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9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透的柿子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有些传言让大家望而却步,难以尽享其美味。

误区一:____________。柿子颜色金黄,有人以为吃它最补胡萝卜素。其实不然,它的胡萝卜素含量只有胡萝卜的6%和芒果的3%,在两位“大神”面前真有点不值一提。柿子营养优势最大的是富含维生素C,每百克含量约为30毫克左右。吃100克柿子,就能满足当日维生素C需求的30%。

误区二:____________。其实,白霜是柿子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随之渗透到表皮上来,在表面凝结形成的白色粉末。白霜是可以吃的,无须刻意洗掉。

误区三:____________。因为柿子含有鞣酸,所以很多患有贫血的朋友担心吃柿子会加重贫血。其实,像甜柿子和脱涩后的涩柿子这种鞣酸含量低的柿子还是可以偶尔吃的,只要不大量、长期吃就好。另外,对于有缺铁性贫血的小伙伴,在遵医嘱服药的同时,平时饮食还要注意选择富含铁的食物。

1.请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一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④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非取乎一味;圣人之德,非取乎一。故曰学者所以恕群道也。

夫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人心必有明焉,必有悟焉,如火得风而炎炽,如水赴下而流速。故太昊观天地而画八卦,燧人察时令而钻火,帝轩闻凤鸣而调律,仓颉视鸟迹而作书:斯大圣之学乎神明,而发乎物类也。贤者不能学于远,乃学于近,故以圣人为师。昔颜渊之学圣人也,闻一以知十,子贡闻一以知二,斯皆触类而长之,笃思而闻之者也。非唯贤者学于圣人,圣人亦相因而学也。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汤,成汤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尧、舜。故六籍者,群圣相因之书也。其人虽亡,其道犹存。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致,昭明而成博达矣。

(选自东汉•徐幹《中论•治学篇》,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之君子A成德B立行C身没D而名E不朽F其故G何H哉I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指古代六种技能,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意思相同。
B.而,表转折关系,与《劝学》中“而青于蓝”的“而”用法相同。
C.和,指调和,与《赤壁赋》中“倚歌而和之”的“和”意思不同。
D.道,指学问,与《登泰山记》中“道皆砌石为蹬”的“道”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刚刚出生,处于蒙昧状态,就像宝贝放在暗室里难以找到,学习就像明亮的阳光照进暗室,启发蒙昧,发展智慧。
B.先王任命了主管教育的官员,以“三教”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认为“三教”都齐备了,做人处事之道才算是学成。
C.学习要勤思考,重实践,太昊、燧人、帝轩、仓颉的例子说明人们都要向神明学习,从而在自然万物中得到启发。
D.古之贤者向圣人学习,圣人之间也注意互相学习,今天求学的人勤勉学习,求于经典,也能成为博学通达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2)夫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
5.请简要概括第④段阐释的治学方法。
2024-02-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文学创作中,以大为美的观念由来已久,影响深远。新世纪以来,对鸿篇巨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不少作家追求时间跨度的久远、主题的宏大、气势的磅礴,但在趣味的深化、境界的提升、内涵的丰富等方面着力甚少。要靠大部头的创作才能奠定文学史地位,文学界在这一点上似乎形成了共识,为此越来越多的写作者一出手就是长篇小说,却忽略了语言的推敲和结构的斟酌,把细节定位为细枝末节,忽略细节,认为文学细节有瑕疵也是无伤大局的小错误。

在当前文学创作中,细节的雷同已经成为影响文学品质的突出问题。细节的雷同是想象力贫困和创造力匮乏的体现。这些年在婚恋题材的小说与影视剧中,夫妻感情破裂时常会围绕着结婚照演戏,或凝视或拌打,像傀儡一样做出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反应。按理说,每个作家观察同一个对象都应该有自己的角度,其笔下的细节能够显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修养与魅力。不无遗憾的是,在同类题材的创作中,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关系、语言风格都如出一辙。

