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四年,太宗论隋日。魏征对曰:“臣往在隋朝,曾闻有盗发,炀帝令於士澄捕逐。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怪之,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盗发之日,先禁他所,被放才出,亦遭推勘,不胜苦痛,自诬行盗。元济因此更事究寻,二千人内惟九人逗留不明。官人有谙识者,就九人内四人非贼。有司以炀帝已令斩决,遂不执奏,并杀之。”太宗曰:“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能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囹圄空虚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特进魏征曰:“朕己为政,仰企前烈。至如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称首,皆庶几自勉。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征曰:“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由此言之,功利居多,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理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犯,即国家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化及:宇文化及,是宇文述之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赖A公等共相辅B佐C遂令囹圄D空虚E愿公等F善始克终G恒如H今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克己为政”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
B.朕,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的”。自秦始皇始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沿用至清末。
C.黎元,百姓、民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黎民不饥不寒”的“黎民”意思相同。
D.“藉祖父资荫”中的“藉”与“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的“藉”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济怀疑盗窃案处理不当,仔细推究发现盗窃案中被判处死刑的两千多人中,只有九个人是真正的罪犯。
B.唐太宗认为隋炀帝滥杀无辜,不仅仅是因为隋炀帝自己暴虐无道,隋朝大臣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C.魏征认为唐太宗在德、仁、功、利四个方面,“功、利”两个方面做得较多,“德、仁”方面做得还不够。
D.宇文化及因为父亲的功劳被隋炀帝提升为高官,但是他忘恩负义,不但没有报效隋炀帝,反而叛逆弑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
(2)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犯,即国家之庆也。
5.就“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一问题,唐太宗和房玄龄的认识有何不同?
2023-07-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南战争,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勐暴,群臣不堪。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微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与越南战争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三A战B不C胜D城E门F不G守H越I遂J围K王L宫M杀N夫O差P而Q戮R其S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即一千辆兵车,“乘”古代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B.“王置齐而伐越”的“置”意思是放弃,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的“置”含义不同。
C.“吴王大说”的“说”通“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的“说”用法相同。
D.顿首,即叩头,是一种交际礼仪,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在齐国作乱的田常因忌惮四人转而准备攻打鲁国,孔子得知后认为鲁国是他们的祖国,弟子们此时应挺身而出,救鲁国于危亡。
B.子贡出使吴国,对吴王指出吴国如同加在千钧重物体上的铢两,能改变当前的形势,如果保存鲁国,实际上能阻扼齐国的扩张。
C.子贡来到越国,越王表现得受宠若惊,对子贡的到来非常重视,亲自去迎接,并且最终接受了子贡的建议,答应按照计策行动。
D.子贡先对越王分析了吴王的态度,使越王认识到越国危险了,又指出做事的三大祸患,使越王更加紧张,从而为自己的劝说做好了准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面对吴王先伐越后攻齐的说辞,子贡是如何进一步劝说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也。父岱,历职清显。范少好学,博涉书史。陈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长史。后主即位,为都官尚书,与江总等,并为狎客。范容止都雅,文章赡丽,又善五言诗,尤见亲爱。后主性愚狠,恶闻过失,每有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时孔贵人绝爱幸,范与孔氏结为兄妹,宠遇优渥,言听计从。朝廷公卿咸畏范,范因骄矜,以为文武才能举朝莫及。从容白后主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后主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益以为然。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

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因死去。”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寻而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执城主庄元始,韩擒虎陷南豫州,败水军都督高文泰。范与中领军鲁广达顿于白塔寺。后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时任蛮奴请不战,而己度江攻其大军。又司马消难言于后主曰:“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陛下以精兵万人,守城莫出。不过十日,食尽,二将之头可致阙下。”范冀欲立功,志在于战,乃曰:“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淮南伧士,语并不可信。”事遂不行。

隋军既逼,蛮奴又欲为持久计,范又奏:“请作一决,当为官勒石燕然。”后主从之。明日,范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师,未阵而北,范脱身遁免。寻与后主俱入长安。

初,晋王广所戮陈五佞人,范与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过恶未彰,故免。及至长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奸佞谄惑,并暴其过恶,名为四罪人,流之远裔,以谢吴、越之人。

