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子哲学持一种有机的自然观,认为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并非各自独立隔绝的,而有着许多共同之点与相互感通之处。人们常因景物的触发而产生独特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及情趣转移到景物之上,即所谓触景生情。濠上观鱼之乐,揭示了情景交会时审美主体在美感经验中透过移情作用,将外物人性化,将宇宙人情化,以安善人的性命之情

惠庄观鱼之乐是则著名的故事,现在针对与庄子谈论有关的议题,依着故事情节的顺序,将对话中的关键语词作如下几点诠释: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情景交会

庄子与其挚友惠子游于山水之美的濠梁之上。在这里,是主体的审美活动,濠梁是审美的客体,主体于客体,便产生了情景交会。《庄子》哲学的最大特点莫过于阐扬游心。在濠上的山水美景中,安然适意的庄周,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交接,而导致主体之情与客体之景的交会融合,进而表现出对山水的欢愉之情。濠梁之上的情景交融,引发了人的想象力与情思,庄周置身于如此清悠的林路溪水之间,物我交接,自然景物让人倍感亲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故而庄子有感而发地说鱼是快乐的。

b.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①

庄子由小白鱼出游从容的姿态而欣然地说是鱼乐也,这使我们想起《田子方》篇所谓两类相召——物与物相互招引。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是一气相同通的,主体之情与山水之景的交流不是单边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情以物迁。(《文心雕龙·色物》)在情景交融中,主体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心物交融的活动中,一方面,遨游于濠上美景的庄子,游目骋怀,油然产生无可言喻的愉悦之情——这即是外在景物对审美主体的心境所产生的安情作用,体现出山水有情的一面;另一方面,外界景物呈现出的特有神态引发了观赏者的情思(出游从容),使其将自己的感情附着于外物之上——这即是审美主体的移情作用。庄子说是鱼乐也,即是将自身的愉悦之情投射于小白鱼之上。

c.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②

同样是遨游于自由自适的环境中,庄子感受到鱼之乐,惠子却提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惠子对庄子的质疑彰显了理和情的对显。庄子具有艺术家的心境,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在感受到外物情态的同时,将主体的情意投射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或融合交感的作用。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性格,强调概念的清晰性与判断的有效性。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一个是在观赏事物的美、悦、情,一个是在进行理性的认知活动,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故而一个有所断言,一个有所怀疑。尽管如此,惠庄依然有其共通处,惠子曾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可见二人都认同天地万物一体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虽然惠庄二人思维有着感性同通和理性分析之别,然而纵观《庄子》全书,庄子并没有将二者割裂,而是肯定了理和情的联系。《秋水》篇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濠上观鱼的故事隐含着许多重要的意涵。从文化发展史上看,它成为后代文学的重要素材。就这则故事的现代意义来说,濠上观鱼的审美情怀,一方面教我们懂得欣赏万物之美,进而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教我们亲近大自然,透过安放性命之情于天地大美中,将我们从人与人、人与物间的疏离感、孤立感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鼓应《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

材料二: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鱼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谨严与精确。

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人可以与外物相通,人会因外物触发感受、产生情趣,所以外物身上就会注入人的情感。
B.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所以才想到自然景物中去感受亲和与愉悦,继而与外物产生精神上的交流与契合。
C.庄子只用感性同通的思维去观赏事物的美、悦、情,这缺少了理性的认知活动,所以他是很难理清情和理的关系的。
D.朱光潜先生认为人与物互相感通是不理智的想法,人与物之间隔着密不通风的墙,这与材料一的观点截然相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情作用的发生需要审美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客体有相同之处,并且二者能够相互感通或交融。
B.遨游于濠上美景中,游目骋怀,此时的庄子如果内心是沮丧的,他可能就不会感受到小白鱼是愉悦的。
C.亲近自然,能够将我们从人与物间的疏离感中解放出来,这与庄子“齐物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D.古代的动物心理学没有办法来解决鱼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的问题,朱光潜先生以此来否定“移情作用”。
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材料中“移情作用”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提炼材料内容完成b、c小标题空缺部分的填写。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9~12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饱含诗人的情怀和哲思。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张若虚的这四句诗是如何体现“移情作用”的。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盛行于宋,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B.鲁迅一生写了很多篇小说,如《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这些作品都被收入到《呐喊》这部小说集里,另外,还有《彷徨》《故事新编》,共三部小说集。
C.《茶馆》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样子》,话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D.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种树郭橐驼传》写以种树为业的郭橐驼的事迹。并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进一步阐明治国之道。
2021-09-23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飘香的胡柚林

