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B.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C.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D.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掌管刑罚,是西汉时期地方上的执法官,在执行法律方面起重要作用。
B.季,常和伯、仲、叔放在一起来表示顺序,在兄弟排行里代表第四或最小的。
C.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汉代曾设置专门的官员来掌管宗庙礼仪。
D.族,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属于较重的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初入仕途,遭遇坎坷而萌生退意。由于身家殷实,张释之得选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来要求谒见皇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B.张释之刚直不阿,秉公判案。皇帝乘车经过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跑出来,皇帝御辇所驾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顶住皇帝的压力,依照法律公正判决。
C.张释之据理力争,公平执法。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供设的玉环,皇帝想给偷盗者超出法律规定的严惩,张释之认为,依照法律,死刑已是最高限度。
D.张释之公正执法,得到众人的称赞。中尉条侯与梁国相山都侯看到了张释之执法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朋友。张释之也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
(2)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B.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C.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D.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及行政长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除邑宰下属不设“史”外,天子诸侯、大夫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及事务,一直延续到清朝。
B.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承者的人。汉以后,“太子”成了皇位继承人的独有称呼。
D.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有时中官又指内官、内臣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②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筠记,为言者所动,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臞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沧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B.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C.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D.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庙,原指殿下屋和太庙,后借指朝廷;廊庙器,指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B.拾遗,官名,始置于唐朝,分左右拾遗,职责是谏议,即议论政事、给皇帝进言。
C.终制,指完整的丧期。魏晋以来丧制,凡官更,父母亡故,则应解除官职服丧三年。
D.赠,是指皇帝根据已故官员生前功绩大小给他的后代赏赐官职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年幼时就显示出写作才华,他品行高尚,有独立思考能力,跟从王昭素学习经典著作时,深入探究经典的义理,往往能提出与老师王昭素截然不同的看法。
B.李穆在洋州通判任上,表现出杰出的断案能力。担任陕州通判时,有官吏要求他把陕州收的田赋调到河南去,李穆以当地军粮缺乏为由,没有马上执行命令,因此被免职。
C.李穆的同学卢多逊在皇帝面前对李穆多有美言,皇帝因此表示要重用李穆。后来与卢多逊过于亲密的事,又成为李穆被言官弹劾的原因之一。
D.皇帝在崇政殿亲试进士时见到李穆,因他容颜憔悴而对他心生怜悯,当天就恢复了他的三个官职。后来又让他担任了翰林学士等几个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
②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2023-03-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秦灭,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逖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定齐,凡得七十余县。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天下既定,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孝惠帝元年参为齐丞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萧何相汉,乃用黄老。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帝元年/参为齐丞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B.孝惠帝元年/参为齐丞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C.孝惠帝元年/参为齐丞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D.孝惠帝元年/参为齐丞相/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吏,秦和汉初设置的负责官府人事的官职,全名为主吏掾,居掾属之首。后一句中“豪吏”也是秦汉时期的官职名。
B.列侯,中国古代爵位名,汉初称“彻侯”,因避汉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为二十等爵制的最高一级。
C.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帝王与受封者各执其一,后以之称分封、授官。
D.郡国,郡和诸侯王封地的合称。郡直接隶属朝廷,国由分封的诸侯王统治,郡和国地位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他先后随军攻占了三秦、魏国、赵国、齐国等地,汉朝建立后,被封为平阳侯。
B.曹参相齐有功,人称贤相。他亲自用厚礼请来胶西的盖公,请教治理方法,在他担任齐国丞相期间,齐国安定和睦。
C.曹参判断准确,料事如神。他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预测到自己将要入朝做相国,没过多久,朝廷使者果然来召他。
D.曹参善于用人,恪尽职守。他接替萧何做相国后,挑出那些木诎老实、不善言辞的官吏,立即招来,任命他们为丞相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2)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2022-12-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钦宗,是赵桓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皇帝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丧制要离职居家守丧三年。
C.崩,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薨”。
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以孝为重。他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廖刚思虑周全。他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实际却又委以官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廖刚敢于直谏。圣上带领群臣遥拜钦宗,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2022-12-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窦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

晋阳宫监猗氏裴寂、晋阳令武功刘文静相与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何以自存?”文静笑曰:“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结纳,谓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寂初未然之。

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子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

