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②大讷抱案诣,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2021-12-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
(2)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洛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候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布走。乃立濞于沛为吴王。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待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董其丧归养。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碎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汉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则吴王先起兵,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吴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毋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即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王问诸老将,老将曰:“此少年推锋之计可耳,安知大虑乎!”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吴王兵既破,败走。初,吴王之度淮,保东越。东越兵可万馀人,乃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绐给吴王,吴王出劳军,即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子子华、子驹亡走闽越。

(节选自《史记·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栗/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B.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C.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D.吴多步兵/步天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放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博,指饮酒赌博。文中吴王太子陪伴皇太子饮酒赌博,皇太子酒后失手伤人。
B.藩臣,拱卫王室之臣,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C.践更,古代的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
D.闾里,乡里,泛指民间。闾和里都是古代的居民组织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闾或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之所以封刘濞为吴王,一是由于顾念自己的兄长刘濞的父亲刘仲被废黜为侯,二是因为刘濞跟随自己击退了叛将英布有功。
B.吴王刘濞能够支使民众,主要是因为他拥有铜矿海盐的便利和富足,免除百姓赋税,给服役的士兵发代役金,礼贤下士并赏赐平民。
C.吴王太子被皇太子打死又被送回吴国下葬,是吴王违忤藩臣礼节的直接原因;吴王最终因谋害同宗、叛乱失败而被杀害。
D.吴少将桓将军懂兵法有谋略,根据吴汉两军的兵种特点和武器装备提出了有利的攻占计策;但由于老将的偏见,吴王并没有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洛阳,自归天子。
(2)吴王濞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
2021-10-13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两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后太子,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某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今王业已就,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与勉,勉为言与高祖,弗许。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约性不饮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梁书·沈约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
B.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
C.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亦不可违得也
D.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违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古代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多以计量粮食。
B.薨,古代称诸侯或者有爵位大臣的死叫“薨”,也可以指皇帝的高等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
C.端揆,指相位,是魏晋南北朝时尚书令的别称,宰相居百官之首,总览国政,故有此称。
D.遭母忧,又称“丁外忧”或者“丁母忧”,指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辞官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约心胸豁达,不计前嫌。他幼年孤苦,曾经向宗族求助,却被族人侮辱,后来他做了高官,没有记仇,还任用了那位族人。
B.沈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时东宫多士人,他受文惠太子赏识,有的王侯很难见到太子,他常常以此事向文惠太子进言。
C.沈约善抓时机,勇于进言。齐国气数已尽,高祖功业既成,沈约以朝代更迭是天愿人望,不可谦让,迟则生变为由,力劝高祖称帝。
D.沈约一生质朴,颇受重用。他喜读书,不爱饮酒,所受恩遇优厚,节俭朴素,受齐梁两朝重用,但自梁高祖即位后就一直想隐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早定大业,合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
(2)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遗中书舍人断客节哭。
2021-07-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至治初,授中尚监丞,谨于出纳,英宗奖其称职。泰定元年,拜监察御史,疏劾御史大夫倒刺沙,直声震中外。

文宗即位,拜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赐上尊二,衣一袭,钞五十贯。至顺元年,迁河东山西道廉访使

元统二年,出为淮西江北道廉访使。明年,拜大都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擢太府卿。昆山知州劾总管道童,诡报岁灾,帝命星吉按之。道童廉直,属吏不能堪,故诬之,且倚前翰林学士阿鲁灰为援。星吉并治阿鲁灰罪。特授资善大夫、大都留守,仍兼太府卿,旋加荣禄大夫。帝幸太府,见其簿籍精密,善之。

六年,赐金虎符。累迁宣政院使。出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选刚明之士行道,纠摘贪邪不少贷。秦桧裔孙夺民田,讼久不决。星吉曰:秦桧何人也?属吏曰:宋奸臣也。星吉阅桧传,乃曰:桧之罪,百世有余戮,其遗允敢为民害!尽返其田。浙东佥事三宝柱,廉吏也,御史诬劾之,星吉怒杖御史,而白其诬。丞相脱脱与御史有连,恶之,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威顺王宽彻不花好田猎,民病之,又起广乐园,聚贾人以网利。有司莫敢问。星吉至,谒王,王阖中门,启左扉召之入。星吉曰:吾受天子命为行省大臣,恶得从小门入!阍者惧,告王,乃启中门。星吉入,责王曰:王,帝室之,不闻德音,而淫猎以为民病,窃为王危之。王握星吉手谢之。

脱脱以宿嫌,奏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守江州。时江州已陷,星吉建间太平,贼渐逼,众号百万,官吏忷惧。星吉贷富室粟募兵,一日行三千人,与贼战于池州,复其城。贼阵于县西岳溪桥,有贼将乘驴挑战,骁悍为官军所畏,星吉引弓射之,应弦而殪,贼败走。又以舟师二百艘来攻,使王惟恭败之。乘胜进至望江清水湾。侦者告贼船四百顺风而至,诸将失色,星吉曰:吾有以胜之。乃伏兵横港中,复破之。贼方围安庆,捷闻,遽烧营走。星吉自驻鄱阳,命王惟恭守小孤山,扼江湖冲要以图恢复。

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屡败江西孤立无援或旦东南完实真因粮以图再举星吉曰:吾受命守江西,必死于此。众不敢复言。

十二年九月贼以大船四面来攻,星吉麾众殊死战,从子伯不花死之。星吉犹坚坐不动,贼射之中目,乃昏仆。贼素闻其名,欲降之。明日少苏,贼馈以食,不食而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五》,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屡败江西/孤立无援/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
B.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屡败/江西孤立无援/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
C.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屡败/江西孤立无援/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
D.是时湖广已陷江浙兵/屡败/江西孤立无援/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访使:古代官名。元代于各道置肃政廉访司,掌管地方监察。廉访使有考校官吏政绩、复审地方冤案等职权。
B.虎符:古代帝王的兵符,分左右两半,左符留存中央,右符发给统兵将帅。两半验合,持符者才能调兵遣将。
C.胄:一指头盔,如甲胄。二指子孙后代,大多数情况下特指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文中指后一种含义。
D.从子:侄子,即兄弟之子。“从”在古代可指堂房亲属,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便是指堂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吉为官谨慎廉直,多次受到皇帝表彰。他任中尚监丞,收支谨严,英宗奖其称职;后文宗赐给他上尊二,衣一袭,钞五十贯。
B.星吉秉公处理政务,敢于直面高官权贵。他疏劾御史大夫倒刺沙,名震朝廷内外;御史诬劾廉吏浙东佥事三宝柱,他怒杖御史。
C.星吉具有爱民之心,勇于维护百姓利益。秦桧后裔夺取民田,百姓诉讼长久未决,他了解情况后严词痛斥,尽悉收回返于百姓。
D.星吉军事素养较高,募兵对阵从容有方。面对战争形势,他主动申请到前线任职,麾众殊死作战,亲自扼守江湖冲要以图恢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昆山知州劾总管道童,诡报岁灾,帝命星吉按之。
(2)威顺王宽彻不花好田猎,民病之,又起广乐园,聚贾人以网利。
2021-05-05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禹州市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