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①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2022-12-29更新 | 2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椽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黢黢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有删改)


【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老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闻先生来找房子的时候,虽然他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还是热情地陪闻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
B.屋主不在乎租金将自己新起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老爹让荣瑞红给闻先生他们送饵块,都体现了龙泉镇人至真至纯的人情美。
C.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
D.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
2.小说《瓦猫》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瓦猫”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11-21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分子何为

——《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序

周国平

屈原的作为,有两点是清楚的。第一,他是楚国贵族和高官,人品高洁,遭谗流放,秦灭楚后忧愤自尽。第二,其作品极具楚人特色,想象瑰丽,情思飘逸,文字恣肆汪洋。在屈原身上,既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担当,又有庄子“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逍遥情怀。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我们仍可把他视为儒道互补传统的一个开端,从而用作讨论中国知识分子话题的切入点。

儒道互补是中国士阶层的长久传统。在好的意义上,士阶层中的优秀分子秉持了儒家忧天下、哀民生的社会责任心,也涵养了道家亲自然、轻功利的超脱情怀。在坏的意义上,士阶层中的平庸之辈以儒家为做官的敲门砖,以道家为归隐的安慰剂。不论是何种情形,中国士人的内心都是纠结的。在皇权至上的专制体制下,即使是优秀分子,其社会责任心也被限制在忠君意识的范围内,其超脱情怀也往往成为仕途失意的自我安慰。因此,直到清灭亡,具有独立地位和品格的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并未形成。

应该说,中国独立知识分子阶层是在进入近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是推翻帝制和西风东渐两大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其最早的成员,基本上由士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脱胎而来。因为获得了普世价值的视野,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得以摆脱忠君意识的束缚,并由民族救亡向文明立国的方向提升,他们的超脱情怀也减弱了自我安慰的色彩,增添了超越性追求的意味。可惜这个过程在1949年中断了,在持续近三十年的被改造中,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群体事实上不复存在。

所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实际上面临一个接续民国传统、重塑独立品格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作为社会最敏感的成员,乃至作为社会的良知,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关注的方式是可以不同的,对公共事务发声仅是方式之一,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民众苦难的重大问题上,在涉及人权、尊严、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的原则问题上,知识分子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应该是理性的,清醒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可以声情并茂,但不可以情绪化。这是与新媒体上众声喧哗的区别之所在。

事实上,知识分子面向公众发声,包括公共写作、公开演讲、媒体访谈等,是一个极严肃而有难度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既要对公共领域的问题有切实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也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相当的底蕴,并且善于把专业知识转换成深入浅出的语言。惟有如此,才成其为一个学有专攻的知识分子的既内行又能让外行听懂的发声。否则的话,你就可能只是在说一些老生常谈。同时,因为你活跃在公共舞台上,公众就理所当然地要听其言观其行,你必须言行一致,在道德上自律。所以,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直接的方式,关注社会还可以是间接的方式。无论如何,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公共知识分子只占一小部分,多数人不是公共舞台上的活跃人物。不管是因为志向还是性格,有的人宁愿在某个领域里默默耕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然,对于社会大问题、大趋势仍须有自己的立场,但这个立场未必用公开发声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在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必定会体现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一个潜心于基础理论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的学者,他在理论上的建树也许会比公开发声对社会发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即使一个醉心于内心体验之奇妙和文字之美的诗人,他也是在为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做出贡献。

真正说到底,知识分子何为?他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而他的基本方式是让人变得更美好,他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和心灵。无论公开发声,还是用著作和作品说话,他要做的都是这件事。质言之,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守护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努力使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回到屈原。如果我们把屈原用作剖析中国知识分子基因的标本,要反省的也许是儒道传统的缺点。无论儒家以忠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还是道家靠逍遥求解脱的浪漫主义,都是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反面。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既要有人类文明的眼光,又要有现实人生的关切,从而在转型时期真正发挥独立的作用。

1.下列对屈原的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体现中国士阶层儒道互补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B.以点带面,与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必备品格形成鲜明对比。
C.以小见大,只有屈原标本的负面问题才具有现代研究价值。
D.首尾呼应,自然地推进对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下发展地思考。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典型地反映出优秀士人的局限性。
B.对于不为民谋福利的国家,独立知识分子会发表“其国也亡之无所惜”的言论。
C.无论面对社会突发事件还是社会重大问题,知识分子通常不会在第一时间发声。
D.在专业领域方面,公众知识分子通常比普通知识分子更有底蕴,更具有影响力。
3.下列最不能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具有普世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
B.知识分子积极地就社会公共事务发表看法。
C.知识分子立足专业精耕细作创造重大价值。
D.知识分子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保持理性判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异乡

海明威(美国)

①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②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③“不错,踢足球,”我说。

④“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⑤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象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

⑥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象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⑦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⑧“工伤,”医生回答。

⑨“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

⑩“你该有信心了吧?”