(节选自《南史·孔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B.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C.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D.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阴,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鸿门宴》“沛公居山东 时”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中“山东”都指崤山以东。
B.尚书,战国始置,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仆射为正副长官,均统归于门下省。
C.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人用此词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勋。
D.文帝,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古代学者、士大夫死后由亲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称为“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范仪表出众,举止高雅,他写的文章丰沛华丽,又善作五言诗。南陈后主每做什么坏事, 孔范必定为他曲意文饰,称扬赞美。
B.孔范结交权贵,宠遇优渥,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骄矜自大,认为整个朝廷的文臣武将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C.孔范谗言惑主,自以为是。他怂恿后主,诸将领稍有过失,就夺取其兵权;敌人来袭,他妄言守边将领谎报军情。后主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D.孔范恶有恶报,罪有应得。隋军逼近,他罔顾诸将的建议,决意出战,结果大败;陈国灭亡,他被俘至长安,坏事败露,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
(2)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
2023-03-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蓝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恭仁,隋观王雄子也。仁寿中,累迁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文帝谓雄曰:“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大业初,转吏部侍郎。杨玄感叛,诏率兵经略,与玄感战破陵,败之。遂与屈突通追获贼。炀帝召见曰:“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苏威曰:“仁者必有勇,殆谓此邪。”时威及宇文述、裴蕴、裴矩参掌选事,皆受赇不法,恭仁素廉正,故恶之,出为河南道大使,使捕寇贼。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

恭仁久乘边,习种落情伪,悉心绥慰。由葱岭以东,皆奉贡贽。就加纳言。突厥颉利率众数万猎其境,恭仁应机设拒,张疑屯虚帜示之,颉利惧而走。瓜州刺史贺拔行威叛,朝廷未即讨。恭仁募骁勇,倍道进,贼不虞其来,遂克二城。纵所俘还之,众感悦,遂相与缚行威降。召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迁左卫大将军。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迁洛州都督。太宗劳谓曰:“洛阳要重,朕子弟不为少,恐非所任,故以委公。”

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既贵,不以势尚人,故誉望益重。病,乞骸骨,诏以特进归第。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杨恭仁传》)

【注】汉石庆: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B.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C.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D.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寿,在文中是隋文帝的年号。仁寿在古代有“仁德而长寿”之意,如《汉书·董仲舒传》中就有“尧舜行德,则民仁寿”的记载。
B.河南道,是唐朝地方行政区名。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文中河南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
C.拜,在古代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也有授予官职之意,如《战国策·秦策》记载:“秦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也省作“乞骸”。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恭仁不苛求细节,令边民安宁。他曾多次迁任为甘州刺史,处理政府的事不在细节上作严格的要求,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非常安定。
B.杨恭仁作战很勇敢,得皇帝赏识。他奉命平定杨玄感叛乱,打败了叛贼;又和屈突通追赶捕获叛贼。因此隋文帝夸奖他是难得的人才。
C.杨恭仁因清廉正直,遭贪官憎恨。杨恭仁向来清廉正直,宇文述等受贿做不法之事的人因此憎恨他,他出京任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D.杨恭仁全心为部落,受百姓拥戴。他长期在边远地区担任官职,全心抚慰部落的百姓。从葱岭以东的百姓,都来朝贡他,并给他献礼。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023-03-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蓝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邈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非常。”事下丞相,以为“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徏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B.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C.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D.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2.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非常”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B.“方用度不足”与“余方心动欲还”(《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C.“两船夹载而下之”与“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下”字含义不相同。
D.“今因其自决”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河方案考验施政者的能力,冯邈的治河观点多有合理之处,但被丞相借故拒绝,结果造成巨大损失。
B.汉代对治理黄河非常重视,王延世治河筑堤成功即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由此可见一斑。
C.政府施政有时也会引起百姓误解,光武帝时,因为战争刚停息而未整治黄河,结果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
D.治理黄河的代价一般不低,发动的民工数量以数十万计,费用即使简省,有时仍要用百亿来计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2)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
5.按照贾让对于治理黄河的上中下策分类,冯邈的治理方法属于哪类,请简要解说。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为校勘四年,应校理。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仁宗性宽仁,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或爱憎,污人以帷箔①不可明之事。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陈恭公为相,嬖妾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人除谗慝,非使之为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②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附宰相。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大小之臣无不畏避嫌疑,相倚莫敢发言。景仁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言:“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章累上,寝不。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遣。

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③,集百官议之,意朝士必有迎合者。既而台谏争上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仁宗后,若复推尊濮王,是贰统也。殆非所以报仁之盛德。”众论鼎沸,执政欲缓其事,乃下诏罢百官集议。景仁时判太常寺,即具列为人后之礼汉、魏以来论议得失,悉奏之。与台谏议合。执政怒,召景仁诘责之。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景仁既退居,有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尝乘篮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其胜赏,期年然后返。呜呼!向使景仁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邪?

