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令为。自称曰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B.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C.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D.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指田间小路,与“阡陌交通”的“阡陌”同义。阡,南北向小路;陌,东西向小路。
B.七庙,天子供奉历代祖先的宗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百姓一庙。
C.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举行。
D.阳,古人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文中“上自太山阳至颠”指从泰山的南坡一直到达顶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选文一通过多组比喻论证,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土崩瓦解的历史事实,突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中心。
C.秦始皇认为谥号制度不合理,于是他便废除了谥号制度,自他之后的皇帝依照顺序来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
D.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2)苏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023-09-1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祜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周祖【注】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

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冯道力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薄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恭帝嗣位,表请修《世宗实录》,从之。宋初,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溥好学,手不释卷。尝集苏冕《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阙漏,为百卷,曰《唐会要》。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注]周祖:后周太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B.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C.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D.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们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如《世宗实录》等。
C.我国古代的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服丧期满,除去丧服,称为“服阙”。
D.一品,文中指官员的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的九品到最低的一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溥才华突出,富有智慧。他考中进士甲科,走上仕途;他跟从周太祖征战,巧妙用比喻手法,劝阻周太祖焚烧信件,得到周太祖的认同。
B.王溥支持皇帝,深得信任。周世宗打算征讨泽,有人反对,王溥支持皇帝,被赠官;周世宗向王溥求征讨秦、凤的统帅,事成后周世宗称赞王溥。
C.王溥曾被冷落,重获信任。宋朝初年,作为前朝旧臣,王溥失去了朝廷的信任,被冷落。后来他又得以升职,宋太祖说他官福之盛,近世无人能比。
D.王溥提携后生,喜欢学习。他喜欢提拔后生,经他推荐的人,后来官位显达的很多;他喜欢学习,编修过《世宗实录》《唐会要》等书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2023-09-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一中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秦晋两国多次联姻,成语“秦晋之好”即出于此。
B.司马,古代官职名,殷商时代始置,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C.东向坐,就是坐在东面。古人宴席座位在秦朝时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
D.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项羽此时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                                   劳苦功高如此
B.臣壮也,犹不如人                  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C.人之力而敝之                         招樊哙出
D.乱易整,不武                         身翼蔽沛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项羽具有容人之量。刘邦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了鸿门后,极力卑辞谢罪,项羽大度能容,就把告密人告诉了刘邦。
D.刘邦颇具战略眼光。他秋毫无犯、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表面是等待项羽入关,实际上是审时度势,明白自己的处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23-09-15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学。不疾学而能为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1),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曾参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1)孔子畏于国:畏,通“围”。公元前407年10月,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   理:治理B.圣人生于   疾:敏捷
C.师尊则言矣,道论矣   信:(被人)相信D.曾参之事父也   犹:好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事父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B.①彼畏,我存,夫安敢畏                         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C.①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                         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①故往教者不化,召师不化                 ②假舆马,非利足也
2023-09-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抵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二)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自逍遥游的成语典故有鲲鹏万里、庖丁解牛、缘木求鱼。
B.大庙,即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家的宗庙。《礼记·礼器》曰:“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挂。”
C.惠子,名慧施,战国时期名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联合纵横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也是庄子的好友。
D.罔罟,指渔猎的网具。《周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罔罟,以佃以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他擅长写文章,并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博学之士,也难免会受到他的指斥。
B.庄子淡泊名利,不愿为官。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能,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
C.在庄子看来,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制成腰舟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
