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声振远域。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司隶校尉应奉上疏乞原膺,书奏,乃免其刑。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膺知其状,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帝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意也。”帝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是时,朝廷纲纪颓陋,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及遭党事,下膺等于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徒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B.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C.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D.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举荐任用官吏的一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代“孝廉”成为明清时对秀才的雅称。
B.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古代常见劳役有“城旦”“舂槁”等,前者指筑城四年的劳役,后者指罚以捣米拾柴。
C.休沐,休息沐浴,指官员的例行假期。古时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唐代有了节日休假,如“冬至”“腊日”等。
D.录牒,名册。牒,簿册、书籍,也可指文书或证件。如“度牒”,指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用来证明身份的文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性格刚直高傲,他不喜欢交往,只是把同郡的荀淑、陈寔作为师友。
B.李膺作战勇敢,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C.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D.李膺颇有声望,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
(2)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2023-03-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府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粲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貌寝:谓貌负其实,丑也。②通侻:简易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古人称呼他人时一般称字。
B.婚,指婚姻关系。古代的婚姻,讲究六礼,一般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道手续。亲家之间,女方之父叫“姻”,男方之父叫“婚”。
C.太祖,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高祖”或“太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祖有“祖宗”之义。
D.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出身名门。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大将军何进想让他父亲王谦做自己的女婿,王谦没有答应。
B.王粲少有才名。他很受当时位尊权重、才学出色的蔡邕的赏识,听说王粲来访,蔡邕急忙去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还表示会把家里的书籍都送给王粲。
C.王粲怀才不遇。他起先没有接受司徒与朝廷的征召;投靠刘表,又因其貌不扬而不受重视;后归附曹操,认为袁绍喜爱贤才却不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任用不当。
D.王粲博闻强记。他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路边刚读过的碑文,可以复原先前的棋局;他还擅长计算,能提笔成文,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2023-03-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惟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繇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B.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C.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D.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或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君主的自称还有孤、朕等。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园圃。他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讲学期间三年不看园圃,专心研究学问。
B.董仲舒两为国相,均很受人敬重。他先后辅助骄横的易王和胶西王,因为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学大师,易王和胶西王都很敬重他。
C.董仲舒廉洁正直,受到权臣嫉恨。他认为掌握大权、位至公卿的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嫉恨董仲舒,之后找机会报复他。
D.董仲舒推崇儒学,提出多项举措。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并且提出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从州郡推荐优秀人才等举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2)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
2023-03-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C.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D.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技能: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骑射,御即驾驭马车技术,书即读书,数为算数。
B.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成为“孝廉”,后代演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请骸骨、乞身、乞养、告老、致事、致仕等,都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博学多才,尤善机巧。他通五经,贯六艺,制做了候风地动仪,能准确预测地震之所在,令人佩服,朝廷也根据地动仪记载地震的方位。
B.张衡善理政务,机智果断,他出任河间相时,暗中查访奸党,然后一举抓获,心思细密并富有斗争智慧,河间上下政治清明,张衡政绩卓然。
C.张衡精于天文,擅长机械,也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但在政治漩涡中也有祸福难料的苦闷。
D.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个方面的成就,重点详写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023-03-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已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汉二年,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筹之,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甄。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选自《史记·黥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布已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B.布已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C.布已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D.布已论输骊山/骊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C.淮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文中“淮阴”为淮河之北。
