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用阴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24节气,此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代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宣传片用中国式美学惊艳了世界,尽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二十四节气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本期对话邀请萧放,孔祥智、唐志强三位专家,就二十四节气进行探讨。

主持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孔祥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演化的标志性成果。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气候、物种、环境、起源地点、演化路径等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演进规律。二十四节气就是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特点的核心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农耕文明的独创性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既表现了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可,又丰富了人类农耕文明宝库,对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重要功能和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萧放:二十四节气对当今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它具有增进文化认同的功能价值。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心情,参加共同的仪式活动,共享时令节物,经受共同的物质与精神体验,从而凝聚大家的文化认同感。

孔祥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绝对不是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从节气文化角度看,首先,对于目前尚且保留下来的节气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等,要花大力气保护起来,并且修旧如旧,有的甚至成为地方文化的标志物,保护好传统文化遗存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努力使其传承下去,依靠新型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必要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介入,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其传承。

主持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今后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工作?

萧放:全社会需要进行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人们直接感知与节气相关的知识与文化,从而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通产,而是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成为我们生活中天道与人道互相感应的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永葆生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是传统遗产更是文化资产》,原载自2022224日《农民日报》)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基于太阳历划分,将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月的“节气”和“中气”各占15天,共同构成了二十四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C.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一些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并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B.二十四节气是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独特农耕文化演进规律,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特点的核心成就。
C.无需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只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就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D.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二十四节气特点的一项是(     
A.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D.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4.在阐释“二十四节气”时,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主张从“制民之产”“驱而之善”等方面来实行王道。假如你是孟子,试根据材料中对“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对自己的王道主张加以具体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武帝后元元年,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二年春二月,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光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昭帝始元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光为博陆侯。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无嗣。光与群臣议所立,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光以王行失道,不用。迎昌邑王贺诣长安邸,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昌邑王即位,淫戏无度,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及昌邑王废,光遣宗正德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家,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封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宣帝地节二年春,霍光病笃,车驾自临问,上为之涕泣。三月庚午,光。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霍氏骄侈纵横,及谋反,欲废天子而立霍禹,会事发觉,禹要斩,诸女昆弟皆弃市。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十家。

臣光曰: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B.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C.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D.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夏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儒学奠基人”。
B.昭帝,是汉帝刘弗陵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谥号为昭的皇帝一般有好名声。
C.曾孙,孙子的儿子;或对曾孙以下的统称。《晋书·荀勖传》:“荀勖……汉司空爽曾孙也。”本文中意为前一种。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的去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特别疼爱小皇子刘弗陵,以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暗示霍光,希望他将来辅佐刘弗陵。
B.汉昭帝死后,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与大臣们商议确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不久,霍光等人又暗中合计将其废黜。
C.霍光深得汉宣帝器重,他病重时,宣帝亲自驾车登门慰问,并伤心落泪;霍光去世,宣帝和皇太后亲临其丧礼。
D.霍光的后世子孙骄奢跋扈,后来还图谋反叛,欲行废立之事,被灭族。还有几十家与霍氏家族相关被连坐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2)会事发觉,禹要斩,诸女昆弟皆弃市。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冑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

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乃为民。

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恂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马,给马喝水。这里指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意即渡江南下进行征伐之事。
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
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除、谪、左迁、开缺之意均与此同。
D.氐,即氐族,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其最先活动范围在四川西北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虽然认为魏军离得很远,但还是主动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却没有攻打广陵。
B.齐地人对于魏军入侵十分仇视,就将喂牛马的豆子蒸熟让在齐地的魏国使节卢昶吃,卢昶吃后又因为恐惧泪汗交流。
C.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庾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
(2)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
2022-05-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三信息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故宫零废弃”项目于2020年1月在故宫博物院发起,采用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持续追求“将填埋/焚烧处理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近于零”的目标。“故宫零废弃”一面世便受好评。尤其难得的是,故宫博物院先是对职工开展培训,推进“零废弃办公”,继而面向导游和观众,重点推广“零废弃游览”。职工先做到“零废弃”,再要求导游和观众做到“零废弃”,这样才有说服力。从现实反馈看,“零废弃办公”效果显著,项目开展一年多来,故宫博物院对职工开展培训,推进“零废弃办公”,建立故宫博物院内堆肥试点,使院内资源回收率达到45%。

