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屈平既绌B.空自苦亡人之地
C.非及乡时之士也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书以自警。

【注】①觌():相见。②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节选自宋朝•陆游《书巢记》,有删改)

斋,故市廛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而居者,自项脊生始。无何,同志者亦稍稍来集,与项脊生俱。无中庭,以衢为庭。门半开,过者侧立凝视。故与市人为买卖者,熟旧地,目不暇举,信足及门,始觉而去。已乃为藩篱,衷以修扉,用息人影。然耳边声哄然。每至深夜,鼓冬冬,坐者欲睡,行者不止。宁静之趣,得之目而又失之耳也。

项脊生曰余闻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至。以其气清神凝而不乱也。夫莽苍之际,小丘卷石,古树数株,花落水流,令人神思爽然。况天闼地藏、神区鬼奥邪?其亦不可谓无助也已。然吴中名山,东亘巨海,西浸林屋、洞庭,类非人世,皆可宿舂游者。今遥望者几年矣,尚不得一至。即今欲稍离市廛,去之寻丈,不可得也。盖君子之学,有不能屑屑是者矣。”

管宁与华歆读书,户外有乘轩者,歆就视之,宁弗为顾。狄梁公对俗吏,不暇与偶语。此三人者,亦若今之居也。而宁与歆之,又在此而不在彼也。项脊生曰:“书斋可以市廛,市廛亦书斋也。”

铭曰:深山大泽,实产蛇龙。哲人静观,亦宁其宫。余居于喧,市肆纷那。欲逃空虚,地少天多。日出事起,万众憧憧。形声变幻,时时不同。蚊之声雷,蝇之声雨,无微不闻,吾恶吾耳。曷敢怀居,学颜之志。高堂静居,何与吾事!

【注】①市廛(chán):集市中的店铺。②朱文公:即朱熹,卒谥文,故又称朱文公。③宿舂:即宿舂粮,隔夜舂米备粮,指准备少量干粮。④狄梁公:即狄仁杰。《新唐书》本传:“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节选自明朝•归有光《书斋铭》,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读书        置:放弃B.乎其似巢也。               信:相信
C.挟而居者        策:书籍D.而宁与歆之                  辨:区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间有意欲起,乱书围之   善刀藏之B.书以自警          击沛公于坐
C.亦若今之居也            皆出于此乎D.有不能屑屑是者矣 非抗九国之师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项脊生曰/余闻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至
B.项脊生曰/余闻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至
C.项脊生曰/余闻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至
D.项脊生曰/余闻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至
4.下列句子全都是描写陆游或归有光书房环境特点的一组是 (     
①顾未入吾室                 ②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③客始不能入     
④小丘卷石,古树数株   ⑤坐者欲睡,行者不止       ⑥高堂静居,何与吾事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②③⑤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巢记》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以叙述为什么把居室叫作“书巢”为主线,生动地刻画了作者的读书生活,表现了他对“道”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B.《书斋铭》开篇直接交代书斋的环境特点,之后层层铺写,情节跌宕起伏,字里行间似可感知到归有光的烦躁情绪。
C.归有光认为安静的环境对学问的学得会起到促进作用。他想到吴县一带幽美的环境中学习,可是距离遥远,因而愿望没有实现。
D.归有光以管宁、狄梁公二贤人作类比,用真正的读书人不在乎环境的观念来勉励自己,简洁而有力。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2023-01-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囊括四海之意
C.形容枯槁D.武等实在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3.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2021-09-2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请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整顿党的作风》主要针对党风存在的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文风存在的问题,而《反对党八股》主要针对学风存在的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B.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作品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等。
C.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是曾得到过恩格斯赞誉的“最伟大的德国人”。早期的歌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充满反叛精神。代表作包括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诗剧《浮士德》,还有自传性作品《诗与真》等。
D.夏衍,原名沈乃熙,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国务院曾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包身工》是他进行长期的实地调查研究,在搜集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的屋檐下》《赛金花》《林家铺子》等话剧剧本。
2023-01-12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请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恩格斯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马克思志同道合,是最亲密的战友。他的主要作品有《社会契约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等。
B.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762年因发表《自然辩证法》《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C.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学生苏格拉底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D.亨利克·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培尔·金特》,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其象征性剧作《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
2023-01-12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节选自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影迹:这里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③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轮扁论读书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天道》)

