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博通经史,属文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嘉佑六年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熙宁十年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元丰二年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范滂(137年-169年),字孟博,东汉时期党人名士,年轻时正直清高,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入仕后嫉恶如仇,不畏奸佞,反贪治腐,被诬陷指控“党人”结党,建宁二年(169年)汉灵帝大批诛杀“党人”,为终结祸患、不连累老母,范滂主动去监狱投案而英勇就义,享年三十三岁。②媒蘖:méi niè亦作“媒糵”,酒母,比喻借端诬陷,酿成其罪,构陷他人。 ③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④葑:fèng,菰根,即茭白根。
1.下列加点名词的用法与例句“属文数千言”中的“日”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廉颇老矣,尚能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假舟楫者,非能也 (《荀子·劝学》)
鱼虾而麋鹿 (《荀子·劝学》)
B.①樯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闻舟中弹琵琶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食埃土,饮黄泉 (《荀子·劝学》)
C.①赢得仓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孔子郯子     (韩愈《师说》)
③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D.①君子博学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云青青兮欲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下列选项中各句句式与“民皆动摇,吾谁与守?”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当轴者所恨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B.①轼恐不见容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③固一世之雄也     (《荀子·劝学》)
C.①庶有补于国                  ②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③客有吹洞箫者 (苏轼《赤壁赋》)
D.①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③何为其然也 (苏轼《赤壁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古时以男女二十岁为成人,举行加冠的礼仪,因初加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长官为礼部尚书。
C.台狱,指古时御史台所设的监狱。御史台,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行政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另有宪台、乌台的别称。
D.神宗,宋朝皇帝赵顼的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先王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但从周朝到秦朝,庙号制度一度被废止,直到汉朝才逐渐恢复。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幼年时,母亲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喜欢贾谊等人的文章和庄子的道家学说。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首次任职杭州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来积蓄和排泄湖水,且修筑风景如画的“苏公堤”,受到百姓的拥戴。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2022-12-0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东道主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来人们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称为“东道主”。
C.《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根据齐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
D.“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其后的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22-01-13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 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 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渊博,文章典雅,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遗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盗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囚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辩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纂修国史,趣召赴阙,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喜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节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B.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C.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D.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太庙,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C.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
D.铨选,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武官员。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他从小聪明,学问渊博,文章雅典,凭文章入仕;他被贾居贞器重,贾居贞让儿子跟从他学习;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
B.王构恪尽职守,主动担当。他为朝廷积极谋划;平反了一些冤案;他和卜忽木去办事,因故可能获罪,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最终被朝廷免职。