(选自王石川《“故宫零废弃”,行稳之后当致远》,《中国经济网》2021.07.16)

材料二

2021年7月13日,“故宫零废弃”导游培训宣讲会启动,对此,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和众多行业媒体以及广大网友进行了报道、转载和热议,舆情快速上升。(见下图)


通过信息检索发现,大家对此事评论众多:对故宫“零废弃办公”效果表示了肯定,对“零废弃浏览”是否能同样达到预期效果表示了怀疑;故宫对自己的职工有管理的优势,对于游客是否有足够有效的手段;导游能否以身作则;如果游客对“零废弃游览”熟视无睹,故宫如何应对;为推进“零废弃办公”,故宫对职工开展了多样化的培训和激励,而如今,并没有看到故宫在推进“零废弃游览”上的培训措施与激励机制。

(选自《故宫博物院探索“零废弃游览”新模式》,《文旅中国》2021.08.12)

材料三

日前,“故宫零废弃”项目将持续面向导游和参观者,着重推广“零废弃游览”,由导游群体主动影响参观者参与零废弃实践,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历史知识,并且丰富了现代垃圾分类实践的经验。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使“零废弃”的理念得以广泛传播,可以带动更多人树立起环保思想观念。

不过,“零废弃”既要大家自觉参与,也要全面推行科学、精细、实用的废弃物管理方式,还要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技术。故宫的“零废弃”实践对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也具有国际意义,将对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产生积极影响。

在故宫等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的同时,垃圾减量还应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事实上,这方面的工作我国也在稳步推进,2020年底,我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覆盖7700多万个家庭,自2017年起,我国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总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再生资源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这些数据都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一个缩影。

“故宫零废弃”项目的工作成果还有一个直观的标志。日前,故宫慈宁花园内展出了一座《福牛辞“旧”》雕塑,原材料就是回收的废弃物。这座雕塑给人们以启迪,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到底是污染环境、恶化生活空间的垃圾,还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再生资源,甚至可成为给人力量与美的感受的艺术品?其中的区别,就看是否有文明理念的指引,是否有科学技术的应用。这种“废与宝”的关键性分野,最终将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选自封寿炎《“故宫零废弃”的示范意义》,《光明日报》2021.07.21)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发起的“故宫零废弃”项目针对的是废弃物的管理,这对于当前的环境保护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B.“故宫零废弃”导游培训宣讲会的启动,得到了众多媒体和网友的一致关注,几天的舆情数就达到了上千条。
C.媒体对“故宫零废弃”项目的持续关注和报道,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树立了“零废弃”的理念,并加以实践。
D.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变“废”为“宝”应当是处理的最佳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故宫零废弃”项目主要涉及到“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两个层面,参与人员主要涉及到职工、导游和观众。
B.我们透过舆情评论可知,大家对故宫“零废弃办公”的实施效果赞赏有加,但是在“零废弃游览”的实施上仍然有着许多疑问。
C.“零废弃”虽然对国内外的环境保护有借鉴意义,但要实现此目标,既需要大家自觉参与,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
D.我国很重视环境保护,全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和垃圾处理总量等方面的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
3.从材料来看,故宫在“零废弃”项目上还需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请概括说明。
2022-05-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高三信息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灾害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的集体智慧、传统知识及经验总结。它的形成是一个有一定继承性的、长期的过程,因此要认识灾害文化,有必要追溯其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

作为一种有“文化”的特殊动物,人类将其人为营造的物质及社会文化空间叠加于自然空间之上,把其所寄居的地球改造为人类之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空间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三重属性,在地域上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不同于客观的自然空间,社会文化空间中的一切都被赋予了人的主观目的或主观感受。自然灾害和灾害文化均被人类赋予了特定文化含义,都隶属于人类构建的社会文化空间范畴。

