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99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有“引类譬喻”的传统,如以香草喻忠臣,美人喻明君,恶禽喻谗佞。
B.“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为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其中“壬”为天干,“戌”为地支。
C.在古代,“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从地理学角度而言,阳指山南水北,阴指山北水南。
2024-0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除了名,还有字、号,如韩愈字退之,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对人有尊称敬称,如“苏子愀然”“君问归期未有期”“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的“子”“君”“父”都是这样的用法。
B.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一书大部分为荀子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古人纪年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纪日,除了常见的干支纪日(如“是月丁未”),有些日子在古代还有特殊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称“晦”、十五称“望”。
2024-01-1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对所学教材涉及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是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句读,俗称“断句”,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D.六艺,《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2024-0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韩愈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C.杂文是刘勰首次提出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现实性。鲁迅杂文“论时事不留情面,砭痼弊常取类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D.《乡土中国》一书由费孝通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的内容辑录而成。
2024-01-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对应无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沁园春”词牌名——古典诗歌——粪土当年万户侯
B.《诗经》——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浪漫主义——“四书”之一
C.《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李白——浪漫主义——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D.《劝学》——《荀子》——荀况——春秋后期——贵在积累,持之以恒
2024-01-1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堪怜咏絮才”借用典故赞美林黛玉才思敏捷,“玉带林中挂”用谐音与倒置的手法暗示林黛玉的命运结局。
B.宝玉赞宝钗为“一字之师”,曹雪芹也擅长在回目中用一个字评人物,精警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慧平儿,憨湘云,俏紫鹃,酸凤姐。
C.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作者采用了“影子描写术”,即写主要人物在另一个品位层次的影子,例如晴雯和袭人就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的影子。
D.小说以贾、王、甄、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故事主线,展现了世间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2024-01-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与年号纪年是纪年法中常见的两种方法,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干支也可用于纪日,如“是月丁未”。
B.月相纪日法是用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为晦,初三为朏,十五日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朔。农历一个月可以称为晦朔。
C.五鼓,又称五更,中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其中四更称之为鸡鸣,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一点到三点。
D.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为五岳之首。
2024-01-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一书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思想。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C.“古文运动”是由宋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的,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一场文学运动。
D.“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赋、比、兴指《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024-01-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通常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D.“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2024-01-1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故阳谷为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C.“壬戌之秋”中“壬戌”为干支纪年法;“乾隆三十九年”是年号纪年法。
D.词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根据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024-01-13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