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簿册、判词,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首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首判词涉及到小说中哪位人物?暗示了她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下笔不俗。
B.颔联紧承首联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饮酒相送之时,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不言情而情自显。
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D.本诗中间两联情景相融,苍凉中蕴含送别之情味。所写之境,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2021-03-23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
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
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
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细节的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坚守清白,效仿先贤的决心。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13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共一丘。
(1)_____(2)_____(3)_____(4)_____(5)_____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

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C.文章叙议结合,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
D.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
2.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3.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01-13更新 | 868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攻城未下,高祖不豫,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过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威欲逆击之。韶曰:“步入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或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筒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洞口,其夜果如所策,贼运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部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尤凿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唯赐一杯酒
B.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C.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还唯赐一杯酒
D.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七年改换年号为元光,这一年就是元光元年。
B.“那公”是爵名,在南朝时期,郡公为异姓功臣(禅代前的权臣除外)的最高封爵,皆为实封,有封国、食邑。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威望的社会名人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死了母亲。
D.“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在溢号制度里,“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诸葛亮就被谥曰“志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韶深谙兵家之道。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从容冷静,坚信尔朱兆失掉道义必会失败,最终果然打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心里不高兴,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段韶颇有战略眼光。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颇以才德服人。他在外总领军务,在内参决朝政,深为朝廷内外敬仰,性情温雅谦和,有宰相之风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2)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
2020-01-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之后才娇羞出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先写“民生各有所乐兮”,然后以“__________”来与之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接着,“_____________”又以反问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心志的坚定。
2019-06-1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