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而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摘编自《差序格局》)

【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习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形态,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与结构,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摘编自《礼治秩序》)

【材料三】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摘编自《血缘与地缘》)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洋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扎成的一捆捆的柴,每个团体界线不明显。
B.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
C.亲属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生育和婚姻事实,每个人都形成一个亲属关系网。
D.亲属关系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完全相同的。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不同。
B.法治社会强调外部法律约束,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强调内心修炼。
C.主张小国寡民的老子与大多数信奉自由竞争的美国人,其维持社会秩序的想法是相似的。
D.某些西方国家当前新冠疫情处于失控状态,根本原因是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
3.三则材料中有关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用以石投水形成波纹,形象地点明了乡上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
B.材料一中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由生育和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可以不断向外扩展。
C.材料二中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同内容。
D.材料三中运用类比论证,以朋友间抢着回账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
4.《乡土中国》中,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中,与“法理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男女求同”“司法诉讼体系”对应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5.有人说,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有人说,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摘自《傅雷家书》

材料二: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刘艳红向女儿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去抗击疫情前线: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我是一名护士!关键时刻就该挺身而出,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绝不后悔!周馨瑜写信告诉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辞。

———摘自《逆行者家书》

材料三:

革命青年——林觉民,一封《与妻书》,临终绝笔,直抒心志,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只为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


请根据材料一、二、三,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你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在学校组织的成人礼上读给爸爸妈妈听。
②若干年后,你的孩子也将成年,请你给他(她)写一封家书。
③班级组织了以“家书的力量”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7-2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6-07更新 | 12133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入学素养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6-07更新 | 116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考察一个人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材料三: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3-01更新 | 10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上面这句话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1-2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粮液从来不骂茅台,茅台也不说五粮液,双方成为世界名酒。在2016年宝马百年庆典,奔驰发来“贺电”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感谢宝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成长和追求。

你看,强者互持,彼此成就。但生活中有些人却总是相互为难,互怼互撕。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渺,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路愈往山巅,愈陡峭,愈感觉那座院落的离世与神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片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胡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喜存在的诗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像土地盛开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行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章开头,作者写前往乡村途中,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渺,这样的美景给人一种超脱俗世的美感,引人无限遐想。
B.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故意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表现了村民对客人的热情。
C.作者借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胡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的模样,讽刺那些赶潮的青年人,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内在品质。
D.作者之所以不惧村路遥远,在一年后,又来到乡村小院欣赏满院花草,是为了怀念朋友的母亲,表达对母亲宽容与伟大的赞颂之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一幅生机蓬勃的乡村院落花草图。
B.文章在刻画母亲的形象时,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慈爱、包容的母亲形象。
C.本文描写院中花草蔬菜时,语言生动活泼,明快自然,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D.本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让人感受到小院的热闹和土地的温情。
3.请结合文章思想内容谈谈作者赞美小院中花草的用意?
4.这篇文章具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请选取②或⑥段中的景物,从景物特点、拍摄角度、背景音乐这三方面拟写拍摄脚本,并加以说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中,每个主子房间里都放着各式各样的茶具,从茗碗瓶花、净漆茶盘到十锦小茶盄等,贾府的太太、小姐、老爷、少爷,甚至连丫鬟们都用茶解渴。可见,①            

名门大户中喝茶的规矩多,比如第一盅是漱口,第二盅才是品茶。《红楼梦》里也多次出现茶漱口情节。用漱口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饭后用茶漱口。如第三回,黛玉饭后用茶漱口。第五十四回,元宵入夜,贾母等吃夜宵,“用过漱口茶,方散”。另一种是②           。如第五十一回,宝玉半夜醒来要吃茶,麝月“先倒了一钟温水,拿了大漱盂,宝玉漱了一口”。第五十六回,宝玉做梦被袭人推醒,“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

             ),而且饭后漱口茶,从现代人的卫生角度看仍是科学的。茶中的氟与牙齿的主要成分接触后生成氟磷灰石,这种氟磷灰石能降低牙齿对冷热刺激的敏感性,并抑制细菌对牙齿的作用,可预防龋齿。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封建贵族家庭把饭后漱口茶作为家宴排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古代封建贵族家庭的家宴排场之一是饭后漱口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C.饭后漱口茶作为古代封建贵族家庭的家宴排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D.把古代封建贵族家庭的家宴作为排场之一的饭后漱口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炎帝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仁爱的炎帝才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料。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做神农。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他同时又是医药之神。一种传说是他亲自去尝味了各种各样的药草,为了尝药,曾在一天当中中过七十次毒。更有的民间传说说,神农尝百草,最后,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肠子断烂,为民众牺牲了生命。

(摘编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

材料二:

近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以身试药提炼青蒿素的经历,与神农尝百草的远古神话不谋而合。为此,本报特别约请神话学专家田兆元教授解读中国神话与中国梦

问:                 

答:神话是一种人文理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梦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理想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神话文化现代性传承发展的体现。

问:中国神话哪些精神与中国梦相通?

