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春二月,吏部侍郎徐浩、薛邕,皆元载、王缙之党。浩妾弟侯莫陈怤为美原尉,浩属京兆尹杜济虚以知驿奏优。又属邕拟长安尉。怤参台,御史大夫李栖筠劾奏其状,敕礼部侍郎万年于邵等按之。邵奏邕罪在赦前,应原除,上怒。夏五月乙酉,贬浩明州别驾,邕歙州刺史。丙戌,贬济杭州刺史,邵桂州长史,朝廷稍肃。十二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专横,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附之,二人俱贪。载妻王氏及子伯和、仲武,缙弟、妹及尼出入者,争纳贿赂。又以政事委群吏,士之求进者,不结其子弟及主书卓英倩等,无由自达。上含容累年,载、缙不悛。上欲诛之,恐左右漏泄。无可与言者,独与左金吾大将军吴凑谋之。凑,上之舅也。会有告载、缙夜图为不轨者,三月庚辰,上御延英殿,命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又收仲武及卓英倩等系狱。命吏部尚书刘晏与御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问端皆出禁中,仍遣中使诘以阴事,载、缙皆伏罪。是日,先杖杀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于禁中,乃赐载自尽于万年县。载请主者:愿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乃脱秽袜塞其口而杀之。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上乃贬缙栝州刺史。载妻王氏,忠嗣之女也,及子伯和、仲武、季能皆伏诛。有司籍载家财,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称是。夏四月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等十余人,皆载党也。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庚午,上遣中使发元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家庙,焚其木主。戊寅,卓英倩伏诛。英倩之用事也,弟英璘横于乡里。及英倩下狱,英璘遂据险作乱。上发禁兵讨之,乙巳,金州刺史孙道平击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元载专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B.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C.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D.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章事,唐中叶以后,凡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平章事”的衔称,始能行使宰相之职权。
B.醮是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向卑者酌酒,卑者饮尽。亦指祈祷神灵的祭礼,文中指前者。
C.禁中,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也作“禁内”。因出人禁中者须著门籍,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D.木主指木制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或称神主、俗称牌位。亦指木制的社神神位,文中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的朋党徇私舞弊,御史大夫李栖筠上奏弹劾,代宗派于邵等审查此事,于邵为此进行辩解。
B.元载贪婪成性,将政务委托给官吏们办理,门下的子弟争相收纳贿赂,代宗借机将元载逮捕入狱。
C.元载等人被捕之后,被代宗赐以自尽,抄没巨额财产,其余党羽全都伏法,最终没有一人活命。
D.代宗下令挖掘元载祖父的坟墓,毁棺弃尸,拆毁家庙,其党羽想要凭借险要作乱,为官军俘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含容累年,载、缙不悛。上欲诛之,恐左右漏泄。
(2)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
2022-05-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年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又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远守襄平也。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主曰:善。乃大勒兵。帝问于护军将军蒋济曰: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已固,利不可得。令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

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佯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

秋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余不止,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懿曰: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朝廷闻师遇雨,咸欲罢兵,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禽渊可计日待也。雨霁,懿乃合围。壬午,襄平溃,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
B.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
C.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
D.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西安的古称。中国古都之一,西汉、隋、唐等朝代曾都建都于长安。
B.吴,文中指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与曹魏、蜀汉呈鼎足之势。
C.三军,春秋时,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以上军为主力。后泛称军队。
D.壬午,干支之一,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组合来纪年、月、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命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有的大臣认为士兵太多,军费难以提供,皇帝却认为远征讨伐虽要出奇制胜,也要依靠实力,不应斤斤计较军费。
B.皇帝一问公孙渊如何对抗魏军的讨伐;二问往返所需时日。司马懿的回答很有条理,表现出其知己知彼的远见卓识和必定取得胜利的决心。
C.襄平地区大雨连下数日,有人打算迁移营垒,司马懿坚决不移营;有将领想要攻打敌军,司马懿不允许,他认为应当显示无能来使敌军安心。
D.朝中大臣都担心吴军支援敌军会对魏军不利,再加上忽逢大雨,都认为应退兵回朝,皇帝却认为司马懿可以控制局面,能够很快擒获公孙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非渊所及。
