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2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桥的历史

萧乾

①挖土铺石凭的还仅仅是一股傻力气,桥梁和崖石才是人类血肉的吞噬者。异于有钢架的火车桥,公路的桥梁时常是在不知不觉中便开过去了。有一天,也许你会跨过这已夷如平地的横断山脉,请侧耳细听,车轮下咯吱吱压着的有人骨啊!我们该知道滇缅路上那些全凭人力搭成的桥梁是怎样筑成的,每座桥都有它不平凡的来历。修胜备桥的桥基时,先得筑坝,把来势凶猛的江水迎头拦住。然后用田塍上那种水车,几十只几百只脚昼夜不停地踩,硬把江水一点点地淘干。然后还要筑围坝,最后下桥基。下桥基的那晚,刚好大雨滂沱。下一次,给水冲掉一次。这时,山洪暴涨了。为了易于管理,一千多桥工是全部搭棚聚住在平坝上的。江水泛滥到他们的棚口,后来侵袭到他们的脚踝。那是壮烈凄绝的一晚:可怕的魔手啊,水在不息地涨,终于涨到这千多人的胸脯。千多名路工手牵着手,男女老幼紧紧拉成一条受难者的链索,面对着这洪水绝望地哭喊。眼看它拥上了喉咙,小孩子们多已没了顶,大人嚎啕的气力也殆尽。身量较高的,声嘶力竭地嚷:“松不得手啊!”——半夜,水退了。早晨,甚至太阳也冒了芽。但点查人数的结果,昨夜洪流卷去了三十四个伙伴。

②惠通桥的铁工是印度人,木工是粤人,石工多是当年修筑滇越铁路的云南人。但还有并无专技却不容泯没的一工,那是“负木料者”。为了使桥身坚固,非使用栗木不可,十个月修桥,有半年时间都用在搬运木料上。栗木稀少得有如神话中的“奇宝”,它们藏在原始的深山密箐中。半年来,有近百人经常在蔽不见日的古森林中,披荆斩棘地四下寻觅,砍伐下来,每天又有几百人抬运。好沉重的栗木啊!每十五个人搬运一根:七个抬,八个保驾。这样搬了一千根,才筑成了这座驮得动钢铁的桥。

③筑桥自然先得开路。怒江对岸鹰嘴形的惠通崖也不是好惹的家伙。那是高黎贡山的胯骨。一百二十个昼夜,动员了数万工人才沿那段悬崖炸出一条路。那真是活生生一幅人与自然的搏斗图,而对手是那么顽强坚硬。一个修路的工头在向我描述由对岸望到悬崖上的工人时说:“一阵风就会吹下江去,就像只鸟儿那么嗖地飞了下去。”随之怒江起个漩涡,那便是一切了。惨莫惨于炸石的悲剧了。一声爆响,也许打断一条腿,也许四肢五脏都掷到了半空。由下关到畹町,所有悬崖陡壁都是这么斩开的啊!

④一个没声响但是更贪婪的死神,是那穿黑袍的“瘴毒”,正如阴曹地府里有牛头马面,当地人也为这神秘病疫起了许多名称。如龙陵、芒市段的双坡、放马厂、芭蕉窝等地,据说是流行着:一、泥鳅痧——症象同一般发疹,腹痛,土治法是把胸脯刮出红筋。但红筋若翻过肩膀,生望便濒绝了。二、哑瘴——发烧,把手放到脑顶上都觉发烫。随后又发冷。渐渐神志昏迷,不能讲话。据说患者延至三天必死。三、羊皮痧——头痛,皮肤起红点;燃之以火,噼啪作响。及红点一黑,人即完事。另外,还有无数种神秘病症。

⑤我不谙医学,不便妄作论断。但只要看看边地筑路工人的生活情形,即知死亡以种种方式大量侵入,原是极其自然的。

⑥有位老人,年纪已快六十了,带着儿孙三代,同来修路。放工时,老先生盘膝坐在岩石上,捋着苍白胡须,用汉话、白族话对路工演讲这条国防大道的重要,并引用历史上举国反抗暴力的事迹。生活是那样苦,他却永远笑着。到了保山,我才知道连这位老头儿也为瘴气死去了。临死,他还望了望那行将竣工的公路,清癯、满是皱纹的脸上,浮起一片安详的笑容。

