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0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阳透过玻璃

薛舒

我清晰地记得他哪一天开始不再认识自己的家,又是在哪一天不再认识我们,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和儿子;我同样记得,他突然不会走路的那一天来临的时刻。

那天下午,他如同以往任何一天一样在客厅与卧室之间蹒跚移步,没有目标的行动很快使他失去耐心,他忽然让自己席地坐下,沉默着,再不肯起来。他深陷在自己的世界中,垂着眼皮,若有所思,他听不见我们劝他起来的声音,自始至终不屑于看我们一眼。我们动用了两个人,试图让他站起来,①他被我们拉着手,臀部却紧紧贴着地板,没有一丝要借力的主动性。我们只能分别夹住他的两条手臂,托住他腋下,用尽全力把他提起来。他被我们牵扯着,终于发出一些如同劳动号子一般的声音,“哎哟噻”“哎哟噻”,脚上却没有使出一丝力气。他像一个狡猾的孩子,用“哎哟噻”骗取我们的信心。我们哄他,承诺于他;起来,起来吃蛋糕……他不要蛋糕,他就是不要起来,狡猾的孩子变成了耍赖的孩子,他懒得和我们周旋,就那么坐在地板上,无声,目光空洞。最后,我们动用了四个人,把他抬到了床上。

我知道,他不是不愿意站起来,而是,他的大脑再也无法对他的肌体和器官发出有效的指令,他以不配合的姿态宣布,从此以后,他失智与失能的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

在这之前一年,我们就开始考察周边的一些养老院和护理院,谁都知道,未来,他一定需要住进那样的地方。只不过那时候,他还能走路,还能自己拿着筷子扒饭吃,还能和我们交谈几句,像两三岁的孩子,鹦鹉学舌,答非所问。他被我们关在家里,无所事事却不忘寻找出路,院门锁住了,他出不去,便在三个房间与一个客厅之间兜圈子。偶尔,进入洗手间,却再也找不到出来的门,四面都是墙壁,他就面对着其中一堵墙,一站就是半天,无声无息。直到母亲找到他,把他拉出卫生间。他不再如发病最初两年那般躁狂、恐惧,他变得越来越温顺。我猜测,他脑库中的记忆已然消失殆尽,再没有令他留恋、追悔、惧怕,以及唯恐失去而挣扎夺取的东西,他正日益变成一具空壳,有血有肉的空壳。

那个周末,我的先生开着车,我们载着父亲和母亲出了门。他问:去哪里?

我说:爸爸,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他举起双手,张开巴掌拍起来:好噢好噢!去玩了!哈哈……

他从来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父亲,他爱笑,大声,豪放,从我有记忆开始,他就是家里的气氛大使。他开母亲的玩笑,与她斗嘴,把母亲逼急了,自己发出一阵“哈哈哈”的大笑,那是他们之间的打情骂俏,并不避讳儿女,他愿意让我们分享他们作为成年夫妻的快乐。他还爱唱歌,家里随时都会响起他脱口而出的歌声,他的声带柔韧而灵活,最擅长的是蒙古歌,婉转周折的长调,一开口,余音绕梁。遇到我和弟弟考了好成绩,或者得奖,②他会在晚餐的时候给自己倒一杯小酒,嘬一口,咽下,而后抿起嘴,嘴角上翘,薄薄的上唇透出一股笑的意味,很帅的样子,那是他在最自豪与自信的时候的笑。接下去,他的自豪与自信会绽放得更盛大,两杯小酒下肚,他就会发出“哈哈哈”的笑声,为儿女童言无忌的某一句妙言,或者,为我母亲偶尔的幽默细胞,他慷慨地送出喝彩、捧场以及鼓励。是的,他担负着把家庭气氛搞得更欢乐更活跃的责任,当然,有时候,他也会把气氛搞砸。比如,在我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晚上,或者,他被我的班主任告状,有高年级男生给我写信……他不知道如何处理女儿的早恋问题,③只能虎着脸,瞪着眼睛,伸出手:把信交出来!

