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北大教授季羡林以98岁高龄辞世,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悼念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大学者;各种媒体也大量报道。就一个学者而言,这样的规格和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痛失一位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学者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2022-01-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网络常见用语“上岸”在考试季、毕业季变身为热词。高考“上岸”、考研“上岸”,指在求学的路上晋级;考公务员“上岸”、应聘“上岸”指获得理想的工作。

“上岸”常指脱离动荡、存在风险的境地,来到更加稳定的安全的地方。它与下水、下海相对,教师下水作文,勇士下海探险……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上岸”与“下水”是人生的常态。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投稿到《时代青年》杂志“理想与现实”栏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有的时候有这么一种感受,当你谈论起其他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很远;可是当谈起诗词的时候,一瞬间我们就变得很近。”

班级将举办读书会,请以“我们与古诗词的距离”为主题,结合你学过的诗歌,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经常将培养人才,比喻成树木的生长、庄稼的种植。在谈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

既要有“小德川流”,丰富内在修养;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怀世界和未来。

——《人民日报——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接力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你对自己有着怎样的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为主题的专题班会的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03-2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中小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个世纪斗转星移,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称得上是奇迹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民族独立之路,人民解放之路,人民富裕之路,国家富强之路,更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归集到一起,就是一条信仰之路。靠着这样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开拓进取,用青春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伟大诗篇。


也许,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共产党人,也或许你听过这样的共产党人的故事。作为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的新时代青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书写你心中对党最真挚的情感。
(1)以“信仰”为题,写一首赞歌,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2)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共产党员,以他的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为依据,写一篇记叙文,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100华诞”征文活动。
(3)搜集尽量多的关于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写一篇演讲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纪念活动中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这是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即便疫情汹汹,也不能阻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脚步,跑好脱贫“最后一公里”,正在进行时。


以“2020——一个家庭的脱贫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引领我们走近先哲圣贤,一览中国穿越千年的哲理之光;李白、韩愈、苏轼等唐宋大家雄浑苍劲的诗词文赋,引领我们走近诗人文豪,饱尝华夏弥漫天地的人间温度。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学习语文的意义是什么。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1-01-2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

刘卫平

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石碓是用来舂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刘三接过纸条,啃两个红薯就出发了。到东岭寨有十来里路,刘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刘三不认识晏学光老爷,但他听说过晏学光家世代是地主,晏学光更是一个有名的烂秀才(指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在村头,刘三看到一个提着箢箕握着耙子捡狗粪的老头,刘三就问:你知道晏学光住在哪里吗?刘三这句话一出口就为他以后的遇险埋下了祸根。他不该在晏学光这个名字的后边省掉老爷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捡狗粪的老头,正是烂秀才晏学光。当刘三按老头所指来到晏学光家时,他总觉眼前的学光老爷与村头拾狗粪的老头很像,只是衣着有优劣之别而已。当时刘三并未在意,他毕恭毕敬地把纸条递给学光老爷。学光老爷一看,就笑了,学光老爷笑着说:德仁老爷也真是的,连借个石碓坑也要写条子,你扛去就是了嘛!刘三顿感惊讶,他没想到德仁老爷打发他爬十来里山路跑来,竟然是为了借一个石碓坑。刘三顶着那个百把斤的石头苦不堪言,越走越气恼。其实德仁老爷哪是要他借什么石碓坑呢?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烟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秀才,仅仅因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扛着石碓坑走山路。这个缘由,刘三当时自然不知道,他正一喘一喘地爬过一道道山梁,蹬过一条条溪涧,一步步走近山梁上那只即将到来的老虎,并最终与老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山道上对面而峙了。

刘三与老虎对视了四五分钟,双方仍然一动不动,身子一动不动,眼睛一动不动,路边的树叶一动不动,四周的空气也一动不动。四五分钟光景,在刘三的感觉里仿佛经历了四五个世纪。刘三的腿脚麻了,嗓子干了,眼睛酸痛了,头发一根根像钢针似的竖起来了,一句话,刘三真的支撑不住了。崩溃之际刘三的脑子里倏忽灵光一闪,他有意转动了一下眼珠子,眼角的余光仍然看着老虎,正眼却佯装看别处。刹那间,只听见地一声响,老虎从路边一冲而下,如一道黄色的闪电倏地不见了踪影。刘三当即瘫软在山坡上。

后来,刘三从有经验的老者那里听说他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正是得益于他头顶的石碓坑。老人们说,老虎扑食时,首先要估量一下它的血盆大口能不能一口叼下食物的头,能叼下的,呵起就走,不能叼下的,一般不敢贸然进攻。刘三肩上扛着一个四方形的石头脑袋,老虎自然不敢扑上来咬他,说不定老虎反而被骇住了呢!

多年以后,当湘中山区的华南虎绝迹时,饱尝贫苦的刘三已子孙满堂。他总是告诫晚辈要发狠读书,刘三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湘中方言把大官戏称为大脑壳),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看,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就以“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来设置悬念,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和探索兴趣。
B.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有些短句更是加深了这一特征,如“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活画出刘三遇到老虎时惊恐的神态。
C.小说在对刘三与老虎对视的描写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再强调“一动不动”传神地写
出了刘三当时的紧张恐惧和度日如年的感觉。
D.晏学光只是因为刘三在称呼他时省掉“老爷”二字就有意戏弄他,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2.文章最后用刘三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对此你如何理解?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最能考验一个民族的,是危机中的凝聚力。

—长江评论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

——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份发言稿,在以“危机中的凝聚力”为主题的班会上与同学进行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 . 作文:以“感受温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命。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