(11)“不!”少校答道。

(12)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治疗。他们都是米兰人。一个想当律师,一个要做画家,另一个立志当兵。有时,一天的疗程完毕,我们一起步行回去,到斯卡拉(米兰著名的歌剧院)隔壁的柯华咖啡馆去。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咖啡馆里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 “友爱”,“克己”)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意: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因为经历不同,他们是历尽艰险才得到勋章的。诚然,我负了伤,可大伙儿明白,战时负伤只是偶然不幸而已。

(13)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14)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15)“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

(16)“回美国。”

(17)“结婚了吗?”

(18)“没有,但很想。”

(19)“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20)“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21)“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22)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23)“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24)“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25)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26)“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27)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

(28)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有类似少校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注】:1.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节选部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一家医院进行器械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
B.作者交代了文中几个伤残年轻人的理想,使身体的残缺与理想的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讽刺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表露无疑。
C.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同时也包含了“我们”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
D.对于“我”很想结婚的言辞,少校暴跳如雷,这段对话简洁凝练,反映了少校无法忍受妻子离去的内心无比的悲痛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营造了深秋寒冷阴郁的氛围,但店门外挂着的许多野味使景色充满着新奇有趣的地方风情,让刚脱离战争的我们心情愉悦。
B.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在情节推进中对人物充满同情并感受到人们面对生命残缺的悲痛和无奈。
C.本文对话使用了大量的简单句和省略句,极少使用连接词,这加快了行文节奏,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D.小说在上校望向窗外的眼神中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导读者透过上校的眼神思考他的精神世界,使作品的主题更含蓄隽永。
3.海明威的小说在简洁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⑥--(11)段的内容,分析少校说的“很有意思,很有意思”这句话的丰富意蕴。
4.如何理解小说的题目“在异乡”?
2021-11-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仰视窗外,侧耳枕上,环顾床前,驿馆中孤寂游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B.“归梦”句与“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暗含梦境之美与现实之悲。
C.“岁时”和“天地”拓展了时空,诗人的慷慨愁情借天地间宏阔凄凉之景表现出来。
D.本诗以驿馆之景起,以旅途之景合,疏桐蝉嘶、路途行人纷乱的画面写尽行旅苦楚。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葛溪驿夜不成寐的原因。

6 .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泰之非吾所以基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抷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梁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1061年,苏轼赴凤翔任职经渑池,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②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公元1056年),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③蹇驴:跛脚的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A.诗歌从人生这一大问题着眼,但不空洞,有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效果。
B.前两联使用设问、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给人一气贯通之感。
C.颈联写到了死去的老僧和坏壁上的旧题,意在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怀念。
D.前四句理趣十足,意境恣逸,后四句以叙事之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谈谈你对这首诗歌内涵的理解。
2021-10-14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时建业承李氏后,税赋图籍,一皆无艺。颂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及定户籍,民或自占不悉,颂警之曰:“汝有某丁某产,何不言?”民骇惧,皆不敢隐。遂刬剔夙蠹,成赋一邑,简而易行,诸令视以为法,至领某民拜庭下以谢。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民往往谢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送契丹使,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知金州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法官缘例,杖脊黥配海岛。颂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贷死而黥之,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无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仗黥,流海外,遂为定法。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元祐初,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前此未有也。徽宗立,进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自草遗表,明日卒,年八十二。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B.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C.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D.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业”是古代地名,就是现在的南京,“李氏”代指被宋灭掉的南唐政权。
B.“刑不上大夫”是古代贵族、官员可以享有的犯罪不服刑的法外特权。
C.“徒隶”在本文中是指服劳役的犯人,与《过秦论》中“氓隶”意思不同。
D.“算术”在古代包含大量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现代只是数学的分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颂处事精审,治政明察秋毫。他任江宁县令,核实丁产时,没人敢瞒报,这缘于他平时在办理公务中,就很注意收集民情,实际掌握了一部分人家中的情况。
B.苏颂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他统一税赋,做到了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他引皇帝遗诏,表达对某些借为仁宗修建陵墓之机,变着法刁难各地百姓做法的不满。
C.苏颂应对冷静,圆满达成使命。他奉命为契丹使者送行,所住驿馆突然着火,有人不明真相,欲鼓噪生事,他临变不惊,稳妥处置,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外交纠纷。
D.苏颂主制浑仪,科学贡献巨大。这台天文仪器形制巨大,功能集成,机械传动,自动运行,时刻一到,就有主管时令的官员出来报时,其精准程度堪称前无古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
(2)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2021-10-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飞舞