他把那位男生的信收走了,第二天,我在忐忑中度过了整个白天。他会去找那个男生吗?高我两个年级,学生会干部,不高,不帅,却是学霸。他会不会骂他一顿?要是男生犟头倔脑,他会不会出手甩人家一耳光?或者,去找男生的家长理论?也许会争吵起来,相互指责没有教育好儿女,拉上各自的班主任评理……我在想象中预习了一遍丢尽脸的感觉,这让我几乎生出离家出走的念头。

傍晚,他回家了,拎着两条鱼,一颗牛心。那天不是任何节日,可是那天我们家的晚餐比任何节假日都丰盛。他还喝了点酒,二锅头,从一个贴着红商标的绿色玻璃瓶里倒出来,续了两次。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吃得津津有味,而我,也已沉溺于美餐的享用,甚至忘了至少应该做出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一直没敢问他,他是怎么处理那封信的。

多年以后,我已工作,有一次,在公交站排队等车,我前面的年轻人扭头,顿时,我们面面相觑。男生与高中时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不高,不帅,戴眼镜,腮帮子上留着大片青春痘消逝之后的疤痕。我们上了同一班车,我们聊了不少共同认识的人以及很多有趣或者无聊的话题。他占据了对话的主动权,语速略快,带有一丝自诩的刻意,是属于年轻人的自大抑或自卑。从头至尾,我们没有说起那封信的归处与结局,我不问,他也不提。

这是我青春的悬案,破案者是他,唯一的人,我的父亲。然而现在,我已经无法从他口中得到答案。

这会儿,我们正开着车,带着他,我们准备去参观一所养老院。④那个地方,也许是他未来的归处。他会带着一个属于我的秘密,在那个地方度过他一无所知的余生吗?可是,他并不知道我们要带他去哪里,我告诉他:爸爸,我们出去玩好不好?

(摘自2023年《收获》春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性格豪放开朗,喜欢唱歌,爱开玩笑,也喜欢充满自豪自信的独酌独饮,宽容处理女儿的早恋。
B.文中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展现了父亲的衰老与疾病,也启发读者思考老龄化时代严峻的养老问题。
C.父亲生病后逐渐出现失智与失能,“我”和家人不得不考虑将他送往养老院,那里也许是父亲的归处。
D.文中使用非线性叙述,描述与高年级男生的久别重逢,是对前文情节进行补充,也是“我”青春悬案的揭秘。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写“我”和家人想将生病的父亲从地上拉起来,但父亲的身体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形。
B.②处喝酒时的动作描写,生动描绘了父亲年轻时喝酒的微表情,体现“我”对父亲的熟悉。
C.③处的神态刻画,是父亲发现“我”早恋,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只好佯装生气。表明父亲缺乏教育智慧。
D.④处的提问,暗含“我”对父亲后面何去何从的迷茫,既是自身的自省,也包含启迪读者思考的意味。
3.小说中回忆“我”与父亲的相处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评论说这篇小说“像大浪腾涌之后的舒卷,笔调走向平静、忧伤”,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2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纤维

刘慈欣

喂,你走错纤维了!

这是我到达这个世界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正驾驶着F-18在大西洋上空巡逻飞行,突然就闯进了这里,尽管我把加力开到最大,我的飞机悬在这巨大的透明穹顶下一动不动,好像被什么看不见的力场固定住了,还有外面那颗巨大的黄色星球,围绕着星球的那纸一样薄的巨环在它的表面投下阴影。

请到意外闯入者登记处!那声音又在我的耳机中说。

我打开舱盖,双腿使劲想站起来,却跳了起来,整个人像乘了弹射座椅似地飞出了座舱,轻轻地飘落在地。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登记处,那里除了那个登记员外已经有了两男一女。姓名?登记员问。

戴维·斯科特。这是哪儿?我指着外面那个有环的黄色星球:那,那是哪儿?

登记员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他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见这类人,已厌烦了,当然是地球了。他说。

那怎么会是地球?!外面这个星球绝不是地球,地球怎么会是黄色的?!

说的对!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你拿我们当白痴吗?披棕色大衣人喊道。

我点点头:外面那个星球绝不是地球!

