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岁甲申,大疫,太祖父母兄及幼弟俱死;年十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西至合淝。时汝、颍兵起,骚动濠州,定远人郭子兴据濠州。太祖以闰三月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十四年,率众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人。太祖曰:多人无,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请留物示信。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定远人冯国用率众归附。太祖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十六年,进攻集庆路。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败元兵于蒋山。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庚寅,克集庆路。太祖入城,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生民涂炭。吾率众至此,为民除害耳。旧政有不便者,吾除之。于是城中军民皆喜悦,更相庆慰。获民兵五十余万。得儒士十余人,皆录用之。太祖嘉福寿之   忠,为棺衾以礼葬之。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直抵城A下B诸军拔栅C竞进D元南台E御史大夫福寿督兵F力战G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农历每月第一日为“晦”。
B.益:“请益人”与“多人无益”中“益”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足下: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鸿门宴》中的“再拜献大王足下”。
D.庚寅:是中国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人在瘟疫中丧命,太祖只好投身寺庙当和尚;后来僧院也食物匮乏,他辗转进入濠州,开始了从军之旅。
B.郭子兴因为赏识太祖的气度,所以不光让太祖充当自己的随从护卫,还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
C.太祖在招降定远“驴牌寨”民兵时,善于抓住时机,既能率军深入,动之以情;又能当机立断,拦敌擒帅。
D.太祖对儒士赏识、礼遇有加,听取儒士冯国用的定天下之策,录用集庆路中的十多名儒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2)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5.《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评价明太祖“厚德隆峻”,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厚德”的具体表现。
2023-08-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指去,与《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中的“如”意思相同。
B.废,指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表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宣子认为句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2)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5.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
2023-08-2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大臣好相伤,能信也;且夫吴王又喜安逸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于是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邦,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是养寇而邦家也。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申胥曰: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吴王不听。申胥曰: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太宰嚭从旁对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嚭何惑吾君王也?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太宰嚭申胥。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居三年,越兴师伐吴,吴王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与之剑,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请籴内传》)