C.王构积极议政,不惧权贵。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予以阻止;有人倚仗权贵作恶,百姓侧目而视,他把此事上报给朝廷。
D.王构富有威望,引荐后生。他是三朝元老,熟悉一些事务,朝廷碰到大事都会向他咨询。他喜欢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
(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2021-12-2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金全,其先出于吐浑。金全少为唐明宗厮养,以骁勇善骑射,常从明宗战伐,以功为刺史。天成中,为彰义军节度使,在镇务为贪暴。罢归,献马数十匹,居数日,又以献,明宗谓曰:卿患马多邪,何进献之数也?且卿在泾州治状如何,无乃以马为事乎?金全惭不能对。镇横海。久之,罢为右卫上将军。晋高祖时,安州屯防指挥使王晖杀节度使周瑰,高祖遣金全将骑兵千人以往,下诏书招晖曰:晖降,以为唐州刺史。又以信箭谕安州,不戮一人,且戒金全曰:无失吾信。金全未至,襄州安从进意晖必走江南,以精兵遮其要路。晖闻金全来,果南走,为从进兵所杀。金全后至,得晖徐党数百人,皆送京师。晖之乱也,大掠城中三日,金全利其所掠赀,因擒其将武克和等十馀人杀之,克和呼曰:王晖首乱犹赐之信誓以为刺火我等何罪反见杀邪若朝廷之命何以示信苟将军违诏而杀降亦将不免也高祖不能诘。即以金全为安远军节度使。金全左都押衙明汉荣用事,所为不法,高祖患之,为选廉吏贾仁沼代之。且召汉荣。汉荣教金全留已而不遣,金全客庞令图谏止,汉荣闻之,夜使人杀令图而酖仁沼,仁沼舌坏而死。天福五年夏,高祖以马全节代金全。而仁沼二子欲诣京师诉其父冤,汉荣大惧,绐金全曰:前日天子召汉荣,公违诏而不遣。仁沼之死,其二子将诉于朝。今以全节代公,是召公对狱也金全信之,遂叛,送款于李昪。高祖发兵三万授全节讨之。金全遂南奔,行至泌川,引颈北望,涕泣而去。汉隐帝时,李守贞反河中,乞兵于昪,金全为昪润州节度使,与查文徽等出沭阳。昪之诸将皆锐于攻取,金全独以谓远不相及,不可行,乃止。其后亦不复用,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四十八杂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晖首乱犹赐之/信誓以为刺史/我等何罪/反见杀邪/若朝廷之命/何以示信/苟将军违诏/而杀降亦将不免也
B.王晖首乱/犹赐之信誓/以为刺史/我等何罪/反见杀邪/若朝廷之命/何以示信/苟将军违诏而杀降/亦将不免也
C.王晖首乱犹赐之/信誓以为刺史/我等何罪/反见杀邪/若朝廷之命/何以示信/苟将军违诏而杀降/亦将不免也
D.王晖首乱/犹赐之信誓/以为刺史/我等何罪/反见杀邪/若朝廷之命/何以示信/苟将军违诏/而杀降亦将不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总揽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多设立,世称“藩镇”。
B.徙:升官,在原官职上提拔,文言文中常用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晋、擢、陟、拔等。
C.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此外,也可用来指朝廷,还可以指称天子的军队。
D.“隐帝”:称呼该皇帝的谥号,谥号从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可以用来高度概括人物的生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金全骁勇善战,却贪婪残暴,后唐国君唐明宗便借献马一事委婉地对他进行了劝诫。
B.李金全贪图财物,胆大妄为,违背高祖命令,杀害武克和等降将,高祖也无法追责。
C.李金全昏庸糊涂,过于相信属下明汉荣,受其欺骗起兵反叛,并送钱给南唐国主李昪。
D.李金全忘恩负义,叛变南奔,在南唐也并没有得到重用,后不知所终,可算是自作自受。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患马多邪,何进献之数也?且卿在泾州治状如何,无乃以马为事乎?
(2)金全左都押衙明汉荣用事,所为不法,高祖患之,为选廉吏贾仁沼代之。
2021-12-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悦,字仲豫,颍川焉陵人也。曾祖亮,晋太尉。祖羲,吴国内史。父准,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悦少为卫将军琅邪王行参军、司马,徙主簿,转右长史。桓玄辅政,领豫州,以悦为别驾从事史,迁骁骑将军。玄篡位,徙中书侍郎。高祖定京邑,武陵王遵承制,以悦为宁远将军、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以病去职。镇军府咨议参军,转车骑从事中郎。刘毅请为抚军司马,不就。迁车骑中军司马。从征广固,竭其诚力。

卢循逼京都,以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从东道出鄱阳。循遣将英纠千余人断五亩峤,悦破之,进据豫章,绝循粮援。

初,毅家在京口,贫约过常,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时悦为司徒右长史,暂至京,要府州僚佐共出东堂。毅已先至,遣与悦相闻,曰:身久踬顿,营一游甚难。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适,岂能以此堂见让。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毅又相闻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悦又不答。

卢循平后,毅求都督江州,以江州内地,治民为职,不宜置军府,上表陈之曰:臣闻天以盈虚为道,治以损益为义。时否而政不革,民凋而事不损,则无以救急病于已危,拯涂炭于将绝。愚谓宜随宜并减,以简众费。刺史庾悦,自临州部,甚有恤民之诚,但纲维不革,自非纲目所理。于是解悦都督、将军官,以刺史移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建威府文武三千悉入毅府,符摄严峻,数相挫辱。悦不得志,疽发背,到豫章少日卒。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
B.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
C.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
D.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祖,指的是父亲的祖父(或称爷爷的父亲;或称父亲的爷爷),也就是“三世祖”。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意,为监察职,“史”为“御史”意。
C.僚佐,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文中指刘毅、卢循等人曾和庾悦一起办事。
D.上表,就是上奏章的意思,文中指刘毅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建议不要设置军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悦,是颍川焉陵人。无论是他的曾祖父、祖父,还是父亲,都曾经担任过朝廷重要官职,庾悦年轻时就已担任要职。
B.庾悦在桓玄辅佐晋朝时受到重用、在桓玄篡位后依然受到欣赏,并且被委以重任,但是被任命为宁远将军不久,即假托生病离职。
C.在卢循进逼京城之时,庾悦被高祖任命为都督诸军事;在卢循的部将截断五亩峤时,庾悦击败他们并设法断绝了他们的粮食道路。
D.刘毅请求任职江州都督,上表陈述不应在江州设立军府,一是政务活动应根据实际来进行,二是庾悦虽有善心却纲经不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毅请为抚军司马,不就。迁车骑中军司马,从征广固,竭其诚力。
(2)则无以救急病于已危,拯涂炭于将绝。愚谓宜随宜并减,以简众费。