他们三个都频频点头。

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拿我们当白痴?!连白痴都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是深紫色的!披棕色大衣的人重复道。

在我发呆的当儿,穿古典外套的人说:您可能是色盲吧?地球的色彩是由其大气的散射特性和海洋的反射特性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色彩应该是……

我不停地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说着也对我点头。

……是深灰色。

天啊?那个姑娘第一次说话了,她身材窈窕面容姣好,如果我这时不是心烦意乱,会被她吸引住的。谁都知道地球是粉红色的!它的天空是粉红色的,海洋也是,你们没听过这首歌吗? 我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儿、蓝色的云彩像我的双眸、粉红的眼睛像我的脸蛋儿……”,我感觉来到了疯人院,便转向登记员:你刚才问我的职业,好吧,我是美国空军飞行员。”“哇!姑娘大叫起来:您是美国人?

我点点头。

那您一定是角斗士吧!我早看到您不一般,我叫哇哇妮,印度人,我们会成为朋友的。”“角斗士?那和美国有什么关系?您说的是古罗马的事吧?我一头雾水。

古罗马?那个绵软的时代,那个没有男人的时代,那时最重的刑罚就是让罪犯看看杀鸡,他百分之百会晕过去。她温情地向我靠过来,你就是角斗士。

我不知该说什么了,甚至不知该有什么表情,于是又转向了登记员:您还想问什么?登记员冲我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们10个人应该互相配合,事情就能快点完。

我、哇哇妮,披棕色大衣的人和穿古典外套的人都四下看看:我们只有5个人啊?

5’是什么?登记员一脸茫然,你们4个加上我不就是10个吗?

你真是白痴吗?披棕色大衣的人说,不识数我就教你,达达加1才是10

这次轮到我不识数了,什么是达达?

你的手指和脚指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砍去一个,随便手指或脚指,就剩达达了。

我想想明白了,点点头:达达是19,那你们是20进制,他们,我指指登记员,5进制。

穿古典外套的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登记员:多么愚蠢的数制,你们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计数时却只利用了四分之一。

登记员大声反驳:你们才愚蠢呢!如果你用一只手上的指头就能计数,干嘛还要把你的另一个爪子和两个蹄子都伸出来?!

我问大家:那你们的计算机的数制呢?你们都有电脑吧?

我们再次达成了一致,都是二进制。

披棕色大衣的人说:这是很自然的,要不计算机就很难发明出来。因为只有两种状态豆子,掉进竹片的洞中或没掉进去。

我又迷惑了:……竹片?豆子?

看来你真的没上过学,不过周武灵王发明计算机的事应该属于常识。

周武灵王?那个东方的国王或巫师?

你说话要有分寸,怎么能这样形容控制论的创始人?

那计算机……您是指的中国的算盘吧?

什么算盘,那是计算机!占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用竹片和松木制造,以黄豆做为运算介质,要一百多头牛才能启动呢!可它的CPU做得很精致,只有一座小楼那么大,其中竹制的累加器是工艺上的绝活。

怎么编程序呢?

在竹片上打眼呀?那个出土的青铜钻头现在还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里呢!它的中文名字叫‘辞头’,现在人们用这个名称称呼磁盘上读写的那个部件。周武灵王开发的易经3.2,有上百万行代码,钻出的竹条有上千公里长呢……

我看着外面那黄色的有环的地球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好像明白一些了。量子系统是多种状态并存的,当对它进行观察时,它才能确定到一种状态。

穿古典外套的人点点头说:这时宇宙就分裂了。一个量子系统每做出一个选择,宇宙就分裂为两个或几个,包含了这个选择的所有可能,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平行宇宙。

登记员说:我们把这些平行宇宙叫纤维,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纤维丛,你们都来自临近的纤维,所以你们的世界比较相似。

你们打通了纤维?我问登记员。

他点点头:只是超光速航行的附带效应,那些蛀洞很小,会很快消失的。但当你们的纤维都进入超光速宇航时代时,蛀洞就更多了,那时会有更多的人走错门的。你们不能驻留在我们的纤维,登记后我们会把你们送回原纤维。

哇哇妮对登记员说:我想让角斗士和我一起回到我的纤维。

他愿意当然行,只要不留在这个纤维就行,他指了一下黄地球。

(有删节)