D.庄子追求绝对自由。他否定大鹏有所凭借,否定大樗无所可用等,都体现了其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2023-09-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帝闻诸葛亮在汉中,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及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慑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帝乃止。(太和元年)六月,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初,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殂,阶、尚皆卒,达心不自安。诸葛亮闻而诱之,达数与通书,阴许归蜀。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仪密表告之。达闻之,惶惧,欲举兵叛。司马懿以书慰解之,达犹豫未决。懿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吴、汉交通,宜观望而后动。”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汉各遣偏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懿分诸将以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平南中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B.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C.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D.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意思是江河大湖,文中的“江湖”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中的“江湖”含义不同。
B.“陛下”本意是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成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以”字含义不同。
D.“旬有六日”与“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的“有”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善于听从臣子意见。诸葛亮抵达汉中时,他准备大举进攻,就此事询问孙资,听了孙资的详细分析后,最终决定放弃进攻。
B.孙资深谋远虑,认为魏国可以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几年后,魏国日益强大,而吴蜀两国则会国力疲敝,魏国取胜定会水到渠成。
C.孟达因文帝、桓阶和夏侯尚的相继去世而心中忧虑不安,在诸葛亮的多次引诱下,对魏国起了二心,被申仪告发后企图起兵造反。
D.司马懿听说孟达企图造反时,先写信稳住孟达,再趁孟达犹豫不决之际,暗中调集军队,急速行军,仅用八天时间就兵临新城城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
(2)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2023-09-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加“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高帝,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绶。
4.把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②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023-09-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字是为便于他人称谓,对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C.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D.金銮殿,唐代宫殿内有金銮殿,是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后来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接受朝见的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傲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毓珣,字东美,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六世孙。父恩洪,福建按察使。康熙二十三年,上幸曲阜释奠,毓珣以诸生陪祀,赐恩贡生。二十九年,授湖广武昌通判。举卓异,迁江南徐州知州。徐州民敝于丁赋,毓珣在官七年,拊循多惠政。雍正二年,授两广总督。上谕之曰:广东武备废弛,劫掠公行,举劾官吏,百无一公,尔当尽心料理毓珣疏请厘定盐政,灶丁盐价、船户水脚增十之一,并免埠商羡余;设潮州运同、盐运司经历。潮州田少米贵,民赖常平仓谷以济。毓珣请提镇各营贮谷借兵,散饷时买还,概免加息,上特允之。三年,加兵部尚书衔。五年,还广东,巡抚杨文乾劾署巡抚阿克敦、布政使官达,上命通政使留保等往按。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毓珣疏言:天然南、北二坝分泄水势,年年开放,堤口残缺。当如上指筑堤束水,请于南岸王家庵至赵家庄筑新堤一道。旧堤尾距湖尚二十余里,请于南岸马家圩至应家集、北岸周家圩至李艮桥,各筑新堤一道,并将南北旧堤加培高广,庶两堤夹束湍流,无患旁溢。上又以高家堰为蓄清敌黄关键,发帑百万,命毓珣筹画。毓珣疏言:高家堰石堤,自武家墩至黄庄,地高工固,惟侯二门等四坝,及小黄庄至山盱古沟东坝,当一律加高。又言:各堤加培高广,宜视地势缓急、旧堤厚薄,分年修增,期三年而毕。嗣后仍按年以次加培。又请修筑宿迁钞关前、桃源沈家庄河堤,瓜洲由闸上游濬越河一道,并建草坝束水。诸疏入,并报可。毓珣积瘁遘疾,上赐以药饵,命其子刑部郎中传喜偕御医驰驿往视。未至,毓珣卒,赐祭葬,谥号温僖。

(选自《清史稿·列传七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B.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C.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D.毓珣失察/当下吏议/上命宽之/寻调江南河道总督/上以天然坝泄水/虑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归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奠,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孔庙释奠常有皇帝亲临或钦差参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后来还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为“诸生”。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军事行政的总汇,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其长官为兵部侍郎,次官为兵部尚书。
D.谥号,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毓珣是孔子第六十六代孙,曾凭着生员的身份陪同皇帝在曲阜参加奠祭孔子的典礼,还被赐予恩贡生,可见其深受皇帝器重和赏识。
B.孔毓珣先后担任湖广武昌通判、徐州知州、两广总督等职务,在吏部考核中政绩突出,才能优异,一直深受朝廷好评和百姓拥戴。
C.因为受到杨文乾弹劾代理巡抚阿克敦、布政使官达之事的牵连,孔毓珣差点被朝廷处分定罪,但是皇帝最终没有追究还下令宽恕了他。
D.在修缮增固高家堰堤坝时,孔毓珣认为应该依据地势的缓急和旧堤的厚薄,分年度加高拓宽这里的堤坝,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东武备废弛,劫掠公行,举劾官吏,百无一公,尔当尽心料理。
(2)毓珣积瘁遘疾,上赐以药饵,命其子刑部郎中传熹偕御医驰驿往视。
5.为解决天然坝泄水的问题,孔毓珣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举措?请简要概括。
2023-09-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B.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C.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D.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晋出公十七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C.“韩、魏翼而击之”的“翼”指两侧,与成语“不翼而飞”的“翼”意义和用法相同。
D.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便请求出使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2023-09-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德华盛星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