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D.《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B.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2-07-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天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不齐也                            与:亲附
B.鲁以为将                                卒: 终于
C.鲁君疑之,吴起                      谢:辞退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        过:指责
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2021-06-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立道,字显卿。年十七,以父任备宿卫。皇子忽哥赤封云南王,往镇其地,诏以立道为王府文学。云南元帅宝合丁专制岁久,有窃据之志,忌忽哥赤来为王,设宴置毒酒中。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事颇露,宝合丁乃囚立道,将杀之。人匠提举张忠结壮士夜劫诸狱,出之,共亡至土蕃界,遇帝所遣御史大夫与告变人俱来。二人者遂与立道俱还,按宝合丁及王府官尝受赂者,皆伏诛。赐立道金五十两,以旌其忠,张忠等亦皆授官有差。中书以立道熟于云南,奏授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佩金符。其地有昆明池,介碧鸡、金马之间,环五百余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立道求泉源所自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泄其水,得坏地万余顷,皆为良田。爨、僰之人虽知蚕桑,而未得其法,立道始教之饲养,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除中庆路总管。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建孔子庙,置学舍,劝士人子弟以学,择蜀士之贤者,迎以为弟子师,岁时率诸生行释菜礼,人习礼让,风俗稍变矣。行省平章赛典赤表言于朝,有旨进官以褒之。命立道为临安广西道宣抚使。籍两江户二十五万有奇,以其籍归有司。迁临安广西道军民宣抚使。复创庙学于建水路,书清白之训于公廨,以警贪墨,风化大行。入朝,值权臣用事,遂退居散地。条陈十二策,皆切当世之务,帝嘉纳焉。大德二年,立道遂以陕西行台侍御史拜云南行省参政。视事期月,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立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B.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C.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D.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蕃,即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所建立的政权名。公元7-9世纪存在于青藏高原。
B.孔子庙,又称作“文庙”(与“武庙”对应),是中国古代管理地方学校的行政机构。
C.行省,官署名。行中书(尚书)省的简称。元代置丞相、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
D.视事,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立道忠于朝廷,制止叛乱。云南元帅宝合丁图谋不轨,张立道和张忠等人挫败了宝合丁的阴谋,朝廷给予张立道和张忠两人赏赐并升官。
B.张立道关心百姓,为民谋利。他因为熟悉云南的情况到云南任职,他采取措施治理昆明池,改造后获得良田一万多顷;他设法使云南的人民更富庶。
C.张立道重视教育,推行教化。他在云南修建了孔子庙、学堂,劝士人子弟学习,请贤师来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皇帝得知后给予他表彰。
D.张立道恪尽职守,关心国事。他在云南、广西等不同地方不同职位上,都尽心尽职;他退居闲职后,还关心朝政,最后在任上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者遂与立道俱还,按宝合丁及王府官尝受赂者,皆伏诛。
(2)岁时率诸生行释菜礼,人习礼让,风俗稍变矣。
2021-06-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元,字善长,保安德清砦人。建炎三年,隶大将韩世忠麾下,擢偏将。

四年三月,金人攻浙西,世忠治兵京口,邀其归路,以海舰横截大江。金人出小舟数十以长钩扳舰元在别舸跃入敌舟以短兵击杀数十人擒其千户授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继从讨闽寇范汝为,转讨湖外诸盗。时刘忠据白面山,凭险筑垒。世忠讨之,距贼营三十里而阵。元独跨马涉水薄贼砦,四顾周览。贼因山设望楼,从高瞰下,以兵守之,屯壮锐于四山,视其指呼而出战。元既得其形势,归告世忠曰:“易与尔,若夺据其望楼,则技穷矣。”世忠然之,遣元率兵五百,长戟居中,翼以弓矢,自下趋高,贼众莫支。乃据望楼,立赤帜,四面并进,贼遂平。改相州观察使。

绍兴四年,金人、伪齐合兵入侵。世忠自镇江趋扬州,命元屯承州。金人至近郊,元度翌日必至城下,遣百人伏要路,百人伏岳庙,自以四百人伏路隅。令曰“俟金人过,我当先出掩之。伏要路者,视我麾旂,则立帜以待,金人必自岳庙走,伏者背出。”又决河岸遏其归路。金人果走城下,伏发,金人进退无路,乃走岳庙,元追之,获百四十八人,止遗二人。时城中兵不满三千,金万户黑头虎直造城下约降。元匿其兵,以微服出,伪若降者。金人稍懈,俄伏发,擒黑头虎。未几,金兵四集,元战却之,追数十里,金人赴水死者甚众。六年,从世忠出下邳,以数百骑破敌伏兵,授保顺军承宣使。