1.下面对小说《纤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主人公戴维·斯科特意外闯入另一个纤维世界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平行宇宙概念,这种设定展现了小说家的想象力。
B.不同角色对地球颜色的描述各不相同,这种分歧不仅揭示了不同纤维世界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观念差异,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复杂性。
C.小说中对于数制的讨论,暗示了不同纤维世界可能拥有各自独特的数学体系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进一步强调了平行宇宙间的多样性。
D.小说结尾揭示了登记员是一个来自更先进维度的科学家,他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纤维之间的秩序和稳定,这种设定增加了故事的思考深度。
2.这篇科幻小说中的“黄豆计算机”是如何体现“科”“幻”的?
3.作家在极短的篇幅中塑造出了几个特点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请选择其中三个人物,概括其最突出的个性,并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2024-05-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晓梦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梦随疏钟”中的“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飘忽身轻,跻入云霞,飘飘欲仙,梦见仙人,衔接自然。
B.“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天衣无缝地化用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把在梦境中与仙人们在一起的兴奋愉悦之情尽情展现。
C.“翩翩坐上客”带出意妙、语佳、思捷、手巧,真是无一不好。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D.“何必”一词流露出作者对神仙生活的羡慕,此处以感想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的描写,化虚为实,使诗意更为紧凑。
2.李清照《晓梦》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命意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05-23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郑宁示边报走笔戏赠

刘克庄

曾客嫖姚与伏波,惯骑生马拥雕戈。

金台有命终须筑,铁砚无功亦且磨。

见说帛书来汝洛,又传毡帐迫淮河。

只今西北多机会,吾子南归意若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嫖姚与伏波”常指历史名将霍去病和马援,此句交代好友从军征战的经历。
B.好友惯于驾驭性情暴烈的战马,善于使用刻镂之戈,凸显其纵横驰骋的英姿。
C.“金台有命”与“铁砚无功”在对比之中暗含着典故,意蕴丰富且令人警醒。
D.汝洛之地传来帛书,预兆前线军情紧急,“迫淮河”指明敌方已然发动进攻。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4-05-2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池州市第一中学等多校联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耕

孙犁

去年缺少冬雪,今春山地觉早,现在春苗还没有很好地播种。边区各机关动员干部就地帮助群众修田耕种。变吉哥被派到铁匠家里了。分配这些干部的时候,原有许多农民在场,有些手疾眼快的农民,把那些身强力壮的同志们先拉走了,变吉哥原本是做宣传工作的,站在那里显得文弱而且害羞,就没有人来抢他,最后由晚来一步的铁匠的女儿收用了。变吉哥起初微微有些长工上市的感觉,①后来碰到这个户主,他的兴趣就陡然提高了。

他跟着铁匠的女儿来到家里。

姑娘交给变吉哥一把鹤嘴铁镐,自己背上抬筐铲耙,叫母亲替同志做上饭,就说:“走,到我们的地里去。”

从她家出来,他们沿着一条向上的小路爬山。②这条小路只容下一个人行走。两旁是枯草和荆棘。小路绕着山腰转,越转越高越险,低头一看,村庄已经在很远的下面了。

然后,他们走进一处小小的山坳。山坳里铺着一层厚厚的白沙,散布着几棵枣树。在向阳的山坡上,有几段梯田,这就是铁匠家的地了。

“这几棵枣树也归我们。”姑娘说。

她带着变吉哥工作起来。上午的工作,是拾些石块把叫水冲毁的梯田的边缘垒起来。

这几段梯田,最下面的一块有炕那样大,最上面的一块比锅台还小,然而一层层的边缘都要用石块垒起,上面的土沙才得铺平,才能耕种。

“你们有多少这样的田地?”变吉哥一边工作,一边问那姑娘。

“就有这么多。”姑娘说,“总共也就是六分地。可是同志,这还不是我们自己的地,这是租种的,每年还要交一半租哩。”

姑娘工作得很急迫,她把外面的上衣脱了,扔在沙滩上,只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衫,把那不方不圆的石块砌好。

变吉哥想,这几块土地统统合到一块,也不过像自己家乡的一个地头地角,这一半石一半沙的土地,就是遇到丰收,能有多少出产?难怪这里的人家,就长年依靠那放在院子中间大缸里的酸树叶了。他想着,这块土地对一家人是如此重要,工作也就加快起来。

“同志!”姑娘笑着说。在这以前变吉哥还很少看见这姑娘笑过,她笑得多么真诚和温柔啊!