(2)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
2022-05-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明元年春二月,左拾遗侯昌业以盗贼满关东,而上不亲政事,,专务游戏,赏赐无度,中人田令孜专权无上,天文变异,社稷将危,上疏极谏。上大怒,召昌业至内侍省,赐死。上善骑射、剑槊、法算,至于音律、蒱博,无不精妙。好蹴鞠、斗鸡,与诸王赌鹅,鹅一头至直五十。尤善击毬,尝谓优人石野猪曰:朕若应击毬进士举,须状元。对曰: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驳放。上笑而已。度支以用度不足,奏借富户及胡商货财,敕借其半。盐铁转运使高骈上言:天下盗贼蜂起,皆出于饥寒,独富户、胡商未耳。乃止。高骈奏改杨子院为发运使。三月,淮南节度使高骈遣其将张璘击黄巢,屡捷,卢携奏以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骈乃传征天下兵,且广召募,得土客之兵共七万,威望大振,朝廷深倚之。夏四月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璘攻饶州克之巢走以诸葛爽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五月,以汝州防御使诸葛爽为振武节度使。黄巢屯信州,遇疾疫,卒徒多死。张璘急击之,巢以金啖璘,且致书请降于高骈,求骈保奏。骈欲诱致之,许为之求节钺。时昭义、感化、义武等军皆至淮南,骈恐分其功,乃奏贼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朝廷许之。贼诇知诸道兵已北渡淮,乃告绝于骈,且请战。骈怒,令璘击之,兵败,璘死,巢势复振。六月,黄巢别将陷睦州、婺州。庚戌,黄巢攻宣州,陷之。秋七月,黄巢自采石渡江,围天长、六合,兵势甚盛。淮南将毕师铎言于高骈曰:朝廷倚公为安危,今贼数十万众乘胜长驱,若涉无人之境,不据险要之地以击之,使逾长淮,不可复制,必为中原大患。骈以诸道兵已散,张璘复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

(节选自《通鉴记事本未·黄巢之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四月/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璘/攻绕州/克之/巢走/
B.夏四月/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璘攻绕州/克之/巢走/
C.夏四月/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璘攻绕州/克之/巢走/
D.夏四月/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璘/攻绕州/克之/巢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拾遗,古代官职,取拾遗补缺之意,隶属谏诤机构,类似监察部门。白居易、杜甫曾担任左拾遗。
B.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我国最古老的球类运动,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相当于今天的足球。
C.缗,本意指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钓鱼绳,旧时一千枚铜钱用绳穿一起,称一贯或一缗,借指钱财。
D.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古代官府用以晓喻或责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昌业认为当下盗贼横行,皇帝不理朝政,喜欢玩游戏,赏赐没有节制,官宦专权祸国,社稷危殆。
B.转运使高骈奏请皇帝撤销富户、胡商将一半财产借给国家的诏令,后来又请命进攻黄巢,屡战屡胜。
C.黄巢军队遭遇瘟疫且被张璘急迫攻打,便以金钱引诱,请求归降,而高骈想抓获黄巢,便暂时应允。
D.毕师铎认为应该占据险要之地抗击黄巢军队,不能让他们跨过长淮,而高骈心生胆怯,未敢轻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驳放。”
(2)贼诇知诸道兵已北渡淮,乃告绝于骈,且请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总章元年春二月壬午,李绩等拔高丽扶余城。薛仁贵既破高丽于金山,乘胜将三千人将攻扶余城,诸将以其兵少,止之。仁贵曰:“兵不必多,顾用之何如耳。”遂为前锋以进,与高丽战,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曰:“卿何以知之?”对曰:“隋炀帝东征而不克者,人心离怨故也。先帝东征而不克者,高丽未有衅也。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泉盖苏文死泉男建兄弟内相攻夺泉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以陛下明圣,国家富强,将士尽力,以乘高丽之乱,其势必克,不俟再举矣。且高丽连年饥馑,妖异屡降,人心危骇,其亡可翘足待也。”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沈毅能断,虽颇忌刻,而有统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绩也。”上深然其言。泉男建复遣兵五万人救扶余城,与李绩等遇于薛贺水,合战,大破之,斩获三万余人。进攻大行城,拔之。秋九月癸巳,李绩拔平壤,绩既克大行城,诸军出它者皆与绩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绩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余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绩军继之,围平壤月余,高丽王高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绩降,绩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绩,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绩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角,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泉盖苏文死/泉男建兄弟内相/攻夺泉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
B.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泉盖苏文死/泉男建兄弟内相/攻夺泉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
C.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泉盖苏文死/泉男建兄弟内相攻夺/泉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
D.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泉盖苏文死/泉男建兄弟内相攻夺/泉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文中指“高句丽”,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又称“高氏高丽”,公元七世纪被灭。
B.辽东,指辽河以东的地区,战国、秦、汉至南北朝均设置辽东郡。唐代指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
C.妖异,古人常将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反常现象与国家兴亡变乱结合进行阐释,并将之视为“妖异”。
