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院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隗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间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侠轻战。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材料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唤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载。乐毅于是并护、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闻古之君A人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C三年D不能E得F涓H人言于君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币,意为丰厚的礼物、丰厚的钱财,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币”相同。
B.赵,指战国时期的赵国,连同韩、魏二国,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家,逐步瓜分晋国成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C.“燕昭王”的“昭”字,从日,为明亮之意,“昭”是谥号,意在赞美昭王才德高功业显。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的军事、外交策略。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或齐国兼并弱国,合纵代表人物主要是苏秦。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明白燕国势单力薄,即位后就礼贤下士,先拜郭隗为师,随后向他请教,以图报齐国破燕之仇。
B.郭隗采用排比与层递的手法劝说燕昭王折节下士、招致人才并施行王道,使自己的说辞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郭隗讲述小侍臣为国君高价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贤须心诚,重用贤臣,贤士争赴”的道理,兼而表达了自己欲辅佐燕昭王的想法。
D.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赵、楚、魏等国,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统率五国军队,一举打败了齐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5.燕昭王最终能够“兴燕破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4-0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绳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遂奔魏之大梁。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材料二:

廉将军与赵王诀数语,真有古大臣风,所谓社稷为重者也。世人称相如抗秦之功,更无人赏识及此,可为千古于悒。

(节选自《史记评林》)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括出A锐卒B自搏C战D秦军E射杀F下赵括G数十万之众H遂降秦I秦悉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暗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中的“阴”词义不相同。
B.且,又,与列御寇《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中的“且”词义不相同。
C.拜,授予官职,与成语“甘拜下风”“拜将封侯”中的“拜”词义都相同。
D.但,只,与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中的“但”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屡遭取代。孝成王、悼襄王都误信了秦国的间谍,让赵括取代廉颇,导致长平之败;让乐乘取代廉颇,致使廉颇出走。
B.廉颇颇有谋略。赵王不想与秦王会面,廉颇认为应该去,但在出发前,为断绝秦国奢望,他建议三十日未回就立太子为王。
C.廉颇军功显著。他是赵国优秀的将领,凭勇武闻名诸侯,历经赵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三代,曾率军打败过齐国和燕国。
D.廉颇遭人嫉恨。廉颇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却被仇人郭开贿赂的使者诋毁,致使赵王误认为廉颇已年老,不再召他回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因以括为将。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2)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5.《史记评林》是如何评价廉颇的?请简要概括。
2024-01-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九年九月,秦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陵兵亡五校。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命,不行;乃使秦相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选自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二:

若秦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焱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矣。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至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选自班固《汉书•志•刑法志》)

【注】①院,同“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远绝河山A而争人B国都C赵应D其内E诸侯F攻其外G破秦军H必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官职调动,此处指晋升。可替换为“晋、升、擢、拔、陟、进、加”等词。
B.病笃,文中指病情加重。其中的“笃”与成语“博学笃志”中的“笃”意思不同。
C.因,此指依靠、凭借。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的用法相同。
D.于,介词,相当于“在”。与《屈原列传》中“外欺于张仪”的“于”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陵统率部队攻击邯郸,秦军伤亡很大。秦王亲自请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称病不肯赴任。
B.武安君自杀时仰天长叹,自认为没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后又反思在长平之战时,用欺诈之术把几十万降兵活埋。
C.班固认为秦国覆灭的原因是,秦国用尽武力和奸诈,军士人民都不归附,服兵役、劳役的人又成为仇敌,共同颠覆了它。
D.像伊尹、吕望这些将领的子孙,其拥有国家,可以同商朝、周朝共存。因为他们正确地使用军队,拯救危乱、铲除祸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②任用白起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
5.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班固对白起的评价。
2024-0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渊明有脚[A]疾[B]使一门生[C]二儿舁[D]篮舆[E]既至[F]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作动词意为酹酒祭祀或祭奠,在文中作名词,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或教育行政长官。
B.三径:西汉时王莽擅政,兖州刺史蒋诩归乡隐居,庭中开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此典指隐居避世。
C.“日造渊明”中的“造”意为拜访,与后文“贵贱造之者”中的“造”具有相同的意思。
D.元嘉:文中指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人们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在辞去彭泽县令时,他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饮酒酣畅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5.上述传记中,陶渊明辞官、不就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事者,以谓守祖宗成法,独可以因人所利,据旧而补其偏,以驯,此其所得也。至昧者则苟简怠惰,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此其所失也。喜有为者,以谓法烂道穷,不大变化则不足以通物而成务,此其所是也;至凿者则作为聪明,弃理任智,轻肆独用,强民以从事,此其所非也。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彦博对曰:“譬如琴瑟不调,必改而更张之。”夏四月壬寅朔,诏新除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上曰:“方今治当何先?”对曰:“以择术为始,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上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极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谓理财无法命司马光看详裁减国用制度。光登对言:“国家所以用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参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别为司,名曰同制置三司条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为异论,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则是为异论之人立赤帜也。”光曰:“安石性不晓事而愎,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耶?”三年三月甲午,光移书安石,请罢条例司,安石答书但言道不同而已。书凡三返。五月甲辰,诏:“近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均通天下财利。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光知言不用,遂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上乃从其请。光自是绝口不复论新法。