魏巍

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7月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黄昏时分,突击营向前开进。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松树杈挂着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歌唱祖国》的歌曲。小钢炮在前面高高地举着红旗,战士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敌我阵地之间,横隔着一道宽阔的金城川。为了在攻击时避免敌人炮火的拦阻射击,同时为了迅速而突然地攻上敌人阵地,指挥员们费了许多心思,才想出一个新奇的办法,就是事先在敌人的山脚下秘密地挖一些屯兵洞,使部队在攻击之前偷偷地潜伏在这里。郭祥的突击营于当晚午夜时分偷渡过那道宽阔的大川,在敌人山脚下的林莽之中潜伏下来。

这种战斗方式,使各级指挥员在精神上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他们唯恐敌人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也唯恐哪一位战士在敌人盲目的射击下负伤而忍受不住。郭祥和老模范蹲在一个小小的洞子里,真是觉得百爪挠心,实在难捱。终于天又黑下来。总攻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迫近了。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我方阵地。当秒针刚刚踏上下午九点钟时,只听他尖声尖气地欢叫了一声:看,信号弹飞起来啦!话音未落,人们就觉得身子猛地一震,炮火的风暴遮天盖地地轰鸣起来。郭祥和老模范等人立即出了洞口,向我方阵地一望,只见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还飘坠在空中。数百门大炮出口的闪光,像连续不停的闪电,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尤其是成批的火箭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巴从顶空穿过,像赤红的钢板一样,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使整个的大地都为之震动。

这场炮火急袭,整整进行了20分钟。霍地又腾起三颗绿色的信号弹,郭祥立即跃出洞口,举起驳壳枪高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呵!部队在激越的冲锋号声中,向着黑云岭的主峰冲去。在火光与硝烟中,可以看到三连突击排的前面,有一面鲜艳的红旗,火团似地在向前滚动。

冲在最前面的是乔大夯率领的爆破组。他们拿着爆破筒,挟着炸药包,向前飞快地跑着。山坡上共有七道铁丝网,已被炮火摧毁了五道,第六道也被他们迅速炸开,只剩下最后一道了。一个战士接着扑上去爆破。烟尘还没有散,乔大夯就领着爆破组的同志冲了上去。哪知冲到跟前,才发现这道足有两公尺宽的屋脊形铁丝网,只炸开了一道小口,仍然不能通过。乔大夯立刻塞进一根爆破筒准备拉火,后面一片冲杀声,回头一看,火光里闪着一面红旗,突击排已经冲了上来,只有几步远近,爆破已经来不及了。地堡里的敌人已经清醒过来,重机枪正哗哗地射击着。如果让红旗退回去,同志们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

乔大夯心里一急,登时出了一身大汗。他立刻对爆破组大声喊道:同志们!爆破来不及啦!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说着,他把手里的爆破筒往旁边一扔,就趴到了铁丝网上。爆破组的其他四个同志也纷纷丢掉了炸药包和爆破筒,挨着他那长大魁伟的身躯,在铁丝网上趴成了一排。乔大夯还一个劲儿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大声地喊:同志们!快过去呀!快过去呀!其他几个组员也跟着喊:不要犹豫了!”“为了胜利,快过去吧!

