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难于解决的事

霍亭

中秋节前一天的黄昏,农家们都兴致勃勃的在忙碌着预备明天过节的事了。自从异国军队霸据了这地方,差不多这样的节日已经没有了三年了。如今重新回复到太平的岁月里了,农民们一点也没有迟疑地就好好的预备起他们的节日来。

月亮升起来了,圆滚滚的一轮搁在村前一株楝树的枝梢上,没有事的农民全在坪场上乘凉。这时,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唱起歌来,我听出这是张根林家的大女儿唱的。这是一个眼睛里有些白障的半盲的少妇。她还有一个妹妹,叫做小翠翠,十四岁了。

农村里很少人识字,东路教育委员会的普及识字运动还没有举办,她们姐妹俩虽然很有识字的欲望,可是现在她们还只能从一位做民运工作的女同志那儿口传地学会了许多歌。她们的颖悟的程度是值得教人惊讶的,一支歌只要同在一起唱了几遍,她们就自己会唱了,而且,还大都能猜度得出歌句的意义。现在,那位瞎大姊正在提高了声音唱:

前面有江抗的义勇军,

后面有抗日的老百姓

大家携手进攻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她的声音是自然而纯和的,一点没有都市女性的那种刺耳讨厌的压榨出来的怪声怪调;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可爱的清婉的女性的音色,使人觉得那真正是一个女人在唱的歌。围听着的农人们学着队伍里的同志们一样疏疏落落的拍起手来,有一个老农民叫道:

小翠翠也唱一个新歌给大家听听!

小翠翠站起来假做倔强的抗辩说:为什么不请那边的霍同志唱呢?这样,小翠翠她自己脱了壳,而我却被邀进他们的乘凉集团去了。

我说:好的,我和瞎大姊、小翠翠来合唱一个《秋风起》。

小翠翠仍旧脱不了身,于是我们合上了音,一起开始唱起来:

秋风起,秋风凉;

江抗”“民抗打东洋,

江抗”“民抗保家乡;

我俚在后方,

多做几件棉衣常,

帮助俚笃打胜仗……

我们唱完了四支,又由小翠翠唱了一个《军民合作》,这热闹的晚会一样的乘凉才渐渐的散开了。一个中年的农民把他的竹凳移到我的旁边,和我说起话来,一股酒气直喷到我脸上。

同志,小翠翠的歌唱的真好,他说,带着一种感触的叹喟,将来打胜了仗,人总可以有好日子过了。

是的,我应他。

他搓了搓手,忽然问我道:你今天看见一个女人么?她烫了头发的,穿一件黑香云纱旗袍的?

我记了起来,我今天是看见这样一个女人的,她还有两个金牙齿。

她是我的老婆的女儿,我这个人人穷命又坏,这个老婆是第三个了,本来是一个寡妇,跟我的时候,就带了一个女儿来。

她的命也不好。把她养大了,给她嫁了一份人家。但是,偏偏嫁到了一个不昌盛的丈夫,没有两年,赌得连老婆也卖掉了,就是卖给现在的我的女婿的。他是在上海做外国铜匠的,所以她一直就在上海过活。那外国铜匠原来还有一个老婆,所以我的那女儿只能算是小,懂么?那个外国钢匠喜欢我的那个女儿,不喜欢他的大,所以他带了小到上海去,把大留在乡下。大有三个孩子,他有七亩田给他们种。这几年年头乱糟糟的,丈夫不回来,大在家里另外找了一个男人,隔年里又生了个孩子。

乡下太平了,我的女婿三年不回来,现在也回来了,这一回来,他的老婆的事情就麻烦了呀!

麻烦什么?我说。

我的女婿一回来,他的老婆托了他们那边村上的王二叔叔来带一个信,说不愿意回来了。

总要了一了呀!两面都愿意了一了,但是后来还是了不了。那边的女人的男人答应把田归还过来,还送三百块钱过来,大家请中人言明画个花字,以后不得翻悔生出是非。我的女婿答应了,不过他一定不要那三百块钱,他说现在在‘江抗’地面上,样样都要讲道理的呀,男女平权,女人便不能像东西那样买来买去了。但是,那边的那个女人和她的男人,却一定要送钱过来,他们说:‘他不收钱是什么道理呀,他预备日后无中无证好赖掉,重新生出是非来么?’这事情到现在大家僵住了!