不应回避的是,某些细节在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中也会反复出现。表明在功利化追求的影响下,作家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质量,使得作家的想象力受到抑制,创作出现竭泽而渔的倾向。文学细节的艺术质量和作品总体的艺术水平构成正向的关联,细节失真或者细节移植看似小事,却是作家无法辩驳的硬伤,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要保证创作的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细节的打磨。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语言既是细节,也决定整部作品的品质。语言的粗糙是近年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作家写得太快,语言泥沙俱下。在图像文化影响日隆的语境中,文学语言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断受到冲击。越来越多作家的语言风格呈现出视觉化倾向,强化语言的直观性,不少叙事作品都向剧本靠拢,听觉化的人物对白和视觉化的场景展示成为作品的主体内容。作家语言的辨识度出现弱化的趋势,不同创作者的语言相差无几。文学语言的同质化必然削弱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个性化的文学语言是建构文学性的基础。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发扬工匠精神。有些写作者对文学和语言都缺乏必要的敬畏感,总是以赶任务的方式紧跟潮流,敷衍了事。工匠精神包含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执着坚韧的专注品质,模范的工匠们精益求精,一生做好一件事,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力争做到完美和极致,把打造精品作为人生目标。有艺术雄心的作家应该写得慢一点,写得少一点,写得精细一点。我想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因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创性而成为文化积累。

(摘自黄发有《论文学细节与文学性》)

材料二:

“太阳之下并无新事”,无非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为何无数作家还在饶有兴致地写,无数读者还会津津有味地品?这是因为,虽然事非新事,但不同的人遭遇相同的事,却有不同的感受、反应和表现。因此,就文学来说,精彩全在过程的褶皱处。而作家的本事,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如何将褶皱中的奥妙巧妙地展示给人看。成功的细节描写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读者的心神好像被施了魔法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写不好细节的作家,哪怕思想再深刻,也不能算是个好作家。

塑造形象离不开细节。真正的文学作品,情感性和形象性是不可或缺的,二者依靠细节来显现。假如通篇都是笼统的叙述而没有细节描绘,所有的人、事、物、景都是一掠而过,就必然导致作品情感空洞、形象模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根本来不及对某一朵花细心观赏,无由体会其独特的美,又怎么可能对其一往情深呢?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细节就是形象,细节就是情感。

细节凸显与众不同的个性。作家往往将众多人物放进同一个场合里对照来写。《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王熙凤、金鸳鸯的撺掇下,她充分发挥搞笑才能,把全场逗得开怀大笑: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一群年轻小姐、公子、贵妇人大笑起来,他们的姿态、声音、动作、神情各个不同,惟妙惟肖。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在完全放松状态下,一个个展现出各自的“真我”。

细节引发读者参与感。法国思想家梅洛•庞蒂曾说,“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他,全在乎细节之刻画,正是种种细节,体现出它“在场”的状态,“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都是至关重要的”。文学作品“以一种感性之物的方式存在”,应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功能,从而进入一种沉浸式“体验”,进而达成共情、反思、超越、升华。

总之,文学作品离不开细节,细节写得好,是了不起的才能。

(摘自赵海菱《也说文学作品的细节之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忽略了细节,指出写作要重视文学细节的打磨。
B.材料一以这些年婚恋题材小说与影视剧为例,论证了每个作家观察同一个对象都会有自己的角度。
C.材料二认为,判断一个作家好坏的标准是他能否写好细节,至于思想深刻与否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D.材料二认为,文学作品情感空洞,形象模糊,有可能是因为作品通篇是笼统叙述,而没有细节描绘。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部头作品才能奠定在文学史的地位已成共识,这让作者热衷长篇小说创作。
B.作品中的文学细节的艺术质量高,作品总体的艺术水平往往也高,反之亦然。
C.作家创作时不应该只追求速度,还应该精细打磨文学语言,避免同质化倾向。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发扬工匠精神可以帮助作者提高写作质量,创作出精品。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注重破立结合,让论证更有针对性,观点更有说服力。
B.材料一尾段运用排比,突出作家应有的态度,增强论证气势。
C.材料二以设问开篇,运用类比论证法论证,并提出中心论点。
D.材料二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主要观点得以凸显。
4.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选取一个角度鉴赏下面文字的妙处。

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5.校文学社举办文学创作论坛活动,请结合材料以“让细节重回文学作品”为主题,简要地向与会的文学新秀们提四点建议。
2024-02-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1.请用成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不得改变文意。
2.文中有一处用了括号,下列四处括号用法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A.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
B.有些节日活动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
C.我们的祖先创造“投机”“取巧”两个词组(应为“词”)时并非贬义。
D.“脚”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
3.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请指出表格中三个喻体分别对应的本体,并简要分析文中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须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喻体本体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足球赛乡村生活(乡土社会)_________
球队村子
球员____________
指导员父亲、教师
训练____________
规则____________
裁判员地方官员、乡绅长老
2024-02-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

孙光宪

草芊芊,波漾漾。湖边草色连波涨。沿蓼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黄鹤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