过了小雪节气,果园里的胡柚全都摘下树了。家里地面上,堆满金灿灿的胡柚。娇凤奶奶坐在小竹椅上包胡柚。薄膜袋子用手捻开,吹一口气,放进一个胡柚,顺手一转,袋口拧成一条绳。包胡柚是个简单活计,却耗时间。这满地的胡柚两万多斤,没有半个月哪里包得完。

广播里播完新闻,开始播送戏曲。娇凤奶奶知道,11点了。她起身,把电饭煲的电源打开,然后出门。她要去胡柚林里看看,老伴儿这会儿还在地里干活呢。今天风大了起来,娇凤奶奶出门时紧了紧衣服——天真的冷下来了。

天气虽冷,但胡柚林却枝繁叶茂,将人藏了起来,只有轻微的声音被风送出来。娇凤奶奶躬身钻进林子,绕过两棵树,这才见到徐老师。徐老师是她的老伴儿,正执一柄锄头,在离胡柚树根部一米多的地方,细心刨出一条条浅沟来,再把复合肥施进去。一棵树,总要刨十来条浅沟。施好了肥,再用浮土覆上。也有人图省力,直接把肥料施在泥层之上,那样一浇水,肥力就流失了。徐老师觉得这么干,是对胡柚树的不尊重。

“还没好呢?该吃中饭了。”娇凤奶奶说。

听见声音,徐老师歇下锄头。风从胡柚树梢掠过,呼呼地响。徐老师额上冒出微汗。

徐老师如今七十六岁,娇凤奶奶六十九岁。两个人在一起,将近五十年了。

胡柚的“祖宗树”就在胡柚林中。给那棵树下肥,徐老师格外舍得下本。

你这是偏心。娇凤奶奶说。

但徐老师只管自己下肥,一锄一锄,刨开地表的泥土。这棵胡柚老树,已经一百二十岁了。当年徐老师还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在了,年年秋天挂果,满树金灿灿的。那时候,全村也只有这么一棵,家里人都管它叫“橘子树”,只是这一棵“橘子树”结的果实,口感与别的树不一样。

到了1983年,浙江省常山县农业局调查林果资源,发现徐老师家这棵果树有些特别。特别在哪?这棵树,看起来像香泡树,却不是香泡树;果实吃起来像橙子,又不是橙子,酸中带甜,味道不错。由于这棵树所在的地方,是澄潭村的“胡村”这个小村庄,大家就把这果子称为“胡柚”。专家算了算,当时那棵树的年龄,就已七十多年。

后来,县里决定繁育推广这棵果树。由这棵老树繁衍出来的胡柚群体,遍布整个常山县,胡柚也成为这座县城的知名特产。徐老师家的这棵树,由此成为常山县的胡柚“祖宗树”。

有人追根溯源,问徐老师这棵胡柚树是从哪里来的呢?徐老师也说不好。

澄潭村的祖先,在明末从浙江汤溪迁入,但他们的祖居地,并没有柑橘栽培的历史。因此,胡柚并不是祖先迁徙时带入的。澄潭本地倒是有各种橘树种植的传统,专家们说可能是自然杂交产生的。看来这是块宝地,种子在这里落地发芽,诞生出美妙的果实。

在徐老师的自留地里,胡柚树的实生群体还有一批,有十几棵,树龄在五十多年。当时为了挑选培育最有品质的胡柚,农户和科技人员一起,经历了漫长时间的选育,慢慢地才让品种定型下来,然后推广到全县各地。

徐老师退休已经十四年了。退休前,徐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教数学教了四十一年。

娇凤奶奶问他,你这一辈子,教了多少学生?

徐老师一下算不出来。真要算,一年两个班,那就得一百多人,四十多年,你说得有多少?

倒是常常有学生在路上见到他,叫一声“徐老师好”。有时看对方面孔,面熟得很,但徐老师也想不起对方是哪一届的学生了。

有时也有三五个学生,结伴来家里看他,顺便也看看那棵胡柚“祖宗树”。他的学生,有开工厂的,有外出务工的,有在家种田的,跟春天胡柚树上的花朵一样多。

徐老师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徐老师退休之后,儿女们都希望二老能享享清福,也商量着让二老搬到城里去住,可他们没有去城里。

还是住在乡下老家舒坦。徐老师说,这角角落落,闭着眼睛都能摸到。空气好,水好。娇凤奶奶补充说。

还有这胡柚树呢,一百多棵,也不能不管。徐老师又说,这棵胡柚“祖宗树”,我得好好照料呀。

胡柚成熟时,一两万斤果子,都要采摘下来。现在村庄里的年轻人不多,很多事情都是老两口儿互相帮衬着,自己慢慢干。慢就慢一点,不着急。

胡柚树高高的,免不了要爬树。胡柚疏果,把青果摘下一部分来,晒干了也能卖钱。有一次,就在爬梯时,娇凤奶奶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把手摔伤了。后来到省城医院住了二十天,出院后,又在杭州的女儿家里休养了三个月。