(节选自《宋史全文·卷十一》)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石退A而上疏B极言C累世D因循末俗之弊E且谓理财F无法G命司马光看H详裁减I国用制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指达到;与《屈原列传》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思相同。
B.治,指治理得好,太平;与《苏武传》中“单于使卫律治其事”的“治”意思不同。
C.权,指变通权衡;与《过秦论》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的“权”意思不同。
D.本,指本来;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糊涂的人行为草率简单又懈怠懒惰,做事利于私门依仗惯习;穿凿附会者则自作聪明,丢弃理智,轻率恣意单独行事。
B.皇上认为国家之事弊病丛生,不能不变革;文彦博以“琴瑟不调”为喻表示支持改革;王安石则建议改革要从择术入手。
C.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任用善于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王安石所谓的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敛民财罢了。
D.司马光以士大夫百姓不安、王安石喜发异论且性情不通达、刚愎自用为由请求废除条例司,既不被王安石接受,也不获皇上支持。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2)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
5.材料一中认为朝廷中有“乐无事者”“至昧者”“喜有为者”“至凿者”这四种人,王安石属于哪一类?从材料二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王羲之,字逸少。羲之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郄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减)

文本二:

晋王羲之,字逸少,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唐·张怀璀《书断·王羲之》,有删减)

【注】①张芝,字伯英,善草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羲A之B年C十D三E尝F谒G周H顗I顗J察K而L异M之N于O是P始Q知R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志,指志趣相同的人,其中的“志”与“项脊轩志”中的“志”意思不相同。
B.申,文中指申述,与《齐桓晋文之事》“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申”意思相同。
C.祝版,古代祭祀时粘贴祝文的方版,文中指朝廷祭祀前要更换上王羲之书写的祭文。
D.入木三分,文中用来形容王羲之书法的笔力强劲,后也借喻指人见解、议论的深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朝廷公卿都器重王羲之,频频召他为官,但他没有朝中任职想法,又很讲究服食丹药养生,故刚到浙江就有终老于此的念头。
B.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以此写信劝诫与桓温不和的殷浩,当殷浩欲北伐时他又写信劝阻,但两次都遭到拒绝。
C.王羲之擅长多种书法字体,比如写在门生家几案上的是真草各半,答庾亮的书信是章草,《兰亭序》和《黄庭经》也属不同书体。
D.少年时期,王羲之就偷偷阅读父亲珍藏的前代书法秘籍,父亲发现后就很高兴地马上传授给他,让他的书法短期之内就大有长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2)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5.王羲之在书法方面赢得了哪些“美誉”和珍视?请结合两文本简要概括。
2023-12-2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祥捧诏A涕泣B使陈继周C发D郡中豪杰E并结溪峒蛮F使方兴G召吉州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与“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息”字含义相同。
B.“帝亲拔为第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C.“起为湖南提刑”与“辛苦遭逢起一经”(《过零丁洋》)两句中的“起”字含义相同。
D.“吾阅人多矣”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两句中的“阅”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才华出众,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只有文天祥才可以担当国家重任。
C.厓山被攻破后,元将张弘范派遣使者将文天祥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D.文天祥被捕之后,拒绝写信劝降张世杰并将自己书写的《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以明心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2023-12-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秫:可作酿酒原料。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A者B处C世D天E下F无G道H则I隐J有K道L则M至N今O子P生Q文R明S之T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原指西汉蒋诩隐居后在院里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薪水,在文中指俸给,意谓供给柴水等生活上的必需费用,相当于生活费用。
C.解绶,意为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和前文中“解归”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D.情款,有情意诚挚融洽、真实情况等意思,在本文中为第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后,由于不能忍受官吏事务,不久就弃官归家,亲自耕种来维持生活,后来衰弱生病。
B.檀道济前去看望贫困饥饿中的陶渊明,劝他在当今盛世不应该自己折磨自己,并馈赠了他一些精美饭食,随后挥手离开。
C.陶渊明起初要把官府的公田全部都种上可以酿酒用的秫稻,在妻子儿女的坚持下他才同意种上一小部分的粳稻。
D.王弘想结识陶渊明,便让庞通之带着酒具在栗里邀请陶渊明喝酒,而对于后到王弘,陶渊明也没表现出抵触情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5.陶渊明喜酒,遇酒便表现出“真率”性情,这种“真率”性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2023-12-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蕴藉,则苏味道、李娇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有三处,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A群臣莫及常B谓之国老C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D每屈意从之E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F坠而马惊不能止G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审核刑狱的官署,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B.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C.宿直,就是值班。古代官署在休沐之日和夜间为了应对突发事变、守护机关和处理紧急公文,多有一套轮流值班工作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殡和其所育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死也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
B.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出使远方,但他的母亲年老病弱,狄仁杰就向长史蔺仁基提出请求,要求自己代替他去。
C.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于是皇帝就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
D.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他所举荐的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唐代的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
5.范仲淹评价狄仁杰:“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说明。
2023-1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日休传