不同的气候可以形成不同的气流,这旧事件的新枝节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望望他,提醒他向村自卫会去求解决。

他摇摇头,他们有什么方子,我们已经提出过了,他们也没有办法。

为什么?我说。

没法解决,他还是摇头,一个要给钱,一个硬不肯收钱!世上也少有这样的事!

不要紧的。我为他解释,村自卫会是你们大家推选产生出来的。你们首先就应该信相自己的自卫会是有能力的,一定有好法子想得出来的。

一月以后我又有事经过这个村上,我看见好多人围在坪场上听小翠翠她们唱歌,那位上海来的金牙齿女人也和在里面唱:

秋风起,秋风凉,

秋风吹过雪飞扬,

战士身上少衣裳;

我俚在后方,

多做几件棉衣裳……

那位中年的农民扯扯我的袖子。我立刻问他:事情怎样了呀!

他笑嘻嘻的告诉我:了结得很好,村自卫会判定那女人的男人仍旧把三百块钱拿了出来,而我的女婿则并不拿进这笔钱,由村自卫会的人做中保,而把这笔钱,捐给部队里做寒衣了。

1941.2.1

(有删改)

[注]江抗,指江南抗日义勇军,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民抗,指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江苏常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抗”“民抗”赶走了异国军队,让“这地方”又恢复太平,所以农民们都喜悦地为中秋节做准备。
B.小翠翠称呼“我”为霍同志,乘凉的农民邀请“我”加入,体现了“我”与当地百姓之间的关系亲密。
C.铜匠原大老婆现在的男人非要送三百块钱给铜匠,主要是因为还存在着把女人像东西一样买卖的思想。
D.村自卫会巧妙地解决了难于解决的事情,既化解了两家之间的纠纷,又支持了军队建设,一举两得。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以大量笔墨写了与“难于解决的事”看似无关的内容,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又围绕唱歌自然引出了小说的主要故事。
B.小说以小翠翠姐妹、金牙齿女人等为主要对象,构成了抗战背景下的女性群像,通过对她们生活状态的叙写,反映了“江抗”“民抗”带来的社会变化。
C.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同时在故事之中套进了“中年农民”讲述的故事,叙事别具匠心,也让故事带给读者更强的真实感。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一股酒气”“搓了搓手”“摇摇头”表现出中年农民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愁苦,与后文的“笑嘻嘻”形成鲜明对比。
3.文中说“不同的气候可以形成不同的气流”,小说写到了哪些“不同的气流”?
4.小说三次写到唱歌,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传】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平其平平已?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钳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节选自《公羊传·宣公》)

材料二:

司马子反为君使,废君命,与敌情,从其所请,与宋平,是内专政,而外擅名也。专政则轻君,擅名则不臣,而春秋大之,奚由哉曰:为其有惨怛之恩,不忍饿一国之民,使之相食。推恩者远之为大,为仁者自然为美。今子反出己之心,矜宋之民,无计其闲,故大之也。

(节选自《春秋繁露·竹林第三》)

[注]平乎己:指大夫通过自己私下和解。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闻之A也B围者C钳马而秣之D使E肥者应客F是何G子之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平,鲁国之外的和解。《春秋》是鲁国史书,故这里称其他国家为“外”。
B.矜,夸耀,与《道德经》“自矜者不长”中的“矜”意义和用法相同。
C.舍,建筑房舍,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意义和用法不同。
D.推恩,即广施仁爱、恩惠于他人,是孟子提出的一项对执政者的要求。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知,《公羊传》不仅为《春秋》简略的叙事补充了具体的史实,还阐释了《春秋》经文的微言大义。
B.宋国大夫华元出城见司马子反,将城内情形如实相告,既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也体现了“知己知彼”的智慧。
C.司马子反在和楚庄王的对话中采用欲擒故纵的劝说技巧,成功让对方接受了他的仁义主张,选择了从宋国撤军。
D.材料二在剖析司马子反的行为时,肯定其“不忍饿一国之民”“矜宋之民”,表明作者和孟子一样具有民本思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2)专政则轻君,擅名则不臣,而春秋大之,奚由哉?
5.从材料二看,《春秋》褒扬司马子反与宋人私下议和一事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1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艇斋