“你们还真把自己当年轻人了,这怎么行?”“为那一点胡柚,不值当!要我们说,那些胡柚树,干脆不要管了。”儿女们心疼地说。

老人家嘴上应承着,可心里还丢不下那些胡柚树。休养好了,回到老家,老两口儿转着转着,又转到胡柚林中去了。

刚采摘下来的胡柚,并不是最好吃的。果子得放一放,放上一个月两个月,果实里面的糖分多了,就甜了。剥开厚厚的柚壳,果实的囊粒汁液饱满,一口下去,汁水又鲜又甜。

除了口感好外,胡柚还有药用价值。胡柚清凉,利肺,能预防感冒。胡柚壳剥出来煎水喝,村里人感冒了,这么一碗喝下去,发一身汗,感冒好得快。

徐老师和娇凤奶奶平常侍弄这些胡柚树,都是慢慢来。做得动,多做一点;做不动,少做一点。“有得做,都是好事情。”徐老师说。

“祖宗树”上结的胡柚,特别受欢迎。这棵树年年能结果一千多斤,有人开价五千元,想把整棵树包了。也有人说这个价钱太便宜,应该卖一万元,或者更贵一点。徐老师笑笑。他说,“祖宗树”一百多年了,这树结的果,不能只看卖多少钱。只要大家喜欢胡柚的味道,自己就心满意足。毕竟,胡柚的好滋味,都是用时间养出来的。

吃过中饭,徐老师又扛着锄头去胡柚林了。

娇凤奶奶也跟着去。徐老师干活的时候,娇凤奶奶就在一旁看一会儿。看看树,看看草。

穿过林间的小路,风吹着胡柚树叶哗啦啦地响。等这一批复合肥下完,天气会完全冷下来,树叶也要落光了。

但是,等到冬天过去,春天再来,胡柚花开的时候,整个林子像落雪一样,那个香啊!

十里飘香。娇凤奶奶喃喃地说着。

不止十里啊,现在一个县的胡柚面积十万亩,说百里飘香也不过分。徐老师接一句:继续干活。

干活的声音,安安静静的,却随风飘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取材于周华诚的同名文章)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徐老师家的胡柚老树,见证了村民祖先迁徙的历史,被称为“祖宗树”。
B.本文的线索为飘香的胡柚林,围绕这一线索主要叙述了退休的徐老师和娇凤奶奶不顾儿女的反对,管理、照料胡柚林的事。
C.作者写徐老师桃李满天下,是为了反衬出他退休后的生活辛苦而寂寞。
D.文章多次出现徐老师和娇凤奶奶的对话,表现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眷恋,以及对胡柚树的珍视。
E.文中加点的数字,有真实准确说明事物的作用,又有表达情感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中徐老师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4.为什么说胡柚林是“飘香”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最后两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 请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自称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吾一翁”而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文坛泰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著《新五代史》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也就是人的作为的道理。
B.论是一种文体,分为史论和政论,西汉贾谊所著的《过秦论》属于政论文。贾谊少有才名,但遭受排挤,曾任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司马迁对他和屈原怀有深深的同情之心,为其合传,所以后世将两人合称“屈贾”。贾谊不仅善于创作散文,还擅长辞赋,他的《两都赋》颇为有名。
C.东汉史学家班固,字孟坚,编著《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书、七十列传。旧时将班固与司马迁并论,《史记》与《汉书》相提。
D.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俄国文学语言的创建者普希金,既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还因为其作品被称为“青铜骑士”。他的抒情诗《致大海》,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表达出对大海无比的眷恋和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2023-01-1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5 . 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松二爷   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 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 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

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   不听王利发的话, 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嘛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 (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 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1.作者通过写常四爷和二德子、王利发的对话,暗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结合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分别说说常四爷和松二爷不同的性格特点。
3.请结合以上节选的片段,对剧中所具有的“京味”语言的特点加以简析。
2021-09-23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6 .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所如               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B.不如而善遇之            我降,与君为兄弟
C.吾尝终日思矣            顺风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圣人之所以为圣
2023-01-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对文化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句是(     
A.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效法屈原、宋玉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少有的。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C.九州:战国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郑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秦居梁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D.战国四公子:齐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2023-01-12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平伐          无忘乃父之志
B.而自令见放          何以汝
C.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屈节辱命,生,何面目以归汉
D.君臣固守窥周室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状语武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沿着民歌往回走