D.道,行政区划,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此处指平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仁贵帅军进攻扶余城,部下都以兵少为由劝薛仁贵不要贸然前进。薛仁贵认为兵在于善用,而不在多。
B.贾言忠认为隋炀帝征伐辽东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君王失德,人心离散;先帝没有获胜的原因是高丽没有祸乱。
C.贾言忠认为高丽遭逢内乱灾祸,人心惶恐惊骇,而大唐诸将忠勇有谋,舍身忧国,其中李绩最为突出。
D.李绩率军进发,一路大捷,最终攻破平壤。信诚归附大唐,打开城门,而泉男建负隅顽抗,最终被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苾何力沈毅能断,虽颇忌刻,而有统御之才。
(2)高丽王高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绩降,绩以礼接之。
2022-04-0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有众数十万,吐蕃每入寇,常以云南为前锋,赋敛重数,又夺其险要地立城堡,岁征兵助防,云南苦之。清平官郑回因说云南王异牟寻自归于唐,曰:“中国尚礼义,有惠泽,无赋役。”异牟寻以为然,而无路自致,凡十余年。及西川节度使韦皋至镇,招抚境上群蛮,异牟寻潜遣人因诸蛮求内附。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异牟寻上表请弃吐蕃归唐,并遗奉帛书。奉遣其使者诣长安,并上表贺。上赐异牟寻诏书,令皋遣使慰抚之。冬十月甲子,韦皋遣其节度巡官崔佐时零售诏书诣云南,并自为帛书答之。十年春正月,崔佐时至云南所都羊苴咩城,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在其国。异牟寻尚不欲吐蕃知之,令佐时衣牂牁服而入。佐时不可,曰:“我大唐使者,岂得衣小夷之服!”异牟寻不得已,夜迎之。佐时大宣诏书,异牟寻恐惧,顾左右失色。业已归唐,乃歔欷流涕,俯伏受诏。佐时劝异牟寻悉斩吐蕃使者,去吐蕃所立之号,献其金印,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仍刻金契以献。异牟寻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夏六月,云南王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献地图、土贡及吐蕃所给金印,请复号南诏。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银窠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滋至其国,异牟寻北面跪受册印,稽首再拜,因与使者宴,出玄宗所赐银平脱马头盘二以示滋。滋曰:“南诏当深思祖考,子子孙孙尽忠于唐。”异牟寻拜曰:“敢不谨承使者之命。”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
B.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
C.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
D.贞元九年夏/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诸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皆达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帛书,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名缯书,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
B.正月,文中指农历每一年的第一个月,又可称为仲春、端月、陬月。
C.土贡,多指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地方农副业产品或手工业产品。
D.北面,古代君主朝南向坐,所以臣子面朝北向拜见天子,以示臣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进犯内地以云南为前锋,在险要之地设立营堡,在当地重重加赋征兵助防,云南因此困苦不堪,试图归附唐廷。
B.在异牟寻上表请求归顺唐朝后,韦皋送云南的使者到长安,并上表祝贺,后又派节度巡官崔佐时携带诏书出使云南。
C.异牟寻不想让吐蕃知道唐使者已到达云南,后在夜间迎接崔佐时,最终归唐俯首伏地接受诏书,并答应佐时的建议。
D.朝廷任命袁滋为册南诏使,袁滋到南诏后,拿出玄宗赏赐的两个银平脱马头盘,并告诫南诏应当子子孙孙效忠于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牟寻以为然,而无路自致,凡十余年。
(2)异牟寻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
2022-03-2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二模(“三诊一模”3月摸底诊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是也。”皆劳而遣之。

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引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店俭投马搏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高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

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

贞观十二年八月,甲寅,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贞观十三年五月,旱。甲寅,诏五品以上上封事。魏征上疏,以为:“陛下志业,比贞观之初,渐不克终者凡十条。”其间一条,以为:“顷年以来,轻用民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未有因百姓逸而败、劳而安者也。此恐非兴邦之至言。”上深加奖叹,云:“已列诸屏障,朝夕瞻仰,并录付史官。”仍赐徵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注】①武德中,帝开天策上将府,以唐俭为长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B.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C.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D.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B.侍御史:古代官名,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全国或全世界。
D.五品:文中指九品官阶第五级,也指古代功绩的勋、劳、功、伐、阅五种名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现在天下太平,带几个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对百姓没有什么坏处。
B.民部尚书唐俭进谏有方,借太宗杀掉一只野猪的事,巧妙地告诉了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却不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C.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李恪因多次出外游猎,对当地居民造成损害被柳范弹劾免官,太宗十分生气,要对柳范治罪。