2021-11-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育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大雨水十余日,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以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余郡,然后忧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白遣博士许商行视,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滥兖、豫及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河平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同作治,六月乃成。绥和二年九月,骑都尉平当使领河堤,奏:“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壅塞之文。河从魏郡以东多溢决,水迹难以分明,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上从之。明帝永平十二年,初,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其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乐浪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徊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
B.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
C.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
D.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始,汉成帝的年号,皇帝年号未必一个,如文中河平,绥和也是成帝的年号。
B.九河,夏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现在人们多认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
C.将作大匠,古代的官职名,西汉时期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的官职。
D.经义,既指经书的义理,又指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在本文的意思应为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逡认为屯氏河堵塞不久,比较容易疏通,应重新疏通屯氏河来缓解黄河泄水的压力,来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
B.黄河决口时有发生,河平三年又在平原郡发生决口,洪水流入济南郡、千乘郡,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和建始年间的损失相当。
C.平当管理河堤事务时,向皇帝上奏,认为治理黄河应是疏通,而不是阻塞,应该广泛寻求能疏浚河川的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同。
D.王景和王吴耗费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共同修筑汴渠堤防,在荥阳东和千乘入海口间每十里设立一座水门,化解了溃决的优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余郡,然后忧之,晚矣!
(2)其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萧统《文选》,有删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以及文中的“曾祖”等。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2021-11-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

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下列对加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三年,古代纪年中的年号纪年法,建安是汉献帝年号。统编教材中如唐玄宗天宝三载,唐宪宗元和十年,宋文帝元嘉元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B.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按照当时品评人物的标准,不单单要长得好看,还要有品格、有修养才行。同样被称作“郎”的还有孙策。
C.拜、授都有授予官职之意;“兼”指兼任官职;“出”指京官贬往地方任职。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D.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本文中的“曹公”和“周公吐哺”中的“周公”。都是指君主对功臣封赐的封号,位列第一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英勇善战,他助孙策占领横江、当利,破笮融、薛礼,击败刘繇。后被孙策封为建威中郎将。
B.周瑜慧眼识主,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请求出任居巢长。假装迷路返回江东,找寻孙策。
C.周瑜善用计策,在赤壁大战中运用火攻之计,大败曹军。后又请求孙权用美人古玩等物来麻痹刘备,将关羽、张飞分开。
D.周瑜精通音乐,即使饮酒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当时有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
2021-1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史记∙列传第五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B.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C.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D.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犬子,本来是司马相如乳名,后人谦称自家儿郎,也可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
B.建节,执持符节。臣子受命出征、节制方面、出使外国,建节以为凭信。
C.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筑坛祭天叫封,辟基祭地叫禅。
D.大雅,与《小雅》构成《诗经·雅》的内容,《大雅》多反映庶民生活疾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文采斐然,受到皇帝赏识。他擅长汉赋,因其撰写《子虚赋》,受到武帝召见;他为天子撰写游猎赋,皇帝非常高兴。
B.司马相如心怀国事,多次进谏皇帝。为了劝勉皇帝节俭,他撰写了天子游猎赋;在病重期间还写下书卷,向皇帝言明封禅之事。
C.司马相如见识长远,抚定西南边境。在蜀郡长老和朝臣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主张开通道路,恢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
D.司马相如不喜政务,喜欢闲适生活。他担任官职,不愿意参与公卿大臣和国家的事务,借口有病在家闲居,不羡慕官职和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2)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2021-11-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