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宋]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注】,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帝王州:指金陵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词,这类作品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B.在王安石眼中,金陵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毕竟是晋代的事情了,回首历史,令人怅然。
C.下片前两句写作者独自绕着江边行游,然后登上高楼远眺,与上片的描写呼应,表现作者在谪居之中自我排遣,享受难得的闲适与自在。
D.下片结句化用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诗句,以景结情,但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与王勃的原诗句的意蕴不尽相同。
2.此词写于作者晚年谪居金陵之时,词中主要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2023-01-08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狄更斯英国半自传体短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B海明威“迷惘的一代”“新闻体”小说创始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C马尔克斯墨西哥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D列夫·托尔斯泰俄国玛丝洛娃《战争与和平》
A.AB.BC.CD.D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及至始皇,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汉 贾谊《过秦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世之余烈   奋:振兴
B.收天下之,聚之咸阳   兵:军队
C.而倔起阡陌之中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至尊而制六合/天雨,武卧啮雪
B.匈奴七百余里/欲因此时
C.惠王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单于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天下集响应/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业也/复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C.焚百家之言,愚黔首/中述汤、武,刺时事
D.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尔其无忘父之志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防卫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②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③段阐述了各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5.阅读选文第③段,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的。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021-09-23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登高》都属于古体诗。
B.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世称“荀卿”,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对儒学有许多发展和创新,与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C.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收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中。
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创作了《春望》《登高》和“三吏”“三别”等名作,他的《登高》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各项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东割膏腴之地(肥沃)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员的事情)
B.其辞,其志洁(简洁简约)                    恐前语(泄露)
C.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                    于九国之师也(抗击)
D.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             得夜见汉使,自陈道(详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对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由老子撰写。
B.“大学”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出自《礼记》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庄子》被公认为儒学经典,合称“四书”。
C.夏衍,剧作家。他创作的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他创作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报告文学之一。
D.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复活》,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双双实现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①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②记念刘和珍君!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选自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1.《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①②两处的“此”,分别指的什么?
2.“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说“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请简要分析这两处结尾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021-09-23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作桃花吧,不见桃树上应有的绿叶;把红梅看作杏花吧,它的枝子又是青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请就其中两点进行赏析。
3.苏轼对石曼卿《红梅》诗持什么态度,请作分析。就你的理解与积累,你读过的咏梅诗词里哪些作品有“梅格”,请试举一例。(写出一个名句即可)
2022-11-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10 .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张“天人合一”和“兼爱非攻”。
B.“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语出《论语》,《论语》 是叙事体散文集,与《中庸》《孟子》《大学》 并称“四书”。
C.“造化钟神秀”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五言绝句《望岳》,“造化” 指“大自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2023-01-0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