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7 道试题
2023·天津红桥·二模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较易(0.85) |
名校
1 . 《红楼梦》回目中往往有对人物的“一字定评”,请在“勇、贤、俏、慧、痴、美”中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相应的回目中。

___袭人娇嗔箴宝玉

___平儿情掩虾须镯

___晴雯病补雀金裘

___紫鹃情辞试忙玉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王晋卿画后

【宋】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题宗室大年画(其一)

【宋】黄庭坚

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注释】赵令穰,字大年,画家。大宋开国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文人与山水渊源深厚,常以诗寄情,以画寓意。苏黄二人所观之画,一为山中景,一为水中景。
B.王晋卿的画中有石、虎、松、龙、山,远近结合,层次丰富。赵令穰的画中有水、烟、江、鸟,动静结合,淡雅写意。
C.两首诗均先描画景,再写观画人的表现,都遵循了古典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章法,起自画作又合于画作,首尾呼应。
D.苏轼独好陶渊明之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主张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两首诗的风格都体现了各自的喜好。
(2)自选角度赏析“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一联。
(3)题画诗充分体现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审美。这两首诗借助于画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诗情?
2023-04-28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依次填写对应文中横线处的人物。

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________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______________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_____________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_____________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第七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桃花行》,薛宝琴说是自己写的,贯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

2023-03-30更新 | 3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 “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2019-01-30更新 | 2489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5 .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后分与宝玉等人居住。请从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中任选一处,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居所的名称环境与居住者的性格之间的联系。要求:1.明确居所的名称与居住者;2.不超过100字。
2023-04-26更新 | 3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湿地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__________。近年来,受自然及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很多湿地因保护管理不到位,甚至产生缺水、无水的情况,周围生态环境也产生负面变化,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环境。湿地退化成为了__________的问题。

20226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构建起法律屏障。中国是全球第二个对湿地保护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在国际湿地保护中处于__________的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湿地生态恢复是一个社会化、长期性的任务,保护湿地既非一隅一域之事,也非一时一事之功,湿地保护既要__________,又要久久为功。相信湿地终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恢复生态、重焕生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休戚相关          急于星火          举足轻重          立竿见影
B.休戚相关          急于星火          至关重要          吹糠见米
C.息息相关          迫在眉睫          举足轻重          立竿见影
D.息息相关          迫在眉睫          至关重要          吹糠见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构建起法律屏障。
B.《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C.《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加强湿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D.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3.下列与湿地与海洋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隰则有泮以湿地有界喻爱情终结和痛苦无边诗经西周至春秋现实主义诗集
B夕揽洲之宿莽借草木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屈原战国浪漫主义诗歌
C渺沧海之一粟以沧海之大喻宇宙无穷与人生短暂苏轼北宋骈赋
D海不厌深借大海之宽容表达作者求贤若渴曹操东汉四言绝句

A.AB.BC.CD.D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芣莒》《氓》《静女》《插秧歌》均选自《诗经》。
B.《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文章采用破立结合的写法,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善于运用比喻来证明观点,蕴含着强烈的批判力量。
C.老舍,原名舒庆春,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D.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叙议结合、直抒胸臆,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
2023-04-26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      ,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他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使剪纸艺术得到了      的发展。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      ,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       的工匠精神。如果一款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循名责实   突飞猛进   面面俱到   精益求精
B.顾名思义   循序渐进   面面俱到   孜孜不倦
C.顾名思义   突飞猛进   四平八稳   精益求精
D.循名责实   循序渐进   四平八稳   孜孜不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一个艺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B.而一个大师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C.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艺人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D.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大师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创”上做得不够。
B.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市场仍然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
C.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D.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4.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B.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级”“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C.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D.,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2023-05-31更新 | 4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

文段二: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从不及             扈:随从B.为诗曰                  潜:隐藏,隐没
C.书画特其妙       臻:达到(美好的)D.乐而不流于     荡:放纵,过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河东人                                          天下笑者,何也
B.事母崔氏孝闻                            虽董之严刑
C.非绘者所及也                              凌万顷茫然
D.舍笔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C.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贵授太子中允
D.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能体现王维品性高洁、志趣高远的一组是(     
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②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③天机清妙,与物无竞       ④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⑤才华炳焕,笼罩一时       ⑥真趣洋溢,脱弃凡近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⑤⑥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王维陷入叛军中,被迫任命伪职,但他始终心念唐室,不忘旧主。平定叛乱后,被朝廷减罪。
B.开元、天宝年间王维诗名远扬,在书画方面也造诣极高,曾准确识别《奏乐图》中的曲目,得到人们赞赏。
C.王维和其弟王缙都很有才华,又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们因悲伤而身体消瘦几乎不能胜任服丧。
D.王维信奉佛教,晚年长斋,不穿华美衣服,寄情于辋川,弹琴赋诗,虔心礼佛,妻子死后,多年孤居一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
(2)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7.结合两个文段,请概括王维在书画、诗歌方面各有什么特色?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侧重描绘洞庭湖月下的优美景色,下片着重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将情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
B.“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为后文写月做铺垫;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阕 “孤光自照”之意。
C.这首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但是两位作者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杜甫是登楼俯瞰,张孝祥是荡舟平视。
D.“不知今夕何为”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2.“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念奴娇·过洞庭》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