秦观

平生乐渔钓,放浪江湖间。

兀兀寄幽艇,不忧浪如山。

闻君城郭居,左右群书环,

有斋亦名艇,何时许追攀。

钓古不钓今,所得孔与颜。

不然如尔祖,跨鹤出云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钓”“江湖”与“城郭”“书环”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比较之中可见诗人的偏好。
B.“兀兀”二字显示出一种独来独往的行为特点,“不忧”二字则道出了内心的淡定从容。
C.艇,轻快小船,将书斋命名为“艇斋”,寄寓着奋楫争先之意,说明友人有追附攀比之心。
D.点出友人的家世,表明诗人与之关系亲近,以“尔祖”风范相勉,具有直入人心的说服力。
2.诗中写到“孔与颜”,又希望友人“跨鹤出云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4-04-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介,字邦直,德兴人。少读程子书,至水清性善之说,喟然太息,视平日所不过为利禄尔,亟走谒徐逸平于常山而师之。官进贤令,以旱赈恤有劳,旁县吏多受赏,先生曰:子饥而母乳之,何赏为!会诏蠲民田半租,先生以为输租之弊,虽合勺必取盈。若但蠲其半,仅有利于大户。彼输一升者,名减五合,而仍一升也。不若取贫民三升以下者悉蠲之。部使者程大昌以闻,从之。大昌喜曰:君虽官止百里,而惠加一路。隆兴帅守龚茂良尤重之。改兴国令,陈其邑五事,时不能用。转四川总领司主管文字。东川大饥,总领主饷,不豫民事,先生请以库之羡钱赈之,遂昌守李焘亦亟称之。通判恭州,卒。所著有《玉汝堂集》。先生诚悫敦重,有得于龟山之传。其于逸平讳日,为不御酒食者终身。两县,可比古之循吏。门人以程端蒙为最。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

材料二:

永乐时,皇太子过邹县,见民间灶釜不治,衣皆百结,叹曰:民隐不上闻若此乎!时布政石执中来迎,太子责之曰:为民牧,而视民穷若此,亦动念否?速往督郡县,取勘饥民口数,发官粟赈之。毋惧擅发,予当自奏也。至京,即奏之。上曰:昔范纯仁犹举麦舟济父之故旧,况百姓吾赤子乎!

洪熙元年,上闻准、徐、山东民多乏食,召杨士奇等草诏免夏税。士奇曰:可令户、工二部与闻。上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卿等姑勿言,速遣使赍行。左右言:地方千余里,宜有分别。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尺寸较量耶

(节选自张岱《快园道古》)

[注]①合:容量单位,一升十合,一合十勺。②龟山:宋理学家杨时的号,徐逸平曾拜其为师。③麦舟:指宋范纯仁以麦舟助父亲范仲淹故旧治丧事。④洪熙:明仁宗朱高炽年号。上文的皇太子即朱高炽。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曰A恤民B宁过C厚D为天下E主F可G与民尺寸H较量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息,大声长叹,与《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太息”含义不同。
B.母乳,文中指母亲哺乳,与现代汉语“母乳喂养”中的“母乳”含义不同。
C.宰,文中作动词,主管。宰县,意为主管一县的事务,即担任县令一职。
D.地方,文中指土地方圆,其中“方”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方六七十”中的“方”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介担任进贤县令时,朝廷诏令免除百姓田地一半的租税,他认为不如将交纳三升以下贫民的赋税全部免除,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B.江介性情诚朴敦厚,他的老师徐逸平去世后,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怀念,他终身不再饮酒。他两度担任县令,可以与古代的循吏相比。
C.朱高炽做太子时,一次经过邹县,看到百姓生活穷苦,就责备当地主管民政的官员石执中,让他赶快前去督促郡县,采取救济措施。
D.身为皇帝,朱高炽非常关心民生,他对杨士奇说,救济百姓就像救援困于火灾或落入水中的人一样,应该快速将钱物送到贫民手中。
4.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昌喜曰:“君虽官止百里,而惠加一路。”
(2)见民间灶釜不治,衣皆百结,叹曰:“民隐不上闻若此乎!”
5.江介、皇太子身份的朱高炽和皇帝身份的朱高炽对穷困百姓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巷子