十年,略地淮阳,至刘冷庄,骑才三百,当敌骑数千。元挥戈大呼,众争奋,敌披靡。俄而救至,后部疑惧,元回顾曰:“我在此,若等无虑。”众乃安。转战自辰至,敌退,成列而还。

明年,世忠罢兵柄为枢密使,以元为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以统其众。又明年,进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寻授保信军节度使。卒,年五十四。检校少保。

(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出/小舟数十以长钩扳舰/元在别舸/跃入敌舟以短兵击/杀数十人/擒其千户/授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
B.金人出小舟数十/以长钩扳舰/元在别舸/跃入敌舟以短兵击/杀数十人/擒其千户/授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1
C.金人出/小舟数十以长钩扳舰/元在别舸跃入敌舟/以短兵击杀/数十人擒其千户/授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
D.金人出小舟数十/以长钩扳舰/元在别舸跃入敌舟/以短兵击杀数十人/擒其千户/授忠州团练使/统制前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行政区划名。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实行的是两级制,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军一般是军事重镇或要冲。
B.,本义是背离,引申为败走、败逃者,成语追亡逐北,意思是追逐逃走的败兵,如贾谊《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属于十二地支计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中午十二点到十四点是午时。
D.,文中指任职授官,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相近的词如: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元,是保安军德清砦人。建炎三年,隶属大将韩世忠部下,被提拔为偏将。一生跟随韩世忠转战南北,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战功。
B.在讨伐占据白面山的贼寇刘忠时,解元凭借险要地势修筑营垒,又独自一人骑马涉水靠近贼寇的营垒侦查敌情,最终巧妙取胜。
C.黑头虎到城下约降,解元让士兵们隐藏起来,自己换上便服出城假装投降。趁金人松懈时,埋伏的士兵突然出动,活捉了黑头虎。
D.带领三百骑兵的解元在刘冷庄遇上几千敌人的骑兵,解元沉着应对,敌人溃败。即使敌人救兵到来,解元也镇定自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既得其形势,归告世忠曰:“易与尔,若夺据其望楼,则技穷矣。”世忠然之。
(2)俟金人过,我当先出掩之。伏要路者,视我麾旂,则立帜以待。
2021-05-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会灵帝,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逃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至/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至/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至/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至/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称呼。古人出生时取名,成年之后取字,古人一般称自己称字,称他人称名。
B.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是汉代以来朝廷一种自下而上的任用官员的方式。后来也成为明清两代对举人的雅称。
C.崩,本意指山倒塌,在古代,人们对皇帝去世看得很重,皇帝去世,用山倒塌来形容。如《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即稍停。行礼时,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问的敬礼。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不贪恋官职。董卓想要重用他,他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后被推举为义兵盟主,以奋武将军之名义率军讨伐。
B.曹操重视人才。毕谌因亲人被挟持而离开,后他打败吕布,生擒毕谌,众人为毕谌担忧,但他却让其担任鲁国相。
C.曹操善于用兵。在穰围攻张绣,曹军夜晚开凿地道,运送军需物资,利用突袭部队和步兵骑兵夹击张绣,大胜。
D.曹操用人不疑。在与袁绍的大战中,采纳降臣许攸的建议,斩杀淳于琼,大败袁绍,且烧毁军中官员给袁绍的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逢吉,字从之,吉州龙泉人也。隆兴元年进士第,授郴州司户。李焘、刘珙、郑伯熊相继荐之,知萍乡县,以治最闻。除诸军审计司、国子博士

绍熙二年春二月,雷雪之沴交作,诏求直言,疏八事:去蔽谀,亲讲读,伸论驳,崇气节,省用度,惜名器,拔材武,饬戎备。擢为右正言,建言:“都城之民,安居惮徙。宗戚营缮浸广,每建一第,撤民居数百,咨怨者多。”时亲王方更造楼观未已,闻之,亟令罢役。浙漕沈诜见逢吉,谢曰:“非正言,漕计殆不可支。”初,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潘景珪结贵幸以进,司谏邓驲屡疏其罪,景珪反以计倾之,除驲匠监。逢吉曰:“优迁其官而罢言职,后来者且以言为戒。”两疏乞收驲新命,不报;并劾景珪胁持台谏,蔑视朝纲,景珪遂罢。在谏垣七十日,章二十上,词旨剀切,皆人所难言者。改国子司业,求去,为湖南提刑。以秘书监召,兼吏部侍郎。