D.魏征对唐太宗频繁调用民力颇有看法,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因百姓安逸而致败亡,也没有因百姓劳苦而达到天下安定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
(2)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六月己未,李纲至行在。因奏曰:“臣以十事仰干天听,陛下度其可行者,赐之施行,臣乃敢受命。一曰议国是……四曰议僭逆,五曰议伪命……”翌日,班纲议于朝,惟僭逆、伪命二事留中不出。李纲以二事留中言于帝曰:“二事乃今日刑政之大者,张邦昌僭逆始末如此,臣请以春秋之法断之。”时执政中有异议不同者,帝召黄潜善等语之,潜善主邦昌甚力。因泣拜曰:“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帝颇感动,乃出纲奏。邦昌后伏诛。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夫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改弊法,省冗官,俟吾所以自治者,然后可以问罪金人,迎还二圣。”帝善其言。纲又立军法: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甲,百人为队,五百人为部,二千五百人为军。诏陕西、山东诸路帅臣,并依此法。诏诸路募兵买马,劝民出财,用李纲之言也。时岳飞上书言:“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而击之。黄潜善、汪伯彦不能承圣意恢复,日谋南幸,恐不足系中原之望。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坐飞越职言事,夺官。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极言其不可,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吕中曰:“自纲之入相也,以修政攘夷为己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和守之议决而国是明,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草之谋定而人心安。”乙亥,李纲罢。凡在相位七十七日。纲罢而招抚、经制司废,车驾遂东幸,两河郡县相继沦陷。凡纲所规画军民之政,一切废罢。金兵益炽,关辅残毁,而中原盗蜂起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李纲辅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
B.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
C.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
D.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拟必为相/遂与纲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晦为每月初一,望为十五,既望十六。
B.行在也称作行在所,指天子所在之地,也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D.车驾本来指马驾之车,也指帝王乘坐之车,借用作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在任职之初就与宠臣黄潜善等人潜存着矛盾,在相位仅仅七十七天即被罢免。
B.李纲辅政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他恪尽职守,政绩卓著,然而奸臣当道,国事倾颓。
C.李纲采取了建立军法,募兵买马,劝民出财等内销盗贼的正确措施,来积极备战。
D.抗金将领岳飞适时进言,分析敌我形势利弊,希望皇帝亲自率师北伐,收复中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召黄潜善等语之,潜善主邦昌甚力。
(2)坐飞越职言事,夺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正月辛未,曹彬遣翰林副使郭守文奉捷报,以江南国主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等四十五人来献。上御明德门受献,煜等素服待罪,诏并释之,各赐冠带、器币、鞍勒马有差。时有司议献俘之礼应如刘鋹,上曰:“煜尝奉正朔,非鋹比也。”寝捷报不宣。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始安。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上曰:“忠臣也,事我如事李氏。”赐坐慰抚之。又责张洎曰:“汝教李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帛书示之,乃王师围城,洎所草召江上救兵蜡弹内书也。洎顿首请死曰:“实臣所为也。此其一耳,它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辞色不变。上初欲杀洎,及是奇之,谓曰:“卿大有胆,朕不罪卿。今事我,无替昔之忠也!”乙亥,以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其子弟皆授诸卫大将军。丙子,以煜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汤悦为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内史侍郎徐铉为太子率更令,右内史舍人张洎、王克贞为太子中允。庚戌,以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为枢密使,领忠武节度,步军都虞候刘遇领大同节度使,贺州刺史、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汾州防御使,东上合门使梁迥领汾州团练使,西头供奉官李继隆为庄宅副使,赏江南之功也。彬归自江南,诣合门进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始彬之行,上许以使相为赏。及还,语彬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战耶?且徐之,更为我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彬怏怏而退。至家,见有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复江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B.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C.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D.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俘之礼,古代五礼之一,军队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帝王,向祖先禀明自己武功的仪式。
B.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故又称缯书。
C.司空,古代官名,自古便与司马、司徒一起专指“三公”。主管全国土木工程,主要任务是筑城。
D.合门,古代宫殿的侧门,设东西两合门,制置有区别,日常的奏章由东合门进入。文中代指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曹彬俘获李煜等人,皇帝赐他以冠带、币器等物品。有司认为应像刘鋹一样献俘,皇帝则以为不然。