注:①徐:宽松。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                                披:详阅
B.酒渔色也                                耽:错过
C.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     恶:怎么
D.轮扁轮于堂下                         斫:砍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释椎凿                                                ②裂地封之
B.①帝自取灭亡                                             ②民从事
C.①臣之事观之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①于时也                                                    ②大夫各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B.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C.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D.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王夫之反对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②得于心而正之以书
③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④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
⑤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                       ⑥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
A.②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①③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前者是史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思想性强;后者是寓言故事,看似平常,实则有趣味,有深意,给我们有益启示。
B.王夫之针对梁元帝一生沉迷书籍,危亡时尽行焚书,身死国灭却不知醒悟之事,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见解。
C.作者认为梁元帝不知道读书的目的,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家事、国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
D.梁元帝把江陵的沦陷归咎于自己读书多的缘故,因此他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焚烧,用实际行动以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⑵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⑶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文中加线句)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            道:道理          虞常                                          论:讨论
B.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偷窃
C.恶得不禁恶而        劝:劝说          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仿
D.入前为寿                  若:你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判罪
2023-01-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后来创作才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B.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等。
C.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D.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巴西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2023-01-12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 1426 米,为周边之最;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 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与农耕经济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从这里辐射出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柏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天长日久,它竟变成了一幅版图的模样,定格在高寒岭上。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一统天下之后,宋朝的北部边界就在此处。但边境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那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北宋,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在宋朝,大都是文人带兵。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文章好,却很少知道他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和大漠的黄沙中。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紧闭的孤城就是当时的麟州,距离高寒岭不到 25公里。

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北宋政治军事的腐败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于康定元年(1040)起用范仲淹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双方遂成对峙之势。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则说,有范仲淹在,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范仲淹和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到高寒岭视察。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同属改革派和主战派。由西北地方官谪贬到巴陵郡,滕子京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而作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如果说岳阳楼是庆历改革派的南方坐标,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这棵柏树已经 970 多岁了,传说是范、欧二人所栽。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说也奇怪,我三次上高寒岭都是在深秋,每当我登高一望,看沟壑起伏、万木萧条之时,就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色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棵柏树历经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是挺立在国境线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近千个春去秋来,它仍然在这萧条寂寥的高寒岭上守望着北疆,守望着历史。

高寒岭演绎的第二出中国版图大戏是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明清之际,在今天新疆伊犁河一带兴起了一支准噶尔蒙古族,到康熙时,其首领噶尔丹时常南下侵城掠地,抢夺人口,成了悬在大清北疆上空的一团乌云,也是压在康熙心头的一块巨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噶尔丹不除,国无宁日。康熙遂决定讨伐噶尔丹,八年内,先后三次御驾亲征。

公元 1697 年,康熙对噶尔丹作最后的清除,途径高寒岭驻跸一宿。三月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康熙登上高寒山顶,手扶古柏,向北瞭望,吟成一首《晓寒念将士》:“长河冻结朔风攒,带甲横戈未即安。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激励自己不灭强虏誓不罢休的壮志。这时恰逢伊犁发生内乱,康熙乘势挥师西进,风卷残云。3月13日噶尔丹败死,清军大获全胜。这前后八年的北地征战,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

康熙于三次亲征中调查研究,后确立了以民心为长城、开放禁地、蒙汉融合等国策,经济上繁荣了边疆,文化上实现了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现在,当我手抚苍松翠柏,遥望河山时,这里虽然还有残存的戍楼、烽火台,但边境线早已北移千里之外。如今,山下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天边飘荡着蒙古长调,而黄河两岸田连阡陌,稻黍遍野,汉家炊烟袅袅。当年的古战场已演变成一片祥和的土地。康熙曾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现在,高寒岭已开辟为森林公园,又引进了高寒牡丹。千山万壑之中除松柏叠翠之外,又多了一个花团锦簇、鲜花遍野的景观。柏树旁新立了一个康熙的铜像,一抹夕阳给它,还有不远处的范欧亭涂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这时,再回头看这棵翠柏,早已不是国境上的一根界桩,而是一个新时空的地标。

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说青史。千嶂里,烽火台下翠柏绿。

(有删改)

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高寒岭”,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
B.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C.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
D.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交代高寒岭分切长城内外,位于黄河拐弯之处,叹惜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在定格汉与西夏、蒙古民族分界点的时空坐标,视野宏阔,目光深邃。
B.本文通过古柏树冠的中国地图之形,意在激起国人强烈的爱国之心,使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更加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C.北部边界寥廓,外族政权虎视眈眈,范仲淹临危受命,经过三年,稳固了边境。《渔家傲》描写了他带兵戍边,抗击西夏的战争生活,可见宋军力量坚固。
D.文章在描写千年古柏时,观察的角度多有变化,有远景也有特写,最后赋予它时空地标的意义,不断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华版图柏的形象。
E.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用“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将其人格化,细腻传神地刻画出千年古柏所代表的民族之魂。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通过古柏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2023-01-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