材料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行成:订立合议。③卜:本为占卜,此指试探。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⑤太宰嚭:本名伯嚭,任太宰,故称太宰嚭。⑥翙翙(huì): 本为鸟飞声,此指多,即指伍子胥话太多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勾 A 践 B 既 C 服 D 为 E 臣 F 为 G 我 H 驾 I 舍 J 却 K 行 L 马 M 前 N 诸 O 侯 P 莫 Q 不 R 闻 S 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无指代词,没有谁,与《孔雀东南飞》“遣去慎莫留”的“莫”用法相同。
B.须臾,暂时、眼前,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的“须臾”含义不同。
C.贫,使动用法,与《与妻书》“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的“贫”用法不同。
D.短,诋毁,与《屈原列传》“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的“短”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战败,派文种前去与吴王议和,并入吴宫卑谦伺候吴王三年,遂得以保全。
B.文种积极谋划灭吴事宜,献计请籴于吴以试探之;吴王刚愎自用以遂越国之愿。
C.伍子胥竭忠尽智,极力进言,反对请籴;吴王非但不采纳忠臣之言,反杀忠臣。
D.太宰伯嚭为一己私利嫉贤妒能、陷害忠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身死人手的悲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2)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
5.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述勾践兴国灭吴与夫差亡身亡国的主要原因。
2023-08-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保吉字佑之,初以补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开宝四年,召见,赐袭衣、玉带、金鞍勒马。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七年,改朔州。父守信卒,起复,为威塞军节度。雍熙三年,出知河阳。四年,召入,复命知大名府兼兵马都部署,连改横海、安国二镇节度。真宗即位,加检校太尉、保平军节度。车驾北巡,命为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屯定州。景德初,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冬,幸澶渊,命李继隆为驾前东西面都排阵使,军于北门外。辽骑数万骤至城下,保吉不介马而驰当其锋,辽人引去。俄而请盟,锡宴于行宫后苑。帝谓继隆等曰:“自古北边为患,今其畏威服义,息战安民,卿等力也。”保吉进曰:“臣受命御患,上禀成算。至于布列行阵,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继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将士,臣不及保吉。”帝曰:“卿等协和,共致太平,军旅之事,朕复何忧。”二年,改镇安军节度。未几,自治所来朝,愿奉朝请,从之。四年,部民上治状,乞还镇所,诏奖谕之,仍从其请。保吉累世将相,家多财,所在有邸舍、别墅,虽馔品亦饰以彩绩。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镇大名也,叶齐、查道皆知名士,尝械以运粮。初,程能为京西转运,保吉托治其私负,能不从。至是,其子宿为属邑吏,将辱之,会有辟召乃止。又染家贷钱,息不尽入,质其女,其父上诉,真宗亟命遣还。大中祥符初,从东封,摄司徒,封祀坛本俎,加检校太师还镇。冬,公主疾,诏归视,主。明年,保吉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谥庄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B.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C.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D.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荫补”指因父辈功劳而补官。
B.起复,明代以前指官员因父母丧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也可指降官后官复原职。
C.射,宋代君王闲时与臣下设宴习射,参与者限皇帝从官,后扩大到宰辅老臣、外国使者。
D.薨,“死”的讳称。《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保吉家世显赫,在朝仕途通达。先是担任延庆公主的左卫将军,后来一路升迁,以至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B.石保吉勇武过人,辽人不敌其锋。真宗驾临澶渊时辽军数万骑兵突至城下,石保吉勇当敌锋,迫使敌军撤退。
C.石保吉深受恩宠,君王器重信任。真宗对他欣赏有加,对他的一些不当行为仅告诫纠正而已,不曾严施刑罚。
D.石保吉骄纵跋扈,行事不循礼法。他曾以刑具羁押两位知名人士运粮,还因有官员违逆过他而意图侵辱其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
(2)至是,其子宿为属邑吏,将辱之,会有辟召乃止。
2023-08-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德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之,字子猷,卓荦不凡,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 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逐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子猷居山明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诸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柜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做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卓荤(luò):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特军桓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C.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D.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朝三省六部制建立后,为门下省的官职。
B.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士大夫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做官是士大夫人生的首要目标。
C.肩舆:车舆制度。肩舆是指用人力拾扛的代步工具,高级官员乘坐肩舆由4到8人抬行,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就是从这来的。
D.胡床:域外传到中国的舶来品,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椅。由于便于携带,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出游、狩猎,多带着这种椅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之才能卓越出众,平时却不理公务,对自己所负责的事务一概不知,桓冲因此还提醒过他,他却浑不在意。
B.王子猷爱竹,有一次他经过吴中一座竹园,竹园主人认真地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等待着他的到来,他却先去竹林里赏竹,不理睬主人。
C.王子猷早就仰慕桓子野的音乐才华,恰好两人在码头遇见,就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接连调了三次音才开始演奏,可见其对王子猷的重视。
D.王徽之和王献之各自欣赏不同的处世之道,王献之赞赏井丹品行高洁,王徽之却觉得西汉司马长卿玩世不恭的傲世情怀才更令人歆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5.王徽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所给内容进行分析。
2023-08-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枚,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文本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削B之C亦D反E不F削G亦H反I削J之K其L反M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含义相近。
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叛乱的诱因。
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5.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2023-08-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尚品书院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为B相C能D自E给F鱼G今H受I鱼J而K免L谁M复N给O我P鱼Q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籍,指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也指军籍,“士无尺籍”是说当时男子无服兵役。
B.高弟也作“高第”,指考核中获得了高等级,后指代科举中试者,文中意为品学兼优。
C.“疾出其家妇”的“疾”意思是急速、快速,与荀子《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相同。
D.“行县”的“行”意为巡视、巡察,文中指石奢以国相的身份视察各属县,了解民生民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担任楚国国相期间,施政宽缓不苛,对百姓施以教化,使得楚国出现了官民同心、风俗淳美、为官者正直、作恶者不起的和乐局面。
B.子产担任郑国国相,执政一年,就使百姓有明显变化;不过数年,市场买卖公平有序,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去世后,百姓悲痛不已。
C.公仪休遵奉法度,公正不苟,在他的影响之下,百官行为端正;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
D.石奢刚强正直、廉洁公正,尽管楚昭王并未因他放走自己的父亲而追究他的责任,但他还是认为不遵守王法并非忠臣所为,于是刎颈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2)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5.司马迁为什么将孙叔敖等四人都列入《循吏列传》?请简要概括。
2023-08-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天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四国A为B一C以D攻E赵F破G赵H而I四J分K其L地M是N故O不P敢Q匿R意S隐T情U先V以W闻X于Y左Z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指六国合力抗秦。
B.摈,通“傧”,接引宾客;另有一意为“排斥,对抗”。在文中取后者意。
C.军,驻扎,与“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意思不同。
D.昆弟,指兄弟,也有友好友爱的意思。在本文中取后者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为秦国游说赵武灵王,首先将国书献给赵国的御史,然后当面向赵王阐明秦国立场,凸显事件的严肃性。
B.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只是借口。秦国以曾受赵国威胁为由胁迫赵王,根本目的是想让赵国臣服于秦国。
C.秦国在准备攻打赵国之前,先与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为同盟之国。
D.面对不利的形势,赵武灵王托词自己较少参与国政,最终决定亲自朝见秦王,并把河间之地割给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2)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5.张仪的说辞对赵国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是当时强秦对外惯用的外交辞令。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说辞的思路。
2023-08-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摘自《贞观政要·论务农》)

【注】①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

1.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B.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C.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D.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欲不夺农时”与“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夺”字含义不相同。
B.“克己自励耳”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
C.“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两句中的“率”字含义不同。
D.“敦行礼让”与“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昀一项是(     
A.贞观二年,京城蝗虫猖獗,太宗到田野视察,吞下蝗虫,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这里虽有迷信的成分,但体现出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
B.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在二月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太宗认为二月举行会影响春耕、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加冠礼仪改在十月举行。
C.贞观十六年,米价较低,太宗认为,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采取提高粮价、减少赋役、不占用农时等措施,让百姓更加富裕。
D.唐太宗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要求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让百姓既富裕又有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5.文中王珪是如何和太宗谈论以民为本的问题的?
2023-08-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B.“绝言者路”中的“绝”,同“而绝江河”(《劝学》)、“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绝”含义都不同。
C.关辅:关,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辅,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
D.“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历尽艰辛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玄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2023-08-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