子撑着黑色雨伞,一前一后走在水泥道上,去范志学家落实房子渗漏的问题。

老范是我的帮扶户,个头儿低矮,很敏感的一个小老头儿。他老伴儿郝红艳,小他四岁,右耳有点儿聋,左腿膝盖患有滑膜炎,生活尚能自理。老范因个儿矮,晚婚。郝红艳嫁给老范前已有一个女儿,丈夫患病死后四年,经人撮合嫁给了老范。

老范住的是两间砖瓦房,紧邻村道和麦田,没有院墙,空气罕见地新鲜。

老范在房檐下站着,发现迎面走来的是我和鹏子,忙迎上来,拽着我的手往屋里让。每次他都是感激得不得了,不像有的贫困户,一见到帮扶人员,就开口要钱,不给钱就给黑脸子看。

郝红艳正吃着早饭,见来了人,忙站起来。待看清是我和鹏子,她说:咋又来了?天还下着雨的。

一下站四个人,屋里顿时很局促,光线也暗了下来。

郝红艳忙收拾碗筷。我说:吃好了再收拾吧。她没接腔,端起饭菜去了厨房。

她耳背,别搭理她。老范说着一屁股坐在了门旁的椅子上。

鹏子抬头查找房子渗漏的地方。我也仰面巡视着。老范发现我俩都瞅房顶,一愣,问道:许主任,瞅啥哩?

看来渗漏的问题不是老范提出的。我说:看看你这房子下雨漏不漏。

老范很敏感,恍然明白了我和鹏子雨天来他家的目的。他不禁顿足,埋怨道:又是死老婆子多嘴!

那里!鹏子指着窗户上方的暗处喊道。

我看到了雨水浸润后的斑斑痕迹,有洗脸盆大小。我说:天晴了就抓紧修缮吧。

你放心,这房子好好的,雨漏不到屋里的。老范阻止说,一点儿渗漏,我自己来吧。

看到方桌角上的扶贫台账,我顺手取来,打开翻看。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鹏子竟把郝红艳的名字写错了,写成了赤红艳。我指着台账让鹏子看。

名字不错的。鹏子说。鹏子的表情好像是我看错了。鹏子大学刚毕业,我让他下乡锻炼,一边走访,一边整理台账。

我可是第一次听说有姓‘赤’的啊!我不禁笑道。

鹏子递给我一张身份证,强调说:身份证是唯一的依据。身份证上赫然写着赤红艳仨字。

这时,郝红艳进屋,手里还拿着围裙,看到我手里捏着身份证,忙说:我姓郝,非给我印成‘赤’,我要找干部改,他不让。郝红艳指着门旁的老范,一脸委屈地说:他还说:‘吃就吃吧,改啥哩!没有吃的,咋能行?’

他是饿怕了,郝红艳撇着嘴说,小时候差点儿饿死,你看他那个头儿给饿的,有一拃没?说着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比画了一下。个儿高个儿低还能一天吃四顿饭?老范瞅着我笑说,人名嘛,不就是一个符号?反正又不耽误办事,不影响看病报销。

我望一眼矮小的老范,说:那也不如改过来,顺心呀!

改呗,许领导!郝红艳耳朵好使多了,不免有些激动,盯着我说,俺娘家是郝庄,谁不知道俺姓郝?没想到给俺弄成了‘吃’。

我点点头说:给你改过来。

郝红艳开心地笑了。看到她乐了,我猛然想起,有次我与她拉家常,曾问她:回过娘家吗?想闺女吗?郝红艳两眼竟瞬间冒出了泪花。我感到她心里所有的苦辣酸甜,都在那浓浓的泪水里。

我和鹏子离开后,没想到老范把郝红艳好吵好骂了一顿。这是我俩再次来老范家时,郝红艳噙着泪水说的。那天刚好老范没在家,村里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他打扫卫生去了。

郝红艳说:老范吵我多嘴,不让说房子漏水。许领导,老范骂我‘是该死的人了,改啥娃!’让我气得,心口窝直疼。

唉,老范吵我半辈子了。郝红艳是一言难尽,她继续说,这个老范,我60岁的老人补贴,上边给弄错了,我说去找找吧,他拦着我不让去,还说:原来不发你一分钱,咋过了?我这‘吃’红艳吧,都‘吃’半辈子了,有次村支书来了,我刚想张嘴,他能捂住我的嘴,硬不让说!村支书走了,他关着门凶我,还蹦着扬手要打我……

好了,别气了,人谁没个脾气?我安慰说,你的身份证给我,咱不‘吃’了,光行‘好’,中 不中?

中,中!郝红艳激动得递身份证的手都是哆嗦的。

一旁的鹏子甜甜地笑了。

老范这人肚囊子挺大的,一辈子就不好麻烦人。他除了个儿矮,好吵我,人是杠杠的。郝红艳喘着气说,老范好念叨一句话;有囊有气叫坟墓,又说又笑是活人。

打是亲,写是爱。我牵着郝红艳皮多肉少的手,说,名字一改过来,老范就不敢再欺负你了。

对,名正言顺了,鹏子助威道,谅他也不敢了!

郝红艳松开我的手,抖索着挪了一下右腿,探头朝屋前的村道望去。

我发现,郝红艳浑浊的眼黑,起了一层雾水,亮了一丝星光。我仿佛听到郝红艳低吟:俺家老范呢?

突然,郝红艳转过身来,一下从我手中夺去身份证,捂在了胸前,望着我说:许领导,俺不改了,我得听老范的!

啥?鹏子黑亮的小眼睛瞪成了俩大鹅蛋。

麦田里的一股清风踅来,踅乱了郝红艳的一头花发。

只见郝红艳摇着头喃喃自语:这个错不能改,要是改了呀,咋觉得跟少点儿啥似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交代老范及其家庭情况,说明范家面临的窘境,为下文展开帮扶活动和表现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人的主旨作铺垫。
B.小说中着力描写郝红艳非常希望将自己身份证的姓改正确,但结尾交代她又不愿改了,这表现其形象的丰富性与矛盾性。
C.小说很注意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如郝红艳因为激动“递身份证的手都是哆嗦的”、她的手“皮多肉少”,细微之处见功夫。
D.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文字都写郝红艳眼中含泪,折射的心境却不相同,前者表现其姓名被弄错的委屈,后者是对丈夫的牵挂。
2.小说中的老范是个“敏感”的人,小说是怎样来表现他的“敏感”的?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
3.关于这篇小说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也有人认为是郝红艳。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有删改)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022-10-1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向43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