[元]辛文房

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也。隐居鹿门山,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醉士”;且傲诞,又号“间气布衣”,言己天地之间气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时末年,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上下所行,皆大乱之道,遂作《鹿门隐书》六十篇,多讥切谬政。有云:“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又曰:“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等,皆有所指云尔。

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乾符丧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令作谶文以惑众,曰:“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贼疑其衷恨必讥已,遂杀之。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日休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

夫次韵唱酬,其法不古,元和以前,未之见也。暨令狐楚、薛能、元稹、白乐天,稍稍开端。以意相和之法渐废间作。逮日休、龟蒙,则飙流顿盛,犹空谷有声,随响即答。韩偓、吴融以后,守之愈,汗漫而无禁也。于是天下翕然顺下风而趋至数十反而不已莫知非焉。夫才情敛之不握,散之弥八纮,遣意于时间,寄兴于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惉懘之忌也。今则限以韵声,莫违次第,得佳韵则杳不相干,岨峿难入;有当事则韵不能强,进退双违。必至窘束长才,牵接非类,求无瑕片玉,千不遇焉,诗家之大弊也。更以言巧称工,夸多斗丽,足见其少雍容之度。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①间气:旧谓英雄豪杰各应某一星宿之气而生。②惉懘(zhān chì):声音不和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是天下A翕然B顺下C风而趋D至数十E反而不F已G莫知H非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文中意思是“恰逢”,与诸葛亮《出师表》中“后值倾覆”的“值”含义相同。
B.金兰,文中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出自《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C.笃,文中的意思是“坚定”,与李密《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含义不同。
D.盈,文中的意思是“充满”,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有酒盈樽”的“盈”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日休隐居在鹿门山,喜爱饮酒,爱写诗,自号“醉吟先生”;为人放诞不羁,称自己为“间气布衣”,充满自信。
B.皮日休才华横溢,爱写诗,尤其擅长箴和铭两种文体,常写文章针砭时弊,并预言天下将大乱。
C.皮日休冲淡平和,临危不惧。出潼关任职时被俘获,黄巢命他写谶文惑众,后又怀疑他讥讽自己,于是黄巢将之杀害。
D.依诗意作诗酬答曾被废止,但到皮日休、陆龟蒙时,次韵和诗风气大盛,后更是泛滥而无法拘禁,造成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刑神色自若,无知不知皆痛惋也。
(2)然前修有恨其迷途既远,无法以救之矣。
5.作者认为次韵和诗有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