B.皇帝斥责张洎,并拿出帛书给他看,张洎叩首请罪,语调和神情没有改变。皇帝感到惊异,并未怪罪。
C.李煜受降之后被封为违命侯,他的子侄都授予诸卫大将军。江南投降的臣子先后加封官职,受到恩赏。
D.皇帝许诺曹彬如果攻下南唐,许以宰相,然而事成之后又不兑现,仅赐钱五十万,曹彬却觉得很满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寝捷报不宣。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
(2)进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岳飞进屯襄阳。时张浚视师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韩世忠与飞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先是,飞自鄂入见,拜太尉,继除宣抚使。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议,忌之。九年春正月,岳飞在鄂州,闻全将归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秦桧衔之。及赦书至鄂,飞表谢,寓和议不便之意,桧益怒,遂成仇隙。秋七月,岳飞大军在颍昌,兵势甚锐。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敢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破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方欲画淮以北弃之,讽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凤,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时和议已决,秦桧患飞异己,乃密奏召三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既至,飞独后。桧又用参政王次翁计,俟之六七日,既至,授枢密副使。诏同俊往楚州措置边防,总韩世忠军还驻镇江。初,飞在诸将中年最少,以列校拔起,屡立显功,世忠、俊不能平。会世忠军吏景著言:二枢密若分世忠军,恐至生事。桧捕著,下大理狱,将以扇摇诬世忠,飞驰书告以桧意,世忠见帝自明。俊于是大憾飞,倡言飞议弃山阳,且密以飞报世忠事告桧,桧大怒。兀术遗桧书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力谋杀之。飞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询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岳飞归复中原(秦桧害飞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
B.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
C.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
D.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狭义指现在的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B.太尉,官职名。宋代以太尉为文官最高官阶,习惯上又为对文官的尊称。
C.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D.投壶,古代宴会时的娱乐活动,宾主依次投矢入壶,以投中次数定胜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浚非常欣赏岳飞。视察军队时,张浚称赞只有韩世忠和岳飞可委以重任,并认为岳飞一向有收复中原的志向。
B.金兀术组建的拐子军,战斗力极强,自起兵以来,这支军队连连获胜,但在与岳飞的军队交战时,被彻底击溃。
C.秦桧逮捕了韩世忠的部下景著,想要诬陷韩世忠,景著赶快送信把这件事告诉韩世忠,韩世忠拜见皇帝自证清白。
D.秦桧主张与金议和,岳飞力主抗金,直言不讳,秦桧早就忌恨。兀术写信要求杀死岳飞,秦桧便一心要杀掉岳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力谋杀之。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父拱,卒漳州,州人知其贫,合钱以赙,介年尚幼,谢不取。擢第,为武陵尉,调平江令。民李氏赀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鞠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久之,入为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帝自至和后,临朝消默。介言:“君臣如天地,以交泰为理。愿时延群下,发德音,可否万几,以幸天下。”又论:“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赐予嫔御之费,多先朝时十数倍,日加无穷,宜有所朘损。兖国公主夜开禁门,宜勒宿卫主吏,以严宫省。”帝悉开纳之。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英宗谓曰:“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明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帝曰:“朕视河东,不在中执法下,暂烦卿往耳。”夏人数扰代州边,多筑堡境上。介遣兵悉撤之,移谕以利害,遂不敢动。神宗立,以三司使召。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帝欲用王安石,曾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退谓公亮曰:“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B.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C.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D.宫禁干丐恩泽/出命不由中书/宜有以抑绝/监司荐举/多得文法小吏/请令精择端良敦朴之士/毋使与憸薄者同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指科举考试中应试者中选。隋唐时指考中进士,明清会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简称及第。
B.楚掠,拷打,古代常用刑法。西汉后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等五刑体系,笞杖是使用最广泛的刑法。
C.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幼有骨气,谢绝他人资助。唐介的父亲在漳州去世,漳州百姓知道他们家贫穷,凑钱帮助他办理丧事,唐介年纪尚幼,却能谢绝不受。
B.唐介明辨是非,审案实事求是。岳守审案,严刑逼供无果,移交唐介审讯,唐介认为岳守没错。朝廷又派御史另行审查,结果与唐介相同。
C.唐介直言进谏,皇帝多有采纳。唐介建议精心选拔品行端良之士并予以重用,减少赏赐妃嫔侍御的费用,严肃宫省制度,皇帝都采纳了。
D.唐介守边安境,敌人不敢妄动。唐介任太原知府时,夏人多次扰边,唐介派军拆其筑在边境上的堡垒并发出文书,晓以利害,夏人不敢出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李氏赀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
(2)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
2022-02-1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