【注】①伊轧:象声词,摇桨之声,同“咿呀”。②疏旷:自由自在,旷达放纵。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芊芊”“漾漾”两个叠词的使用形象地表现出湖边草色与水波的动态美。
B.“玉轮”点出词人泛舟湖上的时间,月华初上,扣舷而歌,意境开阔闲适。
C.上、下阕分别侧重描写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形象,带给读者丰富的体验感。
D.黄鹄的啼叫与白鸥的栖眠形成了一组动静关系,以静衬动,画面优美动人。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词人为何会心生“疏旷”之感?
2024-02-2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其奸,勇足以决其暴,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顺人B而明赏罚C循天则用力寡D而功立E顺人F则刑罚省而令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文中通“无”,与《兼爱》“故不孝不慈亡有”中的“亡”意思相同。
B.遂,文中指成就或顺利达到某个状态,与成语“功遂身退”中“遂”的意思相同。
C.是,文中是代词“此”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的意思相同。
D.“故为国为家者”,“国”指诸侯拥有的封地,“家”指大夫拥有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认为太平国家的臣子,需要做的是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胜任官职,轻松完成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
B.韩非子用“冰炭不合形”这一比喻,论证了明君要避免大臣中强者弱者之间做无谓的争斗,从而达到天下的人不相互损害这一“治世”的最高境界。
C.司马光论辩技艺高超,他在论证德与才的关系时,通过类比论证的方法,以“云梦之竹”“棠溪之金”形象地阐明了德、才缺一不可的道理。
D.司马光认为愚人即使想作恶,也会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就好像小狗扑人,人还是能制服他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5.“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选官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司马光在用人选官方面的主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外有天。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怒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侯洪志“唱了一段二黄原板”,丰富了人物的文人特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黄脸汉子听完西皮后,挥笔赠上一幅高山流水图,暗含对侯洪志的欣赏,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
C.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
D.小说以画梅花为主线,叙写了黄脸汉子和侯洪志之间的传奇故事,突出了在技艺精进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守拙不移、痴心不改。
2.对文中“梅花斗寒图”这一段的场面描写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铺”“垂”“待”等词语,体现了侯洪志内心对黄脸汉子的恭敬之情。
B.“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传神地写出黄脸汉子弥留之际为了这一绝笔之作心力交瘁。
C.作者善于调动色彩,“洁白”“红红”“纸白”,对比鲜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D.“先生就是……”作者运用留白手法,在戛然而止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蕴借。
3.小说结尾黄脸汉子说“你我早已师徒一场”,联系小说题目“绝墨”,说说黄脸汉子为师之道“绝”在哪里。
4.学校读书小组要召开读书分享会,请向没有读过本文的同学进行推荐,从自己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写出推荐要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或水果时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这种方法科学吗?

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目前用于果蔬的农药,这是因为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但这就造成脂溶性农药在果蔬表面的残留量远远高于水溶性农药。

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事实上,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其主要残留物质——脂溶性农药。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会溶解在水中并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水溶液,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导致水中的农药重新附着在果蔬表面。此外,果蔬中的许多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镁、铁、锌等元素会溶解在水中而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蔬菜、水果的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其维生素C含量损失率高达90%。

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凤儿,我在这儿一天担心一天,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B.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非但不影响成绩,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D.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究竟是何种景观?未见其容,先闻其声。轰隆隆的水流声和撞击声,由远及近。这里的水,富有多变性,洒脱而自信,沸腾而狂放。眼前的黄河如巨龙扑入视野,带着豪情,展示自己的身躯和姿态。滔滔黄河奔腾至此,为两岸苍山所囿,不得不骤然紧缩身体,但前行的劲头更足,决心更大。

离瀑布越近,河水轰鸣的声音越大,瀑布的景观越清晰。只见黄河水像一匹咆哮的野马腾空而起,带起的水珠肆意飞舞,升腾到我们的头顶,如烟,如雾,如尘。一颗颗水滴溅在我们脸上,落在我们身上。面对如此壮景,我终于理解了黄河水在壶口处的意境,听懂了黄河的语言,领悟了黄土地蕴含着的的力量和精神。

站立雪口瀑布栅栏旁,我已不再是一名看客,俨然是在接受一场洗礼。我想,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变化的真谛。此刻,我的心随黄河而动,随中华血脉而跳,我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满怀虔诚感,充满自豪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摹黄河,请你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3.面对壶口瀑布的壮景,作者领悟了“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变化的真谛”,作者领悟到的“真谛”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1-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礼并非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更多依靠人们的主动服从,这与孔子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一脉相承。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蕴含的哲理相似。
(3)高话《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军队出师时钲鼓声声、旌旗猎猎的场景。
2024-01-3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