“做什么?”变吉哥不知道抓镐好还是抓铲好。

“不叫你做什么。”姑娘说,“我是叫你休息休息。我看你虽然手巧,可是干庄稼活儿并不内行。我们快吃午饭了。”

姑娘站起来,带变吉哥转到山阴,那里有一洼泉水,上面结着薄冰,水在下面流着,姑娘把冰砸开,用手舀着喝了两口。

“你要不能喝冷水,就洗洗手吧。”她站起来说。

回到阳坡,母亲已经把饭送来了。她提着一只篮子,一个黑釉饭罐,还背来了他们下午要用的耠子。在这样艰难曲折的山路上,她能携带这些东西,使变吉哥深为赞服。

他们坐在沙滩上,太阳照得很暖和,姑娘先给变吉哥盛了一碗米汤,然后揭开篮子上的布,里面有几个玉茭饼子,还有一碗白豆腐,上面放些切好洗净的烂酸菜。

“吃吧同志,”母亲说,“别嫌饭食不好,可够我作难的哩,我推了半夜的豆腐。”

说完就笑着看他们垒的石头去了。今天,变吉哥的胃口大开,他吞吃着玉茭饼子,这东西是多么香甜啊!他感到惭愧,他这一上午的工作,经得起老太太的检查,对得起她操业的饭食吗?

为了补偿,他下午拉耠子的时候,非常卖力。山坡上耠地是这样艰苦,因为地头太短,把耠子插到地那头,走不了几步,他就得跳到石垒外面去,才能把耠子拉到地这头。

把地耠完,天已经黑了。收工的时候,姑娘笑着说:“同志,我们一家子,长年只给人家打活做工,今天你来帮我们的忙,实在卖了力气。听说八路军先减租,以后就要分田地,真的吗?”

“一定要做的。”变吉哥说。

走在路上,变吉哥向姑娘提出了一个他早就想问问又没有机会问的题目:“我给你画的像,你觉得怎样?”

“我觉得很好。”姑娘笑了笑说。

变吉哥辨别不出这笑里的真实含义。又问:“怎么好法?”

“我说画得很像,”姑娘比较认真地说了,“④不过,我觉得也有些缺点,就是说,我还有点不喜欢。”

“这很重要,你快指出来。”变吉哥在创作上是很虚心的,有时简直可以说是从善如流,“我愿意你不客气地指出这个缺点,我非常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这就是,”姑娘又笑了,“你画的不好看,不是眉眼不好看,是我的头发,你画得乱了些,你应当等我梳洗一下再画,最好是等我把衣服也换一下。”

“这恐怕不是什么主要的问题。”变吉哥有点失望,但他不愿意表示出来。他说:“画像这件事也是很难的。”

“有时,我觉得好笑,”姑娘照直说下去,“你们这些同志整天写的写,画的画,占着那么多的人,又都是年轻力壮的,究竟有多大的用处呢?我看现在上级这个决定最好,叫你们帮老乡种地,多打一些粮食,比什么都好,你说对吗?”

“对是对的。”变吉哥沉默了。

回到家里,虽然浑身酸痛,变吉哥还是坐在小油灯下面,把这一天的印象,勾画在他的速写簿上。直到眼睛实在睁不开,他才倒下去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区机关动员干部帮助群众修田耕种,变吉哥文弱害羞,并不受农民欢迎,被铁匠的女儿收用,只是出于偶然。
B.变吉哥由于劳作比较简单,是用石块垒砌梯田边缘,就做得不太认真,铁匠的女儿委婉地批评他不擅长干农活。
C.母亲带来的午饭并不丰盛,但已经是竭尽了心意,即使是烂酸菜,也切好洗净,远远好于院中大缸里的酸树叶。
D.姑娘认为变吉哥画的不好看,应该等她梳洗、换衣之后再画,变吉哥对此并不赞同,反映出两人在审美上的差异。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到变吉哥兴趣陡然提高,为后文他询问铁匠女儿对画像的感受作铺垫。
B.句子②描写山路景象,突出了道路的狭窄和荒凉,也暗示了人世间的行路之难。
C.句子③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细腻地写出变吉哥的微妙心理。
D.句子④写姑娘对变吉哥所画的像的看法,表现出她为人坦率、直言不讳的性格。
3.在山上春耕劳作的过程中,变吉哥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对话中涉及种地与画像的关系问题。如果要围绕两者关系写一则文学短评,请说说你的写作思路。
2024-05-2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池州市第一中学等多校联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坐与伯氏苇航对床阅江湖诗偶成