答:中国神话中的五帝神话,是崇尚道德精神的。如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神话,叙述了蚩尤侵犯诸侯,暴虐天下,而黄帝则相反,是修德振兵,为了社会秩序的建立,带领大家击溃了蚩尤暴乱。今天我们强调以德治国,就是这种精神的继承。古代神话同样是崇尚法治的。如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力,就被舜依法处置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各民族交流和谐,获得安全的生存空间的伟大故事。这种伟大的精神与我们今天高铁建设,克服空间障碍,追求世界和谐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

问:中国神话对当代文化有哪些影响?

答:首先,中国神话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每到清明,我们祭祀黄帝炎帝,体现出对于祖先神灵道德精神的归依。其次,中华民族勤勉地建设美好世界,大禹治水精神、精卫填海精神,都是当代中国人奋斗崛起的精神榜样。最后,追求科学的精神,如嫘祖发明纺织,黄帝发明车辆,这些神话的创造精神,也激励着当代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精神,屠呦呦亲自服用青蒿素,                 。古老的神话与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是高度的精神一致。神话的精神不是低端的,而是崇高的,神农尝百草是一种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当代生活和工作都需要继承的精神。

(摘编自施晨露《从屠呦呦尝百草看中国神话与中国梦》)

材料三:

在全球化无远弗届的当下,中国作家的神话改写,乃至中国文学对本民族神话的汲取与发扬如何做得更好更到位,实在是一个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众所周知,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自文艺复兴开始,莎士比亚、雪莱等都曾以此为素材展开创作,潘多拉的盒子特洛伊木马,更成为彼人的日常用语。但基于社会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神话终究具有不同的特质,落实到文学创作,以下的区别更值得重视。

譬如,西方神话中众神大抵不以道德的化身出现,相反都有凡人的欲望与情感——宙斯的风流,赫拉的嫉妒,神具有很强的世俗性,这使得那里的神话从某种意义上更像人话。但中国古代神话中诸神具有与生俱来的恒定神性,是人所敬畏的初祖,盘古开天辟地,死后眼睛变为日月,血液变成江河,头发变成星辰等,所带出的浓厚的神秘色彩,使其显得更像神话

西方神话通常崇力,赞美力拔山兮的力者,他们血统高贵,通过力战取得王位。中国神话不同,神大多没有高贵的血统,也不太在乎出身,《山海经》载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身世可谓显赫,但神话对此不多夸饰,神话专注于神的严以律己,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救世拯民的情怀和克己奉公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通常不以征服者的面貌出现,而多是美德与贤能的化身。

受地域特质与海洋文明的影响,古希腊神话多写自然对人的惩罚和人对神的抗争,神三番五次想毁掉人类,而人偏能为大自然的伟力反激出不屈的斗志,在此过程中,一种人神对立的观念得以逐渐形成。相比之下,封闭的生存环境与农耕文明使得顺天而行,和谐有序成为华夏初民的思想主宰。大自然幻化的诸神在其眼里,首先不体现为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更多成为可以给人带来福祉并能促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道德力量。因此,在这里人神并非截然对立。

凡此中西对比之于今人汲取神话资源创生重构无疑深具意义。对今天的文学而言,神话所昭示的精神既是它创作的起点,某种意义上又是它的终点。这或许正是传统种话之于今天文学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摘编自汪涌豪《对今天的文学而言,神话所昭示的精神是起点也是终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解释了炎帝被称为“医药之神”的原因。
B.清明时对黄帝和炎帝的祭祀,体现了祖先神灵道德精神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
C.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很多作家创作的宝库。
D.东西方不同的“人神”观念使其神话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并催生出迥然不同的文明。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昭示的精神既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某种意义上又是文学的终点。
B.诸神的恒定神性和“人神对立”的观念,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特征,而西方的神话则一般不具备这些特点。
C.《山海经》中关于夸父的记载,说明中国的神也会有高贵的血统,只是中国的神话不以此为关注点。
D.只有当代中国文学更好地发掘本民族神话的元素,才能清楚区别中国和西方神话的不同特质。
3.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体现中西方神话区别的一组是(     
A.女娲炼石补天,挽救苍生,成为创世神——宙斯力战推翻父亲统治成为众神之主
B.后羿被父母抛弃,在山林中长大——太阳神的儿子法厄同一时冲动,使太阳陨落
C.嫦娥成仙心切,偷吃不死药,飞上月宫——神母赫拉派阿尔戈斯看守情敌伊娥
D.燧人氏受神启发,学会钻木取火——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受到天神的惩罚
4.请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写两个横线处的空白。
5.在当下,怎样对炎帝神话进行创生重构,才能更有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