⑦沿途我访问了不下二十位“监工”,且都是当日开天辟地的先驱者。追述起他们伙伴的惨剧,时常忍不住淌下泪来。干活太疲倦,因昏晕而损下江的;误踏到炮眼上,崩成粉末的。路面高出山脚那么多,许多人已死掉,监工还不知道;以至找另外的尸首时才发现。

⑧残暴无情莫过于黑色炸药。像赵阿拴明明把炮眼打好,燃着。他背起火药箱,随了五个伙伴说说笑笑地往远处走了。火捻的延烧本足够他们走出半里地的,谁料他背着的火药箱装得太满了,那粉末像雪山蛇迹般尾随在他们背后。匍地一声,岩石炸裂了,他们惬意地笑了。就在这时候,火却迅速地沿了那蛇迹追踪过来,而且直触着了他背着的火药箱。在笑声中,赵阿拴同他的伙伴们被炸到空中,然后落下江心去了。

⑨滇西高原的风在旷古森林中呼啸着,江水依然翻着白浪,宛如用尖尖牙齿嚼啃着这悲哀的夜,宇宙的黑袍。

⑩有一天你旅行也许要经过这条血肉筑成的公路。你剥橘子糖果,你对美景吭歌,你可也别忘记听听车轮下面咯吱吱的声响。那是为这条公路捐躯者的白骨,是构成历史不可少的原料。

一九三九年三月

【注】本文节选自《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文,属于报告文学。滇缅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滇缅公路于1938年组织劳工修建,通车之日起,滇缅公路就担当起输送抗战物资的重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本文以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请以第①段画线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2.作者在第④段中分条详述各种“瘴毒”,请分析其用意。
3.第⑥⑦⑧段分别写了“有位老人”“监工们”和“赵阿拴”的故事,请从选材组材的角度分析其构思上的作用。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突转为第二人称叙事,与全文风格不符,可以删去。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2024-06-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裙。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曰藉,指坐在草地上。②擫:以指按捺。③昭华:即玉管。古调:指笛曲《梅花落》。④月华:即月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问梅虽是有问无答,赏梅却是随性尽兴,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B.“西园清夜片尘无”中一个“清”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澄澈,“片尘无”更强调了洁净。
C.“一天云破碎”描画出满天都是碎片状的云彩的画面,“破碎”写出了词人内心的遗憾。
D.“只疑幽梦在清都”以虚笔写对朝廷的牵挂,即便赏景时仍不能忘怀,突显词人的爱国情怀。
2.本词最后两句意蕴悠长,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2024-06-1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撕书记

江子

那时,我们这些孩子之间流行一种叫打纸镖的游戏:把32开或16开的纸折成条状,相互穿插制成方形的纸镖,然后划拳,输了的将自己的纸镖放在地上,赢了的甩纸镖,若能掀翻地上的纸镖即获胜,失败了则换对方甩纸镖,谁获胜纸镖就归谁。

这是个技术活,甩出去的纸镖要落点好;这也是个力气活,劲儿大,才可能掀翻对手的纸镖。谁兜里若是装着几十个纸镖,那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走到哪儿都有舍我其谁的架势,神气得很。

我力气小,技术也不太行。我想方设法搞来的纸做成的纸镖都被人赢了去。我当然是不服气的,①于是决心搜罗更多的纸,做更多的纸镖,为我输掉的纸镖报仇。

可是,搜罗更多的纸谈何容易!本学期的语文课本、数学课本是不能撕的,而以前的课本和作业本,早就被我做成纸镖输掉了。

情急之下,我决定对祖父箱子里的一套书下手。

祖父是个屠夫,粗粗拉拉的,但每次读这部书时,都小心翼翼的,宝贝得不得了。这部书的名字叫作《三国演义》。

我是爷爷的长孙,每天陪着他睡觉的,因此我翻过这套书的内文,是竖排,还是繁体字。每本开头几页有很多图画(绣像),页码的上方都有一个标记,印着“大上海书局藏版”的字样。书共十二册,叠起来有一定的高度。

我知道这套书的来历,它是年轻时的祖父在一百里外的吉安府买的。

这套书花了多少钱,我是后来才知道的——三块半银圆。②人们谈及这套书的价钱时,都会用夸张的语气说:“一笔大钱!”