自然灾害与自然界能量、物质流通过程中某种自然力的瞬时强烈释放或时空规律的短时间失常有直接关系,然而,一种自然现象一旦被称为自然灾害,它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了。人们从自身的利害出发,对客观的自然环境进行区分,把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与资源破坏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然灾害,把为人类带来利益的部分视为自然资源。对人类而言,灾害和资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灾害是人类之家的一部分,人类在享用地球所提供自然资源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乃至毁灭性的打击。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就是在灾害与生存、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创生、延续、繁荣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同灾害斗争的历史。灾害文化是人类对灾害的共同社会记忆。一种灾害文化一旦形成,便被纳入到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系之中,灾害文化在其中的主要功能是影响人类社会对灾害的认知与承受灾害的能力、约束和协调人类社会的灾害应对行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从时间的视角看,灾害文化在时域上的特点与自然灾害是不同的。自然灾害在时间上一般表现为随机发生的短时性事件,灾害事件虽是重复发生的,但前后事件之间一般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下来的灾害文化都要经历发展、继承与扬弃的历史过程,具有累积性、时效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在任何一个时期的主流灾害文化中,既包括从历史灾害文化中继承的成分,也包括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分。

我们在研究灾害文化时,要对现代灾害文化进行历史建构,辨识那些对现代灾害文化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灾害事件及灾害文化特征,追溯形成这些历史灾害文化特征所经历的灾害及其社会学习和创新过程。在文化融合日趋强烈的现代社会,各种灾害文化交流频频,我们应充分重视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问题。要知道,任何新文化的引入和输出都需要尽可能与已有文化传统充分融合,否则,可能造成水土不服乃至文化冲突。

总之,作为灾害文化重要特征之一的历史继承性,是理解灾害文化地域性的重要途径。认识到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才能挖掘和凝练具有地方特色的灾害文化,才可赢得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并服务于当代防灾减灾事业。

(摘编自方修琦《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灾害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没有长期延续性;而灾害文化却是有一定继承性的、长期的形成过程。
B.自然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有相互重叠现象,但是二者区别明显,前者客观,后者被赋予了人的主观性。
C.自然灾害是地球空间的一部分,人类生活在其中,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完全就是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D.我们在对待新文化的引入和输出时,若不能很好地将其与已有文化进行融合,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对灾害文化概念进行解说,然后提出“认识灾害文化,有必要追溯其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的中心论点。
B.文章主体主要是从灾害文化的形成历史与发展过程、特点体现、如何进行灾害文化研究与交流等方面来进行论证。
C.文中从时间视角切入,将自然灾害与灾害文化进行了比较,继而明确两者不同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D.文章结尾进一步强调灾害文化历史继承性的必要性,并指出赢得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对当代防灾减灾事业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界能量、物质流通过程中某种自然力的瞬时强烈释放或时空规律的短时间失常在自然灾害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B.人们判断自然现象是灾害还是资源的标准,在于它是否能为人类带来利益,能带来利益的是资源,反之,是灾害。
C.我们只要把握了主流灾害文化中对构建未来灾害文化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就能做好任一时期的主流灾害文化研究。
D.灾害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环境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让人类社会能够认知灾害,具备承受灾害的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意境清新可人。
B.首联下句写雨前的江面“鲜明”一词写在夕阳照射下空气显得特别新鲜,凉爽宜人。
C.颔联写雨后的残云和残虹,诗人以“破楼阁”“断桥梁”作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D.尾联表示要请丹青好手作画,题此诗于画上,寄赠张水部,与同道好友共享喜悦之情。
2.颈联“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以画入诗,试作简要赏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统计)

材料二: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新时代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双减”背景下的教师发展体系构建提供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总指导。

要创新教师发展体系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破思维惯性,真正领会“双减”工作的精神实质,坚定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方向,凡是不符合这一精神的要坚决改正。要协调教师发展中的职前和职后,信念与能力,教学与研究,教书与育人,减负与提质,校内与校外,师生与家校等关系,以“双减”工作精神为指引,加强能力培训,在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破解“双减”推进中的各种难题。

要以绿色理念构建符合“双减”精神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立足国情世情开展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生态,以好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要以开放理念拓展和充实教师发展体系,要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着眼教育的未来,汲取世界各国教师发展的有益经验,培养教师开放的视野。要秉承共享理念,将服务社会进步,服务终身学习纳入教师发展目标,推动教师发展成果和学校教育资源更好地影响和辐射社会。

(摘编自严帅《构建适应“双减”的教师发展体系》)