何立伟

我有时候还真有点怀念长沙的老巷子。我年少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巷子里的生活。我出生的地方便是一条曲里八拐的幽深小巷,叫甫觉里,在巨洲酒店,即老湖南旅社的后头。我家住的是巷子里头的一栋老公馆,从前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位军官,两层的红砖木楼房,楼上楼下皆有很大的堂屋,住了四户人家。我家在楼上,对面住的人家也有一个细伢崽,姓蒲,后来跟我同一个幼儿园,又同一个小学。我们的父母皆是市政府机关的干部,两家关系甚好,除开睡觉,门厅大开,任细伢崽们燕子样地穿进穿出,木板地跑得咚咚如鼓响。蒲同学的外公戴圆圆的老花镜,总是手捧一册要竖着看的老书,卷起来,坐在窗前的藤椅上,拿书的手臂伸直,脑壳慢慢一俯一仰。巷子极安静,公馆亦极安静,老花镜片上闪动着仿佛是遥远岁月的静好时光。而楼下一户人家姓焦,在台阶下养了许多的花,晨昏皆要来浇水,我印象里是有美人蕉跟鸡冠花,红得热闹,亦红得寂寞。我在甫觉里生活了五六年,除了公馆里的邻居,我不认识巷子里的任何人,因为巷子里多的是围墙,少的是人家。到晚上,巷子里看不到人,一根斜斜的木电杆下,路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黑得有些吓人。睡在床上,夜来听得有人从巷子里走过,①若是雨天,木屐声一声一声递进窗来,让细伢崽觉得是听到了鬼声音。

我念的是浏正街小学,也在一小巷的深处。我们放学回家,排了路队,从巷子里出来,长长的队伍会越走越短,因为同学一个一个皆消失在周围的小巷子里了。学校的巷口,有个驼背老倌,摆着零食小摊,卖鬼枣子,卖糖罐子,卖紫苏梅子同姜,还卖洋菩萨跟玻璃弹子。课间休息,同学们冲出校门,跑到驼背老倌跟前,匆匆买了这样那样小吃,放进兜里,听到预备铃响,又不要命跑回教室去。气喘吁吁,又心里痒痒。到了期末,老师给许多同学的评语里总是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喜欢上课吃零食。

那时候,我们做课外作业,皆要到学习小组长家里去。有个小组长姓李,住在离小学不远的一条巷子里,巷名很好听,叫作菜根香。有古人说的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意思。李同学的父亲是踩三轮车的,经常把三轮车停在老火车站前头候客,裤脚扎进一双几乎长及膝盖的布袜子里。他家里头的堂屋很大,光线很暗。砖墙上挂着一件棕编的蓑衣,像只展翅的巨大老鹰的标本。做完了作业,我们就在菜根香玩躲摸子或者官兵捉强盗的把戏,一巷子皆是少年天真的锐叫。要回家了,我们排着队,拍着自己的大腿,仰起脑壳唱:谢谢你的茶,谢谢你的烟,谢谢你的板凳坐半天;②板凳一翘,打了我的腰,板凳一脱,打了我的脚,我问板凳要膏药……于是月亮就升起在巷子尽头一片黑瓦屋顶上了。

我小学时搬了两次家,一次是市政府的机关宿舍,是在一个名叫郭家巷的巷子尽头,进去之后,③如武陵捕鱼人进了桃花源,别有洞天,原来是个好大的院子。我有几位小学同学也是住在这个院子里,有个同学的妈妈喜欢拉二胡,他家住楼上,有个圆圆的小窗,他妈妈夏天里就坐在小窗前,拉《洪湖水浪打浪》,拉《良宵》,仿佛拉出一巷子的蓝烟来。另一个同学家有个保姆,保姆的丈夫是沅江边上的农民,到了有黄鳝的时节,他就进城来,从篾篓子里捉出一条条黄鳝,在院子门外小巷尽头的一块大麻石旁来剖。他脑壳上扎蓝色家织布的盘头,满脸晒成古铜色,把食指同中指弯起来,夹住滑溜的黄鳝,朝麻石上一摔,黄鳝就晕了过去。然后他就拿刀来剖。我们总是围在旁边看,惊叹他的麻利同指力。因为我们试着去捉黄鳝,根本捉它不住。

