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不乏好东西:美丽的物什,美好的情感;至善的道,最真的理……东野圭吾在《新参者》中说: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但也有人说:好东西是经不起糟蹋的。

你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困难(0.1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这一点,脂砚斋早就指出。“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这是一个“有情之天下”,这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开头写“石头”的本源是“青埂峰”,“青埂峰”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而大观园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青埂峰”。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也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有句诗“冷月葬花魂”,可以作为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她们争取人性的尊严,争取爱的尊严,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也是美的世界毁灭的悲剧。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悲剧性:“有情之天下”的毁灭》)

材料二:

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有个神话的背景。他本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抛在青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后又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头记”。

我想强调一下,这块石头(贾宝玉)的起点是“青埂峰”,他的归宿也是“青埂峰”。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青埂峰”。“青埂”就是“情根”,汤显祖多次用过这个概念。“情根”是说“情”乃生命之根,“情”乃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小说结尾时,有一首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青埂”是“情根”。“情根”不是说“情”生了根,而是说“情”(“儿女之真情”)是生命之根,“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贾宝玉最后离开有限的、短暂的人世,回到“青埂峰”,回到“有情之天下”这个本源性的存在。这个“青埂峰”是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象征,所以不能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如果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那么照小说所写,这大荒山出自《山海经》,小说结尾又说渺渺茫茫、鸿蒙太空,到哪儿去找?这么理解,这个“青埂峰”就成了彼岸世界,类似宗教的天堂、仙界、西方极乐世界。照我的理解,“青埂峰”“有情之天下”,作为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岸,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当下的生活世界如果体现了“有情之天下”的人生理想,就是“青埂峰”。曹雪芹已经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这个“有情之天下”的存在。他为什么要让这块石头入世,就是为了显示“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尽管受种种限制,尽管时间短暂,有时只是瞬间,但是它是活生生的,而且瞬间就是永恒。

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贾宝玉感受到人生没有意义,一切终属空虚,最后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由此认为曹雪芹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的。其实,《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情”字。对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红楼梦》一开头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又说“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离开“情”字,根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透《红楼梦》。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曹雪芹的“情”,受到了汤显祖美学观的影响。
B.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要寻求的春天,要寻求的美的人生,是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C.大观园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
D.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转了一圈又回到青埂峰,这石头把自己这番经历记录下来,就有了“石头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情之天下”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最终被“有法之天下”吞噬,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
B.《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C.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作者并不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
D.《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在于,体现“有情之天下”的“青埂峰”不是类似仙界的彼岸世界,而是此岸的现实生活。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作者对“青埂峰”解说例证的一项是(     
A.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那就是“青埂峰”。
B.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天的中午躺在床上说“香芋”“春玉”笑话逗趣,那就是“青埂峰”。
C.五月初夏那一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青埂峰”。
D.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穿,以便将来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青埂峰”。
4.材料一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
5.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有情之天下”的含义。
2022-07-19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粮液从来不骂茅台,茅台也不说五粮液,双方成为世界名酒。在2016年宝马百年庆典,奔驰发来“贺电”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感谢宝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成长和追求。

你看,强者互持,彼此成就。但生活中有些人却总是相互为难,互怼互撕。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成为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上述材料中南宋人陈善的阅读方法对高一学生阅读整本书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语文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各地的执行情况令人担忧:或是学校读书时间得不到保障,或是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监督反馈措施,或是家长担心影响学习成绩而让学生读精选本,或是一哄而上,走过场……


市文学总社准备召开“整本书阅读”专题座谈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参与者,你看到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古人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因为有些微小的细节或局部内容,能够反映丰富的内涵以及全局的面貌。岂止“一叶而知秋”,有人于一茶一饮中见人生百态,有人于棋局变幻中见世事风云,有人于平凡中见真淳,有人于互联中见未来……


请将题目“于_______中见_______”补充完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体特征鲜明;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不少于700字。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晓景作为村里飞出的第一位大学生,毅然回到家乡,认为乡村一样大有可为。面对亲人的反对,旁人的不解,她没有退却,而是带着娃娃种大棚、追赶风向搞电商、“赠鸡还蛋”助脱贫……12年间,“就想为农村做点啥”的初心不变,齐晓景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从村里的致富领头雁,到十里八乡“谢不够、离不开”的好闺女,齐晓景找到了飞翔的意义与追寻的价值,把青春献给家乡,值!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像齐晓景一样选择了返乡创业。他们到基层去,到乡村去,用自己的知识、技术、视野和理念,为乡村带来生机与活力,也收获了青春的无限可能与滚烫炙热的人生。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进行写作,不少于800字。

在遭遇艺术困境时,塞尚说:“如果我确知我的画将破坏,我将不再画画。”而勃拉克却说:“如果我确知我的画将被烧掉,我将拼命的画。”其实何止艺术,万事皆然。


请结合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1-05-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0年“中国电视好演员”系列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以饰演小角色闻名的85岁高龄的牛犇。当被问及塑造了那么多人物,最喜欢哪一个时,牛犇不假思索地说,每个人物都值得他用心去演,都让他获得过心灵的感悟,每一次演戏都像与角色同体过、生活过,所以对每个角色都非常喜爱。又被问到,一辈子演配角,而且都是小角色,有没有一点点遗憾时,他坦诚地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一个好演员连背影都可以出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说话时不紧不慢,脸上仍带着谦逊、憨厚的笑容。


阅读材料后,相信你对牛犇的人生之路一定深有感触。某班级拟举行一场“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讨论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列子·汤问》

材料二: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04-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