材料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全面分析问题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党中央对“双减”工作作出决策部署以来,各试点地区迅速行动,采取有力举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中央要求和试点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各试点地区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改革创新,务必取得更大实效。

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

思想认识要有新高度,“双减”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中央选择九地作为试点地区,就是要针对治理中的难题,率先试验,进行突破,试点地区必须提高认识、担起使命、扛起责任、勇于探索,为全国“双减”工作提供经验、做好示范。

把握政策要有新提升,要真正吃透“双减”文件精神,深刻理解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的配套文件,要立足当地实际,针对需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细化政策,为基层抓落实做好保障。

攻坚克难要有新突破,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联合治理要有新起色,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教育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左通右联的协调工作,推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治理合力。

(《教育部召开推进会,对“双减”试点提出4个“新”要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政策实施后,超四成民众不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改由自己辅导。
B.只有少部分家庭决定给孩子报名一对一私教,或者私下攒班,请老师授课。
C.调查显示,在众多态度当中,保持观望态度,看后续配套措施的家长最多。
D.统计结果显示,在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上,家长最关注内容安排是否充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的报告显示“双减”工作影响社会稳定。
B.要构建适应“双减”的教师发展体系,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C.学生要有开放的视野,加强相关能力培训,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D.全国各地“双减”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成效,已经达到中央的要求。
3.为使“双减”取得成效,各类主体应该怎样发挥合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和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六)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二十二)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二十五)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集成电路和软件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避免恶性竞争。

(二十七)严格落实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积极开发和应用正版软件网络版权保护技术,有效保护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

(三十六)加强国内行业协会与国际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支持国内企业在境内外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协作和国际标准制定。

(摘编自《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材料二:

除了量的增长,“中国芯”产业还在发生质的改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再到装备材料,在集成电路产北链的各个环节,我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芯国际、芯原股份等行业龙头上市,意味着集成电路正在加速“补链”。

除了规模不断壮大,我国芯片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也不断增强。一方面,我们生产的硅片已送到主要集成电路制造工厂做验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自己的生产线上使用国产装备和材料,帮助国产装备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迭代优化。

积极寻求并购整合的机会,目标是打造国产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平台。2017年万业企业以自有资金10亿元认购了首期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外延式并购,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整合。闻泰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67.19%。业绩大幅增长的关键,在于其收购的荷兰安世半导体实现并表,双方的协同效应不断显现。

(摘编自何欣荣、杨有宗《中国芯:把“补链”做实》)

材料三:

需要警惕的是:隐藏在背后,有创业团队的“浮躁”心态,有些核心队伍尚未成型,仅有“PPT”就迫不及待路演;也有部分地方政府的“砸钱”心态,认为重金布局总能成功,却可能空耗人力物力财力;更有企业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即便不成功,也有大厂接盘。烂尾所带来的财政浪费不说,多地项目之间上演“抢人大战”,导致优质资源被分散,一些龙头企业单体竞争力反而被削弱,不利于我国芯片行业长期发展。分析目前烂尾的几个芯片项目,背后其实有共性:技术过于依赖“外商购买”,投资地方政府“一头热”,牵头方并非是在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中坚稳定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我国处于不对称竞争态势,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无论哪一项要形成竞争优势,都比资金更难,都需要长时间布局。材料、设备、设计工具……每个细节都是对工业基础积累的考验。

更需要注意的还有,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完成芯片所有产业链。在这个高度全球化分工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始终秉承开放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体系中。

(摘编自周琳《警惕芯片项目“烂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对鼓励的集成电路的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和软件企业均有税收的优惠。
B.发展我国芯片产业,既要重视材料、设备等工业基础的积累,更要聚焦高端芯片研发。
C.目前,在全球芯片产业竞争中,我国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
D.芯片行业分工高度全球化,决定了我国应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推动了我国芯片产业“量”“质”飞速发展。
B.高校是培养集成电路与软件人才的摇篮,应当抓好学科细化、师资队伍建设、校际合作等环节。
C.落实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唯一途径是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D.克服驾下的“浮躁”心态,“砸钱”心态和企业的侥幸心理,中国芯片行业才有希望行稳致远。
3.请根据材料二及有关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芯”发生质变的表现。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书法创作中,何为书法之美,如何进行审美思考,是当代书家步入更高艺术层次的必经阶段。随着楚系文字新资料的逐渐公布和考古的新发现,新的楚系文字研究成果不断面世,楚简书法的创作成为近年来书法界的一股新风。以篆书、篆刻创作为主的书家,逐渐摆脱秦小篆的刻板与柔弱,进而从个性张扬、古拙朴茂的战国楚简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创作形式和意趣。