范晓波

①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接受不了中国民歌。这主要因为民歌大多是吟咏爱情的,而在我看来中国民歌里的爱情太土了,它们似乎只属于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我喜欢的是欧美和俄罗斯的经典爱情歌曲,以及国内的少数流行音乐。但是在我经历了一些爱情以后,在我对爱情的看法趋向本质后,我发现还是中国民歌更能感动我一些,让我发生这种变化的,正好是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

②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中国民歌中对恋人的称呼永远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还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词是也极少出现“爱”字,和爱来爱去的流行歌曲大异其趣。这大概同农耕社会爱情的含蓄与羞涩有关。对于生活在强调沟通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羞涩作为一种心理气质绝不是黄金。但当满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请你快点把门打开,我想和你谈恋爱!”(歌曲《叮咚》)时,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说,他恋爱时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辫梢,都会激动得几乎晕倒。这就是羞涩的力量,我们现在即便彻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会晕眩了。

③兄妹相称还凸显了爱情的另一种形态——亲情。有人说,流行歌曲和电视上的肥皂剧里之所以“爱”字泛滥,主要是由于现实中真爱以及相爱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谈什么。这么说似乎过了点,但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爱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觉。融入了亲情的爱情其实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纯粹。一个男人要背叛称自己为“甜心”的女孩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个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则十分困难。

④中国民歌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表现了地老天荒的守候。《敖包相会》、《草原之夜》、《走西口》、《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莫不如此。那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造就的纯朴,这种纯朴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个人的神话。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爷们儿为什么要舍下心上人赶着骡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数度春秋;当我在一个荒芜的春天,站在延安郊外的高坡亲眼目睹了陕北只生长贫瘠苍茫的荒塬时,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爱情为什么会那么浓烈和坚贞。我无比热爱的一首MTV是《东方时空》推出的《赶牲灵》;无比热爱那日日独坐山坡用心捕捉骡队铃声的美丽女子;无比热爱滚烫的脸庞上那两行比一个无望的下午还漫长的热泪、针线穿过新鞋底时从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颤抖;无比热爱掩饰在方言里的爱的细腻与坚韧:“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

⑤我们很幸运生在了一个手机、越洋电话和网络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对远方的姑娘抒情时慨叹“没有邮递员来传情”;高效交通让人跑得比心还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数万里。思念的长度和浓度却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说现代科技破坏了爱情的经典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和当下那种上午在广州说想你,下午就飞到北京见面的爱情相比,我更倾心民歌里的约会,更倾心那个站在黄昏的岔路口等了许多年仍痴心不改的西北姑娘。

⑥民歌所特有的大量农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为许多怀旧的心提供了温暖的居所:羊群、马匹、马头琴、红棉袄、蓝蓝的天……它们重现了风吹草低、月光无垠的纯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态,爱情的原生态。我多么羡慕那个坐在草地上陪着马头琴默默哭泣的年轻男子,那时他的马在远处月光粼粼的河湾饮水,风掀动他额前的黑发,“劈啪”作响的篝火升上夜空时映亮了一张伤情的脸。我甚至喜欢陕北风味的红棉袄,它穿在漂亮妹妹的身上,把她的脸衬得更漂亮和健康,还有一种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觉。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闪亮登场,却是黄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还有“妹妹”的长辫子,它是民歌中最灵动的细节,不矫饰,不病态,在我的心理地图上,它几乎成了通往纯洁的路标。在中性化的短发风靡街头的城里,和一个留着乌黑长辫子的姑娘恋爱,成了一个具有幻想气质的理想。

⑦深入到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中国民歌,我常常有种幻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水草丰美的久远年代:那时生活简朴,但爱情如酒。我们在阳光下劳作,坐在月光与草地之间弹琴说爱,因为一个婉约的眼神脸红半天,为了等一个人,甘愿忍受一生孤独……

1.请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2.中国民歌“它们的音乐元素中那些很土的部分”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分条列举。
3.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画线句的含义。
(1)羞涩就显得有些珍贵了。
(2)爱情的时尚化、数字化的确使它越来越像肯德基店里价格不一的可乐,用水龙头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构思巧妙,从民歌入笔,探寻了歌曲特点及其感情的趋向表达方式,向往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
B.作者对中国民歌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作者欣赏比较过经典的外国歌曲和中国民歌后,更加喜欢上了中国民歌的真诚。
C.文章通过描写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歌曲,反映了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更加表现出作者回归农耕文明的渴望。
D.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
E.文章以“沿着民歌往回走”为题,表现的文章主旨是:歌曲应回归原生态的本土民歌,爱情应回归原生态的纯真爱情。
2021-08-24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居位时边境受侵,朝内统治严酷。
1.名家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实而有条理。即章法严谨,丝成茧成。”请你就本诗的“章法结构”上的特点做一具体分析。
2.本诗语言精练,但蕴情丰富,试就其情感意蕴做一分析。
2023-01-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