会彭龟年论韩侂胄专僣,出补郡。逢吉入疏曰:“道德崇重,陛下所敬礼者无若朱熹,志节端亮,陛下所委信者无若彭龟年。熹既以论侂胄去,龟年复以论侂胄绌,臣恐贤者皆无固志。陛下所用皆庸鄙险薄之徒,何以立国?”侂胄见而恶之。丞相赵汝愚既罢侂胄专国一日从臣扈从重华宫上行礼毕驾兴扈从者出宫门上马忽传呼侂胄至扈从者却入敛板甚恭逢吉曰:“既出复入揖,臣子事君父之礼当如是耶?”不揖而去。

会部中会食,吏密报优人王喜除阁职。逢吉即抗疏力争之。同列密以告侂胄。时王喜之命实未出,遂以诬诋,出知太平州。丐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赣州,已属疾,卒,谥献简。弟逢年、逢辰,皆有文学行义,时称“孙氏三龙”。

(节选自《宋史·孙逢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赵汝愚既罢侂胄/专国/一日从臣扈/从重华宫上行/礼毕驾兴/扈从者出宫门上马/忽传呼侂胄至扈从者/却入敛板甚恭/
B.丞相赵汝愚既罢/侂胄专国/一日从臣扈从重华宫/上行礼毕/驾兴/扈从者出宫门上马/忽传呼侂胄至/扈从者却入/敛板甚恭/
C.丞相赵汝愚既罢/侂胄专国一日/从臣扈从重华宫/上行礼毕/驾兴扈从者出宫门/上马忽传呼侂胄至/扈从者却/入敛板甚恭/
D.丞相赵汝愚既罢侂胄专国/一日从臣扈从重华宫上/行礼毕驾兴/扈从者出宫门/上马忽传呼侂胄至/扈从者却入/敛板甚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博士,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中立国子学,始置一员,掌教授生徒儒学,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为之,隶国子祭酒。后代沿置。
B.名器,本意是名号与车服仪制,可指名贵的器物,也特指钟鼎,意思是大器,比喻国家的栋梁,国家的杰出人才。
C.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有河运和海运两种。
D.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也称戏曲演员为优人。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记载“有优人名施者,少年美姿,伶俐多智,能言快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害交相而起时皇上下诏要求大臣们直言劝谏,孙逢吉上奏了去除蒙蔽皇上的阿谀奉承之人、崇尚气节等八件事情。
B.潘景珪巴结权贵晋升,司谏邓驲多次分条陈述他的罪过,潘景珪反过来用计谋倾轧邓驲,后因孙逢吉的弹劾,潘景珪最终被罢免。
C.彭龟年因举报韩侂胄独断专行、奸诈狡猾而被贬出京城补任郡职。孙逢吉上奏章阐述了贬谪朱熹和彭龟年的危害,韩侂胄因此讨厌他。
D.孙逢吉最终被韩侂胄排挤而被贬出京城。他请求担任闲职,后来直到生病去世也未被起用,他和两个兄弟都有文学才华和品行道义,世称“孙氏三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谏垣七十日,章二十上,词旨剀切,皆人所难言者。
(2)同列密以告侂胄。时王喜之命实未出,遂以诬诋,出知太平州。
2021-05-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孝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B.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C.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D.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在唐代是重要地区管理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原只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后内地也多有设置。
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传宣诏命及奏章中的“封事”(密奏),责任重大。
C.天祐,这里是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一般由君主发起。如“开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一位帝王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朝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帅李匡威连年出动军队去救援王镕,他认为王年幼弱小,而自己兵势正强盛,便产生了谋夺之心。
B.王镕从小聪明,然而讲仁义不习武,征伐之事由手下人干,不亲自处理军政,多以宦官掌权,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C.宦官李宏规劝王不要远出游玩,如果有生事兴祸之徒,突然作乱,没有归处,王镕害怕,马上听从他的规劝回到府第。
D.王镕回到府第的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行军司马李蔼和曾经劝谏自己的李宏规的住宅,杀掉全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2)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
2021-05-11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述字子阳。父仁为河南都尉,述补清水长。仁以述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月余,椽辞归,白仁曰:“非待教者也。”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及更始立,豪杰各起其县以应汉,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入略汉中。述闻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述意恶之,召县中豪杰谓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豪杰皆叩头曰:“愿效死。”述于是使人诈称汉使者自东方来,假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比至成都,众数千人,遂攻成,大破之。成将垣副杀成,以其众降。二年秋,述恃其地险众附,有自立志。于是自立为蜀王,都成都。十一年,帝[注]遣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述省书叹息,以示所亲光禄勋张隆,隆劝降。述曰:“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复言。十二年,述弟恢及子婿史兴并为大司马吴汉所破,战死。自是将帅恐惧,日夜离叛。帝必欲降之,乃下诏喻述曰:“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不食言。”述终无降意。九月,吴汉又破斩其大司徒谢丰,汉兵遂守成都。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述及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选自《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注】帝:指光武帝,下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B.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C.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D.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印绶,指古代的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在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这里是前者的意思。
B.大司马,古代官名,职责是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C.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通俗称“圣旨”,也可称其为“懿旨”。
D.,在秦以前,指“我”“我的”,自秦始皇开始,专用做皇帝自称。如《离骚》:“朕皇考曰伯庸。”即“我的父亲叫伯庸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述任清水县长史,跟随而来的其父属下认识到公孙述无须指导。后来太守还让公孙述兼辖五个县,他政事治理得很好。
B.宗成起兵响应汉室后,公孙述亲自带人去迎接他。后因宗成残暴抢掠,内心十分讨厌,又召集县中豪杰攻打宗成。说明他有正义感。
C.公孙述让人假称汉朝使者,授予自己管理益州的印绶,暗中又扩充军队。凭借地势险峻和百姓归附,最终称帝。证明公孙述有野心。
D.公孙述收到劝降信,决心不投降,即使弟弟公孙恢和女婿史兴都战死,部众出逃,诏书下达,他仍无投降的打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
(2)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2021-03-0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交,字志同,安陆人。授南京兵部主事,为尚书王恕所知。弘治初,恕入吏部,荐授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居吏部十四年,于善类多所推引。大同有警,命经略黄花镇诸边。增垣堑,广树艺,制敌骑驰突。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尚书张彩附刘瑾,交数规切。彩怒,调之南京。瑾败,召拜户部尚书。时征讨流寇,调度烦急,仍岁凶,正赋不足,交区画适宜。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请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费乏,交皆力争。八年六月,中旨与礼部尚书傅珪并致仕。言官多请留,不报。

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帝褒纳焉。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武宗侈汰之后,库藏殚虚。交裁冗食,定经制,宿弊为清。然事涉中官者,帝亦不能尽从也。尝会廷臣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交言:“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不听。

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九十九人,侵夺公私地无算。帝即位,命留十八人,如弘治时。已复传奉至六十二人,交乞汰如初,且尽归侵夺地。报许。

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帝辄慰留,遣医视疗。请益力,乃许之。手诏加太子太保,驰驿。令子编修元侍行,有司时存问,给食米舆隶,复赐道里费。卒年八十,谥荣僖。

(选自《明史·孙交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B.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C.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D.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明清时为六部诸司长官。
B.致仕,又称为“出仕”或“入仕”,指出来做官,进入官吏的行列,
C.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交受人赏识也懂得赏识他人,他因受到尚书王恕的赏识,被推荐到吏部做官,他在吏部为官14年,推荐、引进过不少优秀的人。
B.正德年间,上林苑的宦官侵占的公、私地皮多得没法计算。世宗即位后,孙交请按当初的诏令裁下来,并没收他们侵占的土地。
C.皇帝想把太平仓交由宠臣裴德掌管,镇守云南的宦官张伦奏请开采银矿,孙交都据理力争,不肯同意。
D.武宗骄奢无度,国库空虚,孙交裁减吃闲饭的官吏,扫除了弊政。对于孙交的建议,即使是事情牵涉到宦官的,世宗也能全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
(2)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帝辄慰留,遣医视疗。请益力,乃许之。
2020-1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征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晋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风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晋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晋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晋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牲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晋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2020-09-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