突击排的同志停下来了,怎么忍心从自己同志的身上踩过去呢!连长齐堆心里热辣辣的,不知怎样处理才好。带领突击排的副连长疙瘩李更急得什么似的,摆着手说:不行!不行!快下来组织爆破!这时,郭祥和他的通讯员小牛已经赶了上来。他见到这种情景,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乔大夯听见郭祥的声音,又几乎用哀求的声调说:营长!你就快下命令吧!为了胜利,你就让大家快踩过去吧!郭祥回头一看,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就把心一横,牙一咬,把驳壳枪果断地一挥,说:同志们!踩过去!

这一声号令,响彻云霄,震人心魂。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支战胜千难万险、冲过雪山草地的铁军,今天不得不踏着自己同志的肉身前进了。他们仿佛在一刹那间变成了生着羽翼的天兵飞上了主峰,那面在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在硝烟与火光中也显得更加鲜红了。

(节选自《东方》,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数百门大炮轰击敌人阵地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志愿军进攻炮火的猛烈。
B.文章情节设计别具特色,主线清晰,高潮部分主要了采用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迅速发展,使情节紧凑,矛盾冲突非常集中。
C.文章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叙述人能够随时关注志愿军战士的言行,灵活自由地反映战争场景。
D.疙瘩李不愿从战士身上踩过去,体现了他的优柔寡断与心地善良;郭祥指挥战士们踩过去,体现了其雷厉风行与坚决果敢。
2.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多次写到的“红旗”的作用。
3.魏巍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与刚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样“最可爱的人”的。
2021-09-04更新 | 404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编者按:在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一批批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精神,助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增强宁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造血”能力。本文采访了宁夏福建总商会会长、宁夏麦尔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添进。

32年前,我18岁,揣着借来的3000多块钱来到银川,成了最早在这里生产糕点食品的个体户,也是福建到宁夏从事食品加工的第一人,刚到宁夏时,手里没有多少钱,是银川当地的朋友借钱给我,帮我闯过了创业之初的重重难关。闽宁协作给在宁闽商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也带来了责任和动力。此后,一批批福建企业家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从八闽大地向黄土地进发,从最初的几个行业,拓展到如今的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教育文化等20多个行业。”

(摘自《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的“市场之手”——市场为媒,山海携手谱新篇》,20211月人民网——福建频道)

材料二:

电视剧《山海情》以福建与宁夏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群策群力,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剧中,马得福困难不断,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他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黄轩(马得福的扮演者)感慨地说。

用性格碰撞带动故事讲述,塑造鲜活形象,不经意间就能戳中观众的泪点。剧中,一边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种理由拒绝移民搬迁,一边是马得福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坚持,这样的戏剧冲突恰恰说明观念脱贫有多难。

(摘自《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山海扶贫情,讲给世界听》,20213月《福建东南网》)

材料三:

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重在发挥制度优势,让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在中国大地结出累累硕果,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1996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举措,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结对牵手,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令西部贫苦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

如今,在云南,“沪企入滇、滇品入沪”的经贸往来,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在广西,由广东援建的移民异地安置新村,见证了“两广一家亲”的区域合作……对口扶贫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摘自《“闽宁模式”的启示:不以事艰而不为》,20213月《人民日报》)

材料四:

春节假期刚过,宁夏银川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巧媳妇”团队的女工们忙着直播推介、包装货品、打印订单,枸杞、红酒等宁夏特产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刚来的时候字都不识几个,车间负责人和镇上的扶贫干部从电脑开关机、复制粘贴文字开始教我们。”原隆村村民摆西彦2019年来到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凭着勤奋好学成长为车间采购部长,月收入近3000元,人也越来越自信。

摆西彦生活的变化是闽宁镇移民的一个缩影。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1元,闽宁镇6个行政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

(摘自《宁夏闽宁镇因对口扶贫协作而嬗变》,20212月《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批批闽商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来到宁夏,是他们成就了宁夏的经济发展。
B.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真实而艺术地描绘了一幅扶贫攻坚的壮阔画卷。
C.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背后,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D.材料四报道了闵宁镇的变化,经济有产业,移民有自信,发展有数据,令人信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口扶贫绝不是单项的输出与帮扶,闽商黄添进的人生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B.“闽宁模式”体现了对口扶贫的典型特征;先富帮后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C.电视剧《山海情》安排“安土重迁”的矛盾冲突,是为了突显涌泉村村民的愚昧。
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脱贫攻坚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
3.请以“闽宁模式”为例,说说我国完成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的原因有哪些。
2021-07-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