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明日,世民复说渊。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B.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C.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D.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公,指唐国公李渊,公是他的爵位,古代爵位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突厥,中国古代民族,隋时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后先后被唐所灭。
C.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D.大人,指居高位者,也可用于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尊称,文中属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心怀天下,胆识过人,眼见隋王朝天下大乱,他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得到了他们的拥戴。
B.刘文静认为李世民有像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那样的气概,是治世之才,裴寂却不同意他的看法。
C.刘文静不仅善于识人,还知晓天下大势,他在狱中为李世民分析局势,出谋划策,深得李世民赞赏。
D.李渊虽担心因战事失利而获罪,但开始并未决意造反,后在李世民的一再劝说之下才决定举兵起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静坐与李密的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
(2)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
2021-12-15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说。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惠王卒,武王立。秦使甘茂定蜀。还,以甘茂为左丞相。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卒使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侈因甘茂,言于秦昭王曰:公仲侈方有得秦救,故敢捍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崤,公仲修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然则伐秦之形成矣。秦王乃下师于般以救韩,楚兵去。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逢苏代,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茂之妻子在焉,愿君振之。苏代许诺,谓齐王曰:夫甘茂,贤人也,德王之赐,好为王臣,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即位之上卿而处之。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甘茂,可乎?对曰:不可,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B.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爽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C.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D.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亡秦奔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丞相,就是在皇帝左边站立的丞相。文中樗里子是右丞相,他的职位低于甘茂。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C.上卿,夏商周时天子、诸侯国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是其中最高的等级。
D.合婚,是男女双方订婚前合八字的旧俗,文中指结成婚姻,是秦楚之间的政治联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茂征战南北,屡立战功。他受到秦惠王重用,辅佐魏章平定汉中;秦武王时,又平定蜀地之乱,被封为左丞相。
B.甘茂知难而进,终获胜利。受命攻打宜阳时,久攻不下,秦武王想要撤兵,甘茂说服他继续攻城,最终攻克宜阳。
C.甘茂不负所托,助韩脱困。楚国围韩而秦不肯救,甘茂传达了对各国间利害关系的分析,促使秦国出兵解围。
D.甘茂逃奔异国,客死他乡。他虽能力出众,却遭受排挤,被迫逃到齐国,其后再未担任要职,至死也没能回到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茂之妻子在焉,愿君振之。
(2)夫甘茂,贤人也,德王之赐,好为王臣,王何以礼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十六年。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奏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臣以天下之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挠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

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余人,禽将龙贾,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B.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C.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D.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春秋时期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一位。
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结盟,诸侯国通过立誓缔约的方式结成同盟,结盟时杀牲歃血以向神立誓。
D.从约,即合纵,春秋战国时的一种政治谋略,事一强以攻诸弱为“合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不远千里前去攻打燕国,苏秦前往游说燕文公,认为燕国只有与赵国结为盟友,共同对抗秦国,燕国才不会受到秦国的攻击。
B.苏秦建议赵肃侯与韩、魏、齐、楚、燕五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赵肃侯听了之后非常高兴,派苏秦去联合各诸侯国。
C.苏秦担心秦兵攻打赵国会破坏各国联合一致对付秦国的计划,便故意将张仪召回并加以羞辱,激怒张仪,让张仪前往秦国。
D.张仪在与苏秦派来的人告辞时才明白了苏秦让他到秦国的用意,不由得感叹自己不如苏秦,并请求苏秦派来的人转达自己对苏秦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余人,禽将龙贾,且欲东兵。,
(2)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
2021-11-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围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我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魏安釐王二十年采用的是第二种纪年方法。
C.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凭证,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调发军队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窃符教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C.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平原君的激将法。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年十六,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而去。河南官属耻之,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更置城邑,立学校,表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及献帝都许,迁少府。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寝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下狭弃市。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

(节选自《后汉书·孔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B.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C.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D.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一种制度。有公府辟除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B.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君主把嚼位、土地分封给宗室或功臣以建立邦国。
C.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就是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鄙弃。
D.扬班,即扬雄和班超。他们二人均长于辞赋,兼擅修史,故得以并称于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才能特异,多得礼遇。他十六岁就已经和当时的陶丘洪等名士齐名,曾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又获得了刘备的赏识举荐。
B.孔融清高猖狂,言辞激切。他去何进府上祝贺;受到门客怠慢,愤而离去;因力劝而忤逆董卓,因言辞偏激遭曹操忌惮,最终被杀。
C.孔融志向远大,功劳卓著。在黄巾军起义时,被派往局势最严峻的北海,他聚合军队,进习武事,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
D.孔融重视文教,颇有文名。他在朱虚县设立学校,上表推荐儒家学说;魏文帝欣赏他的文辞,向天下募求其文章,赐给献文者钱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2)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