郭家巷里除了有我们这个院子,还有一个什么单位,总之,每天,巷子里头停放了七八辆单车,院子里的细伢崽有调皮的,就去下那些单车的铃铛。单车的主人办完事出来一看,铃铛没了,就破口大骂。那愤怒的声音在巷子里像蝙蝠一样飞来飞去。

另一次是搬到东庆街的一个名叫芋园里的小巷,也是一个小院子,院子外头有口老井,井壁上长满了虎耳草同满天星。伏天里,有老人就坐在井台边上歇凉,井口里冒出来一丝一丝的凉气,扇子一扇,拂到满身,通体爽快。细伢崽们夏夜里最喜欢把竹床架在巷子里,央求大人讲鬼故事,讲关公战长沙,讲秦琼卖马,讲唐僧到西天取经。仰起脑壳来时,真是天阶夜色凉如水,遥看牵牛织女星。

小院子里有两个天井,长满了绿绿的青苔,人从上头过不得,一过会滑倒。院子里有个叫娟子的妹子,乒乓球打得特别好,我们没有哪个是她的对手。我们的乒乓球台就是一块门板,架在板凳上,没有球网,就跑到巷子里拾几块砖头来逢中拦着。我小时候喜欢吹竹笛,经常站在天井旁练单吐双吐。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空,有白云静静缱绻,仿佛是驻足来听我的笛声的。

我年少时住过玩过的许多小巷,如今大多业已消失,如同曾经有过的岁月跟童谣。我经常怀想起那些小巷,那些小巷人家跟小巷生活。怀想起麻石的小路同井台,怀想起青苔浸染的墙根,夏天里横七竖八的竹床同星空下的故事。或许,这证明我已经上了年纪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觉里给作者留下的主要印象是幽深,巷子安静,围墙多,人家少,花红得寂寞,同时这里也有很多静好时光。
B.同学们去巷口买零食的描写,颇具儿童特点;老师的评语似贬实褒,满怀着老师对同学们的深切关爱。
C.郭家巷杀黄鳝的农民令作者和小伙伴们非常的惊叹和羡慕,体现了郭家巷生活“雅俗共赏”的特点。
D.芋园里的人们的生活与天井密不可分,天井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作者对这里的生活充满怀念之情。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是说木屐声越来越快、越来越近,在黑暗的雨夜中孩子们的恐惧感也在一点点增强。
B.句②引用童谣既是对菜根香巷子生活的回忆,也是对当年一些落后不讲理的观念的批判。
C.句③除了说郭家巷院子大,也指作者在郭家巷有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开阔了视野。
D.句④既是全文内容的收束,也呼应了开头“我年少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巷子里的生活”。
3.文章叙事涉及方方面面,颇有“琐碎”之感,但抒情意味依然很浓。请简要分析。
4.文章标题“巷子”是如何统摄全篇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024-04-1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界限模糊,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B.传统社会中,儒家伦理包括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内容,它们存在的社会基础是差序格局,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深刻影响着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在不断改变和拓展。
D.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这对重新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试图通过与“团体格局”的相关特点相比较来解说“差序格局”,材料二在论述过程中则是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等。
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D.对现实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下材料中的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的特点。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对贾雨村有恩的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薛家的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金陵官员们的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

2024-04-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襄陵令李君

欧阳修

绿发襄陵新长官,面颜虽老渥如丹。

折腰聊为五斗屈,把酒犹能一笑欢。

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

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

【注】①襄陵,县名。②渥,光润,光泽。③紫檀,有人说应为“紫貂”。④挂冠,语出《后汉书·逢萌传》,指辞官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一首送别襄陵县令李君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欧阳修对李君治下民淳政简、百姓和乐的赞许。
B.首联重在刻画李君意气风发的外在形象,李县令容光焕发,面容虽老而颜色红润,精力尚佳,老而犹壮。
C.颈联对仗工整,虚实结合,给读者描绘了秋收时节红枣成熟、春寒之际百姓生活和美的景象。
D.尾联勾勒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欢乐场景,诗人希望李君在功成身退后离职而回到故乡。
2.本诗妙用了关于陶渊明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一用典。
2024-04-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②髫(tiáo)年:幼童时期。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己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
B.“壮岁”“髫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
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
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2.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上兵伐谋。”又曰:“士卒熟练。”又曰:“亲而离之。”