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布幼时有人称他受刑之后才能称王,黥布成年被定罪,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因为原来与番君县令通婚,所以信他并随他到了番阳,结果被番阳人所杀。
B.汉六年,黥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C.楚国想采用互相救援的计策赢得黥布,有人劝解不能采用此法,但是楚将不听,最终被黥布打败其中一支军队,其余两支溃散而逃。
D.皇帝大骂黥布为何要造反,黥布对自己的野心毫无隐藏,直接表明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两军大战。黥布的军队被打败,逃到长江以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
(2)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
2023-03-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华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帝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望太守为之请。太守不忍,为请之,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明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时,亦有犍为费贻,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述破后,仕至合浦太守。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注】①犍为:古地名,今四川乐山市附近。②费贻:人名,汉仅名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指交通工具;公车,一般是指为去京应试的人服务的皇家交通工具,文中的“公车”是指官署。
B.玺,印章,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是皇帝的象征。文中的“玺书”,是指盖了皇帝印章的文书。
C.卒,本义是结束、完结;古文中,常用于诸侯、大夫的死。文中的“卒”,就是指人物去世了。
D.阙,古代建筑,一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文中的“阙”代指朝廷大殿,人物到达的地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玄自幼好学,厚道淳朴。汉成帝时被州里推荐到官署任职,表现优异而被提拔升职;后因直言天灾的异象不被接受,而仕途受阻。
B.谯玄通晓政务,善于理事。平帝时与各位大臣巡察地方,合理使用奖惩;在王莽夺位,国家混乱之际,能及时应变,化险为夷。
C.谯玄意志顽强,执着笃定。面对公孙述使者的劝诫,他丝毫不动摇,以先贤为榜样,宁喝毒药也不屈服,最终隐居乡间终老。
D.谯玄重视修身,特立独行。在世间战乱不止之时,依然教导后辈学习经史,为了不仕伪朝,装疯假病进行逃避,保自己的名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
②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
2023-03-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赈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即弱冠,指还未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未满二十者,因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制策,皇帝有事情写在竹简上以询问臣子,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C.宰相,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一君之下可设一人至多人。
D.薄葬,古代丧葬文化之一,指人去世后埋葬时使用的葬具和随葬品节俭,丧葬仪式简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极富才华,受到人们称赞。顾况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却大加称赞。白居易的数千篇诗文在当时被士人争相传诵。
B.白居易见解深远,维护皇帝声誉。白居易反对李师道进献私钱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主张大臣不当掠君之美,应当由皇上做这件事,受到皇帝认可。
C.白居易心系百姓,上奏赦免囚犯。有囚犯拘禁在狱中,经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白居易上奏说父死、子囚、妻改嫁,债务偿还无期,请求赦免该囚犯,皇帝随即应允了他的请求。
D.白居易刚正耿直,获得同僚支持。白居易在殿中辩论时刚正鲠直,触怒皇帝;大臣李绛认为这有利于开启言路,此劝谏缓和了紧张的君臣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②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2023-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B.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C.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D.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及行政长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除邑宰下属不设“史”外,天子诸侯、大夫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及事务,一直延续到清朝。
B.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承者的人。汉以后,“太子”成了皇位继承人的独有称呼。
D.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有时中官又指内官、内臣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②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筠记,为言者所动,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臞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沧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B.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C.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D.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庙,原指殿下屋和太庙,后借指朝廷;廊庙器,指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B.拾遗,官名,始置于唐朝,分左右拾遗,职责是谏议,即议论政事、给皇帝进言。
C.终制,指完整的丧期。魏晋以来丧制,凡官更,父母亡故,则应解除官职服丧三年。
D.赠,是指皇帝根据已故官员生前功绩大小给他的后代赏赐官职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年幼时就显示出写作才华,他品行高尚,有独立思考能力,跟从王昭素学习经典著作时,深入探究经典的义理,往往能提出与老师王昭素截然不同的看法。
B.李穆在洋州通判任上,表现出杰出的断案能力。担任陕州通判时,有官吏要求他把陕州收的田赋调到河南去,李穆以当地军粮缺乏为由,没有马上执行命令,因此被免职。
C.李穆的同学卢多逊在皇帝面前对李穆多有美言,皇帝因此表示要重用李穆。后来与卢多逊过于亲密的事,又成为李穆被言官弹劾的原因之一。
D.皇帝在崇政殿亲试进士时见到李穆,因他容颜憔悴而对他心生怜悯,当天就恢复了他的三个官职。后来又让他担任了翰林学士等几个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
②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2023-03-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挨,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尽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宫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结发,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的古礼。
C.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D.国除,封国被废,指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后遭灭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2023-03-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