从楚简中不但能看出其与其他六国文字不同的篆法结字空间特点,同时也可从中看出其书写速度快慢上的时间性。从美学角度而言,这一个个虽独立却有行气、字不连却意气风发、神采贯之的楚字,或雄强古拙,或优雅娴静,耐人寻味。有些带隶意的字,虽不如东汉的隶书成熟,但其拙中见秀、巧中见拙的韵味,凝脂美玉般的神态,反而是成熟隶书所缺少的。有些楚字虽是篆书,却依然活泼自然。结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大或小,或作不规则形,全在不经意中,楚人远在晋人之前已具有了逸笔草草的神韵。历史渊源与风尚习俗形成的下意识,加上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情感,楚人由此获得了书法风格上永恒的独创性,这种自觉而独立的书法艺术风格对当代乃至今后书法艺术创作有所启发和裨益。

简书中所蕴藏的人文笔性和自然性情在草书的创作中也有充分体现。如孙过庭《书谱》中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其中道出了点画与使转、形质与情性两对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真书中使转隐藏在点画之中,草书中点画隐藏在使转内部。与二者相应的是形质与情性,形质为基本点画,情性为精神世界,形质与情性同样的相互依存。古人讲:“因物念虑谓之情,自然所感谓之性。”情性即书家的本性。

自然书写是草书创作最重要的内在精神,不仅体现在点画与用笔上,而且要贯穿于草法运用与字形姿态。对于大幅草书的创作,一是要从笔法上探索碑帖结合的方法,大处看要体现出点画的厚实与苍涩,且不失流杨,小处看也要不失虚灵与雅致。二是要在单字的结体上打破原有的结体规律,强化留白与收放的对比,在字组上进行局部的连带。三是在章法上利用墨色枯湿浓淡的变化形成块面对比。四是自我情性的发挥,境由心造,付诸情感的再现。

可见,草书创作中情性的流露、对度的把握,都至关重要。目前草书的创作,通过展览与评审可以看到,一是精心于形制设计,二是作品有赖于纸张的色彩和做旧,三是章法上设计成分偏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弱化了草书创作中的自然书写,使作品偏向于设计的书写,缺乏真性情的流露,从侧面也导致了展览体风貌雷同的形成。

(摘编自李亦奕《书法创作的审美之思:性情流露与度的把握都很重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审美与审“丑”有共同对象——书法作品,有其共同的价值追求——情怀与度的把握。
B.当代书家在书法创作中思考何为书法之美、如何进行审美,是其步入更高艺术层次的必经阶段。
C.楚简中有些带隶意的字,活泼自然,结体方圆、长扁、大小,或作不规则形,全都在不经意中。
D.大幅草书创作要从大处体现出点画的厚实与苍涩、且不失流畅,更要从小处体现出虚灵与雅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以楚简为例,阐明楚人的积极浪漫主义对当代乃至今后书法艺术创作有所帮助。
B.文章在一、二段基础上,第三段指出简书中蕴藏的人文笔性和自然性情在草书创作中有充分体现。
C.文章标题“性情流露与度的把握都很重要”即中心论点,第五段开头重提论点,呼应标题。
D.文章结尾列举目前草书创作偏向于设计,缺乏真性情的流露的现象,意在警醒当代的书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楚人逐渐摆脱秦小篆的刻板与柔弱,从个性张扬、古拙朴茂的战国楚简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创作形式和意趣。
B.楚简中的楚字虽独立却有行气、意气风发、神采贯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与其他的六国文字有着不同的篆法结字空间特点。
C.孙过庭有关论述告诉我们:书法作品中点画与使转、形质与情性是两对对立统一的概念,点画与使转、形质与情性相互依存。
D.草书创作要通过自然书写,流露真情性,将其最重要的内在精神不仅体现在点画与用笔上,而且贯穿于草法运用与字形姿态中。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地点。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