(节选自司马光《范景仁传》)


【注】①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②执中:即陈恭公。③濮安懿王:即英宗生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B.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C.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D.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迁校理”与“迁客骚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
B.“或缘爱憎”与“缘溪行”(《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C.“寝不报”与“报君黄金台上意”(《雁门太守行》)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
D.“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枉”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仁擅长写文作赋,为人温和平易,谨慎守礼,受到一些大臣的重视,在丞相庞公的举荐下,被特地授予直秘阁一职。
B.当时攻击人身隐私的风气盛行,范景仁不同流合污,能援引大义,倘若不是事关朝廷安危和民生疾苦的,都略去不说。
C.因爱妾张氏鞭打婢女致死一事,宰相陈恭公被御史上奏揭发,范景仁秉公为陈恭公辩诬,结果惹恼御史,也遭到揭发。
D.英宗即位,中书上奏请求追奉濮安懿王尊号,台谏争相进言提出反对意见,范景仁也上奏,提出了与台谏相反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2)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5.请分析最后一段对刻画范景仁形象的作用。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羔,贞元初及进士第,有至性。以工部尚书致仕。子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得召见禁中,尚真源长公主。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

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帝许之。

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

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究、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工部尚书。

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其天资所长云。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阀阅:世家。②具驺唱珂卫: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③毂下:指京城。④子钱:利息。⑤黄门:宦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B.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C.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干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D.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是指因上辈有大功或有高位而给予下辈人学、任官的优待。
B.转指转任,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转”相同。
C.济意思是成功,与《行路雅》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不同。
D.赠指追赠,文中指杜中立去世后,朝廷赐予其工部尚书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中立执法严明。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要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杜中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
B.在第二次任司农卿入朝谢恩时,面对皇帝的疑问,杜中立能直指时弊,认为司农寺尤其严重,并希望皇帝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C.有官员将“六宫飨钱”用来放贷,把所得的利息送到六宫,宦官发现此事后前来督责漫驾。“为此,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
D.杜中立在地方做官,尽职尽责。他设置“飞雪将”减轻了百姓的痛苦,也使得军粮充足;洪水泛滥,他采取有效措施使沧州免于水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
(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候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①公子: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名魏无忌。②侯生:信陵君门客,名侯嬴。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B.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C.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与“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曾”字含义不同。
B.“侯生乃屏人间语”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间”字含义相同。
C.“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D.《史记》,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曾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侯嬴料知公子必返,表现了他胸有韬略,遇事冷静,破秦救赵的计谋已成竹在胸。
B.侯生对如姬的情况了如指掌,断定如果公子开口,如姬必能报答公子。
C.魏公子当初下定决心,领门客前往,欲与秦军决一死战,但后又返回,表明公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能坚持到底。
D.侯嬴为魏公子运筹帷幄,精心谋划,进献计策,最终,魏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乙)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C.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的一种意思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田父”可以理解为老农。
B.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起的。“羽”是项王的“名”。
D.“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项羽并没有成为帝王,可是司马迁的《史记》却把项羽归入帝王行列,这表现了司马迁对项羽的敬佩和尊重。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
B.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时,详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
C.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家,让项伯死心踏地地为他办事。
D.项羽被汉军重重围困,为了突围,他将自己的人马编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击,并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兴元年(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初,太弟(司马)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监五部车事,使将兵在邺。渊子聪骁勇绝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弱冠游京师,名士莫不与交。颖以聪为积弩将军。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余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与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王浚、东赢公腾攻颖,渊请归发五部兵以击浚、腾,颖许之。渊至左国城,宣等上大单于号,二旬之间,有众五万,都于离石。冬十月,刘渊迁都左国城,胡、晋归之者愈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刘宣等请上尊号,渊曰:今四方未定,且可依高祖称汉王。于是即汉王位,大赦,改元曰元熙。(陈)元达少有志操,渊常招之,元达不答。及渊为汉王,或谓元达曰:君其惧乎?元达笑曰:吾知其人久矣,彼亦亮吾之心,但恐不过三二日,驿书必至。其暮,渊果征元达。元达事渊,屡进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知也。曜生而眉白,目有赤光。幼聪慧,有胆量。早孤,养于渊。及长,仪观魁伟,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好读书,善属文。铁厚一寸,射而洞之。常自比乐毅及萧、曹,时人莫之许也,惟刘聪重之,曰:永明,汉世祖、魏武之流,数公何足道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B.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C.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D.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祖,指祖父的堂兄弟或表兄弟,根据其与祖父年龄大小的不同,也可称为叔祖父或伯祖父。
B.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如“呼韩邪单于”。该称号一直沿用至匈奴灭亡。
C.编户,指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户制度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
D.削草,古时大臣上书的奏稿,在事成后都要销毁,以示谨慎保密,本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渊的儿子刘聪骁勇过人,博览经史,善于作文,可以拉开三百斤张力的大弓,长大成年后,游学京师,京城的名士都愿意结交他。
B.匈奴右贤王刘宣认为,多年以来,匈奴首领单于地位低下,没有土地,徒有虚名,如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光复呼韩邪伟业的时候到了。
C.陈元达年轻时很有志向和节操,其侍奉刘渊,屡次进谏忠言,他所做的这些,就是他的子弟也没法知道详细情况,可见其做事谨慎。
D.刘曜早年成为孤儿,被刘渊收养,虽然性格孤僻,但喜好读书,善于作文,自比于乐毅、萧何和曹参,当时的人只有刘聪比较看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
(2)吾知其人久矣,彼亦亮吾之心,但恐不过三二日,驿书必至。
2022-03-22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内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