祖父为何要花那么大的一笔钱买一部这样的书来读?我长大后,才知道一点端倪。

祖父出生于1913年。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故乡所属的江西吉安掀起红色狂飙,故乡不少年轻小伙去吉安投了军。祖父也是想去投军的,他一身肌肉,体格强健,是天生的军人胚子。他还上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在队伍里说不定用得着。但他的想法,没有得到我的曾祖父的首肯。

父命难违,祖父因此有了做乡村屠夫、在故乡生儿育女的平庸人生。但这件事的“后遗症”是,祖父用大价钱买了一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都是军机兵法,都是国仇家恨,都是快意江湖。而且里面有个跟祖父一样的乡村屠夫,最后成了顶天立地的大将军——他的名字叫张飞。

有了这套书,祖父在乡村的一生就不那么寂寞了。遇到天大的难,他的心里也似乎有了底气。

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没有人告诉我。③当然,就算有人告诉我,我也不会在意,那时我整天想的只是打纸镖这样的事。

要搞到这套书太容易了。我是祖父的长孙,是他百年之后要给他端着牌位送他上山的人,是每天和他一起睡觉的人。放《三国演义》的箱子是带了锁的,但我知道钥匙藏在哪里。

终于有一天,我趁祖父不在屋里,从箱子里偷出了一本。我开始了紧张的制纸镖的工作。说老实话,这种纸并不是好材料,相比课本,它太软,太薄,我不得不用两张甚至三张纸做一个纸镖。这样下来,一本书做不了多少个。

我撕书的事,很快就被五叔叔发现了。他从孩子们的手中见到了这种奇怪的纸镖,拆开来看,发现是老版的《三国演义》——这套书,我们全村就祖父一人有。

五叔叔把我带到祖父面前。在他看来,那肯定是滔天的罪。我们全家,谁敢让这套书染上一点污渍?④五叔叔爱看书,也只能一本一本地从祖父手上借。看完一本还回去,才能借下一本。而且,看书前必须洗手。

那时候,祖父已经偏瘫了,身子颤颤巍巍的。全家人都围在屋子里,屏住呼吸,等待祖父对我进行处置,也担心我撕书对他的伤害会加重他的病情。祖父脾气暴躁,年轻时,一旦怒气上来了,他会拿着杀猪的尖刀追着惹他生气的人跑出几条巷子。年老了,他也经常跟我祖母吵架,至于我的父辈,有谁没有挨过他的揍?

我完全吓坏了,哭得不行,偶尔抬起泪眼偷偷看一眼祖父。他坐在那儿,手扶着拐杖,面无表情。他肯定心疼得厉害。一套完整的书,毁了一册,就相当于全毁了。过了好一会儿,祖父叹了一口气,说:“撕了就撕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别吓着孩子。”

后来,没过几年,祖父就去世了。随着年岁增长,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这书是他最看重的东西,说是他的命根子也不为过。他之所以原谅我,是因为我也是他的命根子,比那套《三国演义》还重要的命根子。

祖父原谅了我,可我没有原谅自己。我越来越理解这套书对祖父的意义,我对祖父的愧疚越来越深。

不知为何,这套《三国演义》最后只剩下六本。因为是祖父的长孙,这套残本被我继承了下来。我的工作调动到哪里,我就将它们带到哪里,并放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这些年来,我经常翻阅这几本书。我当然知道这套书的珍贵。那是难得一见的版本,金圣叹眉批,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康熙字典字体,雕版宣纸印制。

我们赣江以西有个规矩:印有字的纸张是不能撕的,必须放在火里烧。所以,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惜字亭,用来给人烧有字的纸。人们认为,字烧了,就是通过火邮寄到了神灵那儿保存,字仍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可若是将有字的纸撕了,那就是真毁了,是种罪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详写“打纸镖”的游戏规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得后文写“我”偷书的情节顺理成章。
B.“我”用偷来的书做纸镖时发现这种纸并不适合做纸镖,内心充满了对这本书和祖父的失望。
C.文章写祖父脾气暴躁,与后文写他原谅“我”的情节形成对比,体现了他对“我”的宽容。
D.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这部书的介绍一通俗一专业,体现了“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的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我”要为纸镖“报仇”的说法符合孩子的思维,充满了童真童趣。
B.句子②从侧面写出这部书的珍贵,同时表现出人们对祖父斥巨资买书的不理解。
C.句子③突显了“我”当年的孩子心性,与后文“我”的后悔与愧疚相呼应。
D.句子④写出了五叔叔借这部书的不易,暗示了五叔叔对“我”受宠的嫉妒与不满。
3.文章三次提到“我”的身份是“长孙”,请分别分析三处画双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人物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历史的碰撞所生发出来的衍变。”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概括祖父一生中所做的改变。
2024-06-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各题。

