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

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栖,夕至县圃,其想象之______,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其乐无穷。

中国诗歌的长河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______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1082013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斑驳陆离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B.光怪陆离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C.光怪陆离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D.斑驳陆离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也称“诗三百”,内容上分赋、比、兴三个部分,创作手法主要是风、雅、颂。
B.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骆宾王、李白、姚鼐等唐代诗人发扬汉语言之美,共同开辟了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D.“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出自陶渊明《咏荆轲》一诗,体现出雄浑、洒脱的艺术风格。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B.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C.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D.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2024-03-28更新 | 3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______________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美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天仅有12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少得可怜的数据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很少主动承担家务。______________,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就会逐新被忽视和______________。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棘手的问题。家庭劳动应该是劳动教育的首选,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赶超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______________。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理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披露             久而久之             概念化             共鸣
B.透露             长此以往             概念化             共识
C.透露             久而久之             边缘化             共鸣
D.披露             长此以往             边缘化             共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越过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B.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C.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赶超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D.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3.“劳动”历来受到中华民族的重视,下列与“劳动”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芣苢》是《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
B.我们形容劳动之辛苦,常用“夙兴夜寐”一词,该词出自《诗经》的卫风《氓》,《氓》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C.《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位劳动能手,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但还是遭到了婆婆的刁难,最终被遣归。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的庐江府。
D.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一句中的“有事”,指外界的战乱,而归乡后的陶渊明则“或植杖而耘耔”,过着闲散的农耕劳动生活。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围“风”字落笔,走马川、雪海边,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不着“风”字,而风之猛烈,如在目前。
B.“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三句写夜间行军所见之景,化静为动,狂风咆哮,石大如斗,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
C.“金山西见烟尘飞”句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唐军早有戒备。
D.这首诗极力夸张,给人雄浑壮美之感,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经验,故而此诗能“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2)鉴赏“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唐)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借物写人,寓意深长,前两句侧重写小松,后两句侧重写世人对小松的态度。
B.“清风”两句写“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C.两首诗中多次出现“凌云(霄)”字眼,诗人借此表达同样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D.李诗中“生”“染”“凌”“上”等一系列动词极有表现力,使诗歌语言极有气势。
(2)两首诗的松各有什么特点?
(3)“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照要求作答。

野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此处代指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草堂周围的野望之景,用“柴门”“澄潭”“贾客船”等意象,勾画出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
B.“长路”承接颔联“贾客船”而来,将思绪由眼前之景引向大江南北、漫漫长途。
C.“片云”用以自喻,写出了诗人在成都西郊生活的惬意闲适,借云抒情,深婉含蓄。
D.尾联中的城阙、秋色、画角声,都浸染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
(2)诗中的“野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请简析“城阙秋生画角哀”一句在诗中的作用及蕴含的情感。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四部分类法,使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组成,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缛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经,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其他诸子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     )。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之称。子,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     )、鲜活有力。集,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高耸入云的文化大厦,那么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在其中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部,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部,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的一切(     )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美轮美奂的殿堂。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中流砥柱 栩栩如生 装潢B.定海神针 生生不息 装修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装潢D.定海神针 栩栩如生 装修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四部分类法,使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B.按照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缛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C.按照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组成,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D.按照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从流派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等。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结语,语言质朴无华,斩截有力。
C.上片末二句精力弥满、笔势劲挺,下片前两句凄然欲绝、情绪低沉。
D.结尾二句紧承前句,与首句互相呼应,使全词结构完整严谨。
2.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3.本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以情语取胜,请分析下片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
2023-06-04更新 | 3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品质,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___________。他如此让人着迷,(     )人们读到他的几篇诗词文章,便会疯狂地爱上他,从此(     )。爱他有很多理由,甚至连他的名号东坡,都会觉得比那些少陵”“半山”“山谷要亲切。在宋代,种田是文人所(     )的,而苏轼却在黄州的东坡乐此不疲,并获得了东坡的雅号。还有人说,他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意境,到了赤壁,便想起那一夜的     ,到了海南,便想起那一晚的天容海色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以至   一发不可收       不齿   清风明月
B.以至   一发不可收拾   不齿   天朗气清
C.以致   一发不可收       不耻   清风明月
D.以致   一发不可收拾   不耻   天朗气清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他诗人在这些方面,苏东坡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B.在其他诗人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C.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D.苏东坡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他在密州做知州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
B.选文中的“少陵”是指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他在成都时写了《客至》诗,又在流寓夔州时写了《登高》诗。
C.选文中的“半山”是指王安石,号半山,也称临川先生,代表作有《桂枝香·金陵怀古》和“临川四梦”等。
D.选文中的“山谷”是指黄庭坚,作有《登快阁》一诗,该诗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有些许自嘲、兀傲之气。
9 . ①安土重迁       ②叶落归根       ③克已复礼       ④家庭亲属
⑤兄友弟恭       ⑥智子疑邻       ⑦朋友圈子       ⑧邻居同乡
以上八个现象涉及《乡土中国》中“乡土性”“差序格局”“礼治法治”“血缘地缘”四个内容,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结合相关现象,进行阐述。
要求:1.明确所选内容及对应的现象;2.不超过100字。
2023-03-23更新 | 3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10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向黛玉介绍三姐妹:“这是你迎春姐姐,这是你探春……”略做迟疑,黛玉就立刻说:“舅妈,我属羊。”王夫人立刻明白,说道:“这是你探春妹妹。”从上述情节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寒暄客套或者初次见面时,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讲这是一种礼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这些礼貌?
2023-04-28更新 | 3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