胡仲参

对床因话弟兄情,话到山林世念轻。

几上江湖诗一卷,窗前灯火夜三更。

茶经①未展神先爽,香片才烧味较清。

吟罢忽闻谯角动,石桥霜晓有人行。

①茶经,这里指成条状的茶叶;②谯,城门上的望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可以看成一篇“小序”,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便于读者理解。
B.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与伯兄对床夜话,话题轻松,体现了兄弟情深。
C.诗人读诗时佐以清茶、香片,清幽的香气渲染了宁静清雅的氛围,引人遐想。
D.尾联写诗人吟完诗后想象着听到城门的号角声、有人行走过石桥,画面静谧。
2.诗人如何展现自己与友人读诗时沉醉其中的美好感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4-05-2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月

王安石

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鱼儿

王安石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

【注】①《咏月》作于实施变法之中或之后,《鱼儿》也作于这一时期。②尽还生:指月亮晦而复明。③蛟龙、虎豹,这里借指守旧势力。④挈;带,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月》诗没有直接描绘月形,反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组合托衬月的存在,营造日落月生、晦明难辨的情境。
B.《咏月》诗表面写月的变化、运行,实则有所寄寓;“清光”象征作者本人,“浮云”等则借指守旧势力。
C.《鱼儿》诗借鱼所处之水将干的形势暗喻北宋当时社会形势,以“相欢”的鱼儿暗指尚未意识到危机的众人。
D.《鱼儿》诗以“汝死哪知世界宽”的结语警示井底蛙式不知变通的守旧党,寓深意于物象,为改革兴变增势。
2.在某种程度上,作品是作者个人精神意志的反映。王安石前期的咏物诗更注重借物比附内在思考与精神风貌,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2024-05-23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节选)

韦承贻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注】①棘篱:唐代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②三条烛尽: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的衣着装束,然后叙述自己将答完的考卷交上的情形。
B.颔联中“蓬巷”“棘篱”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代指旅店,后者代指考院。
C.“三条烛尽”“残月渐低”都体现出夜晚时间的推移,也能烘托诗人的心情。
D.“谪仙”在诗中特指诗人李白,诗人说在众多举子中谁能成为李白难以确定。
2.《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以这句话为观点句,结合本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徐安宜(节选)

李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大车扬飞尘(节选)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注】①徐安宜,指在安宜(地名)任职县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徐,吹拂百里。《赠徐安宜》三、四句写安宜自然环境怡人,为后文写川光、日色等景象作铺垫。
B.浮人若云,返乡耕耘。《赠徐安宜》五、六句描写的情境氛围与张若虚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迥异。
C.大车经行,飞尘蔽空,道路晦暗。《大车扬飞尘》起笔虽不直接写人,但已渲染出车中人的声势。
D.同样是刻画宦官的权势,“行人皆怵惕”与《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运用的手法不同。
2.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与“怨”,前人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怨刺上政”。李白这两首诗正好分别对应诗歌这两种功能。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段成已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注】①段成己:金代后期文学家。初仕于金,入元后遁迹龙门山中,不事新朝,其气节为士林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傲骨的梅和皎洁的月融成一幅静穆剪影,与词人清夜良宵相伴,表达了词人高洁的意趣。
B.词人所居之处,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在此可委心自然,从而忘却政治烦恼。
C.词中的“霜风”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的“惊涛”具有相同的文化含意。
D.结尾两句的写景不仅描绘出词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也传达出词人的精神风貌,意味深长。
2.有学者评价:“段成己之词,清新脱俗,有陶渊明、李白之遗风。”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