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

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讲罢留之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 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 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

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B.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C.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D.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本来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代帝王。
B.说书,本是官职名,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后来演变为一种传统曲艺。
C.访问,文中是询问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有目的地去拜访,二者意思不同。
D.张乐的“张”意思是设置,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张”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颐喜好古道,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因此司马光、吕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
B.程颐通过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一事,委婉劝谏皇上应将这个心思放在四海万民身上,这才是帝王要道。
C.冬至期间,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朝廷官员就上表称贺,这一做法遭到程颐反对。程颐认为,应将朝贺改为安慰。
D.张载称赞程颐兄弟二人超然脱俗,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在儒生之间倡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   
(2)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   
2023-12-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知此道乎”的“道”意思是“学说”,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道”意思不同。
B.“乃止”的“乃”意思是“于是、就”,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相同。
C.“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等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勇于进谏。在与皇帝谈论治国时,他直言劝说皇帝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5.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
2023-12-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遗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成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遗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为宋太祖,赵匡胤。②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须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③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
B.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
C.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
D.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主亦不用”的“亦”指也,与《师说》中的“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的“亦”含义相同。
B.“江南主称疾固辞”的“固”指坚决地,与《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义不同。
C.“讽之入朝”的“讽”指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含义不同。
D.“一以委卿”的“一”指全都,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一”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隆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
B.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地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
C.曹彬讨伐江南之前,朱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
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2)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12-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主A至瓜步B坏C民庐舍D及E伐苇F为筏G声言H欲渡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元嘉”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是指宋文帝的年号。
B.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还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就是干支纪年法。
C.处置,有“安排、处理”和“处罚、惩治”之意,文中意是前者,指江湛一人全权安排处理军事要务。
D.“魏人缘江举火”的“缘”是“趋向,走向”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缘”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北伐一事,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事后,宋文帝对此深表后悔。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逼近建康时,京城内外戒严,朝廷征召王公以下子弟加入军队,并命令众将把守重要渡口,陈军江岸。
D.魏军渡河后乘胜追击王玄谟,伤亡惨重。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随后撤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2)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注】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②郑伯:指郑文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C.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D.夫人,文中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B.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烛之武立刻答应去见秦穆公。
C.烛之武见秦穆公,“夜缒而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
D.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没有同意,最终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4.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说辩艺术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退为进B.阐明利害C.婉言提醒D.威慑恐吓
2023-12-13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3月黑龙江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今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夙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齐简公有臣曰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而危之,愿君去一人。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简公于朝。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赵简子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屏蔽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屏蔽,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郭。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


【注】①御鞅:御,官也,职掌车驾;鞅,名也。②行人:官名,负责外交事务。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治B天下者C非用D一士之言E也F固G有受H而I不用J恶K有拒L而M不入者N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简公于朝”与“贼其君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B.纬,织物的横线,也可指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
C.“赵简子伐卫”与“自伐者无功”(《老子》第二十四章)两句中的“伐”含义不同。
D.“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两句中的“言”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准备攻打齐国,传令军中有敢于劝谏的人处死罪,但仍然听从了公卢的劝阻,下令撤军,这与齐简公拒不纳谏的做法大相径庭。
B.御鞅有先见之明,曾向齐简公说明,田常和宰予互相憎恨,会互相攻击危害国家,建议齐简公除去一人,却被齐简公当成小人不理会。
C.晏子对齐景公说,处理朝政严酷会导致臣下不敢进言,君主听不到忠言,妨害国家治理,并且深入浅出地说明治理国家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D.武士公卢和行人烛过都敢于劝谏,但是方式不同:公卢冒着被处死的风险,用邻家男子的故事委婉劝阻赵简子,而烛过却敢于直言劝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
(2)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
5.战斗时,赵简子的士卒在击鼓一次后就全都登上城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2023-12-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低级别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
C.苏轼任职杭州时遇早灾病疫,减免供米舒缓灾情;同时建造场所防备疫病。
D.苏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3-12-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的“快”用法相同。
B.独,指难道,与《促织》中“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中的“独”含义不同。
C.春秋,指年岁、年龄,与成语“春秋鼎盛”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D.相公,指丞相,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名;也用于对人的尊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江德明认为李及不应在事务繁重的杭州任职,僚佐跑去将此意转达给了李及。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 (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贾谊《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愚”用法相同。
B.前,指上前,与蒲松龄《狼》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前”用法不同。
C.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
D.“以为异政乎”与“极天云一线异色”(《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异”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他也不以为意。
B.奉命出使的江德明认为李及年事已高,不应该在事务繁重的杭州担任知州。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节选自《论语·阳货》)

材料二:

文帝之丧,臣民皆从权制,三日除服。既葬,帝亦除之;然犹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丧者。八月,帝将谒崇阳陵群臣奏言秋暑未平恐帝悲感摧伤。帝曰:朕得奉瞻山陵,体气自佳耳。又诏曰:汉文不使天下尽哀,亦帝王至谦之志。当见山陵,何心无服!其议以衰绖从行。群臣自依旧制。尚书令裴秀奏曰:陛下既除而复服,义无所依;若君服而臣不服,亦未之敢安也。诏曰:患情不能跂及耳,衣服何在!诸君勤勤之至,岂苟相违。遂止。

中军将军羊祜谓傅玄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因此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玄曰: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也。祜曰: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愈乎!玄曰: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乃止。

戊辰,群臣奏请易服复膳,诏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之礼,以为沉痛。况当食稻衣锦乎!适足激切其心,非所以相解也。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遂以疏素终三年。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有删改)


[注]①宰我(前522—前458):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家先贤,孔子著名弟子。②衰绖:丧服。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将A谒崇阳B陵C群臣D奏言E秋暑F未平G恐帝悲感H摧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指穿衣,“一鼓作气”的“鼓”意为击鼓,两者用法相同。
B.安,指心安,与《鸿门宴》“沛公安在”中的“安”词义不相同。
C.除服,文中指除去丧服,关系亲疏不同,除服的时间先后不一。
D.纷纭,指言论等多而杂乱,与现在的“众说纷纭”中的“纷纭”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宰我“服丧三年时间太长”的发问,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他理解父母抚养子女的不易,最终让宰我信服,取得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B.在尚书令裴秀看来,晋武帝已经除去丧服又再穿上,这样的做法于礼仪而言没有依据,如果君王穿丧服而臣下却不穿,会让做臣子的心里不安。
C.羊祜认为三年之丧,即使尊贵为天子也要身穿孝服,傅玄则认为恢复古制很难行得通,在傅玄的坚持下,羊祜没有再提让天下恢复古制的看法。
D.晋武帝不顾群臣的上奏请求,坚持不去更换正常的服饰和膳食,素食素服度过了三年,他希望以坚持儒家丧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2)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
5.晋武帝让群臣“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的原因是什么?
2023-11-2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