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7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艺术见解和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家、艺术家所形成的文学派别。如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桐城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等。
B.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C.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其中《论语》和《道德经》都收录在“经”部中。
D.古诗中有很多描摹音乐的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是在描写李贺的箜篌之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在描写商人妇的琵琶之声。
2022-04-02更新 | 5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虎年央视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刷爆朋友圈,10亿网友直呼惊艳。它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将绘画与舞蹈(       )的审美之妙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者以绚烂之姿,(       )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只此青绿》备受瞩目的原因,__________。宋人并重理想与现实,特别是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为后世所追慕。既有以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的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学作品,又有礼学、茶道、书法、绘画等不同文化艺术领域,带给我们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灵感。而《只此青绿》对《千里江山图》创造性地转化,则为我们呈现了“宋朝之美”的全新打开方式。

相比以往传统文化题材剧目(       )的局面,近年来国风类的剧目广泛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孔子》《杜甫》《诗经·采薇》等多部舞剧、话剧、音乐剧,演出场次不断增加,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样式回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文化剧目成功圈粉,促进中华文化“活”起来、“富”起来、“流”起来,为文化自信灌注生气,使其拥有底气、熠熠生辉。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殊途同归             勾勒             阳春白雪
B.异曲同工             勾勒             曲高和寡
C.异曲同工             描绘             阳春白雪
D.殊途同归             描绘             曲高和寡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推动宋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
B.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推动宋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
C.是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推动宋代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D.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用今人视角映照古意,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推动宋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号香山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叹命运悲苦,情调感伤,语言清丽。
B.孔子,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了《诗》《书》《礼》《易》《御》《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民歌,雅为祭祀乐歌,颂指宫廷正乐。
D.“求木之长者……”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奏议”,内容多为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
3 .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B. 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到:“莫失莫忘,仙寿永昌。”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 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抑郁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D. 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E.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2023-06-03更新 | 4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4 . 甲戌本《红楼梦》第八回有一条脂批:“作者是欲天下人来共哭此‘情’字。”脂砚斋认为曹雪芹“因情提笔”,写这部小说是“滴泪为墨,研血成字”,揭示了《红楼梦》小说的悲剧性。悲剧可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你认为《红楼梦》可以归于哪一类?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情节陈述理由,不超过100字。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作答。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序叙事简洁,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
B.作品开篇就以“照野”呈现了无限的空间,与诗人旷达的襟怀融合在一起。
C.“杜鹃春晓”抓住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词人借酒消愁,斜卧在绿杨桥上,流露出了他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郁结的内心。
(2)简要赏析词人如何来表现出黄州春景清新明丽的自然之美。
2023-03-30更新 | 4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此。问何人又却,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③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作者一登上楼头,便举头望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国土的沦陷。
B.“斗牛光焰”与《赤壁赋》中“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相同,都指斗宿和牛宿。
C.下片“峡束苍江对起”三句,写双溪冲击峡谷激起巨大的浪花,仿佛要将水边之楼冲倒湮没。
D.本词即景抒情,以小见大,借“一时登览”抒“千古兴亡,百年悲笑”。
(2)“我觉山高”七句是如何描写双溪夜景的。
(3)本词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3-03-23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以动人的气息。

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的笔下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书法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汰洗掉心灵中那些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质直、刚佷、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持重),而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的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雅、中和、自然、烂漫,转化为清丽、含蓄、温雅而和煦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仪表风度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书法艺术的研习,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重要。技法只是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解决,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长期乃至毕生的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序幕。

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皇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绝……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已,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潸然泪下的文字和恸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笔成文,直至干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进草法,笔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把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炎黄子孙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在,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材料三

   

(2022年抖音短视频点击率统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中,情感真实相较于自然真实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情感真实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B.人们一旦认识到在书法艺术的研习中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重要,那么就可以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
C.颜氏《祭侄文稿》堪称伟大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其赓续了中华书法要义等,更在于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
D.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祭侄文稿》的历史、社会等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涵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完全相同。
B.研习书法艺术重在提高心灵陶冶与学养,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中的情性美。
C.从材料三可知,对于王羲之与颜真卿,当下人们更喜欢前者,因为前者擅长行书,而行书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书法字体。
D.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产生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东汉崔瑗《草书势》:“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B.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C.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D.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工……直至全篇皆工。”
2023-05-17更新 | 4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茶人 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   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茶人 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注】①荈(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②(yǐng)子:子树,传说中的一种树,木质白如玉色,可以做拐杖。③獳师:一种兽名。④陆羽《顾渚山茶记》载:“顾渚山中有鸟,每至二月作声曰春起也,三、四月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唐时湖州每年贡茶一万八千斤,称“顾渚贡焙”。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诗再现了庭院被树掩映,院子中果子任由野兽吃的情形,侧面写出了采茶人家全家出动采茶的盛况。
B.陆诗描写了天赋异禀的茶民,他们能辨别茶叶的好坏,而这里的野茶也受自然的眷顾,带上了灵气。
C.陆诗联想到每当春日农闲的时候,在北山下,细嫩的茶叶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竞相发芽开枝,应节生长。
D.“皮陆”的诗歌具有奇峭、朴实的特点,这两首诗歌体现了他们的平淡诗风,选取日常化场景以平易的语言写成。
2.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生活真实”的理解。
9 . 《红楼梦》的前五回是小说的序幕,也是纲领,全书的情节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皆在此基础上展开。请你从“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任选一个内容,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它对后文的作用。要求:1.明确所选内容,2.不超过100字。
2023-03-23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_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如此突然______________、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______________、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       式微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耳目一新       衰败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耳目一新       式微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喜闻乐见       衰败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2.在选文括号内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B.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C.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D.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B.《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表现自清末到民国近50年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它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代表作。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D.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制,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例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