满庭芳

〔南宋〕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张镃: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淳熙十四年(1187)自直秘阁、临安通判称疾去职,领禄闲居。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在张达可家宴饮。②露漙:露多。③宝钗楼:泛指华美楼阁。④土花:苔藓。

1.出版社编《历代咏物词》,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A.秋月B.萤火C.蝴蝶D.促织
2.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月洗”句刻画秋月梧桐之高洁,体现环境苍凉。
B.“土花”句化动为静,用字工巧,表现生活情趣。
C.“静听”句描摹声音的细微变化,传达主观感受。
D.“争求侣”句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表达爱情相思。
3.本词的下阕虚实结合,感慨遥深。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2024-06-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工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雄浑苍凉中又显出豪迈悲壮。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情与景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024-06-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菜 园

沈从文

玉家菜园出白菜,主人玉太太,这太太有一个儿子是白脸长身的好少年,年纪二十一,在家中读过书,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范。

菜园廿亩地,除了白菜也还种了不少其他菜蔬,善于经营的主人,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新鲜的蔬菜,特别是几种难得的蔬菜。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

少年人经营菜园的时间却比看书写字时间多。他不因为认识了字就不作工,也不因为有了钱就增加骄傲。对于本地人几有过从的,不拘是小贩他也能用平等相待。

二十二岁的生日,作母亲的为儿子备了一桌特别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①还有尚未收取的菜,如小雪人,成队成排站立雪中。母子二人喝了一些酒,谈论到今年大雪同菜蔬,萝卜白菜皆须大雪始能将味道转浓。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作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虽然母亲同意远行,儿子却认为不必那么忙,因此决定正月十五以后再离开母亲身边。

过了年,随着不久就到了动身日子了。于是坐了省河小轿,到长沙市坐车,转武汉,再换火车,到了北京。

时间过了三年。

在这三年中,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但渐渐的,城中便知道玉家少主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极其出名的事了。作母亲的一面仍然管理菜园的事务,一面读从北京所寄来的书报杂志。母亲虽然五十多岁,一切书报扇起二十岁年青学生的种种,母亲有时也不免有些(A)幻梦

儿子也来过信,说是母亲不妨到北平看看,把菜园交给工人。虽说菜园的事也不一定放不下手,但不知如何,这老年人总不曾打量过北行的事。

当这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来信还只是四月,从四月起作母亲的就在家中为儿子准备一切。凡是这老年人想到可以使儿子愉快的事通通计划到了。一到了七月,就成天盼望远行人的归来。又派人往较远的长沙市去接他,又花了不少钱为他添办了一些东西,如迎新娘子那么期待儿子的归来。

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真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一面还在心中作小小埋怨,一面把“新客”让到自己的住房中去,作母亲的似乎人年青了十岁。

见到脸目略显憔悴的儿子,把新媳妇指点给两对工人夫妇,说“这是我们的朋友”时,母亲欢喜得话说不出。

儿子回家的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本城,美丽的媳妇不久也就为本城人全知道了。因为地方小,从北京方面回来的人不多,渐渐有绅士们的儿子到玉家菜园中的事了。还有本地教育局,在一次集会中,也把这家从北平回来的男子与媳妇请去开会了。还有那种对未来有所倾心的年青人,从别的事情上知道了玉家儿子的姓名,因为一种倾慕,特邀集了三五同好来奉访了。

从母亲方面看来,儿子的外表还完全如未出门以前,儿子已慢慢是个把生活插到社会中去的人了。许多事皆仿佛天真烂漫,凡是一切往日的好处完全还保留在身上,所有新获得的知识,却融入了生活里。

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过北平,所以作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各处寻觅佳种,督工人整理菊秧,母子们自己也动动手。

已近八月的一天,吃过了饭,母子们同在园中看菊苗,儿子穿一件短衣,把袖子卷到肘弯以上,用手代铲,两手全是泥。

母亲见一对年青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作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B)幻梦

一面同母亲说北平栽培菊花的,如何使用他种蒿草干本接枝,开花如斗的事情,一面便同蹲在面前美丽到任何时见及皆不免出惊的夫人用目光作无言的爱抚。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②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青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作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第三天,由一些粗手脚汉子把那五个尸身一起抬到郊外荒地,抛在业已在早一天掘就因夜雨积有泥水的大坑里,胡乱加上一点土,略不回顾的扛了绳杠到衙门去领赏,尽其慢慢腐烂去了。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③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秋天来时菊花开遍了一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家菜园不仅种的白菜多,还有其他应时的新鲜蔬菜,而且玉太太善于经营,因此家境变好。
B.儿子要去北京读书,玉太太为之担忧,虽同意儿子远行,但认为不用急,让儿子正月十五以后再去。
C.玉太太对儿子回来既惊喜又埋怨,本想让儿子回来迎亲,却没想儿子竟然带回了漂亮的新媳妇。
D.在得知儿子儿媳与其他三人死亡的消息三天后,玉太太和本城人才知道他们的死因是加入共产党。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通过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雪下得大,“成队成排”也说明白菜种得多。
B.句子②“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说明来人带走儿子儿媳的蛮横,“请”运用了反语。
C.句子③说明玉太太因种的白菜好而没受到牵连,也表现了衙门中人对她的同情。
D.句子④写玉家园中开满菊花的美好景象,增添了玉家儿子儿媳死去的悲剧色彩。
3.文中两处写到“幻梦”,请分别说明其用意。
4.沈从文曾说自己的作品是写“一些平凡人物的‘常’与‘变’”。请结合文中“儿子”这一形象简要分析。
2024-06-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大海   (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节选自《雷雨》)

1.请分析画线句子的人物心理。
2.选文中与周朴园有关的矛盾冲突有两组,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对塑造周朴园形象的作用。
2024-06-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奉寄严大夫

杜甫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注】①宝应元年(762)六月,严武奉诏回京任京兆尹,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叛,被阻于剑南一带,九月仍未走出巴岭。当时作者避乱梓州,于九月九日写此诗奉寄。②汉节:汉天子所授符节,指持节使者。这里指严武。③香醪:美酒。④白云间:源于陶潜“《停云》,思亲友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愁思”指出了诗人此时的忧虑,当时剑南动乱不息,返家行途艰难,自己只好避乱梓州。
B.颔联以“不眠”的细节描写暗示严武此时的心理状态,以“持汉节”点明严武奉诏令回朝廷的使命。
C.颔联提出友人从何路走出巴山之问,既对应了上联“经时冒险艰”之实情,又表达出对友人的担忧。
D.杜甫这首诗和《客至》都借花和酒表达自己的心情,本诗中是秋菊美酒,而《客至》中是春花旧醅。
2.诗的最后两联表现诗人对严武的友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4-06-1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6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选择 | 较难(0.4) |
9 . 下列有关《乡土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方社会捆柴式的团体结构不同,中国乡土社会呈现出同心波纹式的差序格局,如“子不教,父之过”“德不孤,必有邻”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都是这种格局下的道德观念。
B.小说《祝福》中“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 祝福时“拜的却只是限于男人”,并且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这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
C.传统乡土社会不愿意打官司最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礼俗已经足以处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如果矛盾大到不能用礼俗调解,还是需要打官司解决的。
D.长老权力从社会继替中发生,它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而时势权力从社会变迁中发生,它是时势所造成的,并由此出现了能应对新环境并获得群众信任的“文化英雄”。
2024-06-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10 . 下列几个人物别称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脂粉英雄   绛洞花王   枕霞旧友   蕉下客
A.王熙凤   秦可卿   贾探春   史湘云
B.史湘云   贾宝玉   贾迎春   贾惜春
C.王熙凤   贾宝玉   史湘云   贾探春
D.史湘云   林黛玉   薛宝钗   贾探春
2024-06-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