(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

材料二:

李抱真,字太元,抱玉从弟也,沈虑而断。仆固怀恩反于汾州,陷焉,挺身归京师。代宗以怀恩倚回,所将朔方兵精,忧之,召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鱼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奔遁,如抱真策。迁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既谢,因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更授泽州刺史,兼怀泽潞观察留后。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密揣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举所部得成卒二万,既不廪于官,而府库实。抱真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招义军步兵冠诸军。德宗嗣位。初,田悦反,围邢及临洺。诏抱真与河东马燧策兵救之,斩其将杨朝光,遂解临洺、邢之围。复与悦战洹水,走之。进围魏,悦战城下,大败。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孑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人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自造其壁,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又曰:“希烈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武俊感之不疑,待之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约为昆弟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进检校司空。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年好方士,贞元十年因饵丹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十》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小善A皆卑B辞厚币C数千里D邀致之E至与语F无可G采者H渐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练,意为勤于练习,与现代汉语所说的“熟练”意思不同。
B.德,意为感恩戴德,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积其德义”的“德”意思不同。
C.牧守,州郡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D.肆,意为延伸、扩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抱真亲自征兵训练,不到三年,缮甲淬兵,称雄于山东,练成了二万“冠诸军”的精兵。
B.李抱真大败田悦后,又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李希烈、李纳、李怀光的反叛,被众贼忌惮。
C.李抱真亲自造访王武俊的军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坦诚打动了他,共破反贼。
D.李抱真听闻当世有才之人,就一定要与他交往,晚年却迷信方士,最后因服用丹药而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
(2)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5.李抱真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80%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

1

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

长尾理论阐释的是丰饶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丰饶世界。这里所说的稀缺丰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选择权。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取材于杨晓宏、周效章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来提升服务效益。

据对山东某公共图书馆一年内图书借阅记录的统计,发现16.1%大类的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81.1%,借阅册数分布、图书大类分布等大部分数据基本吻合二八定律的特征。目前情况下,纸质图书仍是图书馆主要馆藏,二八定律是图书馆纸质传统资源采购的主要指导方针。对于图书馆无法采购的需求量少的文献,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帮助读者寻找资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多层次、复杂的信息需求,以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为宗旨的图书馆联盟的出现,突破了成员图书馆之间存在的数据异构异源和平台建设差异,实现了优势互补。

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在此统称为民间图书馆。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

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形式各异的民间图书馆活跃在社区文化中,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徐大伟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发起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读者只需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带走选中的图书,但需在读完之后将书转赠他人。湖南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宬,藏书近5万册。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读书学习,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并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逐步建立了18个家庭阅读点。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在当地点燃了荧荧文化火种。

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填补了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空间,长尾效应正在扩大延伸。

(取材于傅宝珍、张磊、李镜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八定律中的20%和80%未必是确数,前者指向产品比重,后者指向收益比重。
B.长尾理论的广泛应用,与互联网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C.二八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
D.长尾理论带来了新认识,在二八定律看来不值得投入关注的变得值得投入关注。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二八定律”的一项是(     
A.许多企业在诸多产品中着力打造能代表品牌形象的“拳头产品”。
B.人们在工作中用大部分精力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处理琐碎事务。
C.掌握了3500个常用汉字,基本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汉语读写交流。
D.小说作者常以“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创造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人口密度,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分布呈现出由西部到东部越来越多的特点。
B.民间图书馆打通了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C.“自强图书宬”“农家女书社”促进了社会文明,体现了公共服务的长尾效应。
D.如同“末梢神经”一样的家庭阅读点,在社会的细微之处发挥着文化影响力。
4.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图2”空缺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头部   民间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B.短头   家庭阅读点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C.头部   乡村图书馆       民间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D.短头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有哪些启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