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

中平五年,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会坚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治从钱塘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B.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C.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D.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治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治骁勇善战。跟随孙坚征讨逆贼周朝、苏马等人,立下战功,而后率领步兵骑兵帮助陶谦讨伐黄巾军。
B.朱治一生为孙家所用,忠心耿耿。孙坚去世后,朱治又辅佐孙策,劝孙策脱离袁术而还军平定江东;孙策死后,朱治又与张昭等人共同拥立孙权。
C.朱治坚守道义。曹操攻破荆州,孙贲害怕,想送儿子到曹营做人质,朱治前往劝孙贲,陈述利害,让他不要依附曹操,孙贲没有听从。
D.朱治忧劳王事,富贵在身却本性节约,只领四县租税;车驾官服只用于公事,孙权很器重他。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
②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
2022-08-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经济开发区黄泛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此不                  见:被
B.万里为之记               属:同“嘱”,嘱托、嘱咐
C.侂胄专僭日            益:更加
D.言侂胄用兵事            遽:竟然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职的通称。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宰相的地位仅次于天子。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四级科举考试依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乞休致”是官员自请退职。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求教,正心诚学。在张浚贬谪永州时,他多次拜谒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拜见成功;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意之学的教诲,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上疏为其抗争,又写信劝宰相虞允文助力,事虽未成,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宰相第一要务是做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所举荐的朱喜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杨万里不屈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政时,他卧家十五年,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当听说韩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又留字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2021-10-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元”指的东汉和帝年号,可以用来纪年,纪年的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和“生肖纪年法”。
B.“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下车”,指官员到职工作。“衡下车”,就是张衡到职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B.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021-05-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调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委以政,曰: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时杜衍老居睢阳,见颂,深器之。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富弼尝称颂为古君子,及与韩琦为相,同表其廉退,以知颍州。英宗即位,召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颂言:今中牟,长垣都门要冲,二鄙驿置皆由此,而旧不屯兵,阒无防守,请置营益兵,以备非常。明年,饥民果乘虚犯长垣,戕官吏,如颂虑。加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及修两朝正史,转右谏议大夫。使契丹,遇冬至,其国历后宋历一日。北人问孰为是,颂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若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其历可也。北人以为然。元祐初,拜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奏:国朝典章,沿袭唐旧,乞召史官采新、旧唐书中君臣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绍圣四年,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B.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C.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D.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为“迁”,一般指升职,也可以指降职。
B.英宗,这是用庙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年号来指称皇帝。
C.亥时,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指的是一天中的22时至24时。
D.经筵官,封建时代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经筵为皇帝听讲书史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颂处事精审,受到称赞。苏颂调任南京留守推官时,留守欧阳修把政事交给他处理,欧阳修认为苏颂办事精细,凡是苏颂阅览过的政事,欧阳修都非常放心。
B.苏颂睦亲齐家,廉洁退让。苏颂侍奉祖母及母亲,养活姑姊妹与外族几十人,但妻儿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富弼和韩琦表彰他廉洁退让,让他任颍州知州。
C.苏颂富有见识,虑事周性。苏颂提点开封府界各县镇公事时,认为中牟、长垣是都门要道,建议英宗应加强防备,结果第二年,饥民果然乘虚侵犯长垣,杀害官吏。
D.苏颂学问广博,通晓律所。苏颂出使契丹,遇冬至,契丹国冬至日历比宋历晚一天,契丹人问用何日作为冬至日,苏颂用律历知识让契丹人认可了宋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
(2)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早贫,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鄱阳孝廉范逵至,过存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以易酒肴,乐饮极欢。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枞阳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时周颚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丁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寄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达百甓②于斋外,幕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尘,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④之具,惠投之于江。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特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⑤,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尝出临津就船,明日,卒于樊溪,时年七十六。帝诏曰桓,且祀以太牢。

(节进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东晋末年著名田团诗人陶渊明。②甓(pì):砖。③阃(kǔn)外:统兵在外。④樗蒲:赌博器皿。⑤正会,元旦集会。
1.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项是(     
A.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B.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C.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D.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贫”中的“孤”指年幼而死了父亲,而“独”则是指年老而无子。
B.“领枞阳令”中的“领”表示暂代官职,表示这一意义的词语还有“署”和“权”。
C.“贼掠其丁口”中的“丁口”即人口。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和未成年男子为口。
D.“帝诏谥曰桓”中的“谧”指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重情重义。虽家境贫寒,但他和母亲一起倾力热情招待来客。他还不顾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前去迎接医生,以报答庐江太守张夔的重用之恩。
B.陶侃很有计谋。山夷县多发生强盗拦江打劫船只事件,陶侃命令众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多人被活捉。
C.陶侃磨砺志向、勤勉努力。他在州府无政事时,就早上将上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搬回米。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他正致力于收复中原。
D.陶侃劝勉人们要珍惜时光。看到部下因闲聊玩乐而荒废了正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皿,并全都投到江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2)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2021-01-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压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押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本义是生儿育女。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八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中试者称进士,。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文中意思是屈膝、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C.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D.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日“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匆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令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谢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日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B.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C.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D.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常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老而无子称为“独”。
B.疏,文中指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C.左迁,降低官职。我国古代某些时期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同义词还有“致事”“解褐”“休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家贫苦读。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家里贫穷,所以只能以芦获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B.欧阳修结交文友。考中进士任官后,欧阳修与尹洙结交,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
C.欧阳修谴责权贵。欧阳修著文指陈时弊,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他,欧阳修就此事写信谴责高若讷。
D.欧阳修受到器重。每次进见,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仁宗勉励他大胆说话,赐给他